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一、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yinshun/y12_01
目錄不太方便但仍最好
二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0/yinshun10-00.html
閱讀翻頁不方便
三、底色不舒服,但目錄清楚,文字清晰
http://www.guiyifo.com/fashi/fashi_cfz.htm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增注本) www.guiyifo.com皈依佛網;印順法師,
第一章歸敬三寶
第二章聞法趣入
第三章五乘共法
第四章三乘共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裏隻轉了一部分原文,暫時隻找到這些。
但是,看完小部分後,非常失望。
對於一個信仰者來說,呂澂的觀點可以說,確實很多很可笑。
有人說他是居士,不知實際情況如何,但居士如此態度,不可思議。
佛法能流傳如此之廣,內涵抵達如是之深,真正原因,豈是呂澂的分析所能達到?
聊做資料參考是可以的。
相較與湯用彤《印度哲學史略》,實在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6--小乘佛學(下)-呂澂第四講小乘佛學(本宗學說:時期約為公元150--500年)第二節經部和正量部的學說經部的前驅者譬喻師-----譬喻異師與《成實論》-----經部的興起及其學說要點----正量部與犢子部的代興----正量部學說及其與經部的關係【經部的前驅者譬喻師】經部是部派佛學中比較晚出的一個派別。在北方的《異部宗輪論》和南方的《論事》中,都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6--小乘佛學(上)-呂澂第四講小乘佛學(本宗學說:時期約為公元150--500年)“小乘”一名,是大乘佛學成立並盛行後對部派佛學的貶稱。“小”的梵文是“醯那”Hina,含有卑劣、下賤和道德上屬於“惡行”的意思。當然,部派佛學自己是不會接受這一貶稱的,不過後來文獻上應用開了,大家看慣了,也就習以為常。現在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5--初期大乘佛學(下)--呂澂第三講初期大乘佛學(公元50--400年,案達羅王朝中期----笈多王朝初期)第三節提婆及其後的傳承提婆的生平和著述----破執方法的發展----破想的正觀----二諦真假義----羅睺羅跋陀羅的讚般若----西藏所傳龍樹學的傳承----龍樹學在西域的傳承與羅什【提婆的生平和著述】繼承龍樹而使大乘學說深入一步發展的乃是提婆。龍樹的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5--初期大乘佛學(中)--呂澂第三講初期大乘佛學(公元50--400年,案達羅王朝中期----笈多王朝初期)第二節龍樹的學說龍樹的時代:甘蔗王朝(公元3—4世紀)----學習弘揚大乘的經過----主要著述:漢藏所傳之不同----大乘學說最初的體係:以菩提資糧為中心----中觀及其方法論的意義----空義的再認識----八不緣起說與實相涅槃說----龍樹學說對於後來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5--初期大乘佛學(上)--呂澂 第三講 初期大乘佛學 (公元50--400年,案達羅王朝中期----笈多王朝初期) 佛學發展到大乘階段,學說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起了部分的質變。大乘思想發生的年代,現在還不能確定,但它是與大乘經相伴而來,所以一般也都從大乘經談起。與此有關的原始資料,印度已經沒有了,後來有些說法,大都為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4--部派佛學(下)--呂澂第二講部派佛學(公元前370—公元150年)第四節犢子係學說的要點犢子部名的異說(犢子、跋耆子、可住子弟子)----它流行的地區(從中部到西印度)----三藏內容的推測----部派再次的分裂----續出的經論----主要學說與有部的異同----有我說----業論與七道說----唯物思想的發展在以後部派佛學發展中,由犢子分化出來的正量取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4--部派佛學(中)--呂澂第二講部派佛學(公元前370—公元150年)第三節說一切有部係學說的要點說一切有思想的來源----從阿毗達磨師到部派的形成-----三藏編纂----舊師說----譬喻師的前驅者那先比丘----貴霜王朝下的地方派別----西方師法勝、脅尊者、世友等四家僧護等----迦濕彌羅師迦旃延尼子及其弟子等----有部主要學說與上座係的對立----五事的區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04--部派佛學(上)--呂澂第二講部派佛學(公元前370—公元150年)第一節佛學分派的經過佛教分派與學說的關係----時代背景----第一次分派----上座與大眾----吠舍離七百結集與大結集----摩揭陀王朝的更迭----亞曆山大王一度入侵----孔雀王朝的建立----阿育王的利用佛教----再次分派中化地與犢子之爭----補特伽羅的有無問題----傳教師的派遣----佛教的地方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86]
[187]
[188]
[189]
[19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