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ING的竅門,用英文表達中文比較難以表達的指向》

(2022-03-28 17:02:56)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問】:讀了你這兩篇關於《清晰》的文章,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沉睡中知道自己在沉睡的人,是需要修行、訓練才能達到的。普通人不能自稱一直都在清晰中
【答】:上麵這樣的理解是典型的思想理智理解出來的概念假設。不是這回事。你知道什麽叫做“沉睡”嗎?看似對於思想理智來說它已經假設了它知道“沉睡”是什麽情況了,你在思想上假設說,我現在是處於“醒來”狀態,所以我知道什麽是“沉睡”狀態,因為沉睡狀態和醒來狀態是相反的狀態。你察覺到了嗎?這些邏輯假設是徹頭徹尾的思想理智上建立起來的概念確定幻覺。你認為你已經知道了當下就是“醒來”這個情況,但是你肯定嗎?就像昨晚夢中的夢我也非常肯定當下對於他來說是醒著的狀態一樣。其實你現在明白了,夢我認為的“醒來”狀態其實就等於睡著了,因為“夢境”是在“睡著”中看似發生的。那麽,不但夢裏的醒著不是真醒著,當下就是“醒著”嗎?當下就是“睡著”嗎?都不是!因為當下是無限地無法確定的無限自己本身,不要輕信思想理智告訴你的任何假設結論。
如果你無法確定當下就是“醒著”,憑什麽說你知道了“沉睡”是什麽呢?怎能確定“沉睡”這個狀態呢?可以拿“醒來”作為參照狀態來證明“沉睡”狀態嗎?這樣的證明是無意義的,因為連當下是不是“醒來”這個狀態都不可以確立,完全無法確定任何參照係統,怎能完成證明呢?你在上麵的問題中假設了有一位“沉睡中的人”可以知道他正在體驗“沉睡”這個經驗狀態,這樣的邏輯沒有一個字是成立的。就像你現在無法確定有“醒著的人“,也無法確定這就是“醒來”的狀態,又怎能確定有“沉睡的人”可以體驗“沉睡”的狀態呢?看到了沒有?察覺到了沒有?思想理智無時無刻地提供給你預設出來的概念邏輯,你就毫不質疑地通盤接受了這樣的邏輯正確性。
當下此刻隻有清晰的察覺效應,或說SEEING,自己看著自己,卻無法建立任何確立的概念立場。這樣的立即的清晰察覺(SEEING)是無限自己固有的功能,不是一種需要培養的狀態。如果需要修行或訓練出來某個稱為“覺知“的本事,這樣的“本事“是你想象出來的狀態。其實,你早已經覺到了所謂的“沉睡“了,你早已經覺到了所謂的“醒來“了,隻不過它們不真的可以定義為“沉睡“或“醒著“這樣的狀態,你覺到的不是思想理智上認為是的東西或情況,而隻是你自己。
你說:“普通人不能自稱一直都在清晰中“
如果你相信了思想理智告訴你的“普通人”這個假設概念,在這樣的邏輯假設之下,當然沒有屬於“普通人”的清晰了。因為假設了“普通人”存在這回事就是上了思想理智概念假設的大當了,落入了概念辯證邏輯之中,還有什麽“清晰”可言?
但是你是“普通人”嗎?這裏有沒有“普通人”呢?這裏不但不是“你這個普通人”也沒有“其他的普通人”,“人我”或“人他”都是看似的空性的印象而已,類似昨晚夢中的夢我和夢其他人的空性印象一樣。這裏隻有無條件絕對清晰的察覺或“觀”或“看”的效應。這個“觀”效應才是真正的自己,但不是“人”的自己。
【問】:隱蔽的幻覺邏輯無孔不入,尤其是想抓自己又知道了什麼。就是我在用思想理智這個字的時候,我就暗示了我懂思想理智是什麼了。但其實我不知道。知和知道,仍然傾向與知道個什麼。哇哇,難怪先生說敏感度的提高是無止境的。
【答】:對,“知”不等於“知道”。所以我不用“知”這個詞,而是用“看”或“覺”比較準確。這是KNOWING(知),但不是KNOWLEDGE(知識)。我發現用英文詞匯比較好說。
【問】:喔喔喔喔喔,好清楚明白,KNOWING……,哈哈哈妙
【答】:是“知ING”,但不是“知識”或“知道”。
自己知ing自己。並非積累“知識”或積累“概念認知”。
什麽叫做“大智若愚”?這句中文成語可不簡單,這句成語技術精準地直接指向了它。
就是超越了“知識”意義上的積累,直接察覺一切都是自己。
【問】:這個ing 就是品味的聲音 嗯~
【答】:BEING(“在”) == KNOWING(“知”), 對,這個ING就是這樣的感覺。BEING(“在”)和KNOWING(“知”)其實是同義詞。
還有一個同義詞:SEEING(“看ING”)。注意,SEEING(“看”)不是SEER(“看者”),SEEING不是SEEN(“所看到的情況或東西或對象”)。同樣的,KNOWING(“知”)不是KNOWER(“知者”或“智者”),也不是KNOWN(“所知道的情況或對象或對象”)。
【問】:Seeing being knowing. 哈哈哈 英文貼切了,中文似乎沒有ing這樣的表達。
【答】:我也感覺難以通過中文去表達。現代西方的靈性表達是很好的,不見得比中華文化差。
“觀自在”的“觀”就是有進行時ING的含義,是一個動詞。這是動態的含義,“觀自在”的含義裏麵沒有名詞,沒有東西。
【問】:喔喔喔喔喔 第一次感受到這字的威力。
【答】:觀 == SEEING(“看ING”),自在 == SELF BEING(自己的在ING)。白話說的就是:清晰地察覺自己固有的“在”。這就是我最近幾篇文章指向的。
注意,這裏都是動態的動詞,沒有名詞。觀(SEEING)是動詞,自在(BEING)不是一樣稱為“自在”的東西,而是動態的“在ING”,而不是某某情況或某某東西或某某物體的存在含義上的“在”。很多人卡在了不自覺就假設有一個稱為“存在”的東西在這裏,想象這樣稱為“在”的東西深藏不露在某個秘密的地方,其實不是這樣的。“在”(BEING)不是一樣可以確定出來的物體或東西或屬性,而是泛指最最基本的存在感。雖然這最最基本的存在感可以感覺出看似真實的“萬事萬物大千世界”,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任何東西或事物,你就會發現你抓不住它們了,它們隨著你的觀察(抓取)即時即刻發散掉了。你不需要放大鏡就可以實時地察覺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邊界是無法真正確定的,隨著你的觀察而無限發散的。
人們的思想上總是想象有一個稱為“自己”的東西,想象中有一個所謂的“終極的自己”,其實“終極”這個概念是不成立的,因為“終極”意味著到底了或終點了。但是就像前幾天寫的《你能夠通過剝去一層一層的看法從而獲得真相嗎?》文章中指出的,無論你探求多遠多深,就像沒有走遠走深一樣,你無法確定任何情況或任何東西是實在的,所以,並非通過一層一層的探求最終找到了某樣終極的成果,恰恰相反,直接看到了當下此刻看似是無限維度的顯現效應就是終極真相了。
注意,注意,你的敏感度(成熟性)會隨著觀察的進行而無限地深化,但這不是走向某個終極認知意義上的深化,而是越來越深刻地明白“自在”(SELF BEING)的無限神奇了。
人們在思想理智上都想象有一種境界或狀態上的終極,這是誤解。因為當下永遠不可能確定出穩定的固定的境界或狀態,這就是為什麽稱其為BE - ING,而不說BE,當下此刻是無限的動態,好像一直在流動,英文可以用FLUX這個詞表達流動的意思,但當下此刻沒有一樣可以確定成立的穩定的固定的物體,東西,情況,狀態,境界。
【問】:先生,其實我看到您的回複前,一直覺得自己的問題並不重要。它隻是我用頭腦生硬地分析拚湊出的一個問題角度。但看到您的回復後,我才發覺自己一個隱蔽的思想誤區——我誤以為“無法確定”就是終極真理。因此其他感悟都不夠“終極”。其實無法確定就是說,不存在一個能夠確定出來的終極。因此這四個字,怎能被視為是一個確定出來的終極呢?
【答】:說對了,“不存在一個能夠確定出來的終極”,你察覺到了,好啊。無法確定連“無法確定”都無法確定。這篇《你能夠通過剝去一層一層的看法從而獲得真相嗎?》比較關鍵,指向了沒有“終極“這回事,如果有終極,當下每一點都是同一個終極,並非真有表象和本質的差別。
【問】:好的先生,既然沒有絕對最有價值的感悟。那麽,所有感悟都是值得我珍惜而又無需停留的。謝謝您的指點。
【答】:是的,沒有絕對最有價值的感悟。那麽,所有感悟都是值得我珍惜而又無需停留的。從你自己的口裏說出來這樣的話,就是有點明白了。
【問】:好的先生,既然沒有絕對最有價值的感悟。那麽,所有感悟都是值得我珍惜而又無需停留的。謝謝您的指點。
你這翻譯“觀 == SEEING, 自在 == BEING”讓我立馬明白了。
【答】:我中文不太好了,年輕就來美,中文不太用都忘的差不多了。基本是看英文的。但是後來我查看中文的佛經或其他經,才發現釋迦牟尼說的是一回事。可惜一般人都沒有察覺釋迦牟尼在經文中說的真正含義,基本的誤解往往在釋迦牟尼說的“自性“或”觀自在“其實是動態的含義,但是讀者都是通過思想理智去理解,理解出來的都是名詞的含義了,把不是狀態的理解為狀態了,把沒有終極這回事的理解為有這樣一個“自在”的終極狀態,把不是目標的理解為目標了,這就嚴重誤解了。
所以,《心經》開篇頭“觀自在”三個字就說完了,“觀自在”就是SEEING BEING,什麽是自己呢?不是東西或物體的自己,不是“人我”的自己,而是SEEING,BEING,KNOWING,這才是自己,所以“觀在”被釋迦牟尼說成了“觀自在”。秘密都在這裏了。
【問】:哈哈哈哈 真的,今天才領受了。我也不是第一次看心經 看幾百次了,居然這麼簡單。
【答】:《心經》開篇三個字“觀自在”就說完了。然後心經說了後麵的一大段,就是補充這三個字的。我說的“清晰察覺”,其實就是說觀自在,這是唯一的“在”,這個‘在’就是自己。自己正在即時即刻察覺自己的“在”。
【問】:哇好明白,感覺今天才會Seeing 了
【答】:SEEING本來就在的,不需要學的,這是自己固有的本能。隻不過淹沒在SEER(看者)或SEEN(所看的對象)或KNOWLEDGE(認知)之中,沒有注意到一切僅僅是SEEING這樣的固有效應。
人們總是淹沒在“我”(SEER)“看到某某”(SEEN)這樣的邏輯關係之中,忽視了這一切都僅僅是SEEING效應而已,雖然看似有SEER(看者)卻不真可以確定有SEER(“我”或“者”)也無法確定有被看到的東西或情況(SEEN)。人類的認知(KNOWLEDGE)都是SEER和SEEN邏輯範疇的概念積累。
【問】:用英文更清楚了
【答】:就像昨晚夢中有看者(SEER)也有被看的對象(SEEN),現在你發現了夢中沒有這兩個方麵,夢就是夢SEEING本身。
【問】:隻有SEEING本身。
【答】:夢SEEING和當下的SEEING是同一個SEEING效應。
我認為在釋迦牟尼那個年代,中文中沒有“意識”這個表達方式,他就用“觀”表達了。其實觀這個字比現在的“意識”更準確,因為“意識”常常被誤解為某種稱為意識的東西或屬性了。沒有這樣的東西或屬性。“意識”僅僅是“覺知效應”而已。
【問】:沒有其他的seeing
【答】:沒有其他的SEEING。有人問,有沒有別人的SEEING?我說,如果有“別人”這回事,這“別人”還是你自己的SEEING,然後思想理智就把SEEING假設成了“別人”這樣的看者(SEER)概念了。
連思想理智(MIND)依然就是SEEING效應。
【問】:思想理智還是seeing本身的顯現效應
【答】:但是,這個SEEING是絕頂聰明智慧的SEEING,不是機械的單調的SEEING,不是噪音一樣的單調的SEEING,這個SEEING好像是自己跟自己開玩笑的神奇魔術,把空性的印象看成是實性的東西或情況了。這是你自己絕對終極的智慧能量在玩你自己。
【問】:哈哈哈哈哈 玩笑大了
【答】:自己看自己,看出來個“大千世界浩瀚無垠”,這就是奇跡一般的玩笑。是的,你自己才是真正的無限,它可以任意地顯現出看似實體存在的“大千世界浩瀚無垠”的樣子,這就是好玩有趣的玩笑了,不會單調地顯現出一片白花花的噪音。
這看似是“萬事萬物大千世界”,但不實在就是這樣,這就是你自己:SEEING。所看到的一切不真的是實在的一切,而是這絕對智慧的SEEING,為什麽有思想理智的抽象解釋功能?就是因為這是絕對智慧的SEEING,不是單調的SEEING,它會把沒有個體意義的SEEING看成富有意義的事物,這樣的意義當然是空性的意義,和昨晚夢裏事物的意義一樣的空性。
這是智慧能量的顯現效應,它自己看它自己,但是會看出來貌似合理的環境,貌似邏輯通順的因果關係,貌似結構嚴謹的係統,看看那些數學規則,看看那些物理定律,好像是某個精密設計出來的精密操作係統。其實,這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你自己這無限聰明智慧的能量自發自動(或說類似做夢一樣)不費吹灰之力看出來的樣子。我都不說“顯現出來”這個概念,因為沒有任何東西或情況顯現出來了,這僅僅是不生不滅的能量印象而已。如果認為有東西或情況“顯現出來”或“生出來”,這樣的理解就是過分解讀了。
非常多的人把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的“混沌”誤解成現實是一片雜亂無章的混沌,好像電視機屏幕沒有信號了以後顯現出來的一片白花花的樣子,不是這樣的。老子所說的“混沌”其實就是我說的無限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他說的是無法在概念上確定這是什麽,卻不妨礙這可以任意地顯現出井井有序的精密係統組織的模樣來。老子的混沌指的是概念無法確立意義上的混沌,而不是現象模糊意義上的混沌。在現象上你可以察覺到無限細致的細節,卻無法確定這是什麽。所以,無限細節和無限無法確定概念是一回事。這就是清晰地察覺,卻無法確立一個法。
比如說吧,眼前看似呈現出一個一個的物體,看似物體與物體之間有因果關係,這就是無限智慧能量*做出來*的“看的模式”,其實你仔細看看任何一樣物體,就會發現它們不真的可以被確定為固定的穩定的獨立存在的物體。
比如說吧,看似你每天在經曆醒來,入睡,做夢,醒來,入睡,做夢,這三個狀態,其實你仔細觀察一下,你無法確定這三個狀態之間有明顯可以確定出來的分界線,雖然你可以清晰地察覺到經驗在不斷地替換模式,卻無法真正確定模式與模式之間有可以確定的分界線。這看似明顯的“三態”僅僅是思想理智強行確定出來的狀態。真正發生什麽?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真正發生在進行,你卻無法在概念上確定到底是什麽在發生。這是SEEING,這是觀ING,但是無法確定出“觀者”和“被觀的對象”。
【問】:玩開過頭了吧,哈哈哈哈
【答】:NO, 沒有玩過頭這回事,玩自己是無底線的。
腥風血雨的樣子可以顯現出來,歲月靜好的樣子可以顯現出來,都是它自己看自己看出來的樣子,或說“看的模式”。形式是無底線的。直到你明白了這一切都是自己看自己的SEEING。否則就會痛苦了。
如果有“底線”就不好玩了。如果有“底線”就不是無限了,變成“有限”了。
【問】:真的,沒看出來真的痛苦。不痛也不會追尋。
【答】:是的,如果較真了,意識效應不好玩的。但是超越了較真,你就發現一切都是開玩笑,沒問題了。
【問】:超越 seen seer 。就隻是seeing了 一切都是seeing 就自在了 就being了。嗯,seeing being 是核彈級別的
【答】:但是你是允許思想理智解釋這是“我”那是“老李”這是“王先生”那是“XXX”這是“YYY”,這些概念的利用都是可以的,因為這些都是空性的遊戲。使用這些概念不等於當它們是實在的情況。
【問】:對,遊戲了。這樣不會真有不好的事了
【答】:所以,這是自由的。你當然無限超越“人我”這回事,但是可以允許看似是人我的樣子。沒有問題。
【問】:可以使用但不會迷惑了
【答】:對。不會迷惑到概念定義之中。但不妨礙使用概念定義。你可以在學校學數學,但是你明白數學也是夢中才看似成立的邏輯概念。這樣的明白不妨礙在思想理智層麵學習數學方便日常生活。既然這一切都是玩笑,何必把玩笑當真呢?
【問】:對,不妨礙的,該怎樣就怎樣。因為不真的怎樣。這個seeing 太方便了,我一提醒自己seeing 馬上不一樣了。
【答】:SEEING是一個好的切入點。我也建議試試把一切當成終極智慧能量,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問】:這比品味還零距離。
【答】:品味就是“看ING”或“觀ING”。可能會在某些人思想上理解為“我在品味什麽”這樣的邏輯關係,品味不真有“我”這樣的主語。
這是能量流動,而不是這樣東西那樣情況。終極智慧能量流動
【問】: 對 ,ing
【答】:FLOWING。
【問】:通通加上ing 哈哈哈
【答】:如果思想上認為這是某個名詞,要質疑了。
【問】:對, 名詞就變成固定概念了
【答】:因為這不是一樣東西,所以名詞往往就是幻覺概念中的“東西”了。所以,THAT這個詞往往被人們理解為某個高級的東西或屬性,變成名稱名稱了,其實不是的。
THAT可能容易被誤解。還有SELF(自己)這個詞也是名詞,容易被誤解。
【問】:拿到倚天劍屠龍刀了 哈哈哈,明亮先生的整個分享就是現代版心經。
==== 和另外讀者問答 ====
【問】:先生我想問您,對於那些看似是受害著,您是如何看待的嗎? 例如:被性侵的女孩。被家暴的婦女。甚至是在戰場上被行刑的戰犯。 我雖然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沒有人再承受任何痛苦,但是看到或是聽聞此事,都還是會泛起同情心,以及難過。
【答】:沒有“受害者”這回事。因為這裏沒有個體的人。就像昨晚夢裏好像看起來夢裏有一個人受害了,當你醒來後才發現,夢裏一個人也不是,隻是空性的意識邏輯流而已。
你說:“被性侵的女孩。被家暴的婦女。甚至是在戰場上被行刑的戰犯”
假如我拍了一部電影,電影故事裏麵看似出現了你說的那些受害者,但後來你發現那就是一場光電投影出來的光影效應,不是實在的獨立的“人”和“人的故事”。電影裏麵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是同一束光投影出來的同步效應。它們還是“受害者”嗎?不是了!
如果你真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怎能還認為有”受害者“呢?昨晚夢中的那個夢人受害了嗎?同情心當然不是問題,但是“同情心”和“故事情節”是同步的不可分拆同一的空性的效應,就像一場電影裏麵的同步效應一樣,你不能把電影裏麵一部分分拆出來單獨分析,真正的自己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這些同步效應。
【問】:午休時做了一個夢。夢中的情節和現階段白天的情節相像。有趣的是,白天覺得這經驗無聊乏味,夢中卻好像換了一個濾鏡在看,有種濃濃的歲月悠長靜好的味道。中間夢中的情節記不得了,隻記得最後夢中的我發現這一切“幻”竟然是“愛”本身。如此直接地是愛本身。夢中的我,激動興奮,也覺得不可思議:常常提醒自己這是幻覺,怎麽從來沒有提醒自己這一切就是愛本身?明明後者更加重磅阿!“幻=愛”赤裸裸呈現在夢我眼前。夢境中的我,看著浴室中的淋浴設施,知道這就是愛本身,深深地感動、幸福、甜蜜。太感動了,有種知道這是幻,同時更是愛,快要愛上這一切的感覺。 醒來後,看看周圍,發覺還是平凡乏味。平日經常提醒自己這是幻覺。然後會有些從當真中鬆綁的輕鬆感。從來沒有體會到關於“愛”的內容。夢我的上述發現是什麽?是否僅僅是一段香草味的經驗?如果一切都無法確定的,夢我發現的“幻=愛”是否並不可靠?
【答】:非常非常妙,這就是你的初次“一瞥”了,就是明白開始了。這是非常好的感悟。對的,這一切看似邏輯合理的故事情節就是你自己做給你自己看的空性的故事,雖然經驗內容看起來是“愛,恨,情,仇,美,醜”的樣子,就是你自己愛你自己的本能。這就是愛,你說的對,幻就是愛。
夢瑜伽是很威力巨大的。常常注意夢和醒來的無縫切換會很有效地明白起來。你也會突然發現當下此刻就是愛的,不要急,某刻會感覺到說不出來的甜蜜的。不要定性“愛”就是某個樣子,愛可以是任何樣子。
你問:“我發現的“幻=愛”是否並不可靠?”
別擔心可靠不可靠,你會自發自動深化的。任何感悟都會深化。
十幾年前我的第一次“一瞥”就是在長途開車途中,出現在看似的乏味之中,突然就感覺到無邊無際的“愛”或“甜”了,好像一切都沒有距離了一樣。
不要擔心感悟不夠究竟,沒有絕對究竟的感悟,因為感悟會無限深化。如果老是擔心感悟的不正確,那麽就有負擔了,刻意了,不自由了。
任何一種看似不究竟的感悟都會導致越來越自動的深化。所以,任何感悟都是有價值的。但是不要認為有了某種感悟是一步到位了,結束了。不是這樣的,因為你自己是絕對的無限本身,無限就意味著感悟也是無限深化的,也就是說享受自己的神奇是無限深化的。有些人自稱明白了,結束了,終結了,死亡了,也許可以說是幻覺當真結束了死亡了,但真正的享受是無止境的,才開始呢。
不少人落入了追求一步到位達到究竟的認知欲望中,在這樣的追求中就忽視了簡簡單單的感悟,他們總是要和所謂的大師對答案,要看看這樣的感悟到位了沒有。雖然我也嚐嚐會評論你的感悟很到位了,但我不真確定有這樣的“位”可以到的。自己察覺自己,自己感悟自己是一種自我糾正的機製,也許一開始會有各種各樣看似不到位的感悟,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感悟,怎能自我糾正呢?放心吧,無限自己絕對的聰明智慧,它會自發自動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微妙感悟的,沒有一種感悟是絕對究竟的,昨天的感悟有昨天的價值,今天的感悟有今天的價值,它們會無限地積累起來無限地深化,無始無終地深化,無底的。不要想象有一個“終極的“狀態可以達到,而是即時即刻地享受自己的無窮神奇安逸,所以,每一個感悟都是有相同價值的。
比如說,在某刻你突然發現“找不到我”了,非常好,非常有價值,但這就是終極的感悟了嗎?完全不是!這才是享受的開始呢。“找不到我”了就輕鬆了,但是身體完全不受影響,改吃飯的時候會吃飯,該幹活的時候會幹活。“找不到我”了就是到位了嗎?NO,沒有這樣的“位“可以到的,不要待在這樣的感悟上不放,跳入自己的無限吧。
【問】:先生好,讀完《你能通過剝去一層層的看法而知道真相嗎》這篇文章感覺一下子被點到了一些東西。特別是您用人的身體來舉例子說如果一層層的探究下去,其實本質上根本就不存在人這種東西,而是無數種無法被定義的組合。這讓我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其實從未審視過自己信以為真的種種“知道”到底是什麽,卻認為自己仿佛真的知道什麽東西一般。中午在吃飯的時候看著喝水的杯子好長一段時間,最後無奈的發現其實我真的對這個「杯子」是什麽一無所知,我意識到我對這個「杯子」的認知僅僅是思維概念對這個「不知道是什麽的」抽象概括,但究其本質卻不得不承認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對它一無所知,真的一點一滴都不知道這個所謂的「杯子」究竟是什麽好,而後發現,其實自己所篤信的一切經驗事實不也如這個杯子一般,拋開思維邏輯我能確切的知道什麽呢?真的什麽也不知道
【答】:對了,對了,對了,我說的就是你現在察覺到的情況了。雖然思想理智提供無數的概念定,它們僅僅是假設出來的概念定義,你所知道的都是這些概念定義,卻不等於你真知道這些是什麽。你浸沒在無數的概念定義邏輯之中以為已經知道很多了,其實這些無數的概念定義邏輯完全是空中樓閣一樣的不成立。所以,看似有無數的“知道”,其實沒有一種“知道”是可以確立的真正知道。你能夠發現這個就等於開始明白了。
當你深刻感悟到“真的什麽也不知道”,這就是真正明白的開始了。這就開始直接地嚐到了無限的味道了。
【問】:最近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我卻覺得越品越有滋味,一點都不覺得苦,就有點像初生嬰孩般覺得樣樣新鮮好玩有趣。忽然有點明白你說的,當沒有了個體我的幻覺,那麽THAT的自發自動不就是我的主動嗎?並沒有一個個體我在隨波逐流在被時世所迫,每一樣經曆都是我選擇的,都是貌似的,不當真的經曆,很是有意思。
【答】:是的,如果你認為你是一個時間空間中奔跑的“人我”,就是被動的了。 如果你明白這一切都是同一股自發自動的能量流,並個體的選擇意誌,這就是絕對主動了,這個主就是無限總能量流了。
沒有一件事情是你設計出來的,病毒不是你選擇的,原以為封樓是別人的事情,突然某天發展到跟前了。出生不是你選擇的,父母不是你選擇的,丈夫不是你選擇的,孩子不是你選擇的,命運不是你選擇的,有地方飛機掉下來不是你選擇聽說的,早上一開電腦到處都在選播“東航飛機掉下來“這個消息了。有地方打仗不是你選擇知道的事情,那天早上一開電視就聽到這個消息的,這一切都是THAT的自發自動,不是某個人可以選擇的控製的。你不是故事中的“一個人”,你就是這自發自動本身。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經驗質地質感在流下去,但你不真知道這到底是為了什麽?什麽意義?什麽原因?會有什麽結果?這些都不可能知道。空性的發展是無法研究的,就像昨晚夢中的空性的夢故事是不值得研究其原因,結果,意義,含義的。但是,你可以即時即刻地察覺到每一刻的經驗質地質感,多麽親密地感受到了,一刻一刻的,你管它含有什麽意義呢?你知道這就是你自己的味道。最最親密的自己,自己看自己一直都是無盡的看似無限離散的質地質感,看似有離散的感覺卻從來沒有偏離的自己(Being)。深刻明白了這是自己即時即刻清晰地看(覺)到了自己才是真正的無法表達的意義。
【問】:你果然還是有看新聞的
【答】:“看到新聞”和“新聞所描述的情況”是同步顯現出來的空性的故事,所以,不看新聞和看新聞沒有本質的差異,都是自發自動的同步的能量效應。到底是“看”引起了“被看”?還是“被看”引起了“看”?這就像雞蛋和雞哪一樣先出來的問題是無解的悖論。或者可以說,看和被看是完全同步的同一能量脈動,或說是同一的ACTION,這個脈動或ACTION不是某人的作為,而是無限智慧能量的自發自動,不需要理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不好意思,剛才回到另一個帖子裏了。對您的《關於清醒-昏沉的問答》,我有不同意見,因為您這是對我以前問題的回答。所以我再貼一下自己的詳細論點,打攪了:)
=============
關於清醒和沉睡的問題,本來有兩個層次。一個是日常的層次,一個是究竟的層次。

1. 從日常的層次看,清醒和沉睡的區別所有的人都知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別人跟你打招呼,如果自己知道,那就叫“清醒”,如果在沉睡,那就聽不見(即使可能被叫醒,那是另外的問題)。
2. 但是從究竟的角度看,一般人即使在白天清醒的時候,也是有根本的迷惑的(癡),而且這個迷惑從出生就沒有中斷過,這和基督教說的人生下來就有罪是一個意思,就是說人生下來就是被無明(癡)遮蔽的。人最大的罪其實就是無明(癡)。人如果不是因為癡,根本就不會托生在這個世界,不管他是不是偉大領袖,都是迷迷糊糊被生下來的;除非是有些解脫者肩負使命回來度人,否則都是迷人,癡人。這個迷惑在某些經典也叫做昏-迷,但不是普通人說的第1層次的昏沉。唐三藏說的“有情日夜鎮昏迷”,就是這個第2層的意思。

按佛法,人要破除第2層的昏沉才有可能解脫,但在此之前必須先克服第1層的昏沉,也就是先達到24小時清醒(二六時中不忘道)。這就是為什麽禪宗裏麵有故事,問了三個情況:日常是否能做主?做夢時能否作主?無夢無醒時能否做主?解脫者必須任何時候都能做主才行。

比如一個人決定念佛,他可能做一個小時念佛不斷,這就是一個小時能作主,如果白天醒來都能念佛不斷,這就是日常能作主;但是還要做到晚上睡覺時也能念佛不斷才行,否則不能說是7天一心不亂。這就是基本的清醒和昏沉的差別。做不到這個,就不能說一直在清醒中。

這個,確實是有人能做到的,可不是空口說說的。
---
有了這個24小時清醒地能力,就具備了佛法修解脫道的資本。然後,還要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路,才能真正修到解脫。如果沒有明師指點,基本很難找到解脫的路何在。無門關,那個門無形無相,比哈利波特的9 3/4的門牌還難找,因為它不是個具體地方。當然據說也有好多不同的們,就像楞嚴經說的25位菩薩各有自己的門(修法)。具體法門細節我不懂,但是,24小時清醒據說就是一個資格要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