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悠久而持續。這個特點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的文明為什麽能夠從未間斷?僅從漢字這個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素就可以窺見一斑。
漢字源於中華大地、以記錄漢語為主並具有多種功能的書寫符號係統,是表意文字體係的典型代表。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突出表現在漢字的延續性上,漢字超越了傳統與現代的界限,一直使用至今。這個文字係統雖然在形體上有所變化,但其內部深層結構從未發生根本的改變,所記錄的語言古今一脈相承,所形成的文獻豐富而連續。一個能讀古書的現代人,如果打開2000多年前西漢人抄寫的古書,閱讀障礙很小,這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獨一無二的。曾有某知名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初曾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文化就是漢字文化,漢字所具備的各種特質,給中華文化添上了濃烈的色彩。”“漢字還輻射到了周邊民族,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圈,即漢字文化圈。”
漢字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國地大物博,方言有很多種,民族語言也有很多種,統一的文字構築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全國的當年,就下令實行“書同文字”的政策,保證了政令的傳達和思想文化的統一。秦朝之後,漢字又經曆了漫長的字體演變。雖然天下分合、朝代更替,但漢字作為通用文字的傳統再未動搖。曆史上,進入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大都會主動擁抱漢文化,學習漢字。南北朝時期,為了讓拓跋鮮卑融入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將漢語確立為官方語言,要求學漢語、用漢字、穿漢服,對促進民族融合產生了巨大影響。宋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也受到漢文化影響,其自創的民族文字借鑒了漢字偏旁部首。
中華民族不是單純的人種血緣的融合,而是文化認同的實體,漢字在中華民族形成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上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不論是羅馬帝國還是查理曼帝國,一旦分裂為使用更小的表音文字係統的民族國家,就很難再統一為一個文化連續的國家。中國則不同,在這片大地上,朝代有更迭、政權有更替,但是我們的文字一致、文化相通,分久必合,永遠是統一戰勝分裂,這種特性與漢字的超語言功能密切相關。漢字不是通過直接表達語音的編碼方式記錄語言,而是通過以表意為基礎的多種編碼形式記錄漢語,這樣就使其具有兩個特點:一方麵可以準確記錄語言,漢字是成熟的文字體係,與漢語相適應,可以記錄各個時代的口語,可以形成書麵語,使語言更加嚴謹;另一方麵,漢字可以超越方言,不同時代可以讀不同的音,不同地域可以讀不同的音,不論讀什麽音,其意義不僅曆史連續,而且社會共知,曆史上書麵語長期發揮共同語的功能。因此,盡管各地的方言千差萬別,不同年代語言也有很大差異,但是一直有統一的文字。西方一些學者盡管從記錄語言這一功能的角度,否定以漢字為代表的表意字,但從表意字的社會功能的角度,也指出其具有很大的優點,即並不受詞的語言形象所束縛,使得各方言區的人們能夠看懂彼此所寫的東西。
漢字是中華曆史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孕育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而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延續主要依靠文字記錄、典籍保存。比如,甲骨文記錄了商朝時期的祭祀、打獵、戰役、農業、問病和天氣等;金文記錄了周代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縱觀世界文明史,在許多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政權一旦由外族統治者所取代,文字記錄的語音語義大都發生徹底變化,即使字母相同、所記錄的語言也不同。前朝文字記錄的語言今朝看不懂,今朝書寫的曆史下一朝看不懂,當然不會有不間斷連續的曆史記載。然而在中國,前朝滅亡,後朝仍然使用同一個文字係統,遞傳幾朝依舊是同一個文字係統,前後識讀沒有障礙,因而數千年來文明曆史記載從無間斷,各種文獻豐富多樣、傳承有序。
漢字中蘊藏著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很多漢字本身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態。透過這些漢字,我們能夠感受到先人的生活乃至其時的心理狀態。因此,中國人曆來對文字懷有敬畏之情,一方麵體現為漢字演變中的繼承關係,譬如曹魏時期的《三體石經》,碑文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體寫刻;另一方麵體現為後代對前代文獻、書法的保存和傳承,譬如宋代《淳化閣帖》收錄大量前朝書法家作品。正是對文字的敬畏,讓中華民族的曆史與文化得以傳承幾千年來到當代,並被發揚光大。
漢字彰顯著中華文化的獨特神韻。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這是文學的共性。中國的文學不僅僅是語言的藝術,也是文字的藝術。我們讀唐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時,隻能是線性讀出兩句詩來,如果書寫成: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樣一來,我們就看到了另外一種非線性結構:門對窗、泊對含、東對西……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這種對仗是非線性的視覺結構。詩不僅是讀的,也是看的。正如著名學者饒宗頤所說:“漢字隻是部分記音,文字不作言語化,反而結合書畫藝術與文學上的形文、聲文的高度美化,造成漢字這一大樹,枝葉葰(jùn)茂(茂盛之意),風華獨絕,文字、文學、藝術(書法)三者的連鎖關係,構成漢文化最大特色引人入勝的魅力。”
世界上的各種文字都努力追求書寫美觀,但隻有漢字發展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漢字字形多種多樣,為形成豐富美觀的視覺效果提供了優越條件,並與格言警句、名篇佳作、篆刻印章相結合,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在書法藝術欣賞過程中得以傳承。同時,書法還蘊藏著中國人深沉的家國情懷,練字更多練的是品德與性情。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氣勢磅礴、壯懷激烈,通篇充溢著浩然正大之氣;明代祝允明以草書抄錄《嶽陽樓記》,則是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精神動力。
文章來源:2024.02.10的《求是網》 作者:是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