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龍樹之門之:破一

(2022-01-24 08:47:13) 下一個

問:“什麽是頓悟?”

禪師答:“悟無所得, 頓斷煩惱。”

很多話, 明心見性以後, 再回去重讀,

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前看不懂的, 聽不懂的, 現在都如同小刀切豆腐, 迎刃而解。 佛陀和祖師的開示, 以前如同滿天繁星, 雜亂無章, 現在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線, 把它們全部都連接起來的。

以前是盲人摸象,

現在是全部宇宙, 都在你手中。

所有的經典公案, 無一不破!

 

“無所得”, 很稀奇平常的一句話, 很多人都聽過。

可是又有幾人真正懂得為什麽無所得?

很簡單, 因為空無相。

空中流不出泉水, 不可能無中生有, 所以無所得。

因為無所得, 自然無所失。

本來空無相, 又能失去什麽?

 

福州雪峰義存禪師,

僧問:“和尚見德山,得個甚麽,便休去。”

師曰:“我空手去,空手歸。”

 

去的時候, 是眾生, 回來的時候, 已是佛。

為什麽?

去, 是為了得。

歸, 悟無所得。

大觀說:“前念迷, 即凡夫, 後念悟, 即佛。”

正是啊, 即身成佛, 並不是天方夜譚。

 

《破一》是《百論》中的第三品。

在這一品中, 迦那提婆尊者和外道用一個花瓶作比喻在辯論。

花瓶的過去是土, 現在是泥, 將來是花瓶。

由於歸根到底還是土,

所以外道認為, 過去, 現在, 將來, 三世為一,

又因為土, 泥, 花瓶, 是因果關係, 所以因果為一。

 

嗬嗬,平師兄打過一個非常類似的比喻,

就是水,水蒸氣,冰。各種形體,濁水清水,歸根到底都是水分子。

平師兄認為相的根基也是空。

因為師兄也知道,相是有生滅的,

為了解決生滅的問題,便把生滅的相極微下去,無限小,歸到恒在的空性中。

 

師兄反複說,相亦具足空性圓滿,是空性的自顯現。

也就是說,相是空性生出來的,或者說,相是空性的一部分。

從龍樹到提婆,特別是提婆與外道的辯論中,都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諸相有性,性便無常。為何?相生滅故。

師兄可以上一篇帖子來駁斥一下龍樹與提婆。

龍樹與提婆可不可以被駁斥?

當然可以。就算是佛陀,也說過很多不了義的話,

我們隻不過從尊師的角度,不去苛責他,而把這些不了義的話說成方便法。

 

我很想看看師兄如何從恒在無生的空性中,

無中生有地生出生滅無常的萬法萬相來。

從無體的性,生出有體的相。

 

關於修行法門的高低的問題。

從佛我一如的角度,也就是出世的角度,師兄說得沒錯,當然沒有高低。因為根本就沒有佛法,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但我們畢竟是在世為人。

從個人修行的角度,當然有高低,有次第。

所以才有三十三天。

不能說,博士文憑與高中文憑沒有高低,因為最終大家都會死。在生死上眾生平等,在佛性上眾生平等,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是有高低的。

那些能讓你拿到博士學位的法門,強過那些隻能讓你高中畢業的法門。

當然,各個法門有各個法門的適用對象。

有些人資質不夠,你把他放到博士班也畢不了業。

不如讓他去讀高中,再讀個技校,找份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師兄對此,應該沒有異議吧。

 

回到提婆與外道。

這一段辯論非常有趣,

我忽然想起了《楞嚴經》中佛用長繩連打六結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佛每打一個結, 就問阿難:“是什麽?”

阿難每次都答:“結。”

阿難尊者, 絕對是個老實人, 隻是有點笨。

我呢, 當時也沒有開悟, 自以為很聰明, 還看不起阿難尊者, 心理想, 你打再多的結, 它還是繩子。

後來開悟以後才知道,

掏出打火機, 把繩子燒了才對。

 

當時我還沒有悟道,

所犯的錯誤, 和這位外道, 一模一樣。

我的眼中, 還有繩子在。

這位外道的眼中, 還有土在。

 

再舉一則公案,

潭州龍山和尚,

洞山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師曰:“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於今絕消息。”

哈哈哈!

繩子用火燒了。

泥土倒入大海。

 

兩個,就是兩邊。

泥牛,就是相。

兩個泥牛入海,便是無相無兩邊。

龍山和尚這兩句話,隻有區區十六個字, 有此見識,就配住此山。

 

提婆曰:“汝法因果一故,複次三世為一。泥團時現在,瓶時未來,土時過去。若因果一,泥團中應有瓶土,是故三世時為一,已作,今作,當作者。如是語壞。”

提婆在說啥呢?

如果因果為一,三世為一,那麽相中就應該由共同的基。

平師兄的例子裏用的是水分子。提婆用的是瓶土。

所以,平師兄舉水的各種形體的例子時,

也許自己沒有意識到,但實際上就是在說因果為一,三世為一。

也就是說,相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但基沒變。

 

可是,這個基,又是哪裏來的呢?從自性中生出來的嗎?

 

外道曰:“不然。因果相待成故。如長短,如因長見短,因短見長。如是泥團觀瓶則是因,觀土則是果。”

外道開始繞圈。

外道開始自相矛盾了。

前麵剛剛說了無論是土,泥,還是花瓶,都是土。

現在開始說,長短都是相對的,因果也是相對的。

 

可是,如果都是相對的,有如何為一呢?不是應該為異麽?

那個不變的基去哪兒呢?

 

提婆曰:“因他相違共過故,非長中長相,亦非短中及共中。若實有長相,若長中有,若短中有,若共中有,是不可得。何以故?長中無長相,以因他故。因短故為長,短中亦無長性,相違故。若短中有長,不名為短。長短共中亦無長。二俱過故。若長中有,若短中有,先說有過。短相亦如是。若無長短。雲何相待?”

 

長或短,就是兩邊。

長或短,都是相對。

相對,才有過去,現在,未來,才有因果。

而佛性,是恒在,絕對。

佛性,沒有長短,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因果。

正因為佛性恒在,才能生死解脫。

 

提婆第三式,性無長短,破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