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親密

人未識,情己在。這是一種追求,追求一個人的親密與寧靜。
個人資料
博文
我在百老匯看過兩場歌劇,一是42ndStreet,另一場是雨果的悲傷世界。
在羅馬最古老的歌劇院看了費加羅的婚禮。在LA看過 Producer.
在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看過唐潢。在百老匯看的,座位都比較後麵。42街是歌舞劇,適合初看歌劇的人。
最幸運是在羅馬,我們住的旅館就在歌劇院附近。吃完飯,碰到有人退票,很前麵的位置。以一半的價格可拿到,但也還是一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親密之路,無路之路之五:支撐著自由的親密我的親密之路,無路之路已經寫完了第四,上一篇寫的是通往自由之路。因為我們的心常被某些無形的東西困惑著,我們渴望的自由,其實是心靈的自由。老子的道德經,在現代台灣學者王邦雄的解讀的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種智慧,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人際關係中,在人與人的相互牽引中,互相的沉淪與墜落。也可以說是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讀黃易的《破啐虛空》摘抄和有感。
以下這段對人生和愛情的描寫讓我生出感慨,柔情久彌心間不去。這是發生在
奇俠傅鷹和孤傲淒美,迥異流俗的杭州琴妓高典靜間的離情:
高典靜睜開秀目,剛好遇上傅鷹下望的目光,糾纏在一起。傅鷹俯首在她櫻
唇輕輕吻了一下,柔聲道:周兄在來此途中,他會善待你的。有緣相見,無
緣相聚。高典靜強忍激動道:傅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記憶的碎片弗洛伊德說,意識就是記憶的碎片,如果一種想法和思想,不能以一種符號的形式表現出來,則無法呈現為意識。這裏的符號,可以理解為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正是人通過語言與文字,對意識加以歸類與整理,才有了一個人格的形而上。可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一直是人格中一座神秘的冒出海麵的冰川的一角。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弗洛伊德潛意識開啟的,卻是情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摩西也曾是個最大的阿Q兼憤青當年,讀喬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感慨最深的是在第七章中,有一段精彩絕倫的演說.那是書中一位愛爾蘭記者約翰.弗.泰勒在三一學院史學會上發表的一段演講,目的是反駁另一位演講者對愛爾蘭青年學生的洗腦.摘錄下:「主席先
生,諸位女士們,先生們:剛才聽到我那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對愛爾蘭青年所
發表的演說,佩服之至。我仿佛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讀書劄記一,海上漂流的船,寫作,夢想我讀過作家LyallWatson的DarkNature,知他畢業於生物係,寫了一係列有關進化和人性的著作,他的家就是一隻在海上漂流的船,這船在佛羅裏達的沿岸和亞馬遜河流域的海灣航行。他傾聽著大海的呼喊,感受著大自然的偉大,思索著人性的真諦,洞察著未來的契機。也隻有這樣幽靜的生活和大自然的啟迪,他才能參悟出許多深邃的觀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馬甲之人格學:從麵具到情感
在網絡裏,看博客與讀博客,有一個感想, 那就是一個人的博客與一個人的馬甲一樣, 也是有其人格,而多個馬甲的人與以不同的ID開了多個博客的人就可能是多重人格的人.
博客心理分析就變得有意義,正是網絡給人一個多重人格交際的平台.讓人在這種多重人格的交際中,舒緩潛意識的衝突. 達到精神分析之情景治療的目的. 更重要的還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房間,旅客與塔裏的女人
看了三毛的遺書,其中談到她的心是三百七十五個房間的旅館,每個房間都有一把鑰匙。
嗯,這讓我想到曾與艾麗思筆記就親密的距離作過一些討論,其中她談到想要一個自己的房間。
她寫到:
我一直有個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成為一種向往,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夢想,纏繞在心底,揮之不去。
我想要一個自己的房間。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我在上一篇爭鳴文章之一中,引用了學者錢遜與梁濤的第一輪爭議,這是兩位作者就君子慎獨的第二輪爭議。也談“是誰誤解了慎獨”梁濤當初寫《楚簡與“君子慎獨”》(下稱“拙文”)一文,就是感到“慎獨”問題的重要,而又非一篇小文能說清,所以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意在拋磚引玉,想聽到更好的見解。但看了錢遜先生在網上發表的《是誰誤解了慎獨》一文後,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儒家對於“慎獨”之學的極端重視是眾所周知的。《大學》、《中庸》力主“君子必慎其獨”自不消說,馬王堆帛書及郭店竹簡《五行》中亦大講“君子必慎其獨”。宋明理學中直接講“慎獨”二字。鄭玄注《中庸》,把“慎其獨”解釋為“慎+其閑居之所為”,朱熹則認為“獨”是“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地”。梁漱溟先生認為“儒家之學隻是一個慎獨”,比朱子、陽明乃至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