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博文
(37)   10月7日晚上,王秀珍與在北京的馬天水秘書房佐庭通了電話。房佐庭說:中央還沒有開會,馬天水正在待命,還不知道會議的內容。所以10月7日那一天,我們沒有打聽到什麽重要的情況,就在不安當中度過了。   10月8日的大清早,李文靜說:張春橋的兒子原定10月8日上北京的,結果李文靜給張春橋打了一夜電話沒有打通,不知道出了什麽事情。   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   華國鋒同意,他說:“首都不能亂,首都一亂,全國就有可能發生大問題。穩定首都的問題,由你負全責。”   10月2日,我還分別向倪誌福、丁國鈺同誌打了招呼,明確告訴他們,中央要解決“四人幫”的問題,對他們隔離審查。   10月3日,江青要去二七車輛廠與工人開座談會,我陪著去了。在座談會上,她沒完沒了地亂說了一通,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26節毛澤東身後的鬥爭   (1)   1976年6月25日,毛澤東寫下最後一個指示“國內問題要注意”,此後毛澤東已無力做出任何指示,因此毛澤東的政治生命到此結束。盡管毛澤東的肉體生命一直延續到1976年9月,但他的政治生命在1976年6月就結束了。也就是說,從1976年7月開始,中國就進入了毛澤東身後的時代。眾高官已經不再受毛澤東的束縛,奪權鬥爭也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49)   此時的小灰樓,周圍巳由民兵和衛戍區警衛戰士圍成了警戒線,不讓群眾靠近。為了維持秩序,群眾一致同意選派代表進小灰樓去談判。最後,水電部工程二局侯玉良、北京特藝機修廠工人趙世堅、北京八十六中學生孫慶柱和北京化工學院學生陳子明被推選為代表。   他們商定,如果10分鍾後代表們不出來,就是被抓了,群眾就要衝進去營救。樓外的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5)   管理者理想的部下,當然是既有才能,又忠誠可靠的人。但現實中往往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才能的人不夠忠誠,忠誠的人又才能不足。因此領導人在提拔和重用部下時,不得不偏重某一方麵:要麽以“才能”為重點,或者唯“忠誠”為首選。   提拔重用“有才能”的部下,對領導人來說,並非是好事一件。這裏主要有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25節最後的反擊   (1)   “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是毛澤東一生中最後發起的一場群眾運動,也是他最後的戰鬥。新中國建國後,毛澤東發起的群眾運動,大大小小有幾十次。根據其性質不同,可以分為:一、經濟體製改革運動;二、政治體製改革運動;三、清理“壞分子”運動;四、思想教育運動;五、批判某種思想傾向的運動。   一、經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85)   據《毛澤東傳》記述,毛澤東看過這封信後,指著桌子對秘書說:“先放著。”然而劉冰等人不見毛澤東的回音,於10月13日再次寫信給毛澤東。第一封信隻狀告遲群一人,而第二封信又曾加了謝靜宜,同時告狀他們兩人。劉冰等人的第二封信摘要如下:   鄧副主席並呈毛主席:   關於遲群同誌的問題,我們曾於8月13日向您和毛主席老人家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63)   粉碎“四人幫”之後,“王張江姚專案組”於1976年12月編印了《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j證(材料之一)》,其中印發了章含之於1976年4月25日寫給毛澤東親筆信的影印件,此信用鋼筆在5頁白紙上寫成:   去年夏季我們曾聽到一件誣告江青、春橋同誌的事件。現在想來,這是鄧小平在幕後策劃的。現將事件經過向主席報告: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40)   文革前的適齡學子,大都跟隨高考這個指揮棒“設計人生”,都希望通過讀書考大學來改變命運。但毛澤東卻非常反感這種指引,他認為,如果人人都去爭著考大學,誰也不願意當工人,當農民,整個社會風氣就會變成重視知識分子而輕視工農,這對於建設一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是背道而馳的。毛澤東說:奉勸那些輕視工農、自己以為很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 (1)   對於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區別,不少人認為毛澤東思想的特點是“強調精神,忽視物質”,而認為鄧小平理論則是“注重實際,腳踏實地”。這樣的結論,是從第三者的角度,或者是從僅僅“說說而已”理論家、學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從當事人的角度,或者從必須要“理論聯係實際”的實幹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