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對糯米特別偏愛。像豆皮,糯米雞,糯米包油條,糍粑,糊米酒都是糯米為原材料做的小吃。武漢人還總能打破傳統,做出一些魔性的美食,吃出一片新天地。酥餃就是其中的一個。
酥餃是武漢街頭一道傳統經典早點;雖然帶個餃字,其實跟水餃,餃子一點關係也沒有。有點像小號油條,味道截然不同。是糯米粉做的。色白似雪花,形如紐絲。剛出鍋的酥餃裹上糖粉[
閱讀全文]
雖然外麵還是白雪皚皚,但已止不住春天的腳步。我是去年開始學種菜的。是個菜盲,但深知莊稼一隻花全靠肥當家。雞糞的肥力大,但架不住每年漲2元沒商量。成本高呀.很幸運周圍有一班朋友與"垃圾"為伍,埋頭做著各種漚肥的嚐試。借鑒他們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成功了大家一起分享,失敗了互相鼓勵。大家到處收集咖啡渣,豆渣。從此大多地區咖[
閱讀全文]
美食上隔段時間就有個新網紅。最近流行爆漿海鹽奶蓋蛋糕。切開蛋糕,看自然爆漿的誘人視覺,整個一舔屏的節奏。
在網上看見,口水嘩嘩流
閱讀全文]
葡式蛋撻一直是心中的痛,因為那個包黃油的皮總是做不好。前幾天做蔥油酥餅幹,做出來發現這不就是千層酥皮嗎!貌似這種用加了澱粉的油酥做酥皮,極好操作,幾乎零失敗。
今天過生日,就想著再試試這千層酥皮的蛋撻。皮在餅幹的配方上做了改動,更適合撻皮的。
撻皮材料:
水油皮:中筋麵粉200克,植物油30克,糖40克,幹酵母1小勺,水90克
油酥:玉米澱粉[
閱讀全文]
武漢坐落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地理位置不南不北,不東不西。以九省通衢聞名。獨特的位置造就了武漢特有的文化。既海納百川、兼收並蓄,也獨辟蹊徑、自成一家。比如漢劇,她融合了來自北方的西皮和南方的二黃,最終成為國劇---京劇的主要源頭。譬如鴨脖子,與北京烤鴨不同,他們取材極為普通,製作工藝也難稱精湛,但別有一番風味,而且價格便宜,街頭巷尾,隨[
閱讀全文]
武漢人的過早三天三夜都說不盡,品種繁多,可以一個月不重樣。哪怕隻是一個簡單的糯米,也要挖空心思的翻出花樣來吃。糯米包油條就是一例。
包油條的攤主推著早餐車落定,案板上鋪毛巾,蓋以白布,取一團燙糯米鋪底碾平,熟練的師傅能做到一抹就開,一平成型。依次上桂花糖、黃豆粉、黑芝麻、花生粉,即能快速的吸收進味,也能感受到粉末的甜香。最後點睛的[
閱讀全文]
《聲入人心》結束了有段時間,因為有四位學員上了歌手,所以有很多後續報道。貼兩個用《聲入人心》方式編輯的兩首阿龍川蔡在歌手節目中演繹的《心髒》和《鹿befree》。又看見了梅溪湖36子,可愛的字幕,還有喝奶廣告。是不是有種回家的感覺。
【阿龍川蔡】“聲入人心”方式打開歌手的《心髒》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4512891
【阿龍川蔡】“[
閱讀全文]
昨晚,一部皮克斯中國風的動畫《包寶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可貴的是導演石之予是個華裔。真值得祝賀。
《包寶寶》講述了一位空巢老人,正準備吃最後一個包子時,包子變成精,這位空巢媽媽把這個成精的小包子當成寶貝,用心嗬護。每天還給他量身高,不管是出門買菜還是去打太極拳,都會帶著他,但是隨著小包子的長大,他越來越叛逆,不聽老人的[
閱讀全文]
生煎包是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特點: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散。上海的提花包子更是講究,每個包子18個折提起來像燈籠刹是好看。
學藝未精,做出了四不像包子,但貴在好吃。味道很好。
做法:500g麵粉270g水6gyeast,用麵包機和麵發酵程序。發好後揉勻分成小[
閱讀全文]
聲入人心這個節目紅了,受歡喜的歌手要被消費是不可避免。阿龍川菜成團踢館歌手。應該說這四個人每個都很優秀但不見得是最好的組合。四個人聲音都很亮,和在一起有激情,但隱隱覺得又少了點什麽。這個組合也不是他們能掌控的。
兩期歌手節目中,嘎子亦如既往的優秀。紅了自然收到演出邀請的多了,好像春晚以來他就一直在病中,沒時間恢複。歌手第七期一直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