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刻意抹黑中國
(2007-09-09 08:21:36)
下一個
美國人刻意抹黑中國
近幾個月來,美國媒體以大量篇幅報道了與中國食品有關的安全問題。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道說,至少有137批來自中國的食品在沙門氏菌檢測中呈陽性,或因含有違禁成分而被鑒定為不衛生並被拒絕入關。《華盛頓郵報》稱,除了農作物產品,一些最不適宜出口的商品也進入了美國。某些媒體因而得出結論,說中國是違反美國相關食品安全規定最嚴重的國家。美國《華盛頓新聞報》更是聳人聽聞地寫道:“中國製造什麽——死亡?”。一時間,這樣的報道充斥西方媒體版麵,中國食品威脅論甚囂塵上。
中國曆來重視食品安全
中國曆來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及其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根據衛生部每年一次的全國範圍抽查數據顯示,我國食品總體合格率已由過去30年的50%、60%逐漸提高到現在的90%。由於食品衛生及其他生活條件的改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好,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
中國對出口食品的安全監管更加嚴格。為了保證出口食品安全,中國政府對出口食品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措施。一是對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基地實施檢驗檢疫備案管理,獲準備案才可為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提供原料;二是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行衛生注冊製度,隻有注冊企業才可生產出口食品;三是在生產過程中,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食品的生產過程實行監控;四是出口的食品要求加貼符合要求的標簽或標識,以便於進行質量追溯和召回;五是食品出口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還要逐批進行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口。如果進口國及地區有要求,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還要為每一批食品出具官方證書。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行的從種養殖基地到出口全過程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出口食品安全。近年來,歐、美、日、韓、東南亞及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個代表團對中國出口食品管理體係進行了考察,都對中國出口食品的生產、加工和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以及中國政府的管理表示滿意。
據中國質檢部門統計,2004年至2006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分別為89459批次、81754批次和94442批次,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扣留的食品分別為925批次、845批次和756批次,合格率分別為99.0%、99.0%和99.2%。同期,出口到日本的食品分別為324245批次、279156批次和275446批次,被日本厚生勞動省檢出不合格的食品分別為492批次、395批次和459批次,合格率分別為99.9%、99.9%和99.8%;出口到歐盟的食品分別為96988批次、87464批次、91322批次,被歐盟成員國通報的不合格食品批次分別為151批次、71批次和98批次,合格率分別為99.8%、99.9%和99.9%。
另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2006年度進口食品監控統計報告》顯示,中國食品的抽檢合格率達到99.42%,不合格率為0.58%,而美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不合格率為1.31%,歐洲為0.62%。報告指出,雖然對中國食品的抽檢率最高,但中國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高於歐美。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整體的食品安全水平,包括標準水平和食品生產的工業化水平以及監管水平都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的食品安全製度相對於歐美、日本甚至香港的食品安全製度,無疑是有漏洞的。中國也確實存在食品問題。例如“紅心鴨蛋”、“瘦肉精”豬肉製成的火腿腸、致病福壽螺等等。但這些畢竟是個別現象。
問題食品產生的原因
為什麽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從具體原因看,也是比較複雜的。
一種情況是因為中國出口的消費品,至少有五成屬於加工貿易,從產品設計、原材料、到生產工藝和產品安全檢測,是按國外設計商、進口商的合同要求進行的。由於有的國外設計商和進口商沒能向生產商提供準確的消費品安全信息,生產企業不了解進口國的要求,從而使中國生產企業加工的產品不符合進口國安全要求。
另外一種情況是不法企業非法出口造成的。在4月份被美國拒絕入境的137批次中國食品中,有77批次是沒有經過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放行的食品,也就是說這77批次食品是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美國的。
在137批次不合格食品中,通過正規途徑出口到美國的隻有44批次。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扣留的非法食品,絕大多數是因為標簽不合格,真正影響消費者健康的有毒有害食品非常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企業質量安全控製不嚴、生產技術水平不高造成的。
食品安全是全球問題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食品安全是全球問題,不應該特別針對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7月29日文章也指出,“其實並非隻有中國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據《紐約時報》報道,與中國產品相比,印度和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存在更多問題。”
事實是,一些商家為追求利益而摻雜使假的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球範圍,到處都有發生。美國政府也曾一度受到本土食品安全的困擾,據FDA官方網站公布的數字,美國由食品傳染的疾病(食源性疾病)每年影響到250萬至3300萬美國人,這一惡劣情況曾促使克林頓政府於1997年發起“食品安全運動”,以遏製食源性疾病的蔓延。近來,美國又發生多起因食品遭受大腸杆菌汙染而導致多人染病的衛生事故。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稱,這表明美國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隱患。
美國的食品加工企業出口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屢見不鮮。今年6月,深圳檢驗檢疫局從美國進口的一批凍雞肉產品中檢出克球酚超標;美國供貨商輸華的柳橙果肉和特級杏脯中,被檢出細菌總數、黴菌和二氧化硫含量超標;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一櫃來自美國的開心果仁進行查驗時,發現部分開心果已經腐爛變質,同時還截獲了有害生物台灣乳白蟻。7月,美國輸華飲料被檢出添加劑“誘惑紅”超標,相關產品已做退貨處理。中國質檢總局7月13日發布公告稱,從美國進口到中國的肉製品的檢驗中,發現了致病的沙門氏菌汙染、飼料添加劑和禁用獸藥等,禁停這些肉製品在中國的銷售,7家美國企業因此上了黑名單。
如果說存在問題就是威脅,那美國食品不也在威脅中國人的生命嗎安全?
“中國食品威脅論”的背後
食品安全問題在一些國家時有發生,但美國媒體為什麽對中國的食品問題如此大肆渲染和炒作?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歐洲,但與美國態度不同,歐盟健康與消費者保護總司司長羅伯特馬德林稱,歐洲消費者沒有理由產生和美國近來一樣的“中國食品恐慌”。顯然美國的表現是另有隱情。
前不久一份旨在允許美國公司要求美國商務部向中國商品征額外稅目,以應對“中國政府人為幹預控製匯率”的法案提交美國國會審議。而作為該議案提交者之一的美國共和黨議員亨特在7月13日一語道破天機:“我們必須授予美國公司新工具以對抗中國匯率政策。”
可見,“中國食品威脅論”隻是美方對中美貿易不平衡采取的又一措施。正如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一位政治學教授指出,這一問題的背景是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與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華盛頓有些人就是想挑起人們對美中貿易問題的關注”。
中美之間確實存在著貿易不平衡的現象,中國對美國存在大量的貿易順差。但是,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平衡中美貿易可以有多種方法,而美國一些人以刻意抹黑中國食品安全的方式來醜化中國,這樣做顯然是於事無補。
消除誤解加強合作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希望食品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針對近期出現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對出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已在原有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又強化了一係列監管措施。
一是加大對出口食品的口岸查驗力度,提高查驗比例,一旦發現貨證不符或存在質量安全問題,一律不得出口,並通過總局網站向全係統發出預警,提高對該生產企業、報檢人、代理人所報檢的所有食品的查驗比例;
二是對牙膏等非法定檢驗商品,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監管措施;
三是要求從2007年9月1日起,所有經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合格的出口食品,銷售包裝和運輸包裝上均加施檢驗檢疫標誌;
四是對進口國通報的不合格信息,迅速組織核查,及時分析處理,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五是實施黑名單製度,對違規出口企業依法處罰的同時,列入黑名單在網上公布,嚴厲打擊非法出口行為。
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目前,中國已通過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通過加強與世界主要消費品生產和消費國家的合作,積極探索確保消費品質量安全國際合作的有效途徑,采取措施努力確保出口商品隨時跟得上各出口市場安全標準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