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中國共產黨應加強政治領導權
中共是一個特殊的政黨,不僅要執政,而且要領導。從學理來說,執政指的是基於硬力量之上的統治權,而領導權則指的是基於軟力量之上的文化或者意識形態力量,黨要領導國家各方麵的發展。
  一個強大的政黨應當是強統治權和強領導權,並且領導權應當強於統治權。有了強領導權,基於硬力量之上的統治權就會退居次要地位。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共黨內民主五年探索取得豐碩成果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5年間,黨內民主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從黨中央到基層黨組織,對黨內民主建設的探索不斷向深層次推進,取得了一係列理論、實踐和製度化成果,為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奠定了良好基礎。
理論建設不斷深入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中共中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黨執政方式的曆史演變
黨的執政方式是我們黨在執政實踐中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從曆史上看,我黨在多次代表大會中對黨的執政方式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例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目標要求。我們黨對執政方式的探索和研究,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自覺。
  ●總結執政的經驗教訓,我黨把堅持依法執政和依憲執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9-12 04:47:11)
中國發展不能迷失自我
  剛剛訪問印度回來,給我最大的感觸不是關於印度的,倒是關於中國的。去印度前,曾慶幸於中國過去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像印度被英國三百年殖民,以至於今天充斥著英語、咖啡文化。沒想到,如今中國自然納入西方生活方式和觀念的大漩渦―――全球化,以至失去自我,比印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印度演講和接受采訪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等收入選民是推動人大選舉的中堅力量
最近的一項全國調查結果表明,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政治覺悟是人們參加選舉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個人利益因素。但一些研究者通過分析後認為,“利益因素才是一種更為現實和實際的因素,是一種內在的、對選舉行為起決定作用的動力”。那麽,在選民的參選動因中,政治覺悟與利益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內在邏輯關係?
  
2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台灣選舉:“中間路線”的新意與困局
不同的政治人物,對待政治理念與政治權力的態度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能夠始終堅持理念,即使因此在政治上被邊緣化也在所不惜;有些人則一味追求權力,並不惜為此不斷變更自己的政治“理念”。
當然,在政治人格的光譜中,處於極端兩頭的政治人物仍屬少數,多數政治人物往往出於不同的政治需要而靈活地展示不同的政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09 08:26:01)
謠言、事實和真相
言論自由,是我喜歡討論的話題。但在中國,卻缺乏討論這個話題的氛圍。本來,言論自由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不辯自明的常識。可在中國特色籠罩下,言論自由還沒有成為中國人民的常識。
  一說到言論自由,中國人就容易聯想起謠言。謠言這個古怪的玩意兒,曆來都讓中國人害怕。曆史上,我們就有著名的故事:《流言三至,母不信子》,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9-09 08:21:36)
美國人刻意抹黑中國
近幾個月來,美國媒體以大量篇幅報道了與中國食品有關的安全問題。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道說,至少有137批來自中國的食品在沙門氏菌檢測中呈陽性,或因含有違禁成分而被鑒定為不衛生並被拒絕入關。《華盛頓郵報》稱,除了農作物產品,一些最不適宜出口的商品也進入了美國。某些媒體因而得出結論,說中國是違反美國相關食品安全規定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在野黨的謙虛與執政黨的傲慢
舊事重提,三年前,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首次到大陸作“和平之旅”,結束了國民黨自離開大陸去台灣之後,高層人物沒有到過大陸,沒有與共產黨接觸的曆史。連戰先生“和平之旅”所到之處或談話或演講都十分謙虛,一個黨主席的謙虛,使我有二點感想,一是連戰先生本身的涵養品位高,展現了博士主席的大家風範;二是時隔五十多年,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評不好毛澤東,走不出改革困境
  凡是研究新中國成立後20多年曆史也好,研究中國近百年曆史也好,甚至研究全部中國曆史也好,甚至正確指導中國當前事業也好,不評價好毛澤東,什麽事都會搞不清、做不好的。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方啟動時雖曾說過“不爭論”,根據當時情況來說,有他的臨時實用價值,但是給改革以後也帶來負麵影響。因為改革開放所做的市場經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