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找到天生一炁

(2024-11-05 21:52:43) 下一個

這節課講一下呼吸。呼吸對於修命功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不代表我們需要刻意地去訓練呼吸。有一些法門是刻意的,比如說刻意地深呼吸,刻意地用力吸氣和呼氣,刻意地閉氣,這在道家的一些養生術裏或者瑜伽的呼吸法裏是比較普遍的。但是我告訴你們的這個呼吸法是很簡單的,它不需要你去刻意地、有為地呼吸,因為當你刻意地、有為地去訓練呼吸,雖然對你的身體在某個階段是有好處的,比如通過深呼吸可以把你身體內的濁氣排出來,通過拉長呼吸可以增強你的心肺活力,但是它隻能幫助你的身體,但不能幫助你達到更高的命功的境界。

所謂更高的境界,是指我們一定要找到的天生一炁。要找到它,首先得理解呼吸之所以重要,不僅僅是身體需要氧氣,而是這個氣裏麵包含了三層:第一層是空氣;第二層是精氣;第三層才是天生一炁,或者叫元炁。我們修命功,其實也是一種內功,靠的就是元炁。也就是說元炁是氣最核心、最精華、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還有在虛空當中不斷流轉的一種陰陽之氣。比如到了這個時節,我們經常感覺到一種陰涼的氣,它不完全是空氣,它也包含了陰氣。還有我們在太陽底下呼吸就能感覺到的一種陽氣,這都不屬於空氣,是比空氣更加精微的一種精氣。

陰陽之氣對我們身體的陰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元炁、天生一炁。所謂的“天生一炁”是本來就有的。上天本來就具備炁,它是創造萬物的最原始的元炁,所以叫天生一炁。在萬物創造之前,處於一個混沌的狀態,那個混沌的狀態我們叫做“一”。在混沌裏麵慢慢地分化成陰陽,就有了陰陽之氣。我們看八卦,它就是一種陰陽的循環。而《易經》其實也是從一到二到三到萬物這樣一個規律分化演變而來的,我們從這種分化和演變當中能找到萬事萬物的規律。《易經》為什麽能夠預測,就是因為它找到了最核心的規律。萬事萬物都是從陰陽開始,相互結合、相互演變而形成的。

我們看事情也是一樣的,好事裏麵往往包含著壞的一麵,壞事也包含著好的一麵,這就是福禍相依。當我們明白天地都是陰陽衍生出來的,就能夠理解所有的事物都包含著二元性對立,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

所以古人非常有智慧,通過研究天地的運作,找到了其中的規律,再把這種規律總結成易經、八卦,還有陰陽學、相術等等。所以我們說“道術”,是先有道才有術。這個“道”就是“一”,道生一。當然“道”隻是一個名稱,而“一”其實已經包含在道裏,包含在無形無相的混沌裏了。我們說“道”,說“一”,隻是一個名稱,但“一”確實是依賴道而演變出來的。

學習命功、學習呼吸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就是要找到生命當中的規律。所謂生命當中的規律跟我們的呼吸是息息相關的,沒有呼吸,生命就結束了。所以呼吸裏麵包含著至高的原理——從一到二到三。看我們的呼吸有吸有呼,有來回、進出、來回如此循環的規律,這其實就是陰陽的變化。

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好呼吸,就是在把握陰陽。把握陰陽的目的又是什麽?遵循陰陽之道。因為呼吸代表生命力,遵循陰陽之道就是讓生命力回到陰陽的自然循環當中。當呼吸符合陰陽的變化規律,就代表我們的生命力是循環不止、生生不息的,那就符合自然。當我們的呼吸符合自然,身體也會慢慢地恢複到自然平衡的狀態。當身心都符合這種自然平衡,它就符合“一”。因為當陰和陽不斷地循環,就會慢慢地融為“一”,這叫陰和陽的結合,從太極到無極的轉變。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呼吸是符合自然的嗎?其實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平常的呼吸,你會發現自己的呼吸很少有特別平衡的狀態。所謂平衡就是你能感覺到呼吸非常的順遂、綿長、輕微,隻有在這種狀態下,它才是按照自然的規律在變化。

但是當我們的頭腦特別活躍時,呼吸就變得急促了;當身體有不通時,呼吸就會不順暢;或者當我們做夢時,呼吸會非常粗濁。還有的人在做夢當中有時候也會打鼾。他為什麽會打鼾?因為他的呼吸會配合這個夢境且出現了非常紊亂的情況,導致他沒有辦法很自然地呼吸,這時候他隻能同時用嘴巴呼吸,於是打鼾。通過這個現象發現,如果一個人的呼吸非常的輕柔,非常的細膩,很綿長,沒有卡頓或者時長時短的現象,就代表這個人的身體非常健康,也就是符合自然。

再來觀察一下打坐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剛開始我們的呼吸是比較有聲的,能感覺到有風在不斷地進出,這叫有聲。但是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呼吸慢慢地就變得很輕微,沒有了風的感覺,若有若無。當感覺到氣息若有若無,便明白這就是非常自然的狀態,沒有任何的費力感,而且不需要控製。

當我們達到非常“止”的狀態,會感覺到呼吸好像也停住了,像沒有了呼吸似的。這個狀態代表我們所需要呼吸的空氣非常少,大腦不需要那麽多的氧氣。這時候有沒有呼吸呢?其實這時候已經變成了另一種呼吸——已經開始接近陰陽的呼吸。所以當氣息變得若有若無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接近陰陽的呼吸,或者叫內呼吸。

內呼吸的特質是非常的輕微,你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你能感覺到當處在這種呼吸中,你的身體會立刻產生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麽?當你的呼吸到達很輕柔的狀態,你能感覺到整個身體都變得非常輕盈、放鬆、自然、平衡。身心一體,道理就在這裏。當呼吸變得非常精微,整個身心狀態也一定會變得非常輕盈、輕安,非常舒適。反過來如果你的心理狀態變得非常寧靜,能夠非常地安住,那麽你的呼吸也一定是非常輕微的。

要從自然的呼吸轉換到這種精微的呼吸,一是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地將呼吸調整到那樣一個狀態。但我們是否需要刻意地訓練它呢?剛上座的時候並不需要,因為當你剛坐下來時,身體是在調整當中的,你必須要讓它慢慢地安住下來。當它達到一定階段時,你可以有意識地去觀察一下呼吸,它會來到一個臨界點,這時候才是可以主動調整它的時機。

比如你的身體已經安住一段時間了,但還是感覺到整個狀態不夠自然、放鬆,那就先調整你的呼吸。首先觀察呼吸狀態,它是否可以變得更加精微呢?當你去觀察它的時候,就是在調整它,把呼吸調整得更加精微。你一定要讓它更加的綿長,但又不能太過用力,要非常自然地讓它綿長,讓它變得更加精細,這就是你們可以做到的第一個階段。為什麽說是第一個階段?因為在調整呼吸的時候,你們可以達到“止”,就是身心都非常寧靜的狀態。

現在我要講第二個階段,當你們能非常熟練地達到止的狀態,就可以嚐試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需要你有意識地將精微之氣更大量地通過呼吸帶入身體氣場當中。你可能會問為什麽要把那麽多氣帶入氣場,而且它會帶來巨大的身體壓力。首先我們要理解,要能夠在較為止定的狀態持續很長時間,靠的就是氣,就是能量。如果能量不足,就算能夠暫時入定,持續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很快你就會感覺到累。雖然你的心想安住在那個狀態,但是身體不支持。隻有當你的氣、能量非常飽和的時候,才不需要非常努力地安住在那個狀態,而是自然而然地達到那個狀態。這就是為什麽要在第二個階段加強呼吸的原因。

有一個方法是大家可以嚐試的。首先得把外呼吸的通道關閉掉一部分。怎麽關閉呢?用舌頭頂住上顎,用舌背貼住牙齒。大家做這個動作時是否感覺到呼吸的通道被阻斷了一部分?就是這個狀態。然後你們還要嚐試在這個狀態下能否呼吸。如果能夠呼吸,此時呼吸的就是精氣,就是能量。這時候你的外呼吸,即鼻孔的通道還是有一些氣的,並不是完全關閉的。但因為你做了這樣一個動作,封住了一部分的通道,你才能夠進入內呼吸狀態。

所謂內呼吸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氣的第二層,這是一個非常主動的呼吸。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隻能用最外層的呼吸,隻有在非常靜的時候,才能夠偶爾接觸到第二層呼吸。但是當用舌頭把呼吸通道封住,再去呼吸,這時候會感覺氣非常的充實,這就是我們說的內呼吸。要注意的是,一旦你做了這個動作就不能夠輕易地放下來,因為一放下來氣就斷了。但是你會發現隨著你不斷地呼吸,你會首先感覺到整個胸口的氣壓增大。怎麽辦?這時候你要懂得遵循自然,找到陰陽的規律。

你會發現氣息也有陰陽的變化。比如當你吸的時候,是一個陽的狀態,不斷地提升你的氣息。但是當它被吸入身體的時候,你要放開它,不用呼氣,隻要放開它就好。一旦放開,這個氣就會轉到陰的狀態。在陰的狀態,它會融入到你的身體氣脈當中。此時你要等待陽的狀態再次升起。你會發現它有一個規律——呼吸會自動地發生。你們要記住它是自動的,不是你能夠操控的,所以不需要刻意地去操控,你隻要跟隨它就可以了。一旦找到它循環的規律,就跟隨它,這就是觀息法門——觀氣息的法門。

還有隨息,指跟隨氣息的陰陽變化和起伏。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不能夠刻意地去助長它,也不能夠刻意地壓它,這會導致你斷氣,漏氣。所以在這一點上你必須要非常地平衡,在這個階段,你的整個注意力都應該在呼吸上。如果注意力沒有放在呼吸上,氣就會斷,就無法在這個狀態堅持下去。

一旦我們打開這個呼吸的玄關,就有無窮的能量供我們使用,它會加快身體的精氣神的修煉與合一。它在瑜伽裏麵是真正的生命呼吸,這種生命呼吸會把我們提升到越來越與梵合一的境界。

那麽第三層是如何呼吸的呢?第三層其實是沒有呼吸的,它叫胎息。當你的呼吸完全停住了,不管是第一層還是第二層都停住了,你就達到了胎息的狀態。在這個狀態裏麵,你感覺隻有腹部在呼吸,其他地方都沒有呼吸。當然也不是沒有,隻是說你需要的第一層、第二層的呼吸已經非常少,你已經感覺不到或者偶爾才有一些感覺,這個狀態我們叫做胎息——真正地呼吸元炁,修煉元炁。

進入胎息就是我們所說的修煉內丹,道家叫內丹,在佛法裏叫性光,瑜伽裏叫三摩地。在三摩地裏麵,基本上就是胎息的狀態。我們說的“如如不動”其實就是指胎息——精氣神沒有任何往外泄露的狀態,完全地凝固住。這個如如不動並不是死的,它還是會不斷地變化,它在一個非常大的氣場裏非常微妙地運動著,你能感覺到它是非常充實飽滿的,這就是煉氣。

但如果我們的氣不夠,就沒有辦法煉氣。怎麽辦?如果氣不夠的話,就先在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呼吸裏麵補充氣。在第一層和第二層補充得差不多了,我們就可以慢慢地感覺到胎息的出現,這就是內功的煉丹、結丹。結丹就是讓我們能夠真正地明心見性。

為什麽它可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狀態?首先在如如不動的胎息當中,我們的身心已經完全地寂止,沒有任何作為,這時候自性就會自動地顯現出來。當你體驗到自動顯現的空明的狀態,它就是你的自性。並不是說煉氣是直接達到自性的方法。為什麽?因為自性是空性,我們沒有辦法達到它。但是因為煉氣,我們讓身心完全寂止了,空性就呈現出來了。我們就明白原來生命最本質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就是空性,就是我們的自性。

“空”並不是指我們坐得很靜的時候,感覺到一種很空的虛空狀態,這個不是真空。真正的自性的空是有光明的,我們能感覺到它有個核心不斷地散發光明,但它是肉眼看不到的一種光明,這就是空明不二的狀態。

當我們達到這個狀態,就明白它沒有變化,它不是一個因緣法。這個沒有變化的,它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它隻能是我們的自性。如果它還在變化,那就是我們的氣息。所以我們怎麽判斷,就從這一點來判斷,如果還在增加或者減少的就是氣息,如果當我們達到一個如如不動的寂滅的狀態,沒有變化了,就是自性。

整個命功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能量、修氣的過程。所以在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自己能夠在能量的變化中保持平衡。

什麽叫平衡?能量有陰和陽,陽的狀態是我們感覺能量非常的充實飽滿;陰的狀態是非常的柔和流動。在這兩種狀態下會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跟隨它變化。有些人容易在這種變化當中迷失自己,想去體驗這種變化,但是這樣的話就沒有一個平衡的中心。我們一定要有一個中心在體驗這個變化,但是又不刻意地去跟隨它,這樣我們才能達到那個如如不動的中心。

我們要守住的就是我們的神。“神”到底是什麽?即是我們的覺知。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失去覺知,不能夠太過著相於呼吸而忘了覺知,覺知是必須要保證的。但在保持覺知的同時,我們可以觀照呼吸,這樣次序就不會亂。帶著覺知觀照呼吸,不斷地跟隨氣息達到心息相依。“心”即心念,它跟氣息完全貼合在一起,仿佛氣息到哪裏,心念就跟到哪裏,注意力就跟到哪裏,但內在還是不動的。這個狀態叫做平衡。

“知雄守雌,為天下溪”,雄和雌就是陽和陰。我們要知道什麽是陽,同時要守住陰——看護好它。比如,在打坐中意識非常清明的狀態,叫做陽;意識變得不清明了,有一些昏沉、似睡非睡或者念頭比較散亂,叫做陰。“為天下溪”,它就像溪水一樣。溪水是怎麽流動的?順著地勢不斷地從高往低處流動。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麽——自然的規律是如何變化的。從高往低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狀態,順勢,順流;如果從低往高,就是逆流,並非自然之道。所以我們的呼吸一定要有這種感覺——順流而非逆流。當找到這種順流的感覺,陰和陽就會為我們所用,這叫做把握陰陽。想象當我們能夠把握自然的陰陽,那個力量是多大啊,一旦能夠跟天地的自然力量合一,那就是天人合一了,整個陰陽力量都可以成為你的力量的一部份。通過這種陰陽力量,不僅能夠改變身心,還能夠顯化奇跡。

而在心理層麵,它叫做“知白守黑”:“白”就是我們的善,“黑”就是我們的惡。“為天下勢”,即天下的道理就是這樣一個形勢——認出善心,守護好惡念,不要讓它發生作用,這叫知白守黑。知白守黑屬於性功,性功和“知雄守雌”的命功是一樣的道理,那個是天下溪,這個是天下勢。我們要做人,要提高修養,就是知白守黑:知道什麽是真理,什麽是善,什麽是道,這叫做知白;要克製住自己內在的黑暗的力量,那種無明、貪嗔癡,這叫守黑。所以我們如何性命雙修?道理就在這裏,其實就是黑和白,陰和陽,把握住這個足矣。

《道德經》也講過,天地之間有一種炁,玄之又玄。這個炁是萬物之始,在萬物之前它已經存在了。順著這個炁,我們就會達到無形無相的本體。它是一切創造的根源,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它不能夠被理解,隻能夠被體驗。“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一旦獲得這種力量,天地就得到這種清明和安寧的力量。作為修行者、求道者,我們的誌向就是去獲得這種天地的主宰力量,就是要成道。這是人可以達到的最高理想,可以實現的最高潛力。

通過一,即是炁,可以讓我們回返到本體——那個終極的力量。這個炁存乎於天地之間,“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綿綿若存”就是若有若無但綿綿不斷。當呼吸打開了這個通道,我們就能夠感覺天地的氣息是綿綿不絕的。“用之不勤”指如果能夠隨順自然的規律和陰陽的轉化,我們使用這種氣息是毫不費力的。

所以修道應該越修越自然,如果發現越修越費力,越修越刻意,那就不對了,那就不是天下溪了,那就是逆流。“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終極的真理,切莫著迷於技巧。很多修行人之所以失敗,並不在於不精進不努力,而是他們沒有從至高的真理去修煉,修著修著就開始追求技巧和境界,所以始終不能達到道的自然、道的至簡。

後麵我還要給你們講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在命功上如何達到最純粹的自然。今天講的主要是在中間階段你們需要學習的。所謂需要學習,一是你們可以去練習它,哪怕在生活當中也可以練習呼吸。你們很多人去上過葛印卡的內關禪修,它教你們的呼吸其實是第一層而不是第二層。所以很多參加過內觀的學員來到這裏,才明白原來那時候還是在第一層,而不是第二層。我們可以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慢慢地轉化到第二層,這樣離內觀的核心就更近了。

“專氣致柔”,當我們煉氣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它是很柔的。為什麽?因為氣的頻率越高就越柔。比如外呼吸是空氣,有一種風的感覺,很淩厲;一旦到了內呼吸,就感覺特別的輕柔。我們就從柔的氣息開始去找到這種狀態。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告訴我們,煉氣煉到非常柔的狀態,就像嬰兒在呼吸一樣。我們觀察嬰兒的呼吸時,可能感覺不到他在呼吸,因為它太柔了。如果我們的呼吸能達到像嬰兒的狀態,首先會發生什麽改變?我們的頭腦變慢了,非常的慢。當頭腦變慢,自性——我們的先天意識就出來了。先天意識就像嬰兒一樣,嬰兒沒有接受過任何世俗的教育,他還沒有形成自我,要到四五歲才有一個自我出現。在四五歲之前,他就是天生的,也就是說他跟天地是完全一體的,所以嬰兒的頂輪是打開的。隨著他慢慢地有了自我,有了分別心,即後天意識——他被灌輸了很多“這是可以做的,那是不可以做的,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他就有了分別意識,這時候就失去了先天的意識,形成了後天意識。

後天意識有一個中心,我們叫做意根。意根就是“我”的來源,比如我認為我怎麽樣,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有什麽樣的個性。這個“我”不是真我,它是後天意識所形成的意根,叫做我執,它是假我、小我。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要打破後天意識、這個假我,回到先天,這叫“複歸於嬰兒”。

你會發現當沒有頭腦的分別意識,我們還是有覺性,它非常有智慧,能夠辨別是非,但不是那種後天的分別。當我們站在先天意識,就不會有矛盾和衝突。為什麽?因為它看事物是從最本質的角度出發,它能夠看到真相,它能夠看到兩個對立麵統一的點在哪裏。

為什麽我們學了很多東西,懂得很多道理,反而越來越矛盾,越來越小心謹慎?比如說我們看佛法講了很多無明、貪嗔癡,於是一旦生起一個念頭,我們就感覺非常恐懼。這到底是誰的錯?是佛經錯了嗎?不是的,是我們的後天意識在分別、在抓取這個東西。所以真正的學習真理,不是用後天意識去學的。有些人錯就錯在試圖用後天意識去抓取文字和概念,抓取得越多,頭腦當中就有越多的觀念相互衝突,所以就會對自己的無明有很多的評判和審視。這全因我們就沒有站在一的角度、先天意識的角度去看它。

“一”是在二元性之上的。我們怎麽能夠站在二元性裏麵去看事物呢?二元性就是由陰陽創造的,隻要站在二元性裏麵,就永遠有衝突。比如說你堅持善,那麽你惡的一麵就跟它有衝突;你堅持惡,你善的一麵就跟它有衝突,這樣就無法認識天地之道了。天地之道是一體性,它是“一”,是非常完整的,而不是分裂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從“一”的角度去看待任何的真理。學到的東西也要從“一”的角度來整合它們,不然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學得越多,越膽小怕死,越害怕做錯事情,連踩死一隻螞蟻都擔心自己是不是殺生。這沒有必要。

從至高的第一義諦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一體的,沒有誰被誰殺死,大家都在“一”裏麵。真正的生命是“一”,而不是這個形體。你可以殺死這個形體,但你不可能殺死生命。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下課。

https://xssy2024.com/2024/10/30/94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