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風論篇第四十二(三)“05【原文】帝曰:五髒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1】。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pěng)【2】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3】,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4】。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5】,善怒嚇,赤色【6】,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7】,其色赤。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幹善怒,時憎女子【8】[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一)“01【題解】帝承上編腹中滿痛之義,而及於腰痛,則有取刺之法也。腹者,太陰經脈之所主。腰者,足三陽三陰之脈及奇經八脈,皆從腰而上,故舉足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厥陰及奇經八脈,並解脈肉理,皆係於腰而為痛,各隨其脈以刺之。太陰主腹,故不複論。然太陰之絡,亦令腰痛,故終舉太陰之痛以結之。一、本篇著重論述了正經、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腹中論篇第四十(一)壹【本章要點】一、對鼓脹、血枯、伏梁、熱中、消中、厥逆等腹中疾患的病因、病症、治法、禁忌等進行了討論和分析。二、指出妊娠與腹中疾患的鑒別要點。貳【原文】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1】,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岐伯對曰:名為鼓脹【2】。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3】,一劑知【4】,二劑已【5】。帝曰:其時有複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咳論篇第三十八(一)1【導讀】一、咳嗽的病變,固屬於肺,而五髒六腑的病變,又都能影響於肺,使之功能失常,發為咳嗽。二、咳嗽發病與四時有很大關係。三、咳嗽日久不愈,髒病可以移腑。四、指出咳嗽的治療原則。2【原文】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刺瘧篇第三十六(一)1【導讀】一、詳細討論以針刺方法治療各種瘧疾,並對瘧疾症狀做了具體描述。其中雖著重用針,但也提示對於正氣虛弱的病人,有時不宜用針,宜用藥物治療。二、論述了瘧有六經瘧、五髒瘧、胃瘧等十二種,並說明根據經絡髒腑的體係而加以鑒別,臨床上掌握了這些發病規律,便於做出恰當的治療。三、指出用針刺治療瘧疾,須根據瘧疾發作的不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瘧論篇第三十五(三)1【原文】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1】,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2】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3】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五)13【原文】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邪之所湊〔1〕,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真氣上逆,故口苦舌幹〔2〕,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刺熱篇第三十二(四)6【原文】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①,榮未交〔1〕②,曰今且得汗,待時〔2〕而已③;與厥陰〔3〕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④,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也⑤。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⑥,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4〕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⑦。【原文通解】●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①,榮未交〔1〕②,曰今且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熱論篇第三十一(3)4【原文】其不兩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1〕①;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2〕,舌幹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3〕皆去,病日已矣②。【點評】本段重點解讀了人體受寒後,寒邪侵擾各個經絡的順序。【原文通解】●其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1)1【題解】◆太陰陽明論篇講的是什麽呢?太陰,就是指足太陰脾;陽明,指的是足陽明胃,所以,本篇重點講的就是脾胃之病,以及與之相關的內容。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黃帝內經》專門辟出一篇來講脾胃,足見對其的重視。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原因何在,在本篇了能得到答案。太陰陽明為表裏,指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它們之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