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薪火相傳之:喪我兒孫

(2021-03-17 00:14:07) 下一個

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者,福州長樂人也。姓王氏。屬大寂闡化江西,乃傾心依附,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號入室。時三大士為角立焉。 從師承來說,懷讓參六祖,馬祖道一和石頭希遷參懷讓。而這三位,是馬祖道一的弟子。

師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

祖曰:“是甚麽?”

師曰:“野鴨子。”

祖曰:“甚處去也?”

師曰:“飛過去也。”

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

祖曰:“又道飛過去也。”

師於言下有省。卻歸侍者寮,哀哀大哭。

同事問曰:“汝憶父母邪?”

師曰:“無。”

曰:“被人罵邪?”

師曰:“無。”

曰:“哭作甚麽?”

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

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

師曰:“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

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

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

師乃嗬嗬大笑。

同事曰:“適來哭,如今為甚卻笑?”

師曰:“適來哭,如今笑。”

同事罔然。這樁公案,以前在笑談的時候石凳兄提及,我們稍微聊過,隻是當時隻說了前半段扭鼻子。百丈, 西堂, 南泉, 是馬祖的三大弟子。 最先開悟的是南泉。 馬祖扭痛百丈的鼻子, 當然是因為他答得不對。 但絕不是體罰, 而是對症下藥。 這一扭, 百丈就有所醒悟。

百丈禪師說:“適來哭,如今笑。”這讓我想起了法鼓山聖嚴上人臨滅時說的一首偈:

無事忙中老,空中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聖嚴上人的這首偈, 兩句寫的無可挑剔, 也很有法味, 但“空中有哭笑”“生死皆可拋”是敗筆。因該是“空中無苦笑“”無生死可拋”。無無才對。

既然沒有我, 還有什麽生死可拋。可見聖嚴上人, 還是要通未通, 在開悟的邊緣徘徊。可惜時不假我, 機緣不足。 如果上人能多活幾年, 也許會有機會切磋一下。 上人即是臨濟門人, 又是曹洞法脈, 一生事佛, 最後差這麽一點, 可惜了。 不過也沒有關係, 來世再來。

馬祖為什麽說百丈會了?同事問曰:“汝憶父母邪?”師曰:“無。” 還記得“父母俱喪,請大眾誦摩訶波若”。大眾來了,又拿棍子打散嗎?

     

次日,馬祖胞堂,眾才集,師出卷卻席。祖便下座。

師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卷卻席?”

師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

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

師曰:“鼻頭今日又不痛也。”

祖曰:“汝深明昨日事。”

師作禮而退。  昨日空中還有哭笑, 所以鼻子痛。今日哭笑盡, 所以不痛了。嗬嗬, 馬祖此時若還不印證百丈的開悟, 我就要懷疑馬祖本身有沒有開悟。  幸好馬祖說:“汝深明昨日事。”

 

師再參,侍立次。祖目視繩床角拂子。

師曰:“即此用,離此用?”

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

師取拂子豎起。

祖曰:“即此用,離此用?”

師掛拂子於舊處。

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自此雷音將震,檀信請於洪州新吳界,住大雄山以居處。岩巒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參玄之賓,四方澇至。溈山黃檗當其首。這一結, 淺顯易懂, 佛弟子們自己去體會吧。不過注意,溈山黃檗出場了,他就是溈仰宗的開山祖師。

 

一日,師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

黃檗聞舉,不覺吐舌。

師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麽?”

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

師曰:“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

檗便禮拜。

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這一句, 就可看出百丈禪師的胸襟。 做師父的, 應該是希望弟子們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在這裏提示佛弟子一下,已後喪我兒孫, 意思是離道遠矣。

“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 百丈問溈山,要不要去直接參馬祖。他說,不參,今日在您這就已經大事已了。見到了性之用,性不可見。你把”馬祖“用”性“代替,就知道溈山在說什麽了。

 

溈山、五峰、雲岩侍立次,

師問溈山:“敖卻咽喉唇吻,作麽生道?”

山曰:“卻請和尚道。”

師曰:“不辭向汝道,恐已後喪我兒孫。”

又問五峰。峰曰:“和尚也須敖卻。”

師曰:“無人處斫額望汝。”

又問雲岩。岩曰:“和尚有也未?”

師曰:“喪我兒孫。”  

痛快淋漓!溈山、五峰、雲岩,都是虎狼禪客。那時候的禪門,真的是人才濟濟英豪輩出。如今,如今,也有,隻是談不上輩出了。

    

師每上堂,有一老人隨眾聽法。一日眾退,唯老人不去。

師問:“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雲:“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身。”

師曰:“汝問。”

老人曰:“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曰:“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曰:“某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乞依亡僧津送。”師令維那白椎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聚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病人,何故如是?食後師領眾至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

黃檗便問:“古人錯祗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甚麽?”

師曰:“近前來!向汝道。”

檗近前,打師一掌。師拍手笑曰:“將謂胡須赤,更有赤須胡。”

大家還記得客觀參雪峰,雪峰也是說”近前來。“ 可觀剛剛過去,就被雪峰當胸一腳踢到在地。黃檗先下手為強!上去就給了師父一掌。哈哈哈。百丈可真倒黴,學問是好,打架完全不行。以前當學徒,在馬祖那被揪鼻子,他就沒想到先下手為強揪住馬祖的鼻子。以為可以在徒弟黃檗麵前依葫蘆畫瓢,卻被徒弟先下了手。哈哈哈。

黃檗禪師, 好大的膽子。可是你看到沒有, 百丈一點也不生氣, 反而拍手大笑。

 

百丈上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僧問:“如何是佛?”

師曰:“汝是阿誰?”

僧曰:“某甲。”

師曰:“汝識某甲否?”

僧曰:“分明個。”

師乃舉起拂子曰:“汝還見麽?”

僧曰:“見。”

師乃不語。

你問, 如何是佛?我問, 誰不是佛?對於此等根鈍的人, 百丈禪師除了閉嘴, 還能說什麽。 再說, 也是對牛彈琴。

 

普請酴地次,忽有一僧聞鼓鳴,舉起旄頭,大笑便歸。

師曰:“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師歸院,乃喚其僧問:“適來見甚麽道理,便恁麽?”

曰:“適來肚沚,聞鼓聲,歸吃飯。”

師乃笑。 

一僧, 聞鼓鳴, 大笑而歸。南泉禪師就說, 這個契合玄旨。把僧人招徠問為什麽。 僧人說, 肚子餓, 聽到鼓聲, 回來吃飯。我以前說過,眾生是該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 該睡覺的時候不好好睡。悟者是該吃飯的時候就吃, 該睡覺的時候就睡。

僧人如此一說, 南泉就笑了。

鼓聲,你可以聽到,可是,你能見到嗎?你若明白了,就入了觀音法門。

    

師凡作務執勞,必先於眾,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請息之。師曰:“吾無德,爭合勞於人?”既遍求作具不獲,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語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歸寂,諡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