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2022年春天的靜坐(三)》

(2022-04-07 09:18:06)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問】:我理解你說的道理,但我覺得我還沒有活出你說的道理來,我還沒有是它。

 

【答】:你已經是它了。你的活就是它的活了。你已經活出它了,但同時你中(即它中)還有概念的描述,這些概念描述中有一個“我”這樣的描述,當然這樣的描述是OK的,但是你仔細看看這個“我”吧,它僅僅是一個概念描述,這個“我”是想象出來的情況。看看所有事情吧,如果去掉“我”這個概念描述,所有事情還是不變的,經驗質地不會因為有關於“我”的描述而增加什麽,不會因為沒有了關於“我”的描述而減少什麽,經驗還是經驗,不因有沒有描述而改變,經驗還是這個神秘的能量印象,不因加上了“我”這個概念描述而不神秘了。不因去掉了“我”這個概念描述而不神秘了。

 

讓我問你一係列問題,是你做出了你的覺知嗎?你是不是需要用力擠壓出“覺知”來?不需要!覺知是自發自動就在這裏的,你根本無法關閉覺知效應,你從來沒有費勁地擠出覺知來,它就自動地在了。再看看覺知中的萬事萬物吧,它們是你一樣一樣放進去的嗎?它們和覺知是同在的,自發自動就在那裏,不知道怎麽回事就已經在那裏了。覺知中總是有光的,總是有聲音的,總是有感覺的,總是有那些說不清的奇怪的能量騷動在覺知中的,是你做了它們嗎?是你把光放在覺知中的?是你把聲音,感覺,萬事萬物放在那裏的?完全沒有!恰恰相反,你根本無法阻擋光,聲音,感覺,形象輪廓,色彩色差,萬事萬物出現在這裏的。覺知不是你擠壓出來的,不是你創造出來的,覺知中的一切不是你放進去的。那麽,還有沒有這樣一個“你”呢?

 

【問】:我理解,這不是一張桌子,這是無法說的“那個”。你也不是人。

 

【答】:這是無法說的迷。“你也不是人”這五個字就是思想理智上的概念描述,你怎能知道我是什麽呢?你無法定性“我是一個人”, 你也無法定性“我不是一個人”,這兩種定性都不成立。你怎能知道桌子是什麽呢?它們是在的,但無法給“它們”貼上標簽認定它們是什麽或不是什麽。思想理智提供了這些標簽,“哦,這是一個人,這是一張桌子,我是一個女人,那是一個男人,這是一個世界,我是一個看見世界的人,世界在我的外麵”,所有這些描述都是思想理智強加上去的故事概念,雖然這些描述在思想理智範疇本身看似是合理的,其實現實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這些描述。就像在昨晚夢中也可以有這些描述的,等到你從夢中醒來,你就會發現剛才還覺得合理的描述完全不成立了。

 

這就是經驗。你隻能說你知道這是經驗,這樣的知道就是超越概念描述的最最基本的“知道”(KNOWING)。這經驗是被體驗到的,這經驗看似給出無限多樣的質地質感來,光,色彩,色差,印象,,念頭,情緒,奇怪的說不清的騷動,這些都是經驗的質地質感,但是思想理智不停地提供描述說“這是燈光,那是人聲,這是美麗的天空,那是綠色的草地,這是穿紅衣服的人,隻是早上,那是晚上,這是太陽,那是月亮,這是我的開心,那是我的悲哀”,思想理智(作為無限智慧能量的效應本身)毫不費力地給無法定性的質地質感取名定性,這樣的取名定性都是不真成立的。

 

經驗是絕對非個人的,這覺知(AWARENESS)不是某人中發出來的,不是某人放在這裏的。所以怎能定性是“你的覺知”呢?雖然在感覺上是“你的覺知”,不否認在感覺上感到覺知是屬於“我”的,你不自覺地就假定“我看到了這一切,肯定就是我的覺知”。但是你仔細找找看,你能找到這個“我”嗎?雖然不否認在感覺上好像是“我的覺知”但同時你無法找到這個“我”,無論你走遍天涯海角都找不到這個“我”,無法確定這“我”是什麽,同時卻明顯地感覺到“我”這樣的念頭了。這個情況奇怪不奇怪?所以,你發現了這個奇跡:雖然感覺上好像是你做出來的覺知,其實這覺知不是從“你”發出來的。恰恰相反,在絕對非個人的覺知效應中貌似出“我在覺知”這樣假設出來的情況。在感覺上絕對可以說是“我的覺知”,這僅僅是感覺而已,但不真的就是發自於某個獨立存在的“我”的。我們不否認感覺,我們否認的是對感覺出來的描述的當真。

 

讓我們繼續觀察吧,即便有這個“我”,這個“我”就是覺知本身,無二的。但是你卻認為在“覺知”的外麵還有一個“我”。你認為“覺知”和“我”是兩樣分開的東西,把無二的現實拆開來成為兩種情況了。你察覺到了這樣的隱性的思想理智的分辨了嗎?所以,覺知就是覺知,不要另起爐灶編織出另一個“我”這樣的概念來,然後認為“我”麵對“覺知”了,假設認定“覺知”從屬於“我”。覺知不從屬於任何東西。這樣的“A發出B,B從屬於A”的邏輯關係是不成立的。

 

讓我們繼續觀察吧,在覺知中看似有很多不同的東西。看上去這些不同的東西好像不是覺知。看上去這些“不同的東西”和“覺知”是兩回事。且慢,且慢,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會吃驚地發現“覺知”和“不同東西”是同生同滅的,它們完全絕對的同步效應。並不是你認為的“覺知”在這邊看著那邊的“不同的東西”這樣的關係邏輯。你會吃驚地發現“覺知”和“那些東西”之間是沒有距離的,沒有空間的。覺知就在這裏!被覺知到的一切情況就在這裏!所以,被覺知到的一切和覺知就是同一個意識效應,完全無二,而不是分開的兩種情況。

 

這個發現是非常明顯的發現,如果你還察覺不到,就回憶一下昨晚的夢境吧。當你做夢的時候,雖然在感覺上感到“你是一個在夢中的人,你在夢中行走,夢中世界好像和行走在夢中的你是分開的,好像在夢你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東西或情況”。當你突然醒來,你才發現這一切僅僅是一場夢,夢中不真有世界。到底夢境和做夢的你之間的空間關係是什麽呢?難道“做夢的你”站在這一邊,夢境放在那一邊?有這樣的空間關係嗎?完全沒有!完全沒有!做夢的你和夢境完全是無二的一體。夢就是夢者,無二。雖然這是無限奇怪的,但這是你可以明顯發現的秘密。你可以發現這個奇跡,但是你無法通過思想理智去分析這個奇跡,因為奇跡是超越思想理智的合理性的,否則就不是奇跡了。

 

就像夢者就是夢一樣,你就是覺知,不可以分開“你”和“覺知”成為兩種情況。所以,不要再說“我的覺知”這樣的邏輯了,因為這樣的邏輯表達已經不自覺地把“我”和“覺知”分開了,不自覺地建立起來一個覺知從屬於我的從屬幻覺邏輯。覺知就是無限智慧能量本身,不從屬於任何個體的“我,你,他”。思想理智的運作也是無限智慧能量本身的SUBSET,不從屬於任何個體的“我,你,他”。

 

隨著你的慢慢品味慢慢觀察,逐漸地,那個和覺知分離開來的“我”概念不成立了,你明白了整個覺知就是我了。你明白了整個經驗就是我了,而不是“我”在一邊,“覺知”或“經驗”在另一邊了。“關係”的概念瓦解了,“我”和“經驗”之間的空間距離概念瓦解了。這覺知就是我,這經驗就是我,這個看的經驗就是我,這觸摸就是我,這思想就是我,這說話就是我,這就是我,這裏就是我。

 

【問】:我糊塗了,你不是一直在說“無我”或“絕對非個體”嗎?怎麽上麵又說一切都是我呢?是不是有矛盾?

 

【答】:對,如果你要通過思想理智去邏輯分析,會分析出語句上的邏輯矛盾的。就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語句上分析當然是矛盾的,當你無限深化了以後,你超越了“看山不是山”這樣的概念定性了,還是:看山是山了。這樣的微妙隻有你自己才能明白,不要和別人在概念邏輯上辯論。和“看山不是山”的成熟度的那些人指出“看山依然是山”是沒有意義的,隻有等到你自己超越概念立場的建立才能明白這樣的微妙性。其實你看看那句最基本的佛教句子:“空即是色,色不異空”就是一句語言矛盾,但這真的就是矛盾嗎?這就是為什麽熟讀佛經的人多的是,但是沒有一個“人”懂得釋迦牟尼在說什麽。釋迦牟尼一直在說“涅槃”,但是又說“涅槃”不是“人”進去的地方。那麽到底什麽是涅槃呢?如果你不直接品味你自己,而是兜在語言邏輯範疇,怎麽可能明白呢?

 

這個“我”僅僅是給THAT取出來的名稱。你無法找到除了THAT之外有獨立的“我”,為什麽說“我”呢?你稱它為“我”不等於你改變了它。不等於它中因為你的稱呼而生出來一個獨立自主的“你”來。“個體”僅僅是一個念頭。“我”僅僅是一個念頭。“個體”這個念頭的成立必須建立在有“其他個體“存在的邏輯基礎上。如果這裏沒有其他個體,怎能有“你這個個體”這回事呢?如果你直接觀察經驗,你是無法找到“其他個體”的。既然你無法找到其他個體,那麽“個體”這個概念是不是可以丟出窗外了?

同樣道理,如果你無法找到“其他的我”,又怎能確立“你的我”呢?所以,“我”僅僅是對THAT的概念描述而已。一切都是我自己,但是我又無法找到或說確定出“我”這樣的東西。

 

繼續觀察下去,你是無法確定有另外一個“觀察者”的。你隻能說有“我自己的觀察”在這裏。你可以想象有另外一個觀察者可以觀察到我觀察到的情況,但是你無法確切地確定有另外一個觀察者和有屬於他的觀察。回憶一下夢境吧,在夢境裏麵你好像和一位夢朋友說話,好像夢境裏麵的夢你和夢朋友有觀察的共識,突然醒來了,你才發現沒有人在那裏,夢裏一個人都沒有。當你做夢的時候,你自己才是唯一在的那位,夢裏的其他人其實都是你自己而已。

 

看看當下的經驗吧,到底有多少覺知呢?到底有多少不同的人呢?雖然看似有很多人看似有屬於很多人的不同覺知,但是這“看似”就是“幻想”的同義詞。我可以說,這隻茶杯有茶杯的覺知,我可以說這張桌子有這張桌子的覺知,但是我不知道,我完全無法確定他們有沒有屬於他們的覺知。我無法證明它們沒有屬於它們的覺知,我也無法證明它們有屬於它們的覺知,甚至連“它們”是什麽我都無法確定。我沒有第一手的證據證明“你有你的覺知”就像我沒有第一手的證據證明這張桌子有屬於“這張桌子的覺知”。

 

但是,雖然你無法找到證據證明“他們”的覺知,但是絲毫不妨礙你知道你自己的“在”(BEING)或“是”(IS-NESS)或“如是”或你自己的覺知。我無法證明有“明亮先生”這樣的獨立存在的人或東西,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的“是”或“在”(BEINGNESS & IS-NESS)。我自己的“是”或“在”是不需要證明給其他人的,這不是思想邏輯意義上的證明,而是天然的自己給自己的印證。

 

我就是它,我隻知道這個。我是什麽?我是一切。但我無法發現在“一切”之外還有一個“我”。我也無法發現在“我”之外還有“一切”。即便有“其他人”,其他人就是我自己的覺知。即便有“世界時空”,世界時空就是我自己的覺知。“其他人”和“世界時空”通通都是我自己給我自己抽象取出來的名稱。

 

==== 附加問答 ====
【問】: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先生太損了他跟不上……我比先生還損。
【答】:這句話是老子說的。老子說的到位。學就是概念邏輯學問,它們是無限增加的(益),就等於越來越落入自己認為自己已經知道的概念預設之中,學問越多越頑固。道就是我說的自己發現自己的明白放鬆,那就等於每刻每天超越對概念邏輯學問的當真,明白自己不真可能確定什麽是什麽什麽不是什麽,明白一切定性是空性的不成立的。明白自以為知道的認知通通都是夢幻泡影中的故事,這樣對認知的依附就鬆綁了,會越來越鬆綁,這就是日損的意思。但這損字不是利益損失的意思,是對一切認知不在乎的意思。按照惠能大師的說法,“法”就是老子說的“學”,一切法不立。當你對一切法不當真了,就可以隨意立萬法了。概念定義都可以隨便當工具使用,依然可以上大學拿學位,娛樂嗎,沒有妨礙。
 
【問】:哈哈 中間那段 在在在在。椅子是在 聲音是在 圖畫是在 思想是在 etc etc etc 讀出了大相同 :)
【答】:對啊,它們不真是它們,就是你自己的Being 。
ATI 瑜伽四大關鍵點:1)它們不是你認為的它們 。2)一切都無法發散開放,而無限確定為固定穩定的“東西”。3)看似無限變化無限差異,其實完全大相同。4)一切不是由某個東西驅動的,因為這裏不真有“東西”,一切都是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自發自動》。你不需要麵麵俱到地品味一切方麵,你隻要集中某一麵,明白了這一麵,那麽其他麵就自然明白了。因為看似它有很多麵,其實就是同一麵 -- 大相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