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從這裏開始,注意你平常的經驗感覺好像是一個泡泡,你的視覺,觸覺,聽覺,思想覺在這裏,好像它們在一起充滿了一個泡泡空間,但是如果你仔細看一下發現它們不真的充滿空間,因為這個空間延展到一定程度就找不到了,到底這個泡泡漂浮在什麽裏麵?這個問題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當你開始注意平常不注意的地方,你注意到有“東西”在那裏,並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但是這不是我們平常注意的“東西”。換一個比喻說法,好像我們置身於一個巨大的陰暗的倉庫裏麵看到倉庫的頂上射出一束光照在地上形成一個光圈,我們的注意力全放在這個光圈上,但是我們忽視了光圈周圍巨大的灰暗的似有似無的光影了。平常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明顯的平常經驗中,卻忽視了經驗之外的“東西”了。竅門就是訓練敏感度注意在平常經驗之外還有無法言說的“東西”,因為你自己不但在明顯的經驗內容中也在無法言說的“東西”中。你自己就在這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注意到的“東西”之中。並不需要離開你平常的經驗而去其它地方,你隻要注意到那說不出來但又不是什麽都沒有的“東西”就可以了。感受你所有的平常的經驗好像是一個泡泡,請注意這個泡泡的邊界,也就是注意視覺的邊界,注意觸覺的邊界,注意聽覺的邊界,注意思想的邊界,注意情緒的邊界,注意到一定程度你就會感覺到說不出來了,那裏是什麽?那裏不是什麽都沒有,那裏到底在發生什麽?
請注意,上述的實驗不是思想上的想象,不是培養你的想象力,而是直接地注意經驗質地這個泡泡的邊界,這不是思想理智的運作。我們總是注意經驗中很小的一部分,經驗並不局限這我們平常注意到的那一小部分的故事情節中,而是無限開放無限的無法確定怎麽回事的,就像我們注意到的經驗的泡泡的邊界好像越來越說不出那裏到底是什麽了,那裏絕對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但那裏超越了你可以描述的能力。再舉一個例子吧,在一個巨大陰暗的倉庫裏麵的一角放著一台電視機,電視機裏麵放著一部電影,“啪”的一下子你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電視機裏去了。但同時,倉庫裏麵的另一頭有一隻貓在追捕一群老鼠,你完全沒有注意到,因為你的注意力被明顯的電視機的亮光吸引過去了。所以,你的現實就變成了這台電視機裏麵敘述的“現實”了,你忽視了巨大的倉庫還有無數的其它事情在同步發生。我們不可以認定當下此刻就是電視機裏麵的狹小局限的故事而忽視了無限多樣的我們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也在同步發生。你自己不但在電視機裏麵,你自己也在電視機外麵的無限無法描述之中。也就是說你自己不但在你稱為的平常經驗內容之中,也同時同步的在無限開放的無法描述無法定義的“東西”之中,好像你既在平常的經驗泡泡裏麵,經驗泡泡的邊界就是無限開放的“無法知道”但又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敏感度訓練就是訓練在體驗平常經驗的同時注意到當下此刻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明顯地平常經驗”。我沒有建議你上升到高深的境界之中,而是簡單的*注意*到當下此刻不是你認為的那樣抽象片麵簡單的“這就是我的一生,這就是我的世界”這回事。但也不排斥這樣的看法也是無限的看法中的一種看法。
這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有“東西”在這裏,這就是關鍵注意的地方了,有“東西”在這裏,你無法描述這“東西”,你看不到這“東西”,但是你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這“東西”做出來的印象。你摸不到這“東西”,但是你可以摸到的一切都是這“東西”做出來的印象。你不需要描述這“東西”,隻要跟這“東西”在一起就可以了。怎麽跟這“東西”在一起呢?因為一切你所能看到的摸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都是這“東西”做出來的印象,那麽,你就明白了你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東西”,隻不過你不認為一切所覺知到的都是這“東西”。
這確實是平常的經驗,但你沒有注意到所謂的平常經驗之外就是這“東西”,平常的經驗質地就是這“東西”貌似出來的印象。好像一個巨人在月光中投下了投影,你隻注意到了投影效應而忽視了巨人本身了。你自己不但在經驗質地中,你自己也同時在這“東西”中。這“東西”就是你自己!
這“東西”好像是非線形的,這“東西”是無法看到摸到聽到的,但並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我建議你開放到這無法言說的“東西”上,和這“東西”在一起,其實就等於已經和THAT在一起了,經驗體驗的每時每刻都是THAT做出來的印象,就是THAT了。你聲稱你無法品味THAT,怎麽可能呢?你無法關閉THAT的,因為你所體驗到的一切看,聽,摸,想全都是它做出來的樣子。和TA在一起,和TA一起玩,注意這所有的一切看似平常的經驗體驗內容其實就在THAT之中。
為什麽你會把注意力放在非常渺小的地方而忽視了你自己的無限呢?這就是成熟程度了,在成熟程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注意力就看似會放在看似明顯的地方而忽視自己固有的無限無法言說。這就需要提高敏感度來察覺你自己的無限無法言說了。請注意,成熟度低不是真的問題,而是看似的樣子,好像無限自己跟自己娛樂一下那樣的看似的遊戲。所以,提高敏感度(成熟度)也不真的是一種獲得或成就,因為提高敏感度也是看似的娛樂,自己娛樂成了敏感度低了看不明白自己了,自己也娛樂成了慢慢敏感到自己的無限了,這看似的一來一去就像做了一場空性的夢幻一樣,在夢中變成了夢中的角色集中到了夢情節中去了而無法明白夢角色和夢情節根本不是全部,看似明顯的情況是無限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的貌似的“現實”。其實你每天醒來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感受到在夢經驗中注意力集中到的地方都是空性的了。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注意到那無限微妙的這“東西”,或說“那個”,或說“THAT”,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無限微妙的微妙的微妙,。。。,在看似明顯的經驗體驗的同時,非常非常微妙的“東西”就在這裏!你察覺到了沒有?這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也同時無法定義為任何東西。如果有某位老師灌輸給你一係列否定句子:這不是人,這不是我,這不是經驗,這不是時空,這不是世界,這不是宇宙,這不是人生,當然這些句子都是對的,但如果你僅僅靠朗誦這些句子的話就非常容易落入了看似“究竟”的虛空主義者,你自滿的認為獲得了究竟的看法了,其實你會誤解為:“反正這什麽都不是,不就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了嗎?那麽我洗洗睡了吧,該怎樣就怎樣了”。NO,不要落入虛空斷見之中,你自己太太太無限了,無限地超越“不是XXX,不是YYY“這樣的斷句所描述的立場概念。請好好品味你自己的無限的微妙的微妙的微妙吧,不要去管那些斷句,而是和無法言說的謎在一起,不要建立任何結論或立場,連看似正確的“非二元”理論都去他媽的,你管它是“非二”還是“二”呢?你管它是“真“還是“幻“呢?你管它是“空“還是“色“呢?你直接去品味和注意這無法言說的“那個”就行了。
請注意,雖然前麵我說了很多“這東西”這樣的說法,但這不是可以定義出來的物體東西,它東西在時間中嗎?不在!但是“時間”就是它做出來的影子,就像巨人投射到地上的影子那樣。你覺得“時間”是實在的東西,其實不是,“時間”就是THAT做出來的空性的樣子(或說印象更好)。你可以注意或品味這被稱為“時間”的東西,然後你無法確定有時間這樣的東西,那麽你就和TA在一起了。這東西在空間中嗎?也不在!但是“空間”就是TA做出來的樣子(或說印象更好),空間就像巨人投射出來的影子那樣,看似在那裏,其實完全是空性的樣子。如果你把“時間空間“當成了具體實在的東西了,就等於忽視了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這些定義概念的THAT了,請你注意THAT吧。
視覺是明顯的,咣當一下子,視覺就出來了,太明顯了。但是你注意到了“視覺”到底是什麽嗎?你注意到了這個看似簡單的視覺其實一點都不簡單,視覺的邊界看似在那裏卻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視覺之中看似有明顯的形象輪廓,卻同時有說不出來的微妙的騷動震蕩,看似明顯的物體的邊界其實都不真的可以確定在那裏的,當你仔細觀察這個手機的邊界吧,你仔細看它5分鍾吧,這看似明顯的邊界好像開放成無數的點點了,越來越無法確定到底哪一點是“手機”到底哪一點是空氣了,會不會這個“手機”形象僅僅是你自己(TA)做出來的樣子(或說印象)?不真的是可以確定為獨立存在的手機這樣具體的物體呢?這樣的品味就等於和TA在一起了。
幾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明顯的地方而忽視其它的一切,比如一個懷孕的孕婦注意到街上都是大肚子。而一個學生卻看不到大肚子,他看到街上走的都是戴眼鏡的學生。難道他們看到的不是同一個現實?是同一個THAT,但是因為注意力不同看似地形成了各自的貌似的“現實”。敏感度越低就越會把注意力集中到看似明顯的地方當成了我們的現實。比如說我們常常隻注意“我的不幸遭遇”而忽視了當下此刻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我的不幸遭遇”。比如我們集中到“我的感受”而忽視了當下此刻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我的感受”,你自己不但在“感受”中,也同時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這樣的感受,所以不要把“感受”所描述的當成你唯一的現實了。當你感覺“苦”的時候,當下此刻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苦”這樣的局限定義。也許你可以說“我這個人是痛苦的”,但你沒有注意到窗外的正在玩耍的孩子沒有痛苦,你沒有注意到窗外的太陽和陽光沒有痛苦,你自己也是窗外玩耍的孩子,你自己也是太陽和陽光,當你敏感到覺知中的一切都是自己,那麽“痛苦”這樣的定義還有意義嗎?當我們注意到某一個情況,我們能察覺到在這個情況的同時現實無限的*大於*這個情況?這樣的*大於*可以讓注意到的情況變成了忽略不計了。當我們體驗經驗的時候,不但注意到了明顯的故事邏輯和情緒,也要注意那非常非常微妙的說不出來的“東西”或“騷動”。你不需要讓明顯的故事邏輯和情緒停止,你隻要同時注意那說不出來的“東西”或“微妙”就行了。這就是敏感度訓練,而且,當你的注意到了看似明顯的體驗背後是無限的說不出來的微妙,那麽總能量(TA)就會自發自動地接手,好像開啟了自動機器一樣,各自各有的微妙察覺就會自動的到來,而不是通過“你這個人”的努力得來的。最終,是THAT在品味和發現THAT自己,而不是“你這個人”在做什麽事情。
今天說的竅門是,注意到在看似明顯的經驗內容之外有說不出來的“東西”,注意這“東西”是什麽?當你的敏感度深化了以後,你就不需要注意“經驗之外”了,因為所謂的“經驗之內”就是這說不出來的“東西”。這“東西”不是真的可以定義為實體物質的東西,而是你自己超越一切概念定義的“那個”,你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經驗中的角色的“你自己”,而是那無限無法定義的“那個”,這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