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海外左派對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的看法 (上)
(2012-04-19 16:55:32)
下一個
首先,時事論壇上,因為王立軍薄熙來事件,出現了一些新的ID與馬夾。海外媒體也是各種小道消息與謠言。左右兩派爭議不休,對此事件將會如何發展都在圍觀。但是我們注意到,文學城中不少偏左與居中的資深網友在此事上都比較理性,沒有發表言論。相反一些新近湧現的馬夾卻以為機會來了,發表了大量的反共產黨以及對中國不利的虛無主義言論,試圖影響一些同情左派與薄熙來的網友對整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與政治理念的仇恨。作為一個多年來自認為左派的網友,一直就王薄事件保持一種觀察而不發表看法的立場,覺得有必要談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估計像我這樣潛水的左派還有很多,一直保持沉默與理性的態度是有我們的道理與立場的。
王立軍薄熙來事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件,每個左中右的網友在這個複雜的事件上,其態度與立場就有一個站隊的選擇過程。我發現許多網友近來變得沉默,特別是左派的一些網友,就是糾結在如何選擇站隊的問題之上。而那些輪子,反共的台灣網友,仇共仇文革的老右派則沒有這種糾結,他們極度活躍而興高彩烈,極盡挑拔離間,造謠鼓動之能事。說句老實話,一些著名反共馬夾人士,或是貌似冷靜,公平與正義的搬運工老右們的文章我是曆來不看的,哪有那麽多時間耗在這些謠言之上。另外說句讓一些整天泡在網上的搬運工們難受的話,作為沒有經曆過文革,在西方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我們,之所以成為新左派,隻能說時代在進步,天網恢恢,曆史自有其本身的正義性。想靠妖魔化共和國的曆史與偉人來泄私恨是徒勞的。
對我這樣的左派來說,麵對王立軍薄熙來事件,並不存在反胡反溫反薄的各種選擇。存在的是對國家命運與未來發展的思想與觀點的探討。我們有發表自己觀點與看法的探討的權利。多年來,伴隨著對改革開放的進行與全球化時代地緣政治的變化,我們左派也有了自己判斷與認識這個世界的標準。我個人的標準就是兩條:反毛的,反文革的決不是我們的同路人,合理評價毛的,合理評價文革的(我個人認為文革就是一個偉大的實踐,但是有許多悲劇與錯識的教訓)是我們的盟友。而不談老毛與文革,隻談中國民族利益與戰略的民族主義分子,則是我們嚐試成為統一戰線的人。
反省咱們在西方接受教育與生活,思想與信仰為什麽會發生從右往左的轉變,最大的原因是世界的現實表明這是一個文明衝突的時代,與其做一個西方社會的matrix,我們要各種文明世界大同的夢想。一個人是要有點理想主義與精神的,在文明衝突的時代,我們是要站在弱者與反者的立場上的。在文明競爭上,西方是采用了許多不公平的方式,包括伊拉克與利比亞。現在我們回到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的複雜性之上來,今天中國政治與經濟麵臨的複雜性,讓我更加理解了當年老毛發動文革的一些想法。前江西省委書記王卓超,回憶1965年陪同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時,老毛與幾位同誌的一次談話的情景:記得主席一邊抽煙一邊說,事情不是那麽簡單,人家資本主義製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製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曆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隻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麵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麽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當前的複雜局麵正是老毛當年預見的局麵,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被激化,也正在被敵人利用。重慶模式之所以得民心,就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在經濟政治上被西方資本主義極力壓迫。改革成本與發展的代價轉來轉去,最後往老百姓身上轉移的結果。其實仔細重新分析8x8風波,那就是改革開放不公平,改革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引發的國內矛盾被西方利用的一種顏色革命。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西方與中國在發生兩種不同的逆向過程,中國過去的發展是因為有社會主義與文革的實踐的成份(看看這三十年來左派對改革的製約,其實就是一種整體性的平衡,一種中國式的民主),這才是中國經濟在西方資本主義日益經濟衰落的時候,中國溶入了資本主義的一些因素而得到一種陰錯陽差的整體性發展。可當前的中國所謂政治與經濟的進一步改革,似乎卻在砍掉中國過去經濟得以發展與穩定社會的一些因素。所謂雙重的逆向是資本主義國家在個人主義走到極致後,正在向整體主義與國家管理與重新社團價值回歸的時候,中國卻正在另一種逆向地削弱中國前三十年的愛國傳統與集體道德觀,走向徹底的政治上的個人主義與經濟上的私有製,從政治與經濟兩個方麵的同時倒退。什麽叫自毀長城,就是這種逆曆史潮流而動。本來這些年的重慶模式,似乎是一條被證明可以凝聚民心與謀可持續性發展的可行之路,但因為功高震主而被歸結於所謂文革複辟與路線鬥爭,似乎高層趨向實施所謂普世之“雙重改革”了,可悲,可歎。
下篇談對國內兩種主要的路線與派別,我稱之為當權派與新左派發展觀的衝突以及可能出現形勢之展望。
現在不能把67年的幾個月一段的事情作為文革的標簽。十年文革,其中有許多思想和實踐是偉大的。
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