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坐落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地理位置不南不北,不東不西。以九省通衢聞名。獨特的位置造就了武漢特有的文化。既海納百川、兼收並蓄,也獨辟蹊徑、自成一家。比如漢劇,她融合了來自北方的西皮和南方的二黃,最終成為國劇---京劇的主要源頭。譬如鴨脖子,與北京烤鴨不同,他們取材極為普通,製作工藝也難稱精湛,但別有一番風味,而且價格便宜,街頭巷尾,隨處可得,這幾乎是武漢美食的共同特征,品嚐美食融入了每個武漢人每天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獨特的武漢過早文化。而且不斷與時俱進,曆久彌新。對於一個吃貨,生活在武漢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一說生煎包,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上海的生煎饅頭。遵循拿來主義的武漢人加以改進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漢式生煎。
皮薄、湯多、肉飽滿,那是上海的滬式生煎.麵皮厚實,酥脆地板,鮮嫩肉餡吃時拌著秘製的醬料那是漢式生煎。滬式生煎起源於茶館,酒樓,包子顏值高。漢式生煎服務於市井遊民,對外形毫無講究,隻要皮包住餡就行了。好吃還在乎褶子嗎?裏頭沒有湯汁, 省了一口濺一身的擔心。就像典型的武漢人脾氣火爆但實在。關注於味道。
各家有各家的包法,熱乎乎的麵皮油潤柔軟,包底金黃脆香,餡心鮮嫩適口,鹹淡適中是共同的追求
一般包子現做現包,很快就鋪滿了一個大鐵鍋。先用少量的水把包子蒸個半熟,水汽收幹,揭開鍋蓋,就能看見白胖胖的小包子鼓起來,散發著麵香。這時再澆上清油,蓋上鍋蓋小火慢煎,同時還要不停轉動鍋沿,讓每一個包子受熱均勻。掐準了起鍋的時間,包子煎得金光油亮,有點焦枯。但是這種枯又不是很硬,是酥酥脆脆的,一點都不油膩。等包子的人已經被這熱騰騰的香氣饞的不行,你2兩,我4兩,一鍋包子瞬間就被分完。一鍋煎包做好,得花上些時間,如果前麵的人買多了。這就苦了後麵排隊的人。
其中遊記煎包屬於標準的漢式生煎。一直堅守著老武漢口味用老麵發麵,麵皮厚而鬆軟 .吃起來很有勁道不黏牙,裏麵的肉餡吃在嘴裏還可以感覺到肉汁,沒有油膩膩的感覺。肉香、蔥香、油香各種美味在口中。美得不行。每天都要排很長時間才能買到。
吃生煎一定要拌醬汁才夠味。各家都有獨家配方,秘而不宣。
想著家鄉的美食,饞了。趕緊DIY. 還像那麽回事吧? 試著用甜麵醬,豆瓣醬,冰糖和紅油調和的醬汁,別有風味?
生煎包和熱幹麵、豆皮都已經深深地植根到了武漢人的骨子裏,是武漢人永遠戒不掉的那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