牟山雁

我似高飛雁,家鄉傍牟山。先賢名列子,才俊數潘安。
個人資料
牟山雁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4-01-30 14:51:09)
一九八四年秋至一九八七年夏,我在北大中文係讀研究生。當時聽過一些名人演講,如今腦子裏剩下的隻是一些雞零狗碎的記憶。但這些零碎的記憶,似乎也說明些什麽。故權且寫下來,聊博諸位一燦。第一個是名導謝晉。他講的什麽已經記不得了,但開場白卻記憶猶新:“今天,有幸到全國的最高學府北大來!到具有悠久的光榮革命傳統的北大來[掌聲]!到精英薈萃、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在中國文化的詞典裏,沒有哪一個字眼比“報”更為重要。 我們所熟悉的忠、孝、節、義,都是儒家文化籠罩下的產物;而“報”則超越派別、階層,也超越時空,成為數千年來全體炎黃子孫所一直遵守的行為準則,其重要性就像責任(duty)之於西方社會與西方文化一樣,是重中之重,沒有“之一”。 “報”植根於古老的中華文化中,本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中國是一個重友情、重知己的社會,有“為朋友兩肋插刀”、“士為知己者死”的古訓。時下盛行的所謂“哥們兒”、“閨蜜”,其實都是“朋友”的代名詞、友情傳統的延續。在西周時期,“友”泛指皇室族人,包括君臣、父子、兄弟;友又是兄弟規範,所謂“善兄弟為友”(《爾雅·釋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友&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1-26 22:39:26)
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作為西方文化的中心的“自我”(self;individual),在中國文化中沒有位置。 這話對不對?也對也不對。 說它對,是因為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而儒家文化沒有給自我留下多大空間。說他不對,是因為在儒家文化之外,還有其他哲學流派,甚至“唯我”學派。 “唯我”學派的挫敗與式微 在春秋時期,“唯我&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基督教裏有“原罪”之說,以為人人生而有罪。 如果一定要從中國文化裏邊找一個對等、或者接近對等的概念,那就非“孝”莫屬了。 隻要生下來就對不住父母了。按周質平教授的觀察,隻要是在東方強調孝道文化裏成長起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孝基本的、重要的成分是一種罪惡感,是愧對父母的罪惡感。 當父母千辛萬苦把你生下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君臣關係是儒家文化中的“五倫”之首。 在早期的儒家經典中,君臣之間存在著共同的責任。例如,孔子在《論語》第3章中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然而到了漢代,“五常”與“三綱”直接結合在一起。漢儒直截地說:君爲臣綱、父為子綱、夫爲妻綱。 這樣,君臣之間的相互義務就變成了臣的義務,即對統治者的絕對忠誠。在2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當韓國“花樣美男”風行之際,“小白臉”、“小鮮肉”在中國大行其道。 有博友指出,這一現象“是滿足女性欣賞美男的需求,就與男人欣賞美女是一回事。”作為一個文化產業,“目的是滿足經濟地位上升的女性社會。”此言不虛! 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任何文化、藝術現象的出現,都不僅僅是倡導者、創作者的功勞;恰恰相反,受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李唐則是公認的古典詩歌登峰造極的黃金時代。唐詩今存四萬餘首,佳作眾多。或美如奇花,或燦若明珠,讓人目不暇接。 但真要選出個第一,則幾無可能:客觀上說,唐詩涉獵題材萬千,而詩體各異,無可比性;主觀上講,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見仁見智,眾口不一。 然而,長久浸淫於科舉文化的國人卻樂此不疲,不選出個“狀元”不肯罷休。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0)
(2024-01-10 15:55:01)
“小編”一詞,還是在城中首次看到。至於是對編輯的昵稱,還是透露些許鄙薄之意,則不得而知。權且看作昵稱吧。其實本博就是一介小編。掐指算來,自己有一半時間當老師,另一半竟是作小編。編過三年地方廣播站新聞稿,二年出版簡訊和圖書,三年研究生學刊,還有多年京城學術雜誌。投稿人則包括鄉村業餘通訊員、研究生、學術研究人員、大學教授和係主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2024-01-09 05:50:19)
本博寓居紐約上州小鎮,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除了兩所大學(一所州立、一所私立)之外,似乎別無他物值得一提。 但就是這不起眼的小鎮,也曾是藏龍臥虎之地。據說夏誌清博士畢業之後,就曾在小鎮上的紐約州立教授英文。 夏誌清何許人也?那可是漢學研究和現代文學批評名家啊!在上世紀中後期,他和斯坦福大學的劉若愚教授在北美漢學界齊名,有“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