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博文
(2010-01-25 12:57:17)
我前二十幾年一直身體不好,體質差,下農村後身體更差。患有嚴重的風濕關節炎、支氣管哮喘、頸淋巴結核。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沒及時治療,後又10來天高燒不退,人事不醒,抽了兩次骨髓。接著一直是長年低燒,白血球一直在2萬9千左右,常年打針吃藥也不見好。最後到腫瘤醫院穿刺,結果很不好。醫生將穿刺片交給我,叮囑以後再不能去做穿刺了。看膠片上的東西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在修練道德經之前是單位出名的老病號,患有多種病症:神經性頭痛、慢性鼻炎、慢性中耳炎、胃病和心勝病……,尤其是患過敏性支氣管哮喘。二十餘年來,每逢春秋兩季發病時,胸悶氣短,痰盛咳喘,渾身酸痛無力,常常睡夢中被憋醒,全靠抗生素、激素或中成藥來緩解。為求得徹底根治,解除病魔纏繞,自1975年開始,我曾在北京幾大醫院診治,查過敏源,打脫敏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第六課勸道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一課主要是講勸道。前麵說你享受道的快樂,那你就要修道,所以這裏就勸你修道。對一般的人來講,勸你修道,你人道要爭要鬥,勸你就是不爭不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五課樂道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這一課講樂道。怎麽才能樂道呢?誰可以樂道呢?首先,你不修道不修德,你怎麽可能樂道呢?那就不可能,不修的人就不可能享受道的快樂,所以一個是要修。另外一個樂道是什麽?就是你修得好的。人修道,那人中之王修道,國王、侯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二課聞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有建言者: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堆。上德若穀,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欲,質真若儲。大方若足,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卻無名。夫唯道者,善始且善成。一、人對道的態度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聽了講道,沒有話說,勤勤懇懇地去修練。2.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子道德經與和諧處世之道(三)對第一、二講的簡要回顧。在前兩次課中,我們圍繞著怎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大家共同學習了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課“柔弱”、第七十一課“微妙”和第七十九課“知人”。這三課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消除不和諧的根源,應當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這就是不要處處去與人爭強鬥勝,而要學會以柔弱的姿態與人相處。具體講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課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叫道,也可以不叫道。為什麽呢?因為道大無邊無際,浩瀚無比,沒有一個詞能夠準的定義它。“名,可名,非常名”,可以叫“道”這個名,也可以不叫這個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聃道德經解釋是根據孫享林教授講授道德經錄音整理的書籍,本博客將陸續刊登其講稿,希望對有興趣了解道德經的朋友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07 17:12:46)
剛劉斌葒我和我全家都是我學習《道德經》的受益者。我開始學習《道德經》的時候,正是我們家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那時,我是一名集體單位的工人,工資很少,愛人八六年就去世了,一身是病的我,卻要獨自拉扯三個孩子,日子的艱辛,可想而知。自從我開始修道修德以後,我們家的日子就有了轉機,慢慢好了起來。現在,我身體好,家庭美滿。我知道,如果當初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第一講的簡要回顧。在第一講中,我們共同學習了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課“柔弱”與第七十一課“微妙”。這兩課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麽呢?人與人之間之所以不和諧,根源在於互相爭鬥,爭鬥的原因,一是為了切身利益,二是為了爭強好勝。要想改變這種狀態,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改變心態,換一個角度來對待人生。我們共同學習了《道德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