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沒有個體也沒有經驗看似是究竟的答案,這樣的說法真是究竟的嗎?這是無限發散,不可能聚焦成某一個看法,不要落入聚焦斷見之中》

(2022-01-13 15:02:00) 下一個
 
下麵我載錄一段學生和某大師的對答:
【某學生的問題1】:大師,你說沒有個體的人,也沒有經驗。為什麽我明顯地感覺到有經驗在發生?
【某大師】:是的,沒有個體,也沒有經驗。至於為什麽會有看似的感覺到經驗,那是對於“我的覺知”來說看似發生的經驗體驗。沒有邏輯合理的答案。
【某學生的問題2】:大師,讓我舉一了例子,假如你現在坐在房間裏麵,有人進來把燈關掉了,房間變暗。有人進來把燈打開,房間變亮。你能體驗到這樣的經驗嗎?
【某大師】:這裏沒有人,所以沒有這樣的體驗。但是隻要對於自我覺知來說,會有這樣的體驗。
【某學生】:我有點懵了。
【明亮評論】:上麵這段對話是目前的海外NON-DUALITY圈子裏麵非常流行的看法。看似這樣的看法非常究竟,原則鮮明,立場明確:這裏沒有人,怎能有屬於人的一切故事?怎麽可能有事情發生?“經驗”對於“人我”才看似成立,但這裏沒有人我,就沒有經驗。這樣的看法逐漸已經成為了主流的看法,變成了新的被冠以絕對正確的標準看法。幾年前我也有類似的看法,特別是聽了TONY PARSONS的談話之後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標準看法。但是現在我不確定這樣的看法是究竟的了。為什麽?
我不否認上述的看法是對的,隻是上述的看法僅僅是無數多種看法中的一種看法,不可以確定為絕對信息或絕對真理。上述的看法僅僅是暫時的一種表達方式。也許是我隨著對經驗質地的品味和注意的深化,越來越發現沒有一種看法是絕對標準正確的看法,隻不過某些看法看似比較符合某個能量敏感度而已。隨著品味的深化,我越來越發現一切都無法確定就是這回事了,包括這句看似究竟的原則“沒有個體,沒有經驗”。這樣的原則不可以絕對的肯定成立,也不可以絕對的否定不成立。因為TA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的看法。當你對於惠能和尚說的“一切法不可立”和我發現的《無限地無法確定》開始有感覺了,那就等於已經超越了“沒有XXX,沒有YYY,沒有人,沒有經驗,沒有故事,沒有世界”之類中層次的概念立場了。換句話說,已經從“看山不是山”的排斥性敏感度階段深入到了“看山還是山”的《無限地不肯定也不否定》了。
如果你要否定某個情況或立場,必須找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衡量標準才能確定這樣的否定是成立的。
如果你要肯定某個情況或立場,必須找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衡量標準才能確定這樣的肯定是成立的。
但是,無法找到任何衡量標準來證明任何情況或立場是確定成立的。
因為這是無限的智慧能量,它可以自由地顯現出任何的樣子來,你唯一可以抓到的就是某個樣子,然後你能夠靠這個樣子來衡量另一個樣子嗎?用樣子作為參照物來證明另一個樣子嗎?不可能。
有人狡辯說,我可以依靠不變的THAT來證明一切都是沒有的。看起來這樣的邏輯是說的通的,但是,這句話裏麵有隱性的幻覺,他假設了THAT是一樣可以抓住的可以找到的東西,可以利用這樣東西來衡量另外的情況。不可能!因為THAT隻不過是一個指向詞,THAT這個詞本身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這個詞指向無法言說。既然無法言說,怎能抓住或找到THAT呢?更別談知道THAT了,更別談用THAT來完成衡量立場的參照物了。
所以,我們完全無法確定任何看法或立場是成立的,連“無限無法確定”這句話本身的邏輯都無法確定成立。這就奇怪了,非常非常奇怪了。
雖然我同意“沒有人也沒有經驗”這句話是正確的看法,但這不是全麵的標準正確的看法。有沒有全麵標準正確的看法?沒有,永不可能有,一切看法都是不可立的,一切看法都不可以堅持。
有一次我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個人來到了天堂的門廳,門廳花園美麗非凡,他覺得夠好了,就待在門廳花園中不走了,從來沒有深入到天堂之中去看看。這個例子表明不要把看似究竟的看法當成是絕對的真理。當你深化了以後才明白你自己會怎樣玩你自己的,如果你堅持A是絕對正確的原則,你馬上就會感覺到糾結痛苦,因為這樣的立場局限了你自己。然後你認為看法B比看法A要高明,就跳到看法B上去了,然後堅持B看法不放了,還是會感覺到糾結痛苦。隻有當你不再依附於任何看法上去了,也不排斥任何看法了,那麽才真正放鬆了自由了。
回到上麵的問題1),我不會簡單地斷言:沒有人也沒有經驗。如果我這樣斷言的話就落入了偏激斷見的立場了。就等於確定出某一個必須堅持的“沒有人沒有經驗”這樣的看法了。我不完全否定“我是一個人”的感覺,我會指出,你自己(即THAT)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我是一個人”的看法。“我是一個人”是片麵的抽象的看法,但不必否認這是某一種看似合理的看法。
我會說,雖然感覺上覺得“你是一個人”,但是自己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這樣的片麵抽象看法。
我不會劃清一個毫無妥協的紅線:這裏沒有人。
恰恰相反我建議你自己去明白你自己到底是什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品味塗抹效應,或無限發散無法確定邊界效應。你可以先假設“這裏有人”,然後你直接去看看有沒有辦法確定“這裏有人”。你可以先從形象輪廓開始觀察,如果你不仔細看的話,明顯地感覺身體和空間之間是有分界線的。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下去,這條粗看起來明顯的分界線在深入觀察的同時開始發散出無限多的細節,遠看是一條色彩分明的線條,仔細一看,這條線條發散出無數多的新的細節點點,到底哪一點屬於身體?到底哪一點屬於空間?完全無法確定了。無論你深入多深,這樣的不確定非但不聚焦,反而越來越發散出更多的細節出來。假如你借來一台電子顯微鏡去觀察,你會在電子顯微鏡中看到那條分界線變成了一條無數多細節的“銀河係”了,裏麵有太多的“點點”了。如果你再放大,那些點點也無法確定成立了,這些粗看起來是點點的又開始無限地發散了,也許就發散成為肉眼看不見的甚至連電子顯微鏡都看不到的“基本粒子”了。如果你堅持不懈的研究下去,連“基本粒子”都隨著研究而無限發散開來,變成了完全無法測量的無法知道的無法確定的謎團了。
看看這個例子吧,有多少種不同的看法:
1)因為有身體這樣的輪廓邊界,這是身體。
2)然後輪廓邊界發散成是無數的點點,這是無數的點點。
3)然後“點點”發散成無數的新的點點,這是更小的更細微的點點。
4)然後“更細微的點點“發散成為基本粒子,這是基本粒子。
5)然後基本粒子發散成看似可以定義的量子波,這是量子波。
6)然後量子波發散成為量子能量,這是量子能量。
7)然後量子能量確定不了了,發散成為黑物質了,誰知道黑物質是什麽東東?
8)然後黑物質發散成為“Z#3X^ ^5”了。
9)然後發散成“什麽都不是“了,這就是什麽都不是了。
10)然後發散成“什麽都是”了,這就是什麽都是了。
。。。
。。。
看到了沒有,從1到10乃至無窮多的看法,它同時可以看成是無窮多的看法,但每一種看法都是局限的看法。卻不可以否定任何一種看法。第9第10種看法不排斥第1種看法,沒有任何一種看法排斥其他看法。這就是神奇的千麵怪獸,沒有可以定義它的定義。
注意,我能夠說的就是,這是無限發散,任何在概念上的聚焦都是徒勞的。任何聚焦出來的立場都空性的幻覺立場,任何看法都是對無限發散的聚焦,如果無限發散可以被你聚焦了就不是無限發散了。所以,你可以玩“聚焦”(或說看法)的遊戲,但不要對聚焦(確定)出來的看法當真了。
注意,《無限地無法確定》或《塗抹效應》不等於是模糊不清,而是它會隨著意識上的觀察而自發自動地發散出無數多的細節,細節太多了而無法確定成任何可以確定的概念或情況。並非思想上理解的變成了模糊不清了。在每時每刻TA都呈現出“精度”,而這樣的“精度”好像是活的,會無限發散的。
所以,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無法真正確定“身體”就是身體這樣東西,因為這樣“東西”隻不過粗看起來是明顯有的,但經不起仔細觀察,無法確定為穩定的東西。
《無常》不是思想理解上的簡單的無常變化,而是在觀察不斷深入的同時無常的發散的這樣的無常。當然無常也意味著不斷騷動變化這樣的無常。佛祖在《三法印》中說“念念生滅無常”,其實就是另一種方式在指向《無限的無法確定》,每一刻,每一點,都是無法確定是穩定的那樣情況或東西。
明白了《無常》,你還能期盼“知道”什麽?
同樣道理,“我”的感覺是有的,但這個感覺裏麵真有“我”這樣的實體自性嗎?無法確定了。你可以找遍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都無法抓住“我”在哪裏。腦子裏麵沒有“我”,心髒裏麵沒有“我”,就算你在頭頂上麵5厘米去找,那裏也無法找到“我”。這就奇怪了。雖然無法確定“我”在哪裏,卻明顯地感覺到有“我”這樣的中心感覺。
通過上麵的練習,我們發現一切看法都是片麵的看法。“沒有人沒有我”的看法雖然看似究竟,但不是絕對的全麵的看法。因為在“沒有人沒有我”的同步同時,粗看起來就是有“人的身體”的樣子和“我”的感覺。如果你聽了Tony的說法,他會把“有人”的看法說成是“糟糕”的情況,這樣的說法好像變成了一個負麵的情況了。當然我理解他的意思,就是用重錘把“我自性”的幻覺看破。但是,如果建立起絕對“無人無我”的概念立場,這就等於確定出來一個斷見了。按照惠能和尚的說法就是“立了一個法”了。
“無人無我“是一個暫時的看法。
”有人有我“是一個暫時的看法。
前一個看法不排斥後一個看法。後一個看法不抹殺前一個看法。對於初級悟性的人來說總是覺得“無人無我”的看法絕對正確,然後要消滅“有人有我”的看法。這樣就落入了“排斥”幻覺了,或說落入了偏執斷見了。
我不否認在某一個成熟程度中,看似“沒人沒我”這樣的看法非常有效。這樣的成熟度就是所謂的“出世”或“看山不是山”的排斥階段。非常容易在這樣的成熟度階段產生教條主義,封某一個看法是絕對正確的偉光正,排斥其他看法。
但是,來到我這裏,我不騙你。我指出的是沒有任何一種看法或觀點是絕對正確或絕對不正確的,我指出的是《無限地無法確定》或《不可知》或《一切法不可立》。
現實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一切你可以說出來的看法或想象出來的情況。當你說“無人無我”當然是對的,但看似卻“有人有我”。後者不排斥前者,前者不抹殺後者。這兩種看法沒有價值上哪個比哪個更高,這就是奇跡。一切看法都同時看似是對的,也同時無法確定成立的。《無法確定成立》不排斥《看似的對》。
我指出的是:一切看法都是空性的。
有沒有終極絕對的看法?無限地無法確定有!如果可以找到或確定出某一個終極絕對的看法,就等於把無限確定為“有限”了,就等於立了一個法了。這樣的“終極絕對”的看法不外乎就是幻覺。
“沒有我沒有人“是對的。但如果建立這樣一個看法為綱領教條,神聖不可妥協,這樣就等於落入了思想理智上的幻覺循環。非常勞累也非常難受的。
THAT,當下即刻,即是看上去的樣子,隨便你說“有人有我”還是“無人無我”都僅僅是局限的片麵的看法,THAT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一種看法。
關於上麵問題2),大師回答,這裏沒有人,就沒有經驗體驗。看似這句話維持了“沒有人沒有我”的原則,但是聽眾聽了就是感覺哪裏不對。然後大師就說,沒有道理可以講,不要用思想理智去理解,這不符合思想理智上的合理性。
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按照標準答案回答說,對於“你”來說是有經驗的,對於我大師來說沒有體驗到經驗。看似大師比普通人高明了。
這樣的回答看似究竟,其實不究竟,也不表明“某大師我比你程度高”。這樣的說法建立了一個不可動搖的“沒有經驗”的法來排斥“看似也是有經驗體驗”的看法了。在無限無法確定的TA之中確定出這樣一個標準立場了。
我怎樣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這看似是經驗體驗,看似有一個“你”在體驗經驗,其實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看似的情況。
我不斷然否定看似的情況,我指出TA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一種看法。就像我不否認昨晚夢中的故事情節是被體驗到了,我指出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夢中的故事情節。
比如說關於“夢”,你可以有無數種看法:
“醒著體驗我的人生”。這是一種片麵看法。
“睡著了,啥都沒有發生”。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
“沒我,沒有夢,沒有夢經驗”。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
“沒有我卻看似有我,沒有經驗卻看似有經驗體驗“。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
“這不是經驗也不是體驗”。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
“對於夢中的你來說,夢中的經驗是有的”。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
“不知道發生什麽”。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
。。。
。。。
。。。
沒完沒了的有無數多樣的不同看法,我寫到死都寫不完看法。。。
你看,單單看一個夢就可以看出有無數多樣不同的看法,其中有沒有真理?沒有!它們通通都是看法而已。無論看法多麽究竟,都是暫時的局限的片麵的看法。這就是為什麽佛祖沒有騙你,他臨走前說,我說了40年的話,說的都是空話。佛祖不可能告訴你任何真理或真相的,他是誠實的。
隻有你自己才能明白。但《明白》不等於建立上述任何一種看法然後堅持某種看法不放。真正的《明白》是無法說的,如果你非要我說,我可以說說我的局限的片麵看法,說說我的空話:《明白》就是不確定任何情況或故事或邏輯或概念是成立的,也不否認看似有情況看似有故事看似有邏輯。這樣的看似都是空性的,因此無關緊要,空性的故事邏輯情況概念都不必排斥,就因為這是空性的不結晶的。《明白》就是不依附任何一種認知,也不排斥任何一種認知。《明白》就是不當真,不把任何看法或觀點當真,也不排斥任何看法或觀點,連“當真”都不當真。
上麵大師說到:“沒有經驗體驗”。這樣說看似好像他獲得了“沒有經驗體驗”的神通。其實,這是堅持了一個不需要堅持的立場了,確定出一種不需要確定的立場了。如果我說的話,不那麽絕對。我說這看似是經驗體驗,也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經驗體驗這樣的片麵看法。我不否認對於“我”感覺(Self Awareness)來說就是“我的經驗體驗”。但這些解釋不是錯誤,不是需要糾正的情況,這樣的解釋完全空性的思想理智上的解釋運作。思想理智雖然解釋為“我”和“我的經驗體驗”,但是思想理智(MIND)卻不真出自於“我自性”,也不被“我自性”擁有。
思想念頭是有的,但不是“我”的思想念頭。隻不過看似是“我”的。不要把看似當真了。
再深入一步,思想念頭無法確定為“思想念頭”。我們知道很多關於思想念頭的知識概念,但我們不真正知道什麽是“思想念頭”。
再深入一步,經驗無法確定為“經驗”這回事。我們可以暫時命名其為經驗體驗,但我們不真正知道這是什麽。這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你認為的情況。
“有經驗體驗”不排斥不抹殺“沒有經驗體驗”。反之亦然。因為這是奇跡。隻不過看法不同而已,如是就是如是,你愛這樣看就怎樣看。如果你確定有“我自性”,會引起看似的糾結痛苦。如果你確定“無我無經驗”會落入偏執虛空幻覺,也引起看似的糾結痛苦。這兩種看法都是極端的看法。當你明白了一切看法都是局限的,無需用像粘膠一樣粘附在某一種看法上,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了。
”空即是色,色不異空“, 如果你把“無我”和“有我”代入這句話:無我即是有我,有我不異於無我。如果你把“經驗”代入這句話,有經驗即是無經驗,無經驗不異於有經驗。
上述的代入句子可以確定為不可動搖的真理嗎?不可以!因為TA完全不懂“空,色,有我,無我,有,無,經驗,存在,不存在”。TA完全不懂這些概念的了。所以,這些句子再看似究竟也不可以確定為不可動搖的真相或真理。你可以從暫時的“無我即是有我,有我不異於無我”開始品味,逐漸地超越任何關於“我”的概念和關於“有”還是“無”的概念。
比如說,如果你來跟我對話,立刻出現了一個“我”主觀,是你的對話引起了這樣的“我”主觀。當對話停止了。“我”主觀就沒有了。
如果你問我,你體驗到了經驗了沒有?當然了,“我”主觀必然體驗到了經驗。我不否認這個看法的。但我明白,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經驗”這樣的概念。
注意,看似是“人”是“我”是“主觀”的效應不是THAT的錯誤,恰恰相反,THAT就是通過這樣的主觀和客觀效應來享受自己的無窮神性的。隻不過不要把這些效應當成實性了。當你發現一切效應僅僅是效應,通通都是無害的空性,那麽你不再糾結於“沒有“或“有“的立場選擇上了。管它“沒有“還是“有“,通通都是能量效應。我不是“人我“,我也是“人我“。我不是經驗,我也是經驗,沒有任何區別。我可以自由地享受“人“的故事,也同時不在故事之中,毫無差別。我可以利用“我“跟你交流,但這樣的“我“是空性的,交流也是空性的。這看似是“我“,其實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我“。這看似是交流,其實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交流“這回事,卻不否認有交流這樣的經驗在發生。
關鍵不是建立某種“沒有XXX”的看法立場,而是發現任何看法都是無害的,都是空性的。自己(無限智慧總能量)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任何看法,卻可以自由地玩耍任何一種看法,絲毫不依附在某種看法上,也絲毫不排斥任何一種看法。千麵怪獸的身上有無數多的毛發,千麵怪獸不會確定自己就是其中某一根毛發而依附在這根毛發上,但卻不排斥任何一跟毛發,每根毛發(無論多麽片麵)都是自己。
當你躺在無可知上,不再拘泥於任何立場概念了,那麽在能量上就會自發自動地深化了。
《如是》(或說THAT)是沒有犯錯概念的。你自己作為THAT本身,隻有享受的份。放下一切對概念的糾結評判依附排斥,享受如是是自己吧。不要把“有我“的感覺當成是錯誤,不要期望獲得《開悟》,其實,連“明白“也沒有這回事。因為作為無限智慧總能量,不可能有從“不明白“過度到“明白“這回事的。如果非要說“明白“這個概念,當下即刻就是了,無需努力就是了。但是有一種局限的看法認為“我沒有明白“。你不必要糾正這樣的看法,有一件非常簡單的竅門:立刻看清“我“和“我的明白“都是空性的故事,都是和昨晚夢中的故事一樣的空性,不排斥也不依附於“我“和“我的明白“,隨它去。
========== 問答 ===========
【問】:明亮這麽一提醒,看到有些人喜歡Tony其實還是想抓住點什麽,絕對的概念也好,無所依無所立是讓“人”無所適從的
【答】:TONY就直接說,這裏沒有“你”,沒有“你”做的練習。這樣說當然是對的看法,但沒有什麽意義,因為看似還是有“你”的,在看似有“你”的樣子的時候不能排斥看似有“你的練習”,比如注意品味經驗這樣的練習,但當成熟度提高了以後,就會明白TONY說的也是對的,但這樣的對不排斥看似的練習也是對的。不是某一種對排斥另一種對。態度比那個看法對那個看法不對重要多了。首先要對自己溫柔一點,不要一下子就抓住“沒有人,沒有我,什麽都不需要做,連品味經驗都不需要“。這樣就極端主義了,不溫柔了。對,不錯,你自己當然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人我“的樣子,但不排斥也是”人我“的樣子。高級瑜伽不做減法的。也許某大師做減法,你去做做減法試試看吧,不難受才怪呢。無限總能量不做減法的,TA無限地發散,發散出千奇百怪的樣子,沒有一種樣子是實在的,都是空性的。你能找到終極絕對的真相嗎?永遠找不到!你不需要找,因為你已經是了。無限總能量沒有折磨自己的意圖,隻有無始無終地享受,但是如果你建立某一種看法抓住不放就等於無法享受自己的億萬麵神性的奇跡了。如果TA隻有什麽都不是的虛空,何必顯現出什麽都是的充實的樣子呢?這就是釋迦牟尼說的:空即是色,色不異空。請注意,釋迦牟尼沒有說要讓空壓倒色,也沒有說要讓色和空並存。色和空不是兩樣不同的東西或境界,而是同一個神性圓滿。TA既是色也是空,空不比色高級,色不必空低級,根本沒有高級低級的價值差別,都是同一個圓滿的自己。釋迦牟尼沒有賦予空或色正麵或負麵的含義。而人們誤解了,以為要空壓倒色才是圓滿。沒有這回事!所以你既是人的樣子,有我的感覺,可以享受人的各種酸甜苦辣,也不是人,也不是我,沒有真的人自性裝在人的樣子裏麵。這不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完全沒有排斥。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放鬆。
【問】:能否把that理解成一個無破綻的巨網,而看似發生的一切類似相亙關聯的全息攝影幻象?
【答】:這是一種看法,就像電影MATRIX(黑客帝國)說的那樣。這樣的看法有一定合理性,但NO,THAT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這樣的看法,這是無限的神奇。如果就是這樣的話太單調乏味了。某個角度看,TA確實有全息印象的感覺,因為全息印象是完全空性的。這個比喻很好,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有太多太多的微妙無法說,哪能夠靠全息投影這樣的簡單的比喻來概括呢。你看,這裏顯現出無比的有序合理性,非常有完整的係統的感覺,但這同時完全沒有任何係統,完全沒有因果合理性,卻又顯現出秩序合理性,因果的井然合理,奇怪的不可想象的奇怪。這不是兩種不同的情況,這就是同一個THAT的奇跡。當你不再覺得井然有序和毫無合理性有差別了,那麽你就開始成熟了。
這是自己跟自己開玩笑。如果你要用玩笑的一個看法來壓倒另一個看法,那麽就沒有品嚐到無限智慧總能量的幽默感了,太認真了。如果自己不能圓融溫柔,就等於沒有品味到這樣的玩笑。所以,自嘲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竅門:怎麽不是我的會感覺出“我”來?好笑。怎麽不是因果的能量流會顯現出如此有序的因果關係?玩笑開大了。怎麽不是個體自性的自己盡然會像人那樣會生氣會妒忌會苦惱?怎麽大圓滿會貌似出不完美?你不解決任何問題,你就一直讚歎這樣的似是而非的奇跡。就這樣,在能量上越來越自動地放鬆,這不是傳統的修行,而是享受自己。態度放鬆了,自嘲了,那麽整個能量就重組了。
【問】:先生,今天早上突然想:既然一切都是THAT的顯現,有啥好擔心的?
這樣想可以嗎?
早上有人說趁著此生的機會要深入內在,我突然想去朋友圈寫幾句的,提醒那些從不接觸靈性的人。但突然想到一切都是that的顯現啊,不需要操這個心啊。祂要讓誰開始學了,那個人就會開始了,擋都擋不住。包括自己疫情前出國了一直沒回去,經濟上就出現了很多限製。我也突然覺得不要擔心啊,一切都是THAT在運作呢。
但又有人說一切都是自己的顯化。好像我就應該有個努力的動作去顯化自己財富寬裕。那這樣不是有點脫離自發的顯現了嗎?或者說在某個當下我如果想去顯化自己財務狀況變好本來也是THAT當下的自發顯現呢?
【答】:沒有可以擔心的事情。但擔心情緒會有的,看到這些情緒都是空性的。
這個“顯化”不是出自於“你這個人”的顯化。從“你這個人的”利益角度看來最好顯化出萬貫家財無憂無慮。但這類似於晚上的夢境,一會兒做了個好夢,夢見自己成為馬雲李嘉誠了,下一個夢夢見自己成為沿街乞討的乞丐了,或更慘的是奴隸了,在奴隸主的皮鞭下苟延殘喘。再下一個夢境裏麵夢見自己變成了不富不窮的上班族了。這些都是夢中的故事,TA也沒有設計這樣的場景,這些樣子都是自發自動的。每一個樣子都是你自己的顯化。TA可以顯化出富裕的王子釋迦牟尼大徹大悟,TA也可以顯化出一個希特勒的樣子到處殺人。都不要當真。就算你現在的經驗體驗內容顯現出“窮人”的樣子,這就是THAT的意誌,完全不是錯誤。這就是TA顯現出“窮人”這樣的膚色樣子了。當你明白了樣子就是樣子,完全類似昨晚夢中的樣子一樣完全空性的,你還會擔心嗎?別羨慕別人,別羨慕那些家財萬貫的樣子,因為那些樣子就是你自己的樣子。雖然眼前這個身體的樣子可能不富有,但你所看到的富有的別人的樣子就是你自己無限意識能量顯現出來的,就是你自己。別羨慕別人長的美討厭自己長的醜,那位絕色佳人就是你自己的樣子,眼前看似醜陋的身體的樣子就是你自己的樣子。經驗中的每一點每一刻都是你自己的樣子。
因為你自己在,一切就在了。如果沒有了你自己,怎麽可能有一切呢?所以,不要怕死,假如真的有“死”,一切都跟著你的“死”而找不到了。不是躲在哪裏找不到了,而是根本就沒有出現這樣的找不到。如果你“死”了,整個宇宙都跟隨你去了。不要假設還要一個宇宙在你的“死亡”之後繼續下去。也許你會納悶,為什麽隔壁老王死後世界繼續下去?注意注意!這是你自己的意識效應,不是“隔壁老王”的意識效應。你根本無法真正確定有“隔壁老王”這個實際存在。“隔壁老王“僅僅是你自己的意識中空性印象而已。
不太究竟的說:你來了,一切就來了。你走了,一切就走了。完全沒有分離的可能性。究竟地說,沒有實際的“你”也沒有實際的“來”和“走”。一切都是空性的印象切換或說經驗切換。
【問】:真相不可知,但同時了了知。
不可知不是因為沒有我而不可知。真相不能用有我或無我來認識,它超越了二元認知的這種局限和虛妄。不可知是因為存在本身是無形無相不可得的,無法用有相的認知來理解,所以不可知。不可知的真相仍自然呈現出能看能聽能想、能辨對錯有無的認知,這是空性中如明鏡一般的如實知。因此不可知同時又是了了知的。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最簡單有效的竅訣總持。夢幻中沒有必要追求一個無我,也沒有必要去消除任何評判認知。幻中無物,當下無需取舍,即是解脫。
【答】:講的非常好!好像夢幻那樣,在夢幻裏麵的主觀意識效應很知道夢幻裏麵發生的事情,夢幻裏麵可以積累夢幻知識,利用夢幻知識(認知)解決夢裏裏麵的問題。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邏輯通順。但是突然你發現這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完完全全是空性的,看似在發生其實無法說有任何事情發生。這一突然發現,你什麽都不真知道,你不知道這“夢”到底是什麽,連“夢”是否在發生都無法確定。根本沒有任何衡量的參照物。但同時又明顯地感覺到在夢幻故事裏麵有無數多的認知或知道。夢幻裏麵的知道不排斥根本無法確定到底怎麽回事。所以,就像你說的,不可知,也同時看似了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