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先生你好,如果我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that,看似有個我生活在2021年,這個看似的我不存在,不管修不修,開悟不開悟都沒意義了。因為that是永恒圓滿的,我隻是that的感冒,感冒好了我就消失了。 我感覺有點失落,按佛教的說法,我們人是假的,是幻覺,但是可以借假修真,修成開悟之後我們可以成佛,道教也能成仙,基督教也能進天堂。感覺就是成道之後有無限的美好等著我們去享受,但我們作為人沒有任何成就可以達成,開悟後這個人幻覺就不會在輪轉了,在that之中連意識都沒有,都是一片虛無。沒有快樂沒有痛苦。啥沒有,是不是等於我們說的徹底死了?那多無聊啊。請問先生:開悟後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況?開悟後還存在嗎,以什麽樣的狀態和形式存在?請問開悟之後就是成道之後可以自由選擇顯化出自己喜歡的幻境嗎,?例如像阿彌陀佛顯化個極樂世界,或者選擇做一個神仙,在無窮虛空世界裏自由穿梭遊玩呢?
【明亮】:你說:“如果我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that”。 這句話的含義不是思想上簡單的邏輯理解。單單這句話就可以無限深入的品味,直到無法言說。誰都會背誦這句話,但有幾個真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與其簡單地斷言”我不存在“,而是品味這微妙的”既非存在也非非存在”。確實,這裏無法找到獨立存在的“個體的我”,也就是說,在“我的感覺”之中不真裝有獨立的我這個人這樣的個體,但卻不必否定”我的中心感覺“。我常常用”自己(SELF)“來指向非個體的THAT,但是對於思想理智來說總是被誤解為”個體的自己“。其實,自己(即SELF)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個體的自己“,就像自己(SELF)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昨晚夢中的”夢我這個人“。自己(SELF或THAT)不是一樣可以定義的東西或屬性或情況,這個”自己“不是思想上理解的東西意義上的”我自己“,而是無限超越東西意義上的”我自己“。但是,不必要完全否定東西的顯現樣子,不必要否定”我感覺“。而是當這些樣子和感覺是夢裏裏麵的樣子和感覺一樣是空性的,無害的。
你說:“這個看似的我不存在,不管修不修,開悟不開悟都沒意義了”。這句話又是非常微妙的話了。如果認為修行的是“我這個人”的話,在這樣的思想假設之下,修行當然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等於是昨晚夢裏麵的夢人在做夢修行,怎能有意義呢?但是,作為無限的非個體的總能量(即無限的自己SELF)來說,看似身體在“修行”,但是修行不真的是修行了,而是無限能量的自發自動的享受了。所以,不要刻意地停止注意和品味,雖然在思想理智層麵看起來好像是“你這個人在注意品味“,其實,這是無限總能量在自發自動,從來沒有”你這個人“也從來沒有屬於”你這個人“做的事情。所以,在看似”修行“的過程中越來越找不到”你這個人“的屬性定位了,也越來越超越了”人的修行“,變成了無限能量自己在自己的奶油白巧克力能量大海中遊泳那樣,哪裏是某位在修行啊,而是無限自己享受無限自己的甜蜜!
你說:“因為that是永恒圓滿的,我隻是that的感冒,感冒好了我就消失了”。 這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並非真的是THAT的感冒,也許說是無限能量中看似出現了“感冒”的夢幻,不真的出現了感冒。“感冒”的夢幻過去了,能說感冒停止了?感冒沒有真開始,也沒有真停止,隻不過是幻覺看似有了,然後幻覺看似過去了。
你說:“按佛教的說法,我們人是假的,是幻覺,但是可以借假修真,修成開悟之後我們可以成佛”。 沒有真的那個稱為“佛”的個體在,也不需要“佛”這樣的個體在,“佛”的意思就是《明白》了根本沒有任何個體屬性在這裏。所以,沒有所謂的“成佛”這回事,沒有屬於任何個體的“開悟”。這句話是一種方便的語言表達方法,說給還不成熟的人聽的故事。
你說:“開悟後這個人幻覺就不會再輪轉了,在that之中連意識都沒有,都是一片虛無。沒有快樂沒有痛苦“。 不是這樣理解的。幻覺不屬於”人“的。說這是”這個人的幻覺“本身就是幻覺。從來沒有”這個人“在這裏,哪裏有屬於他的幻覺? 可以說幻覺是能量效應中的幻覺,也就是意識效應的幻覺,在意識效應中看似有”這個人那個人“的印象,如果真的把空性的印象當成實在的人這樣的獨立屬性了,就是落入了幻覺了。你上麵這句話建立在有屬於空性印象的”人“的開悟基礎上的,這句話本身就是幻覺邏輯,不成立的。可以說,《明白》了以後,意識效應照樣可以自由地顯現出來,但是沒有了當真。那麽,看似的”輪轉“就不是真輪轉了,而是無限自己的無害的無因果無理由的能量流動了。THAT不真有意識,卻同時不真有意識的TA可以自由地空性地貌似出聰明的”意識效應“來遊戲,空的可以自由地以“色”的樣子顯現出來遊戲,沒有不可以吧?
你說:”都是一片虛無“,這裏的誤解可能很嚴重了。這空性完全以色性的樣子顯現出來,感覺上完全是充滿的,沒有虛無的。但這看似充滿的色性卻完全徹底是空性的,也就是說看似真實的卻不會留下任何結晶結果的。比如說看似滿天星星,銀河係,地球,月亮,太陽,巨大的萬千世界,其實都是完全空性的意識能量印象而已,和昨晚夢中的夢星星,夢月亮,夢太陽,夢萬千世界一樣沒有任何不同。它們看起來是充滿的,同時也是完全空性的現象。所以,這”虛無“不是思想理智上理解的”虛空“。這萬千世界看似充滿物體,其實沒有一樣物體是實在的物體,這裏一樣東西或物體都不是,這就是THAT(即自己)。
不能斷言“沒有快樂沒有痛苦”。可以說有《看似的快樂和看似的痛苦》,注意,這是看似的,也就是說是空性的。快樂了,好啊,享受吧,痛苦了,好啊,明白是空性的效應,就無所謂了。甚至在感受”痛苦“的同時品味到甜味了。當你超越了思想理智範疇的對快樂的追求和對痛苦的排斥,就會品味一種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甜蜜安寧。
你說:”感覺就是成道之後有無限的美好等著我們去享受,但我們作為人沒有任何成就可以達成“。 這句話裏麵的誤解很多。這句話的邏輯基礎就是希望獲得屬於”你這個人“的成道,然後獲得“我的成道”的獎勵。不是這樣的,沒有屬於“人我”的成道以及獎勵,因為從來沒有實在的“人我”,就像昨晚夢裏的人我不會成夢裏的道和夢裏成道的獎勵一樣。但是可以在能量上突然明白這一切都是空性幻覺故事情節,那麽就放鬆了,道早已經是自己了,不需要成早已經是的道。你這句話還是假設“你這個人”實在的在這裏,然後需要獲得“你這個人”的利益。所以問題的邏輯假設已經不真成立了。你說“我們作為人”。NO,NO,你從來就不是人,怎能“作為人”呢?深刻地發現了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人我的自己”,道就是了,哪裏還需要某人獲得道呢?
你問:“開悟後會怎樣?“。 如果你相信這裏是”我這個人”和“我這個人的生活“,那麽才有”開悟會怎樣“這個問題了。但是,這裏本來就不是”我這個人“和”我這個人的生活“,這裏是一如既往的無限圓滿的能量本身,你的問題已經不成立了,我怎能回答一個不真成立的問題呢?不要相信有”某人的開悟“,但可以說無限能量的自己會自發自動地《明白》自己的原本大圓滿的,《明白》了就不說”某人的開悟“了,就像你明白了昨晚夢境整個都是空性的,就對夢裏麵的夢你的開悟沒有一點點興趣了。
沒有“開悟”這回事,但可以說有能量上的無限深化的享受。“人我”的幻覺找不到了,享受卻是無限的。難道你非要找一個“某人”來賦予“開悟”這個獎狀嗎?
你感覺到失落了,因為你把思想理智定義出來的“自我屬性”幻覺當真了,當真認為有一個“我這個人”裝在“我感覺和身體”之中。對於自我屬性幻覺上的“我這個人”是沒有“開悟”這回事的。但是,幸運的是從來就沒有“你這個人”在這裏,所以你的擔心和失落是多餘的。這裏隻有無限總能量的自己,非個人的自己,非東西非情況的自己,非境界的自己,除了自己無它。無限總能量的享受是無止境的,無限深化的。所以你的擔心是多餘的。
==== 附加問答 ====
【讀者】:看到攝像機的比喻和橢圓框框的比喻,感覺有什麽好像被深深觸動了一下,又不知道是什麽被觸動了。想請教先生,現場看球賽與看電視實況球賽這兩種經驗體驗從本質上講都是閃閃發光意識顯現效應,但體驗的確好似是不同的,這不同是什麽? 如果先生的比喻中的那個攝像機是個千億億倍於人眼這個攝像機的成像速度,那經驗體驗是否會更容易被品味出那如如不動的THAT味道,更容易品味到那一口一口(或說一幀一幀)吐出的意識,和那把這一幀一幀串接起來解釋的思想邏輯? 好似又不自覺的陷入邏輯思辨中…
【明亮】:可以講講更深化的,“動”和“不動”是同一的,動就是無動,無動就是動,並沒有一個立場可以建立。或更近一步說,”動“這個概念是不真成立的,”不動“這個概念是不真成立的,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本身不真正成立,因為永遠無法確定什麽是”動“什麽是”不動“,當你盯住一個你認為不動的情況看,就會發散了,動起來了。當你盯住一個看似運動的“東西”看,這樣東西開始發散了,無法確定是“東西”了,既然無法確定是“東西”,又怎能附加“動”的概念呢?你仔細看一下,“動”和“不動”這對邏輯隻能適用於確定有一樣“東西”的邏輯基礎上的,如果無法確定任何“東西”存在,又怎能認定“動”或“不動”呢?所以,我們無法確定有“東西”,我們也無法確定有“動”和“不動”。我們可以把一切歸納為閃閃發光,無論是“現場看球賽”還是“家裏看電視”還是“醒來看見亮光”,都是一樣的閃閃發光,不要去定義球賽,電視,還是醒來,反正是無法確定是什麽的閃閃發光,享受在一如既往的閃閃發光中,這就是自己的味道,當然味道還會深化。不要把我的“攝像機”比喻當真了,比喻過就完了,丟掉了。是的,最後你也察覺到了,你上述的分析就是思想理智的辯證,沒有意義的。
但不要小看這一觸動,你無法確定到底什麽觸動了,可以說固有的思想理智邏輯開始鬆動了。
(寫於2021年12月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