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

(2007-10-02 07:17:11) 下一個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


   民族的興旺離不開思維的升華,政黨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成熟。
今日中華民族的振興,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來源於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之際,回顧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曆程,深切感到,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理論的創新,就沒有蓬勃的生機。我們黨成長和壯大的曆史,就是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曆史;我們國家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進入小康、走向繁榮的偉大勝利,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社會的本質是人們的實踐,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產生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西歐國家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中國人民的指導思想,完全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革命性和中國社會曆史發展迫切需要所決定的。
1、中國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鬥爭中缺乏有力的思想武器。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先進的中國人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但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洪秀全領導的農民革命也好,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也好,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也好,其結果都先後失敗了。這固然是因為中國經濟落後,缺乏物質武器,然而最關鍵的還是因為缺乏抗禦帝國主義的思想武器。農民的平均主義之所以敗下陣來,是因為它是小農經濟基礎產生的改造世界的幻想;用改良主義抗禦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當然不行,因為它代表的是落後的社會意識;後來,從西方拿來了“天賦人權論”等思想武器也根本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很快被袁世凱為代表的地主買辦階級所竊取,這是因為在當時舊中國的國內外條件下,不僅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太軟弱,而且更主要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已經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更加依賴殖民地半殖民地過活,決不允許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什麽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他種種主義都未能解救中國。
2、中國人民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漫漫長夜,出路何在?在一次又一次失敗麵前,先進的中國人仍然在探索救國的真理。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通過總結辛亥革命的教訓,痛徹地感到文化變革是實現社會變革的前提條件。於是,他們發動了一場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大力宣傳民主和科學。這是一場中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作為社會主義學說的一個流派傳入了中國。在中國第一個接受並真正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是李大釗,他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成為當時係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作。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不僅引起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恐懼,也引起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反對。他們相互勾結,向馬克思主義發動了猖狂進攻。馬克思主義就是在同實用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流派鬥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適應中國革命的需要,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它在中國不可遏製的傳播開來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發展的突出特點,就在於其方向和主流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的鬥爭烈火中,其他種種主義不能不成為曆史的陳跡,唯獨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所接受,並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
3、馬克思主義使中國革命的麵貌煥然一新。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人民傳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自從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從思想到生活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這個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得出了學習俄國、進行革命的結論。中國工人階級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後,使自身完成了由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轉變。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產物。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明了中國人民經過挫折與失敗,終於有了新的領導核心,找到了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民主革命發生了質變,並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革命,真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事業,中國的命運從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奧秘
科學的理論是政黨的指南,理論的創新是發展的前提。八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尤其寶貴的一條,就是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前進。
1、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無論在無產階級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為什麽馬克思主義都是普遍適用的?究其原因,就在於:它不僅是一種既唯物又辯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為我們提供了偉大的認識工具;而且自身還具有開放性,植根於生動的實踐,是一種不斷自我更新、與時俱進的科學學說。
所謂馬克思主義,就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最普遍規律的學說,特別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及其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普遍規律的學說。它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的科學體係。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其理論基礎,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科學社會主義是由以上兩個方麵所得出的結論,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旗幟。在這個體係中,包含著一係列原理和觀點,根據其涵蓋的時空範圍不同,可以把它們分為三個層次:哲學中基本觀點是最高層次,具有普遍適用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中基本觀點是中間一層,是關於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麵的規律,帶有一定的曆史製約性;最下麵一層,就是個別論點,是為解決某一特定的問題而製定的具體理論,隻適用於個別曆史時期和特定的空間範圍。馬克思主義的作用,正是通過自身不同層次的原理和結論相互聯結體現出來的。由於馬克思主義的活靈魂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因而當它發現自己體係裏某些低層次的原理在實踐的發展中不適應了,就會以高層次原理作指導,重新研究實際情況,得出新的結論,取而代之,能夠自覺地做到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自誕生150多年以來,一直保持著青春活力。
2、中國共產黨一貫富於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並勇於和善於進行理論創新。毛澤東同誌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命題,要求全黨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兩次曆史性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提出了關於中國革命必須分成“兩步走”的理論、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理論等,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使毛澤東思想誕生了。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統一起來,深刻地揭示出社會主義本質,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係,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黨章》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以江澤民同誌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教興國”、“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等一係列重要思想。特別是“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這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展,集中反映了黨的先進性,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全麵發展的本質,成為新世紀加強黨的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
3、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巨大作用。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麵對兩大曆史任務:一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幸福。為什麽這般重擔會曆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肩上呢?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成功地找到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就不可能有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如果沒有毛澤東思想,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中國的誕生;如果沒有鄧小平理論,就不可能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今天,我們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已經勝利地跨進了二十一世紀,進入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我們在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一定會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前進道路總是起伏交替,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麵對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將是一場新的考驗。在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和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情況下,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我國深化改革中出現“四個多樣化”的條件下,能否經受住這場考驗,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關係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1、二十一世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所麵臨的形勢。首先,我們必須看到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有利因素。一是鄧小平理論進一步深入人心。在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遭受嚴重挫折過程中,社會主義中國卻顯示出“風景這邊獨好”的景象,使廣大幹部群眾切身體會到,在當代中國隻有鄧小平理論才能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因而鄧小平理論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二是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的工作,在高舉旗幟和理論創新方麵卓有成效。三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更加需要偉大理論。現階段改革和發展中提出了一係列亟須從理論高度上予以回答和解決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就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動力所在。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所麵臨的問題和挑戰。樹欲靜而風不止。西方敵對勢力從來沒有放棄顛覆社會主義中國的根本立場。他們深知,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理論基礎,要實現他們自己的癡心妄想,首先要把馬克思主義打入冷宮,因而不時地向馬克思主義發起進攻。在國內,也有極少數人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等錯誤觀點,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信仰危機”。再加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還得不到充分發揮的現實,這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顯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鏟除毒草好肥田。因此,我們必須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增強理論工作的說服力和戰鬥力,有效地擊退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論調,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較量中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發展。
2、隻有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但是,鄧小平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樣,沒有窮盡對真理的認識,不可能給我們提供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的現成答案,而隻能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科學指南。偉大的變革時代和日新月異的實踐仍然需要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開拓和創新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因此,我們既要堅持“老祖宗不能丟”,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要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根據新的實踐,本著“一個中心”、“三個著眼於”原則,把“老祖宗”說的加以豐富、完善和發展。在當前,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以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認真探索和回答“四個如何認識”的重大課題,推出有影響的創新成果,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積極的貢獻。隻有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才是最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
3、讓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永遠飄揚在神州大地。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曆史表明:每當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並同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勝利發展;相反,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我們的事業就遭受挫折。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依靠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導的結果。中國共產黨的八十年,就是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的八十年,是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八十年,是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八十年。今天,我們在新世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仍然要依靠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因此,“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落實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這個總攬全局的根本性任務,團結在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下,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朝著宏偉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奮勇前進。
東風灑雨露,會入天地春。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二十世紀一百年中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跡,英姿勃發地進入了新世紀。我們堅信,隻要全黨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的要求,以新世紀為新起點,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繼續努力奮鬥,那麽,“黨領導人民在二十世紀寫下了光輝篇章,也一定能在二十一世紀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