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一盞明燈之 心境俱空

(2021-05-16 23:40:20) 下一個

京兆大薦福寺弘辯禪師,

唐宣宗問:“雲何名戒?”

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

帝曰:“雲何為定?”

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

帝曰:“雲何為慧?”

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

心境俱空, 自然照覽無惑。既然照覽, 自然六根涉境。既然無惑, 自然心不隨緣。一切都是自然成, 絕無刀斧痕, 是名圓滿十法界。

具有如來的智慧最為重要。有了如來的智慧,一切迎刃而解。那麽,什麽是如來的智慧?你明白了本來麵目,明白了心境俱空,就有了如來的智慧。什麽是境空?就是我常說的由有觀空。境界是相,相是一時,所以觀空。什麽是心空?心空其實就是性空,就是我常說的由空悟有。

由有觀空是破有,由空悟有是破空。破了空有,就是如來的智慧。有了如來的智慧,就是常定,還要戒做什麽?

    

福州龜山智真禪師,揚州柳氏子。

初謁章敬,敬問:“何所而至?”

師曰:“至無所至,來無所來。”

敬雖默然,師亦自悟。

住後,上堂:“動容瞬目,無出當人一念淨心,本來是佛。”

仍說偈曰:

心本絕塵何用洗,

身中無病豈求醫?

欲知是佛非身處,

明鑒高懸未照時。

如何才能照覽無惑?智真禪師曰:“明鑒高懸未照時。”智真禪師的這首偈,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性中無相”。法身無相,洗什麽?法身無相,醫什麽?法身無相,照什麽?法身無漏,求什麽?

恒在不變的,就什麽都不需要去做。恒在變化的,才有漏,才生病,才需醫。

會嗎?

 

金州操禪師,

請米和尚齋,不排坐位。米到,展坐具禪拜。

師下禪床,米乃坐師位,師卻席地而坐。齋訖,米便去。

侍者曰:“和尚受一切人欽仰,今日坐位被人奪卻!”

師曰:“三日後若來即受救在!”

米三日後果來。曰:“前日遭賊。”

前日明明是操禪師請他吃齋, 他當時已是好生無禮, 喧賓奪主。三日後再來, 還要說“前日遭賊”。 我告訴你,米和尚是惺惺相惜, 誇獎禪師。

《五燈會元》中沒有下文, 我想操禪師一定也是說:“前日遭賊”。

你仔細去品整個過程。操禪師沒有排座位,米和尚參拜,操禪師下禪床。也就是說,操禪師不受他的參拜。為甚麽不受,意思非常明顯,你就是佛,何必參拜別人,無需外求。

米和尚本來隻是講俗家的客氣,沒有辯機鋒的意思。一看,明白了。於是坐上了主人的禪床,明明白白地說,對,我就是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