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沒有了“我這個人”的意誌,一切都是被動的了?談談自由意誌》

(2022-01-19 12:20:24)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讀者有這樣一個看法:“抽離後人生運轉的挺好。被動的活著,不主動創造問題,不主動解決問題。”

【明亮評論】:這個“被動”就是非常非常微妙的。看似“沒有我這個人”的控製,好像一切都變成了被動了。其實請注意,“被動”這個認知還是假定有一個“我這個人”在的條件下才看似成立的概念假定。當你深刻無法確定“我這個人”的分離幻覺是成立了以後,也無法確定“主動”和“被動”之間的差別了。如果這裏隻有THAT,TA的自發自動就是絕對無條件的主動。但是如果假定這裏有一個分離的”我這個人“這樣的獨立個體,那麽,TA的自發自動就看似是“我這個人”的被動了。所以,“被動”這個看法也是隱蔽的幻覺邏輯,因為沒有一樣可以稱為“我”的獨立個體可以擁有”被動“。同樣地,當你發現了你自己(即THAT)是沒有可能分割成一個一個分開的個體的,那麽“主動”這個概念也不真成立了。當你深刻明白了“無它”,還有“主”這回事嗎?

也就是說,在敏感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一切是“被動”,換句話說就感覺看似是“沒有自由意誌”的,但是,隨著敏感度的不斷提高,“主動”和“被動”概念之間的差異越來越無法確定了,也就是說,“自由意誌”和“無自由意誌”好像不是對立的情況了,有個重來沒有嚐到的味道,這個味道不是原來認為的那樣簡單抽象的一種情況對立與另一種情況的味道了,而是無限滋潤的無限濃鬱的說不出來的圓滿滋味了。我就是引導你自己去嚐嚐那個無限的美好的你自己的味道,而不是抓住某種看似合理的概念“情況”不放。

《有自由意誌》對立與《沒有自由意誌》是一種暫時的抽象片麵的看法。在敏感度比較低的時候,覺得“我這個人”有看似屬於我這個人的個體意誌。當敏感度提高了就發現不但不真有“我這個人”獨立存在,也沒有屬於“我這個人的自由獨立意誌”。這是真相嗎?當然不是,因為你從“我有自由獨立意誌”轉移到了“我沒有自由獨立意誌”這個反麵立場上去了。

但是真相無限超越“有自由獨立意誌”和“沒有自由獨立意誌”這兩種情況。當你的敏感度無限提高了以後,你已經無法在立場上確定“有”還是“沒有”自由意誌了。為什麽,道理很簡單。這個簡單的道理對於思想理智看來就是一個奇怪的微妙的悖論。比如說吧,在敏感度很低的時候,思想理智上看出來,你的身體的一舉一動都是“你這個人”的獨立意誌。當你的敏感度提高到無法確定任何個體獨立存在的時候,身體的一舉一動還是一舉一動,比如說你的手臂會伸出去拿一塊好吃的蛋糕往嘴裏塞,但對於沒有幻覺的你自己來說,這就不是“我這個人”的意誌了,而是無限自己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了。也就是說,從屬於某樣東西的意誌明白到無限自己能量上的自發自動,就像心跳和呼吸一樣無需理由無需因果關係。

 

隻不過在敏感度不很高也不很低的時候,你會感悟到有一種看似分裂的隱性幻覺:一切都是被動的,好像有一種“非自己”的主動在驅使一切。這就是看似漫長的“看山不是山”的中間階段。在這樣的‘中間’階段中,看似你在理智上知道了沒有“我這個人”的獨立存在,卻還沒有徹底看破二元對立幻覺,潛意識中還不自覺地假設了有一個“主”在驅動一切。潛意識的邏輯就是這樣的:既然沒有“我這個人”,那麽肯定有一個我不知道的“主體”在驅動一切,那麽對於“我”來說就是被動的了。這樣 的解釋看似合理,其實反應出隱性的幻覺邏輯。

你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這樣的‘中間’敏感度。好像明白了,卻不徹底。感覺到“被動”就是這個敏感度的標誌。

隻有當繼續深化品味經驗質地,才會慢慢超越隱性的二元對立幻覺,你會超越“主動”和“被動”的概念劃分而深刻感受到一切都是《自發自動》,不再糾結於“主動”和“被動”這樣的兩級之間了。

當你的手指頭一翹起來,看起來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就是整個存在(即無限)的自發自動,整個存在在做這個動作,任何動作都不可以分類為“小動作”或“大動作”,因為一切都是同一動作,英文這樣說:UNITARY ACTION。看起來是你這個人的一個打嗝,就是整個存在貌似出“打嗝”的樣子來了。看起來是你這個人的念頭升起,其實就是整個存在貌似出現了念頭的樣子來了。看起來是你這個人在犯錯,其實就是整個存在貌似出“犯錯”這個樣子來了。看起來是“你這個人”的愚蠢,其實就是無限聰明的THAT這個智慧能量看似做出來的“愚蠢”的樣子,並非真的有某位可以擁有“愚蠢”這個情況。這看似是“你的動作”或“你的選擇”其實就是無限自己總能量的《自發自動》,沒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因為沒有主體和客體之分,因為沒有“你”和“我”之分。一切都是《自發自動》,《自發自動》都是無條件絕對OK的。

到了這個時候,再也不糾結於“我的意誌”還是“它的意誌”了。你肚子餓了去找東西吃這個意誌就是無限它的意誌了,同時也看似是“你”的意誌了。沒有區別了。不要認為隻有無限它的意誌了就消滅了看似是“你”的意誌,這樣的《看似》是空性的看似,不會消滅的。

我在兩年前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好像是《過無設想的生活》,具體寫什麽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看似是“你這個人的一舉一動”就是無限存在的一舉一動,沒有區別。所以,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不會有錯誤的。看似“犯錯”了其實這不真的是實在的錯誤,而是《自發自動》。就算看起來好像是“你這個人”刻意地避免了錯誤,其實這也是《自發自動》的,就像昨晚夢裏刻意地避免了某樣夢裏的錯誤,其實並沒有改變什麽,夢裏的“避免錯誤”就是整個夢能量的必然的《自發自動》或同一動作,不可能有另外的情況。

很多人會陷入這樣後悔之中:當初如果我沒有做這件事多好啊,現在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這樣的後悔就是典型的夢幻幻覺。現在這個樣子是整個無限的《自發自動》或說是《同一動作》,就是必然這樣的,沒有其他選項的,就是它該是的樣子。看似在故事情節裏麵有很多“選項”,其實這些看似的選項就是必然的樣子,沒有任何偶然或錯誤。比如說吧,有人害怕世界末日就給自己建造了一個堅固的地下堡壘,一直不忘了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他準備了萬一世界大戰發生後所需的糧食,還準備了很多武器,但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出去散步不小心踩到一塊冰而倒在地上,頭部撞到石頭就死亡了。世界大戰沒有來,人類的災難沒有來,沒想到這塊地上的冰和石頭卻來了。這是錯誤嗎?沒有錯誤,就像昨晚夢裏夢見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一樣沒有錯誤,看似偶然隨機的,其實是必然的《自發自動》。

思想上的“不應該”或“應該”是幻覺邏輯,這該是怎樣就是怎樣,沒有什麽應該不應該的。當你察覺到了思想上的“應該“或”不應該“邏輯就等於察覺到了幻覺了。
 

我不知道我的身體會有怎樣的結局。我絲毫沒有任何擔心,因為這不真的是“我的身體”,這就是無限能量的印象,無限能量會《自發自動》的處理一切的,沒有錯誤的。就當作一場奇跡表演一樣的態度對待就好了。當然你可以適當儲存必要的糧食以防萬一不是問題,這也是無限自己的《自發自動》,不是錯誤。但區別在於,你不會對於出現的動作,念頭,選擇當真了,真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了。你越放下了擔心,其實,無限總能量越好順暢的流下去,放心吧。

今天談的話題是非常非常微妙的,非常難以通過語言概念來解釋給你聽。你會有很長的時候在“這到底是我的意誌?”還是“它的意誌”這兩個概念極端徘徊,這是正常的敏感度加深過程,當然是看似的“過程”,THAT不真有實在的過程,卻可以看似有無限多樣的“過程”的樣子。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那個問題:“被動的活著,不主動創造問題,不主動解決問題。“
 
注意,這裏沒有東西“活著”,這是THAT,不是主動活著也不是被動活著,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某樣東西的活著這回事。你看看這到底是啥回事呢?
 
注意,這裏沒有東西可以創造問題。你不但無法確定“東西”也無法確定“問題”,更無法確定有“創造”這回事。雖然對於思想理智看來這裏有無數的“問題”,但這無限的不是問題。
 
注意,沒有“主動解決問題”這回事,因為這是《自發自動》,無限超越“主動”和“被動”這樣的抽象片麵劃分。雖然對於思想理智看來好像一個一個問題出來了然後一個一個問題被解決了,這樣的看似的樣子還是不變的,但這不是任何問題的出現或解決,這就是THAT。
 
==== 問答 ====
【問】:若說所謂的我這個人、經驗全是THAT的意識能量效應,那麼那個想醒悟的是誰?想醒悟也是THAT的意識能量效應?
【答】:"想醒悟“是一個看似真實的幻覺欲望,因為這沒有”醒悟“和”不醒悟“的實在的差別。看看現在你說你正在體驗的“陽光明媚的早上喝著一杯咖啡”,你認為這是”醒來“的,真的嗎?昨晚夢中也可以夢見”陽光明媚的早上喝著一杯咖啡“。所以,這到底是什麽情況?無限的無法確定。那個”醒悟“的境界也是思想理智想象出來的不實在的境界,也就是說無法確定有”醒悟“這個境界。不但無法確定這是”醒悟“,也無法確定這是”睡著“。看看做夢之前明明是“入睡”的,怎麽一下子覺得“陽光明媚手裏端著一杯咖啡”呢?現在你回想一下可以說那個看似的“陽光明媚喝咖啡”的場景就是夢幻,但是當你在體驗那個場景的時候是覺得不容置疑的“真實”啊。你看到了嗎?不但無法確定這是“睡著”也無法確定這是“醒著”,這就是非常奇怪的無限無法確定的THAT!真正的《明白》不是從某種情況中醒來,而是察覺到一切“我認為就是這個情況”這樣的認定是完全不成立的,這樣的察覺才是《明白》。毫無例外,一切你認為就是那樣或這樣的情況或事情都不真正成立。
這裏沒有“誰”這回事,這就是THAT,但THAT不是一個可以定義的“誰“或“東西“。THAT有意識效應,意識效應中看似出現了“誰“的感覺,這就是“我“的感覺,或說是“中心“感覺,意識效應會有“我“的感覺裏麵有一個“誰“這樣的東西的幻覺。所以,“誰“是幻覺定位。是的,“想醒悟“是意識能量效應。意識能量本身就是THAT,是非個體的,卻可以看似或貌似出“誰“的定位幻覺來。
 
【問】:所以所謂的修行,就是看空思想理智的解釋、定義,而純粹品味經驗?
 
【答】:不建議用“修行”這個詞,因為這個詞本身是誤解。這裏沒有需要修的東西,這是絕對無條件的圓滿完美,隻不過思想理智上認為是“某某情況”。當你不再認為“我已經知道了這是什麽情況了”,就等於看破了思想理智給予的解釋或參照係統了。
 
【問】:先生,我說的夢是睡著以後的所謂物理意義的夢。經常夢見在夢裏要證實是不是真的在做夢。還會夢見非常努力的做了某件事,但是睜開眼發現自己一動都沒有動。在那個當下看見了發生的隻是我以為發生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又搞不清睜開眼睛的瞬間是又一層夢還是醒了。我說的是一個經驗,不是體悟。說著說著,現在我是不是在做夢也不知道了。眼睛一閉世界就展開了,眼睛一睜開,世界也展開了。哎,算了,隨他去吧。我搞不清要說些啥了。
 
【答】:對,關鍵的發現就是:”當下看見了發生的隻是我以為發生了“。關鍵幻覺就是“以為”。注意,你說的這些”醒來“隻不過是經驗質地的切換而已,並非某樣東西從某樣東西中醒來了。”體悟“這個詞是不究竟的說法,最多隻能說是”經驗“,但不好說是”體悟“,因為”體“本身就是經驗。對。另一個關鍵的發現是:”現在我是不是在做夢也不知道了“。怎能確定當下是什麽呢?眼睛一閉,好像是“內部世界”,但無法確定是實在的世界。眼睛一睜開,好像是“外表世界”,但無法確定是實在的世界。這是說不清楚的,但有一個“知道”會越來越成熟,這個“知道”是無法表達的,但是不妨礙知道的。
 
【問】:為什麽要執著跟"人"沒關係,或者"人"是幻覺。知幻即離幻也不是在意識上的“知”,否則為什麽多少人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幻的卻從未離開過? "人"是幻覺,也不是幻覺。隻是在意識上想沒有多少用處,就像自己拽著自己使勁一樣,哪裏也去不了。

【答】:你察覺的對。TA既是“人”樣子也無限地超越“人”這回事。這個“知幻”不是在理性上知道就完事了,而是深刻的明白沒有可能“離開”。所以,釋迦牟尼不但說了“離幻”,也說了“無所離”。這樣的說法在理性上看似是矛盾的,其實指向了超越理性的《明白》。

你說的對,“人”是幻覺,這個幻覺就是所謂的《人相》,認為真的有一個獨立存在的“人”這樣的個體存在與“人”的形象輪廓裏麵。但是作為意識效應的“人”的印象,不是幻覺,任何印象都是THAT的印象,怎能說是幻覺呢?幻覺的意思是指“你認為是的情況就是這個情況”這樣的認定是幻覺,但現實不是幻覺。所以,這是幻覺,也不是幻覺,就看敏感度是什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當下是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霜葉' 的評論 : 歸類總結出來的還是概念,隻不過從一種概念跳到另一種概念上去了。一切可以想出來的都不真成立。你說的不錯,直接品味是不需要思想理智幫忙的。
霜葉 回複 悄悄話 三年前您對我說,隻有"觀",沒有"者"。這句話太有用了。其它的話都忘了,隻有這句話不會忘。對我來說,它勝過了其他的千言萬語。
霜葉 回複 悄悄話 我不知道咱倆說的"概念"是不是一回事。你說的概念好像是蘋果橘子這樣的。我說的概念是歸類總結這樣的,就是思想上的進一步分析。總之我的意思是在思想裏繞圈不如直接進入當下,也就是您說的品嚐經驗吧? 當然思想分析也可以不當真,可是不在思想裏繞圈好像更直接。
當下是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霜葉' 的評論 : 這是微妙的。不是你認為的“越多概念約束縛”,而是把概念當成實在的情況才變成了看似的束縛。並非消滅或停止概念,而是對概念不當一回事。可以利用概念的時候照樣用,但不會把概念告訴你的情況當成是實在的情況了。
霜葉 回複 悄悄話 越多概念就越多束縛。不如就把自己當成所有感知的接受器,後麵不接分析軟件的那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