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翻開《唯識簡介》第19頁,唯識簡介【《唯識簡介》(甲)定義】唯識,【推由。識原於性】意思就是說:識是來自於清淨的本性,迷了叫做識,悟了叫做性,變化無常叫做識,真如不動叫做性,識就是變、無常、刹那,識就是分別、執著,它來自於哪裏呢?來自於清淨的本性,因為清淨的本性迷了,那麽就變化了這個識。【性性離言,本不可說】說我們的法性是離開一切的[
閱讀全文]

雪廬居士編述慧律法師整理資料唯識簡介唯識簡介第一表唯識簡介(甲)定義
諸位!現在請翻開《唯識簡介》第一講表(第一頁)——《唯識簡介》。《唯識簡介》(第一頁)這個“甲”是“定義”,那個“甲子”是“性識之別”。翻過來第2頁,這個(第一個表)是“法性如是”,就是我們的本性,就世間人來講它是怎麽說。第二表[
閱讀全文]

視頻係列共14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YTKglQWVw&list=PLF_JTVGdzyqnlAdo5TSBTfT4WnRAW3K2q
文字版來源:http://daoyi1961.blog.163.com/blog/static/886493582011726491968/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唯識簡介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修學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記住:無諍,還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盡量地寬恕眾生。忍辱,這個忍辱一定要通達空性跟無相,否則忍不下來。
唯識簡介
1990年1[
閱讀全文]
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XW1lRa0SBw
文字版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5cad370101ccl3.html
慧律法師--明心見性(1)
慧律法師主講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記住:無諍,還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盡量寬恕眾生、忍辱。這個忍辱,一定要通達空性跟無相,否則忍不下來。
2005.12.4
新加坡展覽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閱讀全文]
《阿含概說》12慧律法師講解68頁,倒數過來,68頁,便當第四行,第三,叫做引業與滿業。這個引業就是說:會引導我們,我們造了這種業,強大的力量,會引導我們去投胎六道,叫做引業。譬如說:大家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就是引業來的,我們今天來轉世投胎,大家統統是引業而來的;可是,每一個人的福報不一樣,這個就是滿業,滿業不一樣。知道吧![人類的美醜、]有的[
閱讀全文]
《阿含概說》11慧律法師講解[二、死後相續義]因為我們有業力,師父昨天講了:業力就是牢固的生死繩。那麽,既然是牢固的生死繩,我們死後就繼續去轉世、去投胎。所以,第二談到死後相續的意義是什麽?[有情於現世獲得一定身分,]「一定」就是某種程度的身分,譬如說:你是健康、是衰弱、是男眾、是女眾,總是有一定的身分。所以,這個「一定」叫做某種程度的身[
閱讀全文]
《阿含概說》10慧律法師講解[三、界觀]這個是指六界,就是人生和天地萬物的運作,離不開這六種東西,叫做地、水、火、風、空、識。在這裏,這個「界」就是分類的意思,把堅硬的這一類歸納起來,叫做地,用歸納的方式,來解釋整個人生和宇宙物質的世界。在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叫做互遍互融的觀念。意思就是說:分類是方便,譬如說:分地、水、火、風、空[
閱讀全文]

《阿含概說》09慧律法師講解[「二」有情組織的要素]有情就是眾生,當我們認識了我們的身心的組織要素,我們會發現,一切法無我;我們會發現,我們每天所執著的這個色身,原來隻有幾個要素構成的。[我們於「名色」的分別,]「名色」就是身心。我們對於身心的分別,[了解有情生命延續的要義,]「延續」就是就像瀑流的奔騰,不可遏止。我們了解了有情生命的延續,這[
閱讀全文]
《阿含概說》08慧律法師講解[(二)有情的種類][佛說眾生無量,而無量眾生(有情),]有感情的,當然,這個定義比較狹隘,凡是六道,都算是有情。[依其精神活動的不同,可分為五類,或曰五趣(PañcaGatyah)或曰六趣(sadGatyah)。]有時候,我們講,一般六道輪回,就加一個阿修羅;如果講五趣輪回,那就少一個阿修羅。因為阿修羅不限於某一類,隻要嗔恨心很重的、麵貌醜陋[
閱讀全文]
《阿含概說》07慧律法師講解[故說佛唯心主義救濟唯物思想。]所以,萬法導源於心,萬法唯心所造,簡單講就是:萬法它是唯心現量。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清淨心本來就是沒有質礙的,我們因為業力,顯現了這個身心,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清淨心所影現的世界,因為見就是性,見性是不二的,無性不能見,見本身就是性。因為我們頭上安頭,加了一個知見,簡單講:用[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