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到底什麽是無限?到底什麽是現實?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知名數學教授Edward Frenkel的演講談起》

(2022-01-13 14:52:36) 下一個
 
這位加州大學數學教授剛剛做完下麵視頻中的演講,標題就是我這篇文章的標題。他提到了數學家的看法。他提到了日本禪師鈴木(D. T. Suzuki)的看法,鈴木禪師被人批評說他的道理“不可理喻”,我到覺得這是恭維。他提到了釋迦穆尼說的PRAJNA (中文翻譯為”般若“),”般若“就是我說的《明白》,雖然用詞不同意思一樣。數學就是思想理智玩的遊戲,是”識別”(VIJNANA)功能。如果單單要靠數學這個識別工具去理解《無限》將是徒勞的。雖然無法通過數學理解《無限》,《無限》不是可以通過思想理智來理解的,卻可以用數學概念指向《無限》。他的看法有趣,我感覺雖然他是數學家,更像是個禪士。這段演講貌似談數學,其實指向了無法說的無限。如果英文可以的話,請看看這段演講。如果英文不行的話,看我的評論就可以了。
對無限的看法也是無限的。先看看數字,1,2,3,4,。。。 吧,無論你數到多少數目,無論這個數目多大,後麵總是可以再加一個數字,這樣數下去是無止境的。假設把所有數字放在一個合集裏麵就是:N = {1,2,3,……}。這個合集N就是無限了。但這隻是一種無限。無限的種類也是無限的,比如說,二進位數字0和1可以有無窮多的排練方式,其中一種就是s = (0,1,1,0,1,0,0,1,……)。如果我們把所有可能的排練方式放在一個合集裏麵,這個合集B就是無限的。也就是說,不但某一種思想理智的看法指向無限,而且還有無限種不同的看法。上麵說的N是無限的,B是無限的,同時,除了N,和B外還有無限多種不同的看法並存。更奇怪的是,看起來無限還有大小區別,比如說我們把所有的偶數放在一個合理裏麵:N2 = {2,4,6,8,……}, 那麽從理性上看來,偶數的合集比前麵說的N1 = {1,2,3,4,5,6,7,8,……}要少一半。但是奇怪的是,看似少一半的合集N2和全部自然數的合集N都是無限的,難道無限還有大有小?我們先不回答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奇怪的情況,從上麵理性的分析上看,現實應該是無限的。但是從實際生活中看,現實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可能完成從1,2,3,數到無窮大的練習,不難想象你可以數到天荒地老都數不到止境。所以對於理性來說,N = {1,2,3,……}是潛在的無限,而不是實際的無限。第二個奇怪的問題出現了,為什麽在實際上我們能夠分析處理的都是有限的事物和情況,而不是數學指向的無窮無盡的潛在可能性?我們暫時不回答這個問題,等到文章最後回答。
第三個奇怪的問題出來了,在實際證明無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發現有一個邏輯上的“之前”概念,也就是說,在任何概念之前必然有“之前”的概念,否則這個概念也就不成立了。所以,一切有關無限的概念都好像是借來的,而不是獨立成立的。
Frenkel教授指出,雖然我們在實際上無法抓住或確定“無限”這個情況,但可以在數學上理性地建立一個有關無限的公理。這樣的公理隻不過是一種思想理智的分析想象而已。換一個說法是,你可以想象無限,但如果你要確定無限,就無法確定了。
現在談談日本鈴木大挫(D. T. Suzuki)禪師看法,應該就是釋迦牟尼的看法,鈴木指出VIJNANA(理性識別)就是我們熟悉的思想理智的分析判斷推導功能,人類的數學就是VIJNANA(理性識別)的運作,這樣的理性識別運作是線性的,按邏輯合理的順序推演分析的。而有一種超越理智識別的PRAJNA(即中文翻譯般若),這是一種直覺,不通過理性識別功能,沒有分析計算推演,而是一下子從內部感悟到了整體,這是非線形的,非經驗體驗的。
按照明亮的語言,VIJNANA就是思想理智的解釋功能,而PRAJNA(般若)是超越思想理智的,直接的在無限能量層麵的,超越經驗體驗的《明白》。我不說般若,般若這個詞太宗教八股了,而是說《明白》。明白不是理解,因為不需要通過思想理智(即理性識別)來分析和理解,而是一步到位的感悟:啊!我明白了!就是這樣的直接。也許發生在洗澡的時候,也許發生在走路的時候,也許發生在半醒半睡的時候,也許,。。。,沒有定數。這樣的《明白》不是一次兩次,不是巨大的一次,而是微妙的在能量上的一點一點的放鬆,發現了自己早已經是無限了,發現看似的樣子都是有限的樣子,其實無限總是以“有限”的形式顯現出來的,不要因為思想理智(即識別)上的感覺看似有限,就認定它是有限的。看似得有限不改變它是絕對無條件的無限本身。PRAJNA(即般若或“明亮”)完全不做分析。什麽叫做“分析”?就是思想理智(VIJNANA)上分拆開來進行分析,但是PRAJNA就是明白一切不是可以分拆開來的東西,現實看似是無限多樣的東西或情況,卻根本不是任何東西不是任何情況,怎能分析呢?
其實,釋迦牟尼在《心經》中早已經指出了,受,想,行,識,都是《無》的。這個“無”字等同於我說的“空性”,看似有感受,有思想,有行為,有識別,其實它們都是看似的幻覺,它們完全不是這回事,這些幻覺都是空性的。
所以,VIJNANA是看似的有限的思想理智(MIND)玩的遊戲。你可以無窮無盡的識別下去,1後麵有2,2後麵有3,……, 細胞裏麵有分子,分子裏麵電子和原子,電子原子裏麵有,……, 你可以無窮無盡的分析探索下去,永無止境。
有趣的是,量子物理學的鼻祖海森伯格(Werner Heisenberg)發現一個奇怪的情況:如果你認為光子是粒子,它就顯現出粒子的樣子來。如果你認為光子是波,它就顯現出波的樣子來。它好像隨著你所相信的情況而立刻呼應的。因此海森伯格有一個看法,現實是思想理智所相信的情況的反應,你相信它是什麽樣子,它就貌似的反應出你所相信的情況來呼應。換一個說法,你所看到的現實就是你所希望看到的“現實”,真正的現實不是可以看到的。再換一個說法,你所要追求的答案恰恰就是你所問的問題。問題的邏輯已經貌似的*做出來*貌似的答案了。按照明亮不客氣的說法,問題的邏輯已經是幻覺了,怎麽可能獲得非幻覺的答案呢?
人們最好奇的問題就是,這個宇宙是無限的嗎?你看看,這個問題本身已經充滿的思想理智(VIJNANA)幻覺了。這無限地不是“宇宙”,這無限地大於多於不同於“宇宙”這個識別出來的結論。既然這個識別出來的“宇宙”的結論本身就無法成立,怎能可能有有價值的答案呢?所以,真正的答案會把問題給摧毀了。
希望通過識別功能,比如數學或科學,來獲得“到底什麽是無限”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思想理智(VIJNANA)上麵所理解或想象的“無限”。
按照D.T.Suzuki禪師的說法,明白就是自我發現。但無法告訴另一個人說:“我找到了這個,你看看”。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跟某位明白的大師交流來分享所謂的“明白”,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明白》可以像一種知識那樣來分享,這就不是《明白》了,而是思想概念的傳遞了。如果《無限》可以通過語言或邏輯分享給你,這就不是真正的無限了。《無限》不是一種你可以摁住的東西或情況,數學或科學上的“無限公理”僅僅是思想理智上建立的概念立場,和真正的無限不搭界。
量子物理學另一位鼻祖波爾(Niels Bohr)指出,現實超越我們可以描述的企圖。電子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完全看你的實驗是怎麽做的,完全看你的問題是怎麽提出來的。實際上,電子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它到底是什麽?無法說,連到底有是不是它都無法確定。隻能說它就是無法言說的“這”(即自己)。
電子看起來像粒子,因為思想理智相信它就是粒子,這樣的相信是隱蔽的不自覺的相信,而現實是無限的智慧總能量,它立刻察覺到了思想理智所相信的概念,就立刻貌似出粒子的樣子來呼應了。
另外,波爾也指出,一般人認為真的反麵是假,其實,真的反麵是另一種真。按照我的說法,真正的真相是沒有對立(反)麵的。如果你所確定的真有一個對應的反麵,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真相,而是思想理智上建立的幻覺概念。
我們所覺知的所謂“現實“就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空性效應。真正的現實無法被覺知,因為自己已經*是*了。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師都相信意識或覺知是最高境界,這太搞笑。如果有所謂的“最高境界”被你確定了,就不是最高境界了。不客氣的說,沒有任何可以確定的“最高境界”,這個“最高境界”的概念本身也不成立。
思想理智本身是一個悖論:思想理智總是希望發現思想理智本身無法想象的真相。看出這個悖論了嗎?思想理智拚命追求無法抓住的真相,思想理智不可能獲得真相。也許顛倒過來才對,真正的真相就是發現無法確定有真相。你可以思想,但在思想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某種無法說的會超越思想。這個發現不是我可以傳授給你的,而是你自己注意到品味到的。
Frenkel教授的演講完後,聽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你有辦法證明現實是無限的?”
Frenkel教授回答說:“我不能通過傳統的理性的方法來完成這樣的證明,因為傳統的證明都是建立在把它當成物體(OBJECT)來分析的,那麽分析出來的結論也是有限的”。
Frenkel 教授的回答很妙,他指出來思想理智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證明的。但是這《無限》不是思想理智上麵抽象的概念,而是經驗體驗的每時每刻。比如你有時候讀到了某句話會莫名其妙的感動,這就是無限了,不需要理性證明了。
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我這個人和無限到底是怎樣相連的,關係是什麽?”。你看到了嗎?這個問題中充滿了幻覺概念。如果我回答說你這個人和無限是密切相連的關係。這個答案是不對的。因為現實無法分割成“你這個人”是一塊,“無限”是另一塊,然後分析出兩個東西之間的關係。這裏不是“人”,這裏就是無限本身。無限貌似出“人我”的樣子卻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這個樣子或感覺。所以,根本沒有任何分開的東西,怎麽說“相連”或“關係”呢?
你不需要證明無限,因為你早已經*是*了!
回到剛才暫時沒有回答的第一個問題,難道無限還有大有小?不是的。大,小,都是思想理智識別出來的幻覺結論。無限就是無限的無法確定。看似有各種類型的無限形式,其實這種各式各樣的類型也是看似的,無法真正確定有這回事。
回到剛才沒有回答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麽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都是有限的東西或情況,而不是數學公理所指向的無限呢?其實,現實生活中的“看,聽,觸,聞,想”都是廣義的思想理智的識別功能(釋迦牟尼說的VIJNANA)。思想理智的識別功能當然無法處理無限的,因為思想理智的識別功能就是把無限看錯成了“有限“的樣子。這樣的“看錯“不是一種錯誤,而是無限的智慧意識總能量自己跟自己玩的遊戲。其實,一切所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想到的,通通都是無限的能量震蕩流動。你眼前看到的一隻茶杯不真是茶杯這樣東西,而是無限本身。換句話說,無限總是通過思想理智貌似出“有限“的幻相來,讓思想理智得出“這是有限“的邏輯概念來,其實,這裏沒有有限的東西或情況,這就是赤裸裸的《無限》本身。
==== 附加問答 =====
【問】:明亮先生,您的文章中說過,思想理智解釋出的是幻覺,但經驗本身不是幻覺(好像是這樣),那是否幻覺分為第一幻覺、第二幻覺。比如,空氣這個詞語、念頭來自於思想,這是最表麵的幻覺,但空氣這種經驗(如呼吸、氣味)是更基本的幻覺。而空氣不再感覺為空氣,也忘了呼吸,隻是MMMMMM,ZZZZZZ這樣的才是第一現實。也就是分為第一現實、第二現實(“經驗”幻覺)、思想幻覺(心念、想法、定義等發生在“頭腦”中的幻覺)三層?其中“現實”兩層、“幻覺”兩層。第二現實雖稱現實,同時也是幻覺。第三層純屬幻覺。
還是除第一現實外,其它的都是平等的幻覺,不再劃分為經驗幻覺(如呼吸)和思想幻覺(頭腦或“內心”中發生的)呢?
【答】:我不願意分析的太清楚,把幻覺還分拆成第一,第二就是思想理智的分析了,這樣分析本身就是幻覺了。
對,從廣義來說,“經驗”這個概念是幻覺。什麽叫做“經驗”?就是有一個體驗者在才能說這是經驗啊,如果沒有“體驗者”,怎能定性它為經驗這個概念呢?所以,經驗這個概念依然是思想理智幻覺。但不要一下子走太遠,可以暫時假設經驗不是幻覺,先習慣地察覺到一切思想概念是幻覺,把一切歸納為“純經驗”,習慣了以後,超越“經驗”這個概念就非常容易了。它就是它,不知道它是什麽,一切描述它的語言或想法都是幻覺。它不是幻覺,但解釋,邏輯,描述,語言,都是不成立的幻覺。
MMMM,ZZZZ僅僅是一種比喻,方便交流,讓你直接把一切歸納為沒有故事情節的能量震蕩或流動。這就像把一切歸納為純經驗一樣的方便看法。但不好認定第一現實就是能量震蕩流動了,就是MMMM了。一旦這樣確定下來,不就等於建立了新的概念幻覺了嗎?
其實,為了方便交流我才用了第一現實和第二現實這樣的分類,其實,它,就是它,沒有類型可以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