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大圓鏡智之:煩惱即菩提

(2021-10-18 06:38:50) 下一個

昨天寫《三淨觀》。

我說, 佛說《圓覺經》, 前麵都是直接說第一義, 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到最後反而說起了方便法, 那是因為佛陀有點煩了。

你想想看,

接連十二位大菩薩, 問同樣不開竅的問題,

佛連著解說了十二遍, 還是聽不懂,

你如果是老師, 你的學生都是這樣苯苯的,

你煩不煩?

 

世人都有煩惱。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斷除煩惱。

可是煩惱並不是件壞事,

相反, 它根本就是件好事。

你仔細想想, 你有煩惱, 是因為你有覺受, 是因為你是有情。 換句話說, 是因為你是活的。

石頭是沒有煩惱的。

你要不要變成一塊沒有煩惱的石頭?

 

我說法你要注意聽。

有智慧的人就能在字裏行間聽出法味來。

煩惱是因為你有覺受。

很多修行人希望通過斷除覺受來斷除煩惱。 比方說, 三淨觀的第一個就是奢摩他。 佛確實如此說了, “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所以很多人就以為要不起思念。

他們看了前半句, 沒看後半句。

佛的後半句是“終不可取。”

 

我們因為有覺, 所以才成為與石頭不同的有情。

佛有六大神通, 你說佛是不是有情?

用腳後根想也知道, 佛是有知覺的。

所以我一直講, 如果有人教你什麽法, 要你不起思念, 無論那個法有個多麽好聽的名字, 在我這裏, 我都叫它僵屍法。

僵屍法的最高境界是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

雖然也不錯了, 依然在六道輪回之中。

 

覺是斷除不了的, 也不需要斷滅。

為什麽?

因為能夠感知的這種功能性, 就是恒在的佛性。

因為知覺性恒在, 所以才本無生死。

佛和眾生, 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

佛和眾生, 都沒有生死。

你想想看, 眾生就算是在六道輪回, 可是從來沒有真正死去。 輪回是佛教的根本, 可是輪回有一個前提, 就是不死。

死了還輪回個屁啊!

 

什麽東西不死?

覺性不死。

什麽東西會死?

相有生滅。

為什麽眾生會有生死輪回?

因為心有所住, 著了我人眾生壽者相。 因為相有生滅, 所以眾生的心就會隨著相的生滅變化而動。

用句通俗的話講, 入戲了。

炒股炒成股東,

泡妞泡成老公。

 

為什麽佛不受生死輪回?

因為佛心不住相, 所以覺而不受。

煩惱是因為受了, 不受豈會有煩惱?

 

上麵是以前寫的文章。昨天東西問問網友問了一個問題。她非常客氣地用了請問,那我就來答一下。

問:“理論上明白了不代表開悟,還得實修有空性的體驗才是吧?”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成佛的問題,是靠修還是靠悟?

先說答案。答案很簡單,佛不以修成,佛以悟成。釋迦摩尼遍訪名師,六年苦行,並沒有成佛。他是開悟成佛。

為什麽佛不以修成,因為本就是無生無滅。與修不修一點關係也沒有。

 

在電影《天道》中,王誌文主演的丁元英去寺廟請教大師。

大師問:“敢問二位施主,什麽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的什麽行呢?”

丁元英答:“所謂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製性,悟道以性施行。”

大師再問:“何為佛教?”

丁元英答:“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佛教以次第而分,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從淺意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從眾生處說,是以貪製貪。以幻製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我摘錄的這幾句說的極好,特別是後麵幾句,也就是她說的淺意處,對方便法的理解極其精準。方便法確實是是以貪製貪。以幻製幻的善巧與慈悲。

前麵幾句說第一義的話,也就是她說的精深處,也說得非常好,完全沒有錯。可惜還是有抄襲經典的嫌疑,沒有從體性相用的角度進行完整的係統的闡述。所以我不能由這幾句來斷定作者是一位悟者。

其他的話就走偏了。

可見《天道》這本小說的作者李雪女士是佛學淵博的高人,一隻腳已經踩到了門檻,可惜,還未能雙腳邁入殿堂。

 

空性可不可以證?

當然可以,你無時無刻不在證,無時無刻不在用。性是什麽?是性能,覺知的功能。有情本自具足。當你在問問題的時候,當你在看我的文章的時候,在思考的時候,你已經在用了。

重溫一下達摩祖師的這段公案。

王問:“性在何處?”

祖曰:“性在作用。”

 

那你也許會接著問,那如何證明肉身滅了以後覺性依然在?

這個各宗有各宗的法門。

我說密宗的時候會說《明行道六成就法》,又稱那洛六法。那洛六法中有主動進取的法門,也有人人可用的中陰身成就法。

類似的法還有比如拙火定,無漏法,奪舍法。

六成就法中,中陰瑜伽是最自然隨順的,沒有刻意地要離開相(肉身),是真正最契合本來麵目的。空性相本是一合,不即不離。相是不可能真正離開的。就算性離開了肉身,依然是在各種相中,或者境像之中。空性並不是獨立的存在。

性相的關係我闡述過很多,是一合的關係,是糾纏的關係,但不相妨。

 

那些刻意去離開的法門,雖然能證明空性的存在,性相的剝離,卻還是偏離了本來麵目。不是最自然的方式,而是刻意所為。悟者可以用,非悟者就不要亂用,否則極易走火入魔。所以密宗極重次第。

在《五燈會元》中,我們見到過出東門死,南門死,西門死,本門死的普化和尚。也見到過金鱗罕遇中一傳法完畢就投江自盡的德誠禪師。這些都是主動去脫離的例子。

 

為什麽說,悟者可以用,非悟者就不要亂用?

比如說,你修法修得極好,可以定中元神出竅。如果沒有悟道,出去之後怎麽辦?如何才能安入涅槃?如果沒有悟出本來麵目,無一例外轉了半天又轉回來了,就轉世或往生。

什麽是轉世往生?

轉世往生的本質就是輪回。還在六道輪回中。

修,修得再好,也不能讓你安入涅槃,不能讓你跳脫輪回。

悟,或者,知,才可以。

 

當人去世的時候,與夢境極度相似,地水火風離散,中陰身自動分離,不同的景象紛遝而至。一個人若能自主夢境,便能自主生死。

天下又有幾人能自主夢境?

如何才能自主呢?明性,知曉本來麵目。

這個知,就是千年暗室中的一盞明燈。

你就算什麽也不修,隻要悟道了,一樣能中陰成就,乃至肉身就能成就。

釋迦摩尼,就是肉身成佛,然後中陰成就。

他並沒有刻意離開,他的肉身是自然死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