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韜 分合第五十一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三軍分爲數處,將欲期會合戰,約誓賞罰,爲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灋,三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其大將先定戰地、戰日,然後移檄書與諸將吏,期攻城圍邑,各會其所,明告戰日,漏刻有時。大將設營而敶,立表轅門,清道而待。諸將吏至者,校其先後,先期至者賞,後期至者斬。如此,則遠近奔集,三軍俱至,幷力合戰。”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君王率領軍隊出征,三軍分別駐紮在幾個地方,主將想約定日期會合作戰,與將領定立盟誓,規定賞罰條例,應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凡是用兵之法,三軍兵力眾多,必然要有或者分兵數路,或者集中兵力的變化。我軍大將必須預先確定作戰的地點和日期,然後向各部隊的將領、官長下達戰鬥文書,約定時日一起攻城圍邑,規定各路部隊抵達的地點,明確作戰的日期,並且將時間精準在漏刻時分上。主將先行設營並布好陣列,把測時的表安放在軍營的正門,清理道路等待各路部隊及將領的到達。各路將領和官長到來時,要核對他們到來時間與約定時間是先是後,在約定時間之前到來的給予獎勵,在約定時間之後到來的殺頭示眾。這樣,遠近各部都能快速趕來集結,三軍全部到達,即可合力會戰。
犬韜 武鋒第五十二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車、驍騎、馳敶選鋒,見可則擊之。如何而可擊?”
太公曰:“夫欲擊者,當審察敵人十四變。變見則擊之,敵人必敗。”
武王曰:“十四變可得聞乎?”
太公曰:“敵人新集可擊。人馬未食可擊。天時不順可擊。地形未得可擊。奔走可擊。不戒可擊。疲勞可擊。將離士卒可擊。涉長路可擊。濟水可擊。不暇可擊。阻難狹路可擊。亂行可擊。心怖可擊。”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凡是用兵的要則,必定要擁有威力強大的戰車、驍勇的騎兵、勇於衝鋒陷陣的突擊部隊,一旦發現可乘之機就迅速發起進攻。但究竟怎樣的時機是可以發起進攻的呢?”
太公答道:“要攻擊敵人,必須詳細審視察明敵人的十四種變化。這些變化的情況一旦顯露,就抓緊時機進攻,敵人必定會被打敗。”
武王問:“這十四種變化的情況您能講給我聽聽嗎?”
太公答道:“敵軍剛剛集結尚未完成部署時可以攻擊。敵軍士卒馬匹饑餓尚未進食喂料時可以攻擊。天象時節對敵人不利時可以攻擊。敵軍沒有得到有利地形時可以攻擊。敵軍倉促奔走忙於趕路時可以攻擊。敵軍戒備懈怠防守薄弱時可以攻擊。敵軍士卒疲勞倦怠時可以攻擊。敵軍將領離開士卒,軍中無主時可以攻擊。敵軍長途跋涉前後不能相救時可以攻擊。敵軍渡河戰力分散時可以攻擊。敵軍忙亂不整,士卒心緒不寧時可以攻擊。敵軍通過險阻隘路,軍隊無法展開時可以攻擊。敵軍隊列錯亂,行動不統一時可以攻擊。敵人軍心恐懼不安時可以攻擊。”
犬韜 練士第五十三
武王問太公曰:“練士之道奈何?”
太公曰:“軍中有大勇力,敢死樂傷者,聚爲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鋭氣壯勇強暴者,聚爲一卒,名曰陷敶之士。有奇表長劍,接武齊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銳之士。有披拒伸鈎,強梁多力,潰破金鼓,絕滅旌旗者,聚爲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踰高絕遠,輕足善走者,聚爲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勢,欲復見功者,聚爲一卒,名曰死鬥之士。有死將之人子弟,欲為其將報仇者,聚為一卒,名曰死憤之士。有貧窮忿怒、欲快其誌者,聚爲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贅婿人虜,欲掩跡揚名者,聚爲一卒,名曰勵鈍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爲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爲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軍之練士,不可不察也。”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軍中挑選士兵,編成各種隊伍,有什麽方法?”
太公答道:“軍中非常勇敢有力,不怕戰死,以負傷為光榮的人,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冒刃之士。有銳氣十足,健壯勇猛,心性強橫暴烈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陷陣之士。有外表不凡善用長劍,步伐穩健列隊整齊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勇銳之士。有能分開阻擋拉直鐵鉤,強悍魁偉力量強盛,毀壞敵人金鼓,奪取敵人旗幟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勇力之士。有能攀高行遠,身輕足快善於行走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寇兵之士。有曾是君王的臣僚因故失勢,想要重新建功立業恢複原有聲望與地位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死鬥之士。有陣亡將領的子弟,想要為父兄報仇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死憤之士。有身處貧窮,心懷憤怒,想要發泄心中憤懣情緒並以此為誌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必死之士。有上門女婿和奴仆,想要消除恥辱而揚名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勵鈍之士。有曾是刑徒服過勞役後被免罪,想要雪洗恥辱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幸用之士。有才能技藝過人,能夠背負重物長途跋涉者,把他們編為一隊,叫做待命之士。這是軍中選編士卒的方法,不可不詳加考察。”
犬韜 教戰第五十四
武王問太公曰:“合三軍之眾,欲令士卒服習教戰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領三軍,必有金鼓之節,所以整齊士眾者也。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變灋。故教吏士,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學戰,教成,合之萬人;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灋,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大兵,立威於天下。”
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曰:“合三軍之眾,欲令士卒服習教戰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領三軍,必有金鼓之節,所以整齊士眾者也。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變灋。故教吏士,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學戰,教成,合之萬人;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灋,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大兵,立威於天下。”
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太公說:“合集三軍全體官兵,想使他們都接受軍事教練並熟練掌握作戰技能,應該用怎樣的教練方法?”
太公答道:“凡是統率三軍,必須用金鼓做為號令指揮並從中節製,這是用來統一全軍行動的重要措施。主將必須首先明確地向全體官兵用軍令的方式宣布訓練方法,做到三令五申,然後嚴格按照要求,對兵器操作、行止起居、隊列陣型等根據各種旗幟號令的變化進行訓練。因此訓練官兵,先使一人學戰,教練完成後,進行十人編練;十人學戰,教練完成後,進行百人編練;百人學戰,教練完成後,進行千人編練;千人學戰,教練完成後,進行萬人編練;萬人學戰,教練完成後,進行三軍之眾合練;三軍之眾學習大戰之法,教練完成,可以會合成百萬之眾的大軍。這樣就能建立強大的軍隊,在天下樹立威勢。
武王說:“太好了!”
犬韜 均兵第五十五
武王問太公曰:“以車與步卒戰,一車當幾步卒?幾步卒當一車?以騎與步卒戰,一騎當幾步卒?幾步卒當一騎?以車與騎戰,一車當幾騎?幾騎當一車?”
太公曰:“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敶,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故車騎不敵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三軍之眾,成陣而相當,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灋,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車。夫車騎者,軍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走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
武王曰:“車騎之吏數、敶灋奈何?”
太公曰:“置車之吏數,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易戰之灋,五車爲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隊間六十步。險戰之灋,車必遁道,十車爲聚,二十車爲屯,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隊間三十六步。五車一長,縱橫相去一裏,各返故道。置旗之吏數,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易戰之灋,五騎爲列,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隊間五十步。險戰者,前後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隊間二十五步。三十騎爲一屯,六十騎爲一輩。十騎一吏,縱橫相去百步,周還各後複故處。”
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戰車同步兵作戰,一輛戰車的戰鬥力相當於幾名步兵?幾名步兵能抵擋一輛戰車?用騎兵同步兵作戰,一名騎兵的戰鬥力相當於幾名步兵?幾名步兵能抵抗一名騎兵?用戰車同騎兵作戰,一輛戰車的戰鬥力相當於幾名騎兵?幾名騎兵能抵擋一輛戰車?”
太公回答道:“戰車,是三軍的羽翼,用來攻陷堅固的陣地,截擊強敵的進攻,阻斷敵人敗走的退路。騎兵,是三軍的偵察耳目,用來追擊潰逃的敵人,切斷敵軍糧道,襲擊散亂流竄的敵人。因此,戰車和騎兵如果不能馳衝作戰,運用配置恰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那麽一名騎兵則抵不上一名步兵。三軍之眾,列陣作戰時兵力相當,在平坦地域作戰時的法則,一輛戰車的戰鬥力相當於步兵八十人,步兵八十人可以抵擋一輛戰車。一名騎兵的戰鬥力相當於步兵八人,八名步兵可以抵擋一名騎兵。一輛戰車的戰鬥力相當於騎兵十人,十名騎兵可以抵擋一輛戰車。在險阻地形上作戰的法則,一輛戰車的戰鬥力相當步兵四十人,四十名步兵可以抵擋一輛戰車。一名騎兵的戰鬥力相當於步兵四人,四名步兵可以抵擋騎兵一人。一輛戰車的戰鬥力相當於騎兵六人,六名騎兵可以抵擋一輛戰車。戰車和騎兵,是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兵種。十輛戰車可以擊敗步兵千人,百輛戰車可以擊敗步兵萬人。十名騎兵可以擊敗步兵百人,百名騎兵可以擊退步兵千人,這些都是大概的數字。”
武王問:“應該怎樣配備戰車和騎兵部隊中軍官的數量?作戰時又應該布置怎樣的陣法隊形?”
太公答道:“戰車應配備的軍官數目,五輛戰車設一長,十輛戰車設一吏,五十輛戰車設一率,百輛戰車設一將。在平坦地域作戰的方法,五輛戰車為一列,各車前後相距四十步,左右間隔十步,車隊與車隊之間相距六十步。在險阻地域作戰的方法,戰車必須沿著道路前進,十輛戰車編為一聚,二十輛戰車編為一屯,各車前後相距二十步,左右間隔六步,車隊與車隊之間相距三十六步。五輛戰車設一長,縱橫馳騁在前後左右一裏的範圍,戰畢各自返還原路恢複隊形。配置軍官旗幟與士兵的數目,五騎設一長,十騎設一吏,百騎設一率,統帥二百騎為一將。在平坦地域作戰的方法,五騎組成一列,各騎前後相距二十步,左右相距四步,隊與隊之間相距五十步。在險阻地域作戰的將士,各騎前後相距十步,左右相距二步,隊與隊之間相距二十五步。每三十騎編為一屯,六十屯編為一輩。每十騎設一長,作戰時同隊騎兵前後左右相隔不要超過一百步,圍繞中心陣列,戰畢各自返還原處恢複隊形。
武王說:“您講得真好啊!”
犬韜 武車第五十六
武王問太公曰:“選車士奈何?”
太公曰:“選車士之灋,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馬,及馳而乘之;前後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縛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後左右皆便習者。名曰武車之士,不可不厚也。”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怎樣選用駕馭戰車的武士?”
太公答道:“選拔駕馭戰車武士的方法,要挑選軍中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跑起來速度能追得上奔跑的戰馬,又能追上奔馳的戰車並能跳上去立即駕馭;身手矯健敏捷,無論前後左右,上下翻滾旋轉,都能約束執掌旌旗;力量能夠張滿八石弓弩,快箭射向前後左右,都非常熟練輕便。這種人稱為武車之士,對他們不可不給予優厚待遇。”
犬韜 武騎士第五十七
武王問太公曰:“選騎士奈何?”
太公曰:“選騎士之灋,取年四十以下,長七尺五寸以上,壯健捷疾,超絕倫等;能馳騎彀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者。名曰武騎之士,不可不厚也。”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怎樣選用騎士?”
太公答道:“選拔騎士的方法,要挑選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身體健壯行動敏捷,素質遠遠超過常人;能夠乘馬疾馳並挽弓勁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各個方向應戰自如嫻熟;能策馬越過溝塹,攀登丘陵,衝過險阻,橫渡大水,馳擊強敵,衝亂敵眾。這種人稱為武騎之士,對他們不可不給予優厚的待遇。”
犬韜 戰車第五十八
武王問太公曰:“戰車奈何?”
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也。凡車之戰,死地有十,其勝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無還者,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也。前易後險者,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絕地也。圯下深澤,黑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也。殷草橫畝,犯歷浚澤者,車之拂地也。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也。後有溝瀆,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車之壞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潰陷,前不能進,後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故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勝之地奈何?”
太公曰:“敵之前後行敶未定,卽陷之。旌旗擾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卽陷之。敶不堅固,士卒前後相顧,卽陷之。前往而疑,後往而怯,卽陷之。三軍卒驚,皆薄而起,卽陷之。戰於易地,暮不能解,卽陷之。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卽陷之。此八者,車之勝地也。將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周圍,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
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戰車的作戰方法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步兵作戰關鍵在於懂得根據戰場的形勢隨機應變,車兵作戰關鍵在於懂得利用地形條件,騎兵作戰關鍵在於了解敵軍所不知的小徑和能出奇的旁道。車兵、騎兵、步兵同屬作戰部隊而功用不同。凡以戰車作戰,凶險處境有十種,有利的情況有八種。”
武王問:“十種凶險的地形是哪些?”
太公答道:“可以前進而不能退回的,這是戰車的死地。逾越種種險阻,追擊敵人長途遠行的,這是戰車的竭地。前段平坦易行,後段險阻難通的,這是戰車的困地。陷於險阻之地難以自拔的,這是戰車的絕地。橋梁道路崩塌,水草叢生的湖澤,多有黑土和黃色粘土的地帶,這是戰車的勞地。左邊地形險要,右邊地勢平坦,需要登山上坡的,這是戰車的逆地。雜草叢生連綿不斷,需要通過凍結的湖澤的,這是戰車的拂地。戰車數量少,地形平坦,不能與敵人的步兵相抗衡的,這是戰車的敗地。後麵有溝渠,左麵有深水,右麵有高坡的,這是戰車的壞地。晝夜大雨,十日不停,道路被大水衝毀塌陷,無法繼續前進,後退也無法解決困境的,這是戰車的陷地。這十種地形都是戰車作戰的凶險之地。所以笨拙的將領往往在這種險地兵敗被擒,明智的將領則能設法避開這些不利的險地。”
武王問:“八種有利的地形是哪些?”
太公答道:“敵軍陣型部署前後未定,此時用戰車乘機進攻攻陷它。敵軍旌旗擾亂,人馬頻頻調動,此時用戰車快速襲擊攻陷它。士兵行動混亂,有的向前,有的退後,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此時用戰車迅速襲擊攻陷它。陣勢不穩定堅固,士兵前後相互顧望,此時用戰車疾馳襲擊攻陷它。前進遲疑,後退恐懼,此時用戰車乘機進攻攻陷它。三軍突然互相驚亂,個個倉促急迫投入戰鬥,此時用戰車乘機進攻攻陷它。與敵交戰於平曠之地,日已昏暮未分勝負,此時用戰車疾馳襲擊攻陷它。軍隊經過長途行軍,至天黑才宿營,三軍因疲勞而恐懼怯戰,此時用戰車猛烈襲擊攻陷它。這八種情況,都是戰車作戰的有利時機。主將懂得運用戰車作戰的十種凶險處境和八種有利時機,即使敵人四麵包圍,用千輛戰車萬名騎兵,向我軍正麵進攻,兩側突擊,我軍也能萬戰萬勝。”
武王說:“太好了!”
犬韜 戰騎第五十九
武王問太公曰:“戰騎奈何?”
太公曰:“騎有十勝九敗。”
武王曰:“十勝奈何?”
太公曰:“敵人始至,行敶未定,前後不屬,陷其車騎,擊其左右,敵人必走。敵人行敶,整齊堅固,士卒欲鬥,吾騎翼而勿去,或馳而往,或馳而來,其疾如風,其曓如靁,白晝如昏,數更旌旗,變易衣服,其軍可克。敵人行敶不固,士卒不鬥,薄其前後,獵其左右,翼而擊之,敵人必懼。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翼其兩旁,疾擊其後,薄其壘口,無使得入,敵人必敗。敵人無險阻保固,深入長驅,絕其糧道,敵人必饑。地平而易,四麵見敵,車騎陷之,敵人必亂。敵人奔走,士卒散亂,或翼其兩旁,或掩其前後,其將可擒。敵人暮返,其兵甚眾,其行敶必亂,令我騎十而爲隊,百而爲屯,車五而爲聚,十而爲群,多設旌旗,雜以強弩,或擊其兩旁,或絕其前後,敵將可虜。此騎之十勝也。”
武王曰:“九敗奈何?”
太公曰:“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敶,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後,此騎之敗地也。追北踰險,長驅不止,敵人伏我兩旁,又絕我後,此騎之圍地也。往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於天井,頓於地穴,此騎之死地也。所從入者隘,所從出者遠,彼弱可以擊我強,彼寡可以擊我眾,此騎之沒地也。大澗深穀,翳茂林木,此騎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後有高山,三軍敗於兩水之間,敵居表裏,此騎之艱地也。敵人絕我糧道,往而無以還,此騎之困地也;汙下沮澤,進退漸洳,此騎之患地也;左有深溝,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進退誘敵,此騎之陷地也。此九者,騎之死地也。明將之所以遠避,闇將之所以陷敗也。”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騎兵的戰法應該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運用騎兵作戰,有十種可以克敵製勝的情況和九種必然導致失敗的不利形勢。”
武王問:“騎兵克敵製勝的十種情況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敵人行軍剛到,陣勢未能穩固,前後不相連屬,攻陷其車騎部隊,夾擊其左右兩翼,敵軍必然潰逃。敵人軍陣整齊堅固,士兵急於戰鬥,我騎兵纏住敵人兩翼不放,有的急馳而往,有的急馳而來,疾如狂風,暴如雷霆,塵土飛揚攪得白天如同黃昏,頻頻更改旗幟,屢屢變換服裝,敵軍陣地即可攻破。敵人行陣不堅固,士卒沒有鬥誌,我騎兵快速進逼其前後,獵奪其左右,夾擊其兩翼,敵人必然震恐。敵人日暮歸營,軍心恐懼驚駭,我騎兵即刻進攻夾擊其兩翼,疾速襲擊其後部,逼近其營壘的出入口,進行封鎖使其欲入而不能,敵軍必定大敗。敵人沒有險阻地形可以固守,我騎兵應長驅深入,切斷其糧道,敵軍必因陷於饑餓而敗亡。地形平坦空曠,四麵都易遭受攻擊,我用戰車與騎兵協同作戰猛烈攻擊,敵軍必然潰亂。敵人敗逃奔走,士卒隊伍散亂,我騎兵有的夾擊其兩翼,有的趁其不備襲擊其前後,敵軍必敗,將帥可擒獲。敵人日暮返回營壘,部隊人數眾多,隊列陣型必定混亂,命令我騎兵每十人組成一隊,每百人組成一屯,戰車每五輛為一聚,每十輛為一群,多多設置各種旌旗,兼用各種強弩,有的衝擊其兩翼,有的攔截其前後,敵軍將帥可被擒獲。這些就是騎兵作戰十種取勝的戰機。”
武王問:“九種必然導致失敗的不利形勢是哪些?”
太公答道:“凡是用騎兵進攻敵軍但未能攻破敵軍陣勢,敵軍假裝敗走,而用戰車和騎兵返回襲擊我軍後方,這是騎兵作戰上的敗地。追擊敗逃之敵越過險阻,長驅深入而不停止,敵人埋伏在我騎兵經過的道路兩旁,又切斷了撤退的後路,這是騎兵作戰上的圍地。前進後無法返回,進入後無法退出,這叫做被困於天井,被限於地穴之中,這是騎兵作戰上的死地。前進的道路狹隘,退歸的道路迂遠,敵軍對我可以以弱攻強,以少擊眾,這是騎兵作戰上的沒地。大澗深穀,林木茂盛,灌木叢生,騎兵行動不便難以施展,這是騎兵作戰上的竭地。左右有河流水澤,前麵有高大的丘陵,後麵有險峻的山峰,三軍戰敗於兩河之間,敵軍內守山險,外居水要,占據了內外的便利,這是騎兵作戰上的艱地。敵軍斷絕了運糧要道,我軍有前進的道路,沒有返還的退路,這是騎兵作戰上的困地。陷入低窪的沼澤地,無論進退都在潮濕的泥濘之地,這是騎兵作戰上的患地。左有深溝,右有大坑高地,從高出向下俯擊沒有障礙如同平地,無論進退都容易陷入敵軍的埋伏,這是騎兵作戰上的陷地。明智的將帥明白騎兵作戰的利害,會想方設法會避開這些不利條件;昏庸的將帥不明白騎兵作戰的利害,所以會陷於其中導致失敗。”
犬韜 戰步第六十
武王問太公曰:“步兵與車騎戰,奈何?”
太公曰:“步兵與車騎戰者,必依丘陵險阻,長兵強弩居前,短兵強弩居後,更發更止。敵之車騎雖眾而至,堅敶疾戰,材士強弩,以備我後。”
武王曰:“吾無丘陵,又無險阻,敵人之至,既眾且武,車騎翼我兩旁,獵我前後,吾三軍恐怖,亂散而走,爲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爲行馬、木蒺藜,置牛馬隊伍,爲四武衝敶。望敵車騎將來,均置蒺藜,掘地匝後,廣深五尺,名曰命籠。人操行馬進步,闌車以爲壘,推而前後,立而爲屯。材士強弩,備我左右。然後令我三軍,皆疾戰而不解。”
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步兵與戰車、騎兵作戰的方法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步兵與戰車、騎兵作戰,必須依托丘陵險阻的地形列陣,把長兵器與強弩配置在前麵,把短兵器與強弩配置在後麵,長短兵器互相呼應輪流戰鬥更番休整。敵人戰車和騎兵雖人多勢眾向我攻擊,我軍要布成堅固陣勢,迅猛疾速地戰鬥,同時用精銳的戰士和強弩戒備後路。”
武王問:“我步兵既無丘陵高山可以依托,又無各種險阻可以據守,敵軍到來,人馬眾多兵力強大,戰車騎兵夾擊我軍兩翼,包抄突擊我軍前後,我三軍將士大為恐慌驚怖,混亂潰敗紛紛逃跑,這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命令我軍士兵設置行馬和木蒺藜等障礙器材,裝備起用牛馬編製的隊伍,並組成四武衝陣。遠遠觀察到敵軍戰車騎兵即將到來,就在陣前適當的地方遍置蒺藜,又在我軍後方挖掘環形壕溝,壕溝的寬度和深度均為五尺,這樣的陣地叫做命籠。用人操起行馬路障一起前進或後退,把闌車連接在一起組成營壘,以此為屏障並推著它前後移動,停下來時即成為可以屯兵的營寨。布置精銳戰士與強弩,戒備我軍左右兩側。號令我三軍將士共同奮力作戰,各部隊都迅猛疾速作戰而不得懈怠。”
武王說:“好啊!”
參考文獻:
1《史記》司馬遷,中華書局1982年版。
2《漢書》班固,中華書局1962年版。
3《資治通鑒》[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綱鑒易知錄》[清]吳乘權等輯,施意周點校,中華書局1960年版。
5《六韜譯注》盛冬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太公六韜今注今譯》徐培根,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7《中華藏典·傳世文選——武經七書》譚國清主編,西苑出版2003年版。
8《武經七書直解》[明]劉寅直解,張實、徐韻真點校,嶽麓書社1992年版。
9《銀雀山漢墓竹簡校本-六韜新譯》宋開霞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注釋:
[1]《文津閣四庫全書》版本
[2]彲,音chi,通“螭”,傳說中的一種無角的龍。
[3]“罷”,通“疲”。
[4]“芻”,同“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