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一位智者在一本僅有五千言的經書中,卻提出人應該柔弱處下,要象水一樣的處世觀點。他從人、萬物草木的生長發展中發現這麽一個客觀現象:
正文

道德經智譯 (第十二課 治 國)

(2010-03-14 20:15:31) 下一個

第十二課   治國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課講治國。有的人一聽治國,這與我有什麽關係呢?與我無關。究竟與我們有關還是無關呢?實際上對我們關係大得很。從大一點的範圍來講,是治國。從小一點範圍來講,就是治家,你工作有沒有個科室?治科嘛。你開公司,當經理,你那公司要不要治呢?都是要治的,怎麽會與我們沒有關係呢?與我們人人都有關係。你治家治得好,當然將來治公司也治得好,大一點治國也治得好。大的到治國,小的到治家,對我們人人都有關係,而且關係很重要。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古之善,古時候善於治國的,為道者,都是修道的人。因為古時候的人口少,生產力水平低,生產的環境和生活條件都非常惡劣。你要治國,必須有能力,還必須有智慧。既要有智慧,又要有功能。如果你自身就保不住,你沒得能力保住自身的生存,那你還治什麽國呢?就沒得辦法治國了,何況還要管理那麽多老百姓呢。所以要治國,必須能力要特別強,功能也要特別強,也就是說,智能要特別強。智能強,就是道德水平高,工作能力強,比一般人都不一樣,這樣才能保證你這一群人興旺發達,才能保證國泰民安。治家也是一樣,治理一個公司也是一樣。你那個家要治得好,首先你那個家長治得要好,道德水平高,別個想不到的,你想得到,別個做不到,你做得到。另外,功能要強,說做,一下就做到了,做好了。跟治家也是一樣的,治科也是這麽一回事。不然,你沒得這個能力,這群人就生存不下去,連命都保不住。所以古時候善於治國的人,都是修道修德的人,有道德水平,工作能力很強的,智能都很高的。有道德的人,智力很強的人,那就可以服眾,說服眾人,大家能夠團結一心。有功能的人,就能夠戰勝惡劣的生活環境,保證百姓安居樂業。例如在深山老林的時候,那是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你一個人在深山老林跟它們爭地方,要爭生存。你道德水平不高,你就進不去,沒有功能,能力不強,你就會被它們吃掉。如果你有功能,有智力,那麽它就吃不了你,到時候反而可以抓一個來吃。這就是智力,就是道德水平,能力,功能,看你有沒有。你要有,就必須修道修德,才能得到。治家也是這樣,家裏有些家長,他對子女沒得辦法,有些玩的,他就打。打是不行的,打不出來,要你有水平,要有方法教育他、引導他,引導得好。要會治國,就要會處理這些事情,就要修道修德。有了為人民著想的道德水平,有了為人處事的那種力量,有了戰勝野獸和困難的這些功能,那麽別人解決不了的這些問題,你就一下解決了,老百姓就服你,人民就安全了,國家就治理得好了。所以古時候善於治國的,都是修道修德的人。比如治家也是這樣,你什麽都一下安排得好好的,子女都能夠引導到正道上來,好好幹,那麽大家都喜歡。

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怎麽解決呢?非以明民,並不看人民智慧的多少,治國並不是在於你這個國家的人民知識水平的高低,不要認為你這個國家人民的知識水平高,就能夠把國家治好。你看歐美,這些國家的知識水平該高嘛,科學技術該多嘛,發達也快嘛,但是治好了沒有呢?沒有嘛。搶劫的、殺人放火的,到處都有。哪裏治好了呢?是治不好的。

治國並不在於簡單地使人民增加所謂知識,那在於什麽呢?將以愚之,而是將人民的愚昧解開,大家都不愚昧了,這個國家就好治了,這個是治國的關鍵。所謂愚昧,就是被私心欲望迷住了心竅,另外一個就是被名利地位搞昏了頭腦,這些人就愚昧,鑽到裏頭去了。怎麽才能解開這個愚昧呢?光提高文化水平讀書啊?讀書並不能夠完全解愚的。誰說讀書就不愚昧了?知識分子當中也有愚昧的,並不是沒得愚昧的。有些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有的人真還是有點愚昧,他就是會念那幾本書,除此而外,什麽都不會,這不是愚昧嘛,所謂的書呆子。比如有的人講課,講著講著,從講台上就講到窗戶邊上去了,對著窗子講,講著講著,漸漸沒聲了,學生一聽,怎麽講課沒得聲音呢?再看,他站在那裏打瞌睡去了。你說愚昧的有沒有呢?比如治家的,那個家長就是用棍子打子女,他沒有辦法去教育他,實際上愚不愚昧?這也是愚昧嘛。所以把那些愚昧解開就好了。你以為知識分子就沒有愚昧的人了,那是不對的。有些知識分子崇尚所謂權威,好像有些知識我最多,所謂權威,這些知識都是我掌握的,其他的那些人都是我教出來的,或者是我帶出來的。我的徒弟,他還比我行呐?你們都比我差。所以他就是權威了,他說了算。是不是他說的全都對呢?有些不見得。可是你去請教他,本來這個問題他不曉得,你去請教他,他能說老實話,這個問題我不曉得,你去請其他的專家解答?他也不懂裝懂嘛,他為了撐住他那個權威,他就可以瞎編一套,講的頭頭是道。正如第四十二課講的,不知知之,病。其實都是錯的,他講的瞎編一套,來維護他的名聲,這些也算是愚昧。沒有知識的也是有愚昧的,不能說沒有知識的都愚昧,不是這麽回事。有知識的有愚昧的,沒有知識的也有愚昧的。不管你有知識、沒知識,凡是有愚昧的,都給你解開。把愚昧解開了,看得也寬廣,按客觀實際去做,也做得好,那麽這個國家就好治了,你那個家庭也就好治了。怎麽解決這個愚昧呢?就是修道修德,能夠使人民消除私心欲望,能夠消除爭名奪利、爭名譽地位,消除計謀狡詐,而變得純樸自然,所以修道修德能夠解愚,就是這個道理。

他說人民難治是什麽道理呢?民之難治,以其智多。這是關鍵。民之難治,就是人民之所以難於治理,什麽原因呢?以其智多,以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的多,這種人太多了。就領導和群眾的關係而言,當領導的就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群眾的多,就是一切都得聽他的,由他說了算。老百姓說,你那個問題錯了,是不是要改一下?他說錯了我負責,錯了也得按他錯的辦,這就是以其智多,把自己意誌強加於人。另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人與人之間交往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別人,我說的,你們都得照我的辦,都是有那個想法。另外一個也是他說的,大家都得按他說的辦,他就那麽要求別個。這種人太多了,就是以其智多。比如家裏麵為什麽會吵架呢?夫妻兩個為了各自的利益,站到各自的立場,就吵,吵得個不亦樂乎,甚至於打離婚,都是這樣。以其智多,都想你要照我的辦,他說的要照他的辦,就是都得要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人家頭上去,這種人太多了,都想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別人頭上。開始聽了無所謂,如果經常這樣搞,那就不行了,因為大家都長了個腦袋,什麽事情會自己去想,你為什麽要強迫聽你的呢?比如一個科室也是這樣,官多兵少,這個科長來了要科員幹這個事情,那個副科長來了,要科員幹那個事情,另外一個副科長來了,要科員幹另一個事情。這個說一套你要去做,那個說一套你也要去做,照哪個做呢?哪個都不好做,幹脆不幹算了,都不做。這就難治了嘛,他就不聽話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民之難治的根源,就在以其智多,這種人太多了,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的太多了。

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福。故以知治國,故以自己的知識治理國家,則國家盜賊四起。你個人說了算,那怎麽行呢?以自己的知識,就是以個人的知識來治理國家,你自己的個人知識有多少呢?再博學多才,也沒有多少知識,連人道這些知識你都沒有掌握多少嘛,加上精力有限。所以你靠自己的知識治理國家,是治不好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在電視裏看到的皇帝,他就是以知治國的典型。他說了算,他說的話都是聖旨。聖旨一到,誰敢不聽呢?你不聽他有辦法,你不聽,他就殺你的頭,再重一點,滅你的九族,統統給你殺掉。所以以自己的知識治理國家,再多知識也治不好。

那會怎麽樣呢?國之賊,那你就治得國家盜賊四起。到處都是強盜,到處都是打架鬥毆、殺人放火,天下沒有太平了。這就說明,以知治國是治不好的。以知治家,我們說小一點,都是家長說了算,子女不聽,動家法、打板子,就來這一套。你打了這一次,他下次還是那樣幹。那沒得辦法,所以以知治家是不行的。家裏麵有了問題,大家都談出來,開個家庭會,商量一下,看哪個的好,大家統一了,按哪個的做,這樣就對了嘛。以知治國,你家長說了算,是不行的。

不以知治國,不以自己的知識,而是按人民的意誌治國,國之福,則國家就幸福昌盛。這是自然的。你按人民的意誌治國,人民就擁護你,舉國上上下下一條心,齊心協力地去幹那件事,哪有做不好的事情呢?哪有治理不好的國家呢?所以國家自然就興旺發達。按人民的意誌治國,那就治得好。治家、治鄉,都是這樣,治理公司都是這樣,你都按大家的意誌來治,把問題交給大家討論一下,統一一個好辦法,按大家的意誌來治,就治得好了,那是自然的。

知此兩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謂玄德。知此兩者,懂得這兩種治國之道,就是懂得一種以知治國是治不好的,另一種是不以知治國才治得好,這是兩種治國之道。一個好的,一個壞的,擺在那裏。亦其式,心裏就有了個模式。一個好的模式,一個壞的模式,都在那裏,擺在麵前,看你按哪個辦。按哪種模式辦?當然按好的模式辦了,那就治得好。常知其式,經常用這個模式治理國家,用好的模式治理國家,把壞的作為警惕。那麽你就治得好了,是謂玄德,這就叫做玄德了。你按人民的意誌治國,國家就興旺發達了。這就是玄德,你這個國王就是個玄德的國王,皇帝就是個玄德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家長就是個好家長,經理就是個好經理,科長就是個好科長,按大家的意誌來辦。

要做到這些,必須是玄德深矣遠矣,所謂玄德深矣,就是對人民情感深,遠矣,對國家前途要看得遠。他說為什麽?那就看你走哪條路,看你是以知治家、以知治國,或者是不以知治家、不以知治國,就看你選哪條路。他說我當然選擇不以知治國、不以知治家,不見得,到時候你非走以知治國那條路不可,你沒得感情的話。關鍵是有感情,看你走哪條路,看你對人民有沒有感情,這是關鍵。你對人民的感情深,那麽才聽得進人民的意見,才能夠按人民的意誌治國,才能做到不以知治國,你對人民有感情才聽得進,不然聽不進這些意見。比如家長很民主,有事情大家坐在那裏提意見,說出來各人的想法,看怎麽做好,按好的做。那就不以知治家,不自己說了算,按好的意見辦,這個家庭就和睦相處了。所以你要對家裏的人有感情,你才會這樣子,沒有感情你絕對不會這樣做。假如你對人民沒有感情,你能夠按人民的意誌治理國家嗎?人民提的意見你能夠接受嗎?你沒有感情,接受不了,那就不會接受。對國家再有利的意見,你肯定也聽不進去。如果你對人民有感情,那人民一針見血的意見,你也自然能夠接受、采納,那國家就可以治好。凡是對人民有感情的人,對人民的意見就能夠接受,所以他能夠不以知治國。如果你沒有感情,對人民的意見、一針見血的意見,感到刺耳,聽不慣,聽不進。或者認為人民是野心勃勃,想整我,想把我搞垮,他根本就聽不進人民的意見,而是我行我素,我說了算,按自己的意誌辦,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樣,哪個能夠把國家治好呢?那就治不好的。治家也是這樣,你對家裏人沒得感情的話,說起話來,認為是在整你,是在害你。你根本聽不進,還是要你家長說了算,那治得好的?大家非吵架不可,各堅持各的意見。所以感情是基礎,看你走哪條路的基礎。你對人民沒有感情,就必然走上以知治國這條路。你對人民有感情,就必然走上不以知治國這條路。這裏有個基礎,就是對人民有沒有感情。對人民沒有感情,你要想走不以知治國這條路,那你做不到,你必然走以知治國這條路。如果你對人民有感情,那麽才聽得進人民的意見,才能夠按人民的意誌辦。治家也是這樣,當個經理治公司也是這樣,對人民有感情,自然就做得到不以知治國。你對公司的下屬有感情,那他們提的意見,你都聽得進,就能夠走不以知治國的那條路。

玄德深矣遠矣,還有個遠矣,就是對國家前途看得遠。不隻是看到眼前的利益,比如豐收了,就不能大吃大喝,吃光用光喝光,要儲備一些備荒。遇到不好的年成,遇到水災、旱災,那不是吃光了就要餓肚子,百姓就要遭殃。所以對國家前途要看得遠,不能隻看到眼前,治理國家必須考慮長遠。治家也是這樣,不能說這個月年終了,發的獎金多,大吃大喝,一下給他花光。花光了,遇到意外事情超支了,或者病,或者其它事情要超支了,拿不出錢來了。這就不行,要長遠考慮。獎金多了,放在那裏,慢慢地用,細水長流,這樣就對了。治國、治家都是這樣。

與物反矣,看到了與萬物對應的另一麵。這一句是講處事,就是你要看到與萬物對應的另外一麵。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這一麵你看到了,看到一麵了,還要看到它的反麵。方方麵麵都看到了,那就對了,你的觀察能力就全麵了。比如對人或事物,你看到他的優點了,又看到他的缺點了,看到他的好的一麵了,還要看到他的壞的一麵。各方麵你都看到了,這叫觀察事物全麵,那你就避免了片麵性,就不會產生片麵性,不會主觀片麵,這樣你就用好的一麵,避開壞的一麵,那麽決策就正確了,處事就順利了,做起事情來就很成功。

然後乃至大順,你治國、處事都很全麵了,那麽治理國家就極其順利。你治國,有好的樣板了。處事,有好有壞都看到了,當然按好的做,避開壞的,處事的能力也增強了。那麽治理國家就很容易,就極其順利了。那是從大的方麵講治國,小的方麵就講治家,治理公司,治理科室,是不是人人都有份呢?我們都要按道德經來辦,就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