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薪火相傳之:長老房中有客

(2021-03-29 11:24:02) 下一個

洪州百丈山惟政禪師,

有老宿見日影透窗,問師:“為複窗就日,日就窗?”

師曰:“長老房中有客,歸去好!”

妙哉, 妙哉! 惟政禪師, 犀利, 犀利!你發現沒有,禪門中的這些對話,都是用生活中隨處遇到的景致來描述,幾乎見不到用經典。不是禪師們沒讀過,不是不會,而是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有啟發性。

這位老宿和公案中出現過的許多學僧一樣,其實都是參禪者,隻不過在人生的那個時刻點,還沒有悟道而已。但他們,一直都在觀察著周圍的世界。禪,就在生活中。不是“窗就日“,也不是”日就窗”,回到自己房中就好了,外尋什麽?

 

洪州泐潭法會禪師,問馬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祖曰:“低聲!近前來,向汝道!”

師便近前,祖打一摑曰:“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

師至來日,獨入法堂曰:“請和尚道。”

祖曰:“且去!待老漢上堂出來問,與汝證明。”

師忽有省,遂曰:“謝大眾證明。”乃繞法堂一匝,便去。

開悟就是這個樣子, 隻可意會, 無法解釋。我最初契入, 是讀《圓覺經》。其實早已翻來覆去讀過很多遍, 突然那一天, 讀到那一段, 讀到那一句, 轟的一聲, 所有讀過的經典, 在腦海中串聯, 心狂跳不已, 全身酥麻。放下經,懵懵懂懂地走到家附近的公園,在一條長凳上坐下。半響,再抬頭看著藍天,白雲,綠草,已經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那次還是沒有通透,隻是契入,後來再讀蓮華生大士的《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才算是真正練成如來神掌。

許多許多年以後,有人跟我說,早上起來,再看周圍的世界,已經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嗬嗬,你們猜猜他是誰?

 

池州杉山智堅禪師, 

師吃飯次,南泉收生飯,乃曰:“生聻!”

師曰:“無生。”

泉曰:“無生猶是末。”

泉行數步,師召曰:“長老!”

泉回頭曰:“作麽?”

師曰:“莫道是末。”  

嗬嗬,這個屬於哥倆打嘴仗。無生,當然沒有錯,但確實還不是最底層的究竟。所以,南泉說  “無生猶是末”是對的。不過,當你說“猶是末”的時候,就有了末。有了末,就有了首,於是,就有了兩邊。不可說,說即錯。

 

普請擇蕨次,南泉拈起一莖曰:“這個大好供養。”

師曰:“非但這個,百味珍羞,他亦不顧。”

泉曰:“雖然如是,個個須嚐過始得。”  

僧問:“如何是本來身?”

師曰:“舉世無相似。”

舉世無相似, 無物堪比倫。“百味珍羞,他亦不顧”是什麽意思呢?不相仿。"他"在這裏代指佛性。“雖然如是,個個須嚐過始得”是什麽意思呢?不即不離,無需斷絕。

 

澧州茗溪道行禪師,

僧問:“如何修行?”

師曰:“好個阿師!莫客作。”

曰:“畢竟如何?”

師曰:“安置即不堪。”

問:“如何是正修行路?”

師曰:“涅槃後有。”

曰:“如何是涅槃後有?”

師曰:“不洗麵。”

曰:“學人不會。”

師曰:“無麵得洗。”

道行禪師在說什麽呢?無修。為什麽無修?因為“無麵得洗”,空性即不需要洗,也無法去洗。 先賢們用各宗方式比喻來說,其實,說的都是同樣的東西。你如果會了,怎麽會看不懂這些對話。如果不會,當然看不懂,覺得他們神經兮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