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不死金剛之 實相非相

(2021-09-11 09:32:16) 下一個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薩,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俗話說:“活到老, 學到老。”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每天都要接觸和學習新鮮事物。

我們的一生, 就是探索的一生。 這種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 也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動力。

 

我們修行, 也是探索。

沒有人天生就開悟了。

就算是佛陀, 也經過了痛苦的求道過程。

佛陀出家修行, 為的是探索解脫生死之道。

而最終於菩提樹下開悟, 悟到的是本無生死。

因為本無生死,就不需解脫,就解脫了。

 

重點是為什麽本無生死。

本無生死是一個推斷, 一個必然結果。

這個結果是從我們的本來麵目推斷出了的。

就好比說, 如果你不吃東西, 必然肚子餓。

這個中間有這種必然的邏輯在。

因為本來麵目是這樣, 所以無生死。

 

所以關鍵是要明了我們的本來麵目是什麽?

明白了之後,就知道果然本無生死,於是一切得以解脫。

你想想看, 如果沒有生死, 你還有什麽煩惱, 還有什麽怖畏? 你還擔心什麽? 什麽都解脫了。

 

那麽, 本來麵目到底是什麽?

我告訴你了, “空為體, 性在用。”

《金剛經》是一本了義的經。 今天已經講到第十四品了, 還是沒有跑出“空為體”三個字。

實相非相。

實相就是本來麵目的意思。非相就是沒有相。

就是說, 本來麵目沒有相。就是說, 空為體。

但是,事實上是有相的。我以前講過,空恒在,性恒在,相恒在。空性是恒在的不變。相是恒在的變化。相作為個體是一時,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但作為整體是不可能消亡的。那實相無相意味者什麽呢?

相不是本來麵目的組成部分。

恒在的變化,怎麽可能是恒在的不變的一部分?

我說過“相中無性”。就是對這段話的高度總結。

 

“從來無形段, 應物不曾虧。”

這是《五燈會元》中杭州龍井通禪師說的話。

我一見這句話, 就知道禪師開悟了。

《金剛經》中佛常說,“成就恒河沙數之功德。”“成就無邊無量之功德。”

除了“從來無形段”且包容一切的虛空外, 還有什麽東西可以恒河沙數, 無邊無量?

 

我講得如此詳細,

本來麵目已經呼之欲出了,

你還不開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