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本來麵目之:黃河清也未?

(2021-04-26 19:40:06) 下一個

京兆衛國院道禪師,

新到參,師問:“何方來?”

曰:“河南來。”

師曰:“黃河清也未?”

僧無對。

嗬嗬,僧無對, 你可有對?你若也無對,不妨參考一下六祖是如何答五祖弘忍的。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 "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佛性本無南北,又豈關清濁?

 

廣州和安寺通禪師,婺州雙林寺受業。

有人問:“是禪師否?”

師曰:“貧道不曾學禪。”

師良久,召甚人,其人應諾。

師指棕櫚樹子,其人無對。

又是一個不會對的。其實,“貧道不曾學禪。”這一句對得非常好,可惜虎頭蛇尾。召甚人,其人應諾。這樣的公案我們看得太多了。人叫你,不理就對了。

 

師一日召仰山將床子來。

山將到,師曰:“卻送本處著。”

山從之。師召“慧寂!”

山應諾。師曰:“床子那邊是甚麽物?”

山曰:“枕子。”

師曰:“枕子這邊是甚麽物?”

山曰:“無物。”

師複召:“慧寂!”

山應諾。

師曰:“是甚麽?”

山無對。

師曰:“去!”

沒有人是天生的大法器,你看仰山那時多笨啊,和今天說的第一樁公案裏的僧人一樣笨。仰山後來說,他是在溈山處得地。我們在前兩天的文章中講了過程,溈山也是叫他一聲,仰山應諾,溈山說“出也!”,那一刻,仰山的任督二脈就被打通了。其實在這裏,寺通禪師喝道“去!”,和溈山是一個意思,但此時的仰山,還是聽不明白。

機緣是個奇妙的東西,它沒到,怎麽弄都沒有辦法。

你仔細去看這一段故事,寺通禪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是在接引仰山,按密宗的說法,一直在授四灌,但仰山就是不受。

 

我寫了這麽多文字,從我的角度,我向佛祖保證,已經是說得不能再簡單清楚了,已經是把本來麵目,把無上正等正覺一絲不掛地擺在了你麵前,可是,絕大多數人還是看不明白。目前為止,隻有兩個人如大迦葉尊者一般麵露微笑。

佛弟子們或多或少都讀過一些經書。讀了萬卷不稀奇, 破了萬卷才希奇。

如何破?

寺通禪師曰:“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