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博文
第二章蟄伏八個月 我返回上海,渡過近八個月的地下生活—一九二七年十月至一九二八年五月,這是一段夠苦悶的日子。我為中共的挫折而傷感,也為我個人所受處罰而不平。我是黨的創始人之一,我愛黨,也許是逾(yú超過)於別人的,我不得不反對瞿秋白的盲動主義;我老在逃避警探們的追捕,任何活動都受到限製,因此心緒和生活都極不安。一直到一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十三篇從機會主義到盲動主義 第一章南昌暴動 至此,我們已經斷定國共合作完全破產,中共也瀕於支離破碎的邊緣;但問題是中共今後何去何從?值得大書特書的是中共經由南昌暴動,竟轉入到蘇維埃運動時期。更不幸的是整個蘇維埃運動的思想和實際都不適合於中國革命的需要,中共也從此墮入了左傾的歧途。 總結國共合作時期的曆史教訓,許我這樣說,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六章國共決裂 在蔣介石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圍攻之下,中共內部又矛盾百出,勞資間的衝突,地主與農民間的鬥爭,中共與國民黨左派以及軍人間的意見分歧,和中共內部的混亂等等,逐漸把中共推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於是,國共全麵分裂,工農運動普遍遭受鎮壓,所謂武漢左派政權不久也在寧漢合流的運動中,宣告瓦解。這一切在中共看來,是一九二五至二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五章中共內部的混亂 武漢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參加者,意見紛歧,陷於極度混亂的狀態。我一直主張中共中央迅速遷來武漢,集中到一個主要地點來,也許較易於求得內部意見的一致,借此可以強化中共的領導。不料後來事實證明絕非如此,從莫斯科以及從上海來的那些共產要人們,竟是各有一套想法,這就走到“梢公多了會翻船”的境地了。我在前麵已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四章農民運動 武漢時期,中共在農村中的活動,是自下而上的,燃起了農民鬥爭的烈火,其中以湖南的火勢為最猛烈。 中共因為缺乏這一方麵的知識和經驗,在發動之初,領導的步驟頗不一致,運動開展以後,也無力予以控製。因而農民運動,竟成了摧毀國共合作,瓦解武漢證券的一個主要因素。 中共內部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點,並不在農民鬥爭應采取激進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三章清黨與寧漢對立 武漢南昌間建都之爭迅即轉化為軍權與黨權之爭;接著又激蕩成為蔣氏所領導的反共陣線,與武漢所領導的反蔣陣線的對壘。這個劇烈的鬥爭形勢演變的結果,是蔣氏逐漸占了上風,武漢則相形見絀。因為蔣氏不僅握了兵權,而且獲得舊社會保守勢力的支持;南昌克服之後,顯然又得著外力的支援。而武漢的反蔣陣線卻具有先天的不穩定性,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二章鮑羅庭抵武漢 武漢的反蔣運動,是鮑羅庭到達武漢以後才開始的。我們在前麵已經說過,鮑羅庭不滿蔣氏在三月二十日以後的種種安排,但他大體上對蔣還表示容忍讓步,以彌補國共之間幾瀕破裂的關係。但一到十月間,在廣州舉行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各省市黨部代表聯席會議之時,反蔣的鋒芒開始顯露出來,這似乎得到鮑羅庭的支持。等到鮑羅庭到達武漢以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十二篇武漢政府時期 第一章軍事占領下的武漢初期 一九二六年七月開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軍事上節節勝利,先後擊敗吳佩孚、孫傳芳等軍閥勢力,次第占領了長江流域各省,而形成了以左傾赤化見稱於世的武漢政府時期。但由於革命陣營內各派勢力的相互傾軋衝突,結果,由遷都問題的分歧而演進到寧漢的對立,由寧粵的清共而演進到國共關係的全麵破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三章北伐的前奏 北伐原是孫中山先生的傳統政策,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向北進軍,削平軍閥以統一中國。蔣介石繼承總理遺誌,以實行北伐相號召,雖一方麵振奮了國民黨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麵,因為沒有像孫先生那樣的人望,使人覺得他隻是在乘勢建立個人的軍事獨裁統治;這也就是後來革命陣營分裂的根源。 我於一九二六年五月底返滬以後,即獲悉中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二章“三.二零”事變以後 中共中央認為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事變,是資產階級圖謀奪取國民革命領導權的公開表演。這一認定的內容大致是:這一事變包含著反抗蘇俄控製的民族觀念,要對中共加以壓抑的反共意識,以及拿破侖主義等等重要內在因素所造成。領導這一事變的蔣介石所采取的手段,卻是一種推翻原有領導的軍事異動。再經過了五月十五日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