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正文

采氣煉丹的方法

(2024-11-05 21:45:11) 下一個

接下來,我要傳授給大家一個無相的采氣煉丹的法門。

大家之前學習過內呼吸,它是有相的、有為的。但嚴格來說,內呼吸隻是初步的采氣,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能量。然而,接下來如何達到更深的采氣呢?實際上,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直接忽略這一部分,不過條件是什麽呢?我們要明白是什麽在采氣,是什麽在煉丹。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主體,則沒有辦法達到無相的采氣煉丹。

我們練呼吸法的時候,主體是意識,或者說是身體。在無相裏麵,我們要超越身體,甚至要放下呼吸,不再關心呼吸。既然不關心呼吸,我們又怎麽集聚能量呢?當我們達到如如不動,呼吸功能自動會變得微妙,此時其實就是內呼吸,甚至我們可以說它是氣住脈停的呼吸。

當氣停了,脈也靜止了,那是誰在呼吸?隻能是我們的自性。當自性顯露出來,此時的呼吸就被稱為“采氣”。采氣的目的何在?即為煉丹。所謂“丹”,簡單來說即性光——自性之光。譬如,你偶爾見性,觸碰到了無形無相、帶有覺性、如如不動的本性,不過很快這個瞥見就又消失了。在那一刻,你會很明確這就是你的本性、你的覺性,絕對不會錯,因為這個狀態就類似於我們所說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你感覺它就是一束靈光,但它不在你的六根意識之中。也就是說,它脫離了六根,不在肉體感官當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性”。

瞥見隨時都會發生,這是真的。隻要你能達到氣住脈停,心如如不動,舍念清淨,這個狀態亦即四禪八定裏的四禪。一個人達到四禪,就很容易瞥見自性。然而,瞥見隻是短暫的,我們如何能讓其成為一個持續不斷的體驗呢?隻能通過持續地處在四禪的境界當中。

在四禪,你會發現一種現象——采氣。在采氣的過程中,你甚至都不能將其稱之為呼吸。不過,你會經曆一個特別的、類似於空白的狀態,即精、氣、神被攝住了。“被攝住”是指精、氣、神完全凝固,身體“肌肉若一”。整個身心都凝固、凝聚在一起,這就是采氣。這個動作完全是自發的,不在我們的呼吸之中,它來得更深。當你感覺整個身心都凝固,不漏丹——一點氣都不漏,完全合一了,這就是煉丹。這個丹亦是性光。通過不斷煉丹、采氣,你的性光就趨於穩定。此時,它就不是一個瞥見,而是一個證悟的過程了。所以,一個人不修性光,就沒有辦法證悟。

什麽時候我們才算煉丹成功?一旦內丹煉成,在身體內在你會感覺到性光顯現。那麽性光的特質是什麽?首先,性光並非“死”的,而是能變化的。雖然它看起來不動,但其實它在很微妙地動,所以它能變化。其次,它獨立於你的身心之外,不在六根之中。所以,它看起來不動,但其實是有變化、有動靜的。不過,那種動並不是躁動。為什麽它是動的?因為它在不斷地創造、不斷地顯化。

我們要達到性光,需要穿越幾道程序:第一個,身體;第二個,氣;第三個,脈;最後,達到性光。密宗修氣、脈、明點。所謂“明點”即為性光。隻要我們找到性光,就知道我們要守住的是什麽。

性光同時亦是覺性,兩者沒有分別。千萬不要認為覺性是一個,性光又是另外一個。性光裏有一個知的能力,它知道一切,但這個知並沒有一個實體。當你感覺到它沒有實體卻又能夠了知一切時,這就是你的性光,亦是你的覺性,兩者為一,並不分開。

所以,我們所說的“無相”同樣可以達到采氣煉丹的功能。首先,你要找到覺性,這是第一步。你必須認出你的靈明覺性,否則不可能深入下去。當你認出你的靈明覺性,並持續不斷地持有之,慢慢性光就會自然地顯露。

當你安住在覺性當中,不要關心身體,要把身體完全放開。既然是無相,就不能再關心身體了。“不關心身體”意味著當你安住在覺性當中,你就任其自然。當然,如果你坐得不舒服,可以調整,但依然不要關注身體。即無論身體出現什麽感受,你都不去關心,隻是一味地安住在你的覺性當中。隻要你的注意力放在覺性上,身體的這些感受和知覺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模糊;反之,若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上,你身體的覺受——酸、麻、脹、痛——就會非常明顯。所以,第一步就是放開身體以及身體的覺受。

身體即四大:當你感覺到身體的疼痛,它是地大;當你感覺到呼吸的進出,它是風大;當你感覺到身體的冷熱,它是火大;當你感覺到身體有點發麻、發脹,它是水大。在過去的修持當中,由於你們是在打基礎,所以非常關心自己的身體反應——哪裏又發冷了,哪裏又發熱了,哪裏又疼了。當你沒有找到一個專注點的時候,你一定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身體上,那你對身體的感受就會非常明顯。所以,我們剛開始就通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來快速跳過身體。一旦內呼吸出現,你的注意力就會放在內呼吸,而不是身體的四大。

內呼吸屬於煉氣的階段,它會增強你的精氣,以便幫助你打開氣脈——七個脈輪以及身體的奇經八脈。所以,修氣其實就是通脈。一旦通脈,整個身體內部就會充實,進而出現一種氣住脈停的現象——氣不動,脈也停了,感受不到氣在脈裏麵活動。

氣住脈停以後,心就達到如如不動,最後就是守了。何為“守”?即放任自然,各歸其位。這時候你也不要關心氣和脈。無論你的氣怎麽運行,怎麽起來,又怎麽運轉,走到了身體哪個地方,你都不要關心它,這樣你就跳過氣脈這一部分,直達明點。在這一過程當中,你一定要保證你的覺性是完全臨在的,既沒有走神也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其它地方。如果能這樣一直堅持,你一定會有一個時刻體驗到氣住脈停、完全的寧靜。

這個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麽——比如陰陽能量之轉變——你都不要去關心,也不要去助長它。“不助長”即不要去強化你的能量,讓其自然發生。如果處於內呼吸的狀態,你就讓其自動進行,而不要關心之。你要把那些內呼吸的知識——數息、隨息、止息——全部忘掉。“忘掉”即你一直連續地處在覺性的臨在當中。一定要完全地臨在覺性,讓你的心如如不動。

你找到這個竅門,就知道它非常簡單。一旦達到臨在,氣住脈停,一切會自動發生——采氣、煉丹的過程會自動發生。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中有一股強有力的力量被攝住,這就是采氣——仿佛身心凝固,沒有了呼吸。

你的性光亦會在這種反反複複地采氣和煉丹當中不斷穩固、增長。首先是你身體內在的丹成就了。然而,成就內丹隻是你明心見性的一步,因你還沒有證到大丹。何為“大丹”?即身心內外——身體內部和外部——都融為一體,出現性光,就像一個圓陀陀、光灼灼的光球,這個光球即為大丹。到達這一步,就算煉丹成功了。

為了加快這個過程,你們可以不用練習內呼吸,但你們需要做一件事,學會經常把舌頭向上頂住,往內卷,貼住牙齒。你們可以不學習內呼吸,但這個動作一定要保留,為什麽?因為這個動作讓你不易漏氣。當你貼久了,你會發現它會自動呼吸。這個呼吸不是自然呼吸,而是內呼吸。如果你經常處在這個狀態,它會自動呼吸來提升你的氣能量。

另外,這個動作就像一道屏障一樣——外想不入,內想不出。這是一種什麽狀態?所謂“外想不入”即妄想雜念不能進入你的心。當你處在這個狀態,你會有一種定力,即使你再胡思亂想,外想也不能進來打擾你的心。所謂“內想不出”即你很隱秘的潛意識的想法出不去。既然不能讓這些想法出去,那就讓它們在你的心裏麵消耗掉,使之不能變成行為、行動。

所以,其它方法可以省略,但是這個方法絕對要保留,因為它可以讓你達到既不漏氣也不漏思想的目的。

當你養成習慣以後,你的氣就會相對比較充實;再借助打坐、借助無相的方法,直達你的自性。在第一個階段,你要認出覺性。覺性是一個觀照,不是頭腦的一個分別。它隻是簡單地觀照,既沒有取舍也沒有分別,更不需要尋找。你隻是簡單地覺知,讓身體慢慢放鬆、安靜下來,自然地放鬆,自然地安靜,不要去幹涉。為什麽不能幹涉?因為覺性是沒有幹涉、沒有分別的。無論你的身體狀態如何,它都不會去分別。所有的幹涉都來自於我們個人的頭腦分別。所以,你僅僅是簡單地觀照、自然地放開身體,讓其慢慢沉靜下來即可。

在第二個階段,你會發現身體氣機開始升起,這是從身體進入氣的階段。這個氣有升起,有下降,有陰——比較柔和的狀態,有陽——比較發光、發暖的狀態。這些狀態你不用關心,亦不用執取之,隻需一直保持覺性,放鬆自己,任其自然,無作無為。慢慢地,你不去關心,也不刻意引導之……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想去引導這些能量,這是不對的,弄不好反而會把我們的氣機攪亂。最好的辦法就是任其自然,它自己會調整、調和。

當它慢慢靜下來以後,就快要進入第三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氣住脈停,即你突然感覺氣不動,脈也不活動,沒有任何的征象。當到達氣住脈停的階段,你就要守。“守”即盡可能地保持這種狀態,切莫分心、升起任何雜念。因為這種狀態是非常容易變化的,隻要你分心了,升起了一些雜念,這些念頭把你帶跑,這個狀態就沒有了。所以,當你來到這個階段,一定要舍念,所有的念頭都要放開。

如果在這個階段,你發現呼吸變得越來越深沉、越來越有力了,那麽這是一個好現象。這個現象就是要把你的整個身體內部完全充滿。不過,這時候你更加要守,不能漏氣。所謂“漏”即妄念升起,或者身體又開始妄動,這時候我們就漏。所以在這個階段你需要極其用心,不能有一絲的偏差;隻要有一絲的偏差,能量一漏,你就不能達到采氣的狀態。

如果能量一點都不漏,一點都不消耗,那麽你會發現它會自動采氣。突然間整個身心一片空白,仿佛融入一片空性的光明、空明之中,所有東西都有一種收攝的感覺,向你的中心收攝、凝聚起來,這就是采氣。采氣以後,它還會繼續動,不會一直處在采的狀態。這時候你依然任其自然,不要去幹涉,讓其自發運作。

采氣以後,它有一個整合到身體氣脈當中的過程,這需要一點時間。如果在這個狀態你保持越久,整合就會越完整、越充分。與此同時,你的覺性依然要保持如如不動,不能失去它;心亦不能升起任何妄念,而要一直專注在這種狀態當中,它會反反複複采氣。慢慢你會發現你的整個氣場就發生變化,它有渾厚的光了。一旦由內而外地發光了,就代表性光出來了。性光出來,就是結丹。

所以,從功夫來講,這並不是一個特別複雜的過程,關鍵在於整個過程中我們能不能完全地保持覺知、安住在靈明覺性當中。這個方法更直接,但要求更高,因為注意力不能有所偏移。在一般的打坐當中,我們常常會發生偏移,因為我們不知道到底該專注什麽。我們一開始可能隻關注身體,然後開始關注呼吸、氣脈,但這還不夠。我們可以直接跳過這些過程,找到自性。一旦認出自性,那我們永遠不會偏離,不會走歧路。

這種專注的結果也必然是命功的成就,但它不完全等於智慧的成就,這一點我們要明白。不過,它可以把我們帶到四禪,達到一個解脫的狀態。為什麽這麽說呢?比如世界變壞的時候,它有三大劫難——水、火、風。在一個人沒有達到四禪之前,還是會 碰到這三種劫難。為什麽?因為他還沒有超越氣脈、超越呼吸(風即呼吸),所以當風災一來,他就隕落了,不能解脫。

一個人可以達到禪定天、色界天的境界,但隻要沒達到四禪,基本上是逃不過劫難的。比如一個人通過禪定有了很大的福報,可以在色界天生存很長時間,即壽命非常長,但一旦劫難來臨,他就躲不過,得往下掉,重新進入輪回。除了四禪,基本上都躲不過劫難。因為四禪不靠呼吸,而是靠自性、靠性光來生存,所以四禪可以跳出輪回。

另外,四禪要能舍念,否則就會有漏;有漏,就還是在四禪以下。有時候我們的禪定境界已經非常自如,但沒有達到舍念,就無法進入四禪。那麽我們怎麽突破念的障礙?隻有一個辦法:安住在覺性當中,不關心念頭,不去對抗,不要想去消除它。你越不關心它,它越沒有力量,然後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念頭就升不起來了。

但要完完全全地舍念,我們還是要從根源上入手。根源是什麽?即起心動念——我們有一個欲求或者追求。如果沒有欲求,也沒有任何追求,對一切身心現象和體驗都沒有追求,那麽念就不會升起;甚至我們連思辨真理的欲求都不存在了,那念頭就會自然枯萎。

既然我們知道覺性是唯一的真相,我們就無需從它處去尋找真相,無需從意識分別、體驗當中去尋找終極真相。隻有覺性是終極。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覺性,安住於覺性如如不動,堅持到不能再堅持為止,那麽一切內在的發生就會自動到來。這就是讓大家可以去學習和探索的最簡單又最直接的法門。你們過去非常執著於呼吸,那麽現在你們可以放開,用無相的方法替代之即可,而且它會更加快速地達到核心。

關於覺性,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體驗。每一節課都是幫助大家去認知覺性、回歸覺性。我們就是要用減法來深入,不要再做加法了。至少在我們的禪修課程裏麵越單純越好,越單純就越直接、越實用。如果你碰到一些非常好的技巧或方法,除非它能夠配合你的覺性,不然它就屬於相對的法門。相對的法門就是在外圍不斷地繞圈子,等你完全地熟練它、掌握它了,你才會放下它。但這樣的過程就把整個修行的過程變得漫長、變得複雜了。為什麽我們不能直達核心?

切莫對一些體驗和感受著迷。即使你看到光,看到一些意象、色彩、聲音等等,這些都還在幻相裏麵,都不是我們的自性。既然如此,我們何必在它們身上浪費時間?

能認知到覺性是一方麵,但是有一些人會滿足於這種認知,認為隻要帶著覺性去生活、去行動即可。這是否是正確的?從覺知來說,保持意識、保持一種覺醒的狀態,這是可以的;然而,若要真正做到明心見性,這些是不夠的。因為我們沒有明心見性之前,覺性就像一根火柴,它不能燃燒很久;明心見性就像一支火炬,它可以讓我們的覺性非常穩定,甚至照亮周圍這些黑暗。

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有覺知,它的力量太小了,而是要通過不斷禪定來達到極靜的狀態——極致的靜。氣住脈停就是極致的靜。如果你連氣脈都停下來,就是極致了,這時候性光就自動顯現。性光出現以後,就開始真正地轉變了,而且你的覺知也永遠不會迷失。如果它足夠穩定,你會發現在你的心中永遠有一種智慧在觀照一切。所以,今天告訴你們的其實也是明心見性的方法。

一定要放鬆、自然。當你感覺到有壓力——能量的壓力或者頭腦的壓力的時候,就放鬆。隻要一放鬆,這些能量就會自動被轉化。有時候我們失敗就在於把禪修看成是一場戰鬥。當然,它也是一種與你的身心妄動的戰鬥,但這種戰鬥是負向、無為的,而不是用力。

我們應該把禪修理解為一個過程:休息再休息,完完全全地休息,就好像達到一種甚至都不需要動,覺得升起個念頭都很累的那種休息。當你覺得連高興一下都很累的時候,那就是大休息了。在這種大休息中不見性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見性。因為自性就是處在大休息的狀態,感覺一切都很圓滿,沒有衝突,沒有壓力,隻有當下。

https://xssy2024.com/2024/10/30/94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