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重溫舊貼:龍樹的中道。

(2022-01-13 14:51:39) 下一個
請聆聽音頻:

問答:
【問】:是真的,非常容易會去追求空的境界,他們叫spacious awareness的,尤其當知道現象人不是真我的時候,更容易陷入偏空這種情況。但排除並不是真相,哈哈,其實根本沒有丟失過,那有可以重新得到的?但愈是排除和選擇,愈是隱性地認同了有得有失,更加地錯認了自己。所以要雙重否定,非此,非彼,才是中道。
【答】:說的不錯。說到要點了:沒有來,怎能有去?沒有得,怎能有失?沒有生,怎能有死?所有這些思想邏輯都是夢幻泡影。
【問】:先生,自性到底是啥意思啊..我在百度上搜說是'自性是指自體的本性',,這又是啥意思.....????
【答】:性。比如說,相信在貓的形象輪廓裏麵真的有一隻貓。比如說,相信在石頭這個形象輪廓裏麵真的就是石頭這個獨立存在的東西。這些都是幻覺。沒有一樣形象輪廓裏麵裝有任何東西。看似有無限多的形象輪廓,其實它們根本不是獨立存在的東西。形象輪廓裏麵不裝有任何東西。 也就是說,這裏看似有無數的東西,其實一樣東西都沒有。這就是沒有自性。《自性》是MIND想象出來的幻覺。
“自體的本性”,沒有一樣東西裏麵有“自體”,怎能有屬於自體的本性?如果你認為有什麽東西裏麵有本性,這就是思想理智的幻覺。
【問】:自己與經驗中的情況不同 或 自己和經驗中的情況沒有不同?是這樣嗎?
【答】:經驗是空性的效應。反問:“自己和昨晚夢境裏麵的情況沒有不同?”。 再問: 自己到底是什麽?
自己可以顯得好像是眼前的經驗故事,自己可以顯現好像是昨晚的夢故事,那麽自己到底是什麽?難道自己就是那個經驗中的“我”嗎?難道自己就是昨晚夢境中的“我”嗎?自己可以顯現的好像無限偏離自己的樣子,卻從來不偏離自己。不要把各式各樣的樣子當成了有“自性”的獨立存在的東西了。樣子就是樣子,是完全空性的。
【問】:說自己不是夢中的我,自己明明經曆了夢,有夢的記憶。說自己是夢中的我,也不對,現在不是昨晚的夢, 害。。。
【答】:這是微妙的。如果夢故事有一個經曆者,這個經曆者就是個體幻覺主觀。被經曆的故事也是相對應的幻覺客觀。整個主觀相對於客觀都是廣義幻覺。不否認在感覺上是真實的,但這個真實是空性的。如果把“自己”定位於那個經曆經驗的主觀,那就是把空性的當成是實性的了。就是隱性的當真了。看似有經曆,看似有被經曆,看似有經曆者,看似有被經曆的對象,這些都是空性的看似,現實完全不是看似的樣子。到底是怎麽回事?太無限了,無法言說。
【問】:要知道自己是什麽, 好像也無解。
“像無限偏離自己,卻從來不偏離自己”, 這句像2個現實的文章
【答】:對,是無解的。也就是說不是思想理智可以解釋的。但有一種《明白》就是佛陀說的“般若”,這不是理解,而是:啊,我明白了!注意,明白不是獲得某種理性的結論這樣的明白,而是發現這實在太無限了,根本沒有任何結論可以建立。所以,《明白》和思想理智上建立的結論是顛倒的。
【問】:看似每個經驗裏有“自己”, 自己不是經驗中的“自己”?
自己不是夢中的“自己“,“自己”似乎經曆了夢, 這麽說,是吧?
要給自己繞暈了????
【答】:準備好了嗎?說究竟的。究竟的說,這裏沒有“經驗”或“體驗”這回事。把“這”解釋成為“經驗”或“體驗”已經是幻覺概念了。更別說有一個“體驗者”和“被體驗的對象或情況”了。但是從方便起見,暫時不要走太遠,可以暫時假設這裏有經驗能量流,品味這個經驗能量流是無“主”的,是自發自動的效應。習慣了這樣的看法,那麽超越“經驗”這個概念就不費力了。一步一步來。如果一下子推太遠,就很容易產生偏激空或建立”斷見“,有些佛教徒去做自焚的實驗來證明沒有“我”,這樣的思路恰恰做實有一個“我”要去證明無“我”,怎麽可能呢?不要因為我有時說些究竟的,就要一步到位達到“究竟”,因為思想理智是狡猾的,要達到究竟的恰恰就是思想理智的欲望。慢慢來,先把一切看成是無害的無所謂的無限意識總能量效應或流動,一旦思想上產生了“我怎樣怎樣,他怎樣怎樣”這些邏輯的時候,就提醒這一切都是無害的無所謂的總能量震蕩,那麽就會和這些思想邏輯保持距離了,不擁有這些思想邏輯了。習慣了,那麽慢慢就會自動的究竟起來。究竟不是“你”刻意獲得的,而是在能量上自發自動的放鬆,也許讀我的文章就會自動的放鬆,也許,這不是可以計劃或預測的。
對。這不是思想邏輯可以搞清的。看似有自己,但又無法確定什麽是“自己”。好像有無數的“自己”走馬燈一樣走過,哪個自己才是自己啊?夢裏的自己是自己嗎?確定得了嗎?當下此刻的自己是自己嗎?確定得了嗎?下輩子的自己是自己嗎?確定得了嗎?既然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什麽,就不要急於下結論然後把經驗故事中的感覺,行為,故事,識別,歸納為“我”擁有的事情。連“自己”這個概念都無法確定,怎麽可能有一個“我”去擁有那麽多感受,思想,行為,決定,識別呢?
【問】:雖然先生多篇文章說了沒有“經驗”“體驗”這回事兒。讀的時候好像清楚了。
可沒一下子又把經驗當成一回事兒,還說明明經曆過????????
【答】:也不是“沒有經驗”,而是,你認為的經驗不是經驗這回事,這個概念是基於有經驗者體驗經驗的邏輯基礎上的。這個概念本身無法成立。
不是我吹毛求疵,說“沒有XXX”,其實就隱性的做實了“XXX”這個概念是成立的。隻有成立的事情才可以說“沒有”或“有”。所以,思想理智是相當相當狡猾的,無孔不入的忽悠。所以,如果把“沒有”改成“不是”會更有效地看破思想理智的幻覺概念。
【問】:害, 抓住概念要個support。
厲害!先生把support都給拆了。 嗯,經驗 “不是”自以為的經驗
【答】:這就是佛陀2500年前說的《無所住》。看似到處都是可以住下來的落腳點,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落腳點。因為連要“落腳”的那位都不在這裏。
【問】:"連要“落腳”的那位都不在這裏"! 天啊,本來想寫幾句感悟,看到這裏突然無話可說了,頭腦徹底死機????
【答】:我翻來覆去說的就是《無自性》,即沒有自性在,即沒有“自己”這位落腳者。
【問】:明白。有時候頭腦以為理解了,其實還是有個隱藏的"我",然後看到先生某句話才發現原來還有"我"住在某個概念上,把概念當真理了
 
【舊貼】:
《龍樹大師(NARGAJUNA)中道的總結》
龍樹大師是印度人,他一開始是學習釋迦牟尼的句子的。但後來他發覺已經明白了釋迦牟尼真想表達的道理,他用他自己的語言更清楚地表達了出來,他也否定了他有老師,指出了以前大部分人隻從讀釋迦牟尼的經文上去“學習”,這就是教條主義,隻有字麵概念上的“理解”但不等於真明白。現在讓我總結一下NARGAJUNA的道理吧。我不去翻譯他所有的話,隻部分分析,用我自己的語言解釋一下他指出的重點,你們會發現他所說的要點的和我所說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指向,指向無法說的THAT。還有,雖然那篇英文分析文寫的比很多膚淺的文章好,但他把龍樹歸納為“大乘佛教“的理論師,我不同意這個觀點。龍樹才不在乎什麽“大乘“或“小乘“的分類概念了,他連“佛教“都不當真,雖然他是從學習釋迦牟尼的文字開始的,但後來否定自己有什麽“上師“。如果大徹大悟的那位還相信什麽“老師“和“學生“層次關係,他就沒有大徹大悟。現在很多人把龍樹命名為“佛教理論大師“。這些標簽都是不真明白的人強加於他的。如果你明白了他的《中道》詩詞,就明白了他完全不在談什麽哲學理論,他其實是在戳破一切哲學理論。可惜一旦人們通過思想去理解他的文字,就會錯覺成龍樹在談高深莫測的哲學理論了。這就誤解了他。
【教條主義是障礙】:
NARGAJUNA原文:
When buddhas don’t appear
And their followers are gone,
The wisdom of awakening
Bursts forth by itself.
【明亮注釋】:這四句話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你不再糾結什麽菩薩佛祖,如果你不再定位於是他們的學生弟子,那麽你中的智慧就會自發自動地萌發出來了。很多敏感度不高的人把瑜伽局限於菩薩佛祖教給他的學生弟子這個範疇,思想上總是要去參照“菩薩佛祖說過沒有?”這個框架。他們在思想上真的相信有一個“萬能的佛祖”可以傳遞神聖的道理給“我這個無知的學生”。他們非常相信“師生”教誨關係。龍樹指出:“去他嗎的這些老師學生概念範湊,不要把這些概念範疇當真了,然後你自己的神奇就會被發現了”。
【空性不是一個狀態】
NAGARJUNA原文:
Contingency is emptiness
Which, contingently configured,
Is the middle way.
【明亮注釋】:他說:約束條件是空性的。明白了這個就是中道。
什麽叫做CONTINGENCY?中文的意思就是“有條件的”或“受條件約束的情況”。我們在覺知中定義出來的一切情況都看似是有條件約束的情況,比如說“我是一個人”,這就是有條件約束的情況,作為“人”這個個體,有太多的約束有太多的條件或不自由,作為“人”,每天身體都在變老,一日不如一日,視覺效果中定義出來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不一定朝“好”的方向變化。思想上想完成的事情,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約束條件讓你完成不了,偶然有一次順利,思想上會欣喜若狂,但大部分時間是不符合思想意誌的。經驗中的一切故事內容都是CONTINGENCY,看似都有條件都有約束,看似完全沒有自由。龍樹大師明確地指出,所有這些看似的約束或條件或情況通通都是空性的。發現這一切經驗體驗都是空性的,才是中道。
龍樹大師想要告訴你的是,如果你要去找一個“空”,你是找不到這樣的虛空的,因為“空”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空”不是一樣可以找得到的狀態。很多不太成熟的修行人花費很大的努力練習深度靜坐閉關,就是希望找到那個傳說中的神奇的“空”狀態,我本人也花了好幾年練習深度靜坐,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都在密室裏麵靜坐幾個小時,我確實體驗到了所謂的“虛空”,也體驗到了能量貫穿通透自己是一切了。這是我的初級體驗,但後來我明白了這些在靜坐中體驗到的經驗無論多麽神奇都僅僅是一種經驗形式而已,THAT可以顯現出神奇的“虛空”或“能量通透貫穿一切”的美好感覺,但這些感覺僅僅是一種經驗顯現效應,不是真正的徹悟,和明白根本無關。這種特殊的體驗還是一種CONTINGENCY(條件約束),就是說你必須暫時停止思想念頭但同時保持意識,會進入一種無法言說的定態,停止思想念頭但保持意識,這就是約束條件。一旦這種約束條件沒有了,思想念頭非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報複性地反撲回來。
社會上充滿了教人練習打通氣脈讓能量貫穿身體上下的書籍。你看到釋迦牟尼談這些話題了嗎?你看到龍樹討論氣脈了?沒有。因為這些話題都是追求獲得某種特異經驗,是在意識中玩遊戲,和大徹大悟無關。我建議那些追求個體特異功能的人不要浪費時間讀我的文章,不如去讀那些練功的書有用。我說的是:你自己到底是什麽。我不談任何個體個人的功利利益獲取。
龍樹大師指出的要點就是:空不是一種特殊狀態。不要去尋找或營造這種特殊狀態。龍樹在上述第一句中明確指出:空性就是你每天平常體驗的事事物物。空性就是每時每刻的平凡平常。空性和經驗中的約束條件邏輯流是不可分割的。
很多人刻意地排斥平凡的經驗而去營造特殊的條件去發現“空”,這是誤解!發現“空”不是人們思想上想象的升華到某個特殊的“空”的定態之中去了。“空”不是任何一種狀態,“空”就等於是發現無論狀態是怎樣的,無論故事內容是什麽,通通都是空性的。空性的真正含義不是“什麽都沒有”,而是:看似無限充滿無限充實,卻同時完全不結晶完全不留下任何痕跡。最好的比喻就是昨晚的夢境,看似無限充滿充實,看似逼真,但你現在明白了,昨晚的夢境無法確定發生了。也許“發生了?”也許“沒有發生?”,你根本無法確定!你根本找不到任何可靠的參照係統去驗證昨晚的夢境是否真的發生了,也無法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麽。空其實就等同於《無法確定》。
【經驗中的一切“東西”都沒有自性】:
NAGARJUNA英文原文:
Every moment of experience is contingent on a vast complex of myriad conditions. Nothing exists in and of itself as “this” or “that,” “self” or “other.” Everything is what it is only in relation to what it is not. To recognize this emptiness is not to negate things but to glimpse what enables anything to happen at all:
When emptiness is possible,
Everything is possible;
Were emptiness impossible,
Nothing would be possible.
【明亮注釋】:經驗中的每個時刻的任何情況都看似地約束於無限複雜的場之中。龍樹指出,沒有任何一樣東西之中有這個“東西”。也就是我之前指出的,一隻公雞之中不裝有“公雞”,一個人之中不真裝有“人”。更說白一些,自己中不真裝有一個“自己”,別人中不真的裝有一個“別人”。小王之中不真裝有一個“小王”。小李之中不真裝有一個“小李”,這就是完全徹底的《無自性》原則。
換一個說法,思想上認為是公雞之中裝有“公雞”,這個思想上的認為是空性的,不真成立的。思想上相信的每樣東西之中裝有“這樣東西”是思想幻覺。沒有一樣東西有屬於它自己的自性。
龍樹進一步指出:當“空性”是可能的,那麽一切都是可能的。假如“空性”是不可能的,那麽一切都將不可能發生。
這幾句話是什麽意思?龍樹的意思就是說,既然一切顯現都是空性的,看似發生其實等於沒有發生,那麽那些“看似”的情況可以千變萬起多姿多彩,沒有不可能的了。既然是“空”的嗎,發生什麽都無所謂了。
這就是為什麽在經驗顯現之中可以有美好善良的同時,伴隨著惡貫滿盈,這就是為什麽在光明的同時伴隨著黑暗。為什麽?因為它們都是《空性》的閃爍能量表演,不是真的!如果你跟隨思想邏輯牽涉到美好和惡毒之中,就像落入了無限繁複的幻覺無底洞之中,難以自拔。幻覺循環的力量是什麽賦予的?就是思想上的相信賦予。你越把它們當真了,它們就越看似地具有控製你的能量了。
【佛說的空和你相信的空是兩回事】:
NAGARJUNA英文原文:
Buddhas say emptiness
Is relinquishing opinions.
Believers in emptiness
Are incurable.
【明亮注釋】:龍樹指出,佛祖說的空不是人們思想上理解的空。佛祖說的空就是說“沒有意見”!英文表達就是:Relinquishing opionions。什麽意思?就是不建立任何立場。記得六祖惠能大師說過同樣的話:一切法不可立。什麽叫做“法”?就是概念邏輯,就是思想要說的意見,隻要思想在運作,就會有無數的意見表達出來,這些意見就是:“這是好情況”,“這是壞情況”,“這是不好不壞的情況”,“這是美”,“那是醜”,“這是善”,“那是惡”。當你不再建立這些邏輯概念了,不就是概念上空掉了嗎。佛祖說的“空”等同於沒有立場,等同於對“概念”的不當真。但佛祖從來沒有說“什麽都沒有的虛空”。
反之,龍樹指出,如果你僅僅在思想上去相信有一種“空”的定態是你必須追求的目標,那就無可救藥地走上的幻覺迷途了。
【把“虛空”想象成一種可以確定的狀態就等於落入了幻覺】:
One can become fixated on emptiness as easily as anything else. In doing so, what is intended “to stop fixations” becomes an insidious form of entrapment. To symbolize this, Nagarjuna compares emptiness to a snake: a dangerous but fascinating creature that elegantly negotiates the trickiest terrain. While a handler knows exactly how to pick it up, one who does not will be bitten and killed.
【明亮注釋】:上麵這段可能不是龍樹寫的,但這段文字非常貼切地表達了龍樹指出的意思。文中的“FIXATED”的意思就是我經常說的“思想確定“的意思。這段話說,人們很容易地把“空”看成是一種可以確定得了的狀態。人們雖然聽到了“不要確定”這個說法,卻在“停止確定”的時候落入了幻覺陷阱。人們在思想上認為有一個稱為“空”的狀態讓他們“停止確定”在具體的事物或體驗中,好像這個“空”的定態可以讓他們從繁複的經驗中脫離出來。這其實就等於落入了陷阱。“停止確定”然後“駐在“空態”中這個思想邏輯就像一條毒蛇一樣勾引你落入了它的口中。
當然毒蛇是一個形象比喻。龍樹的意思就是說思想邏輯貌似出邏輯合理的表象,但如果你相信了思想邏輯告訴你的“正確性”,你已經不知覺地落入了思想邏輯這條毒蛇的口中了。
不要“停止確定”,你完全可以允許思想邏輯對事物的確定,你可以允許思想邏輯創造出無數的概念來,甚至可以利用這些概念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微妙地,你會發現你越來越對思想上形成的“確定”不在乎了。比如月新月網友說的那天在COSTCO購物的時候,思想上確定了那個“紛亂嘈雜小孩哭喊”的經驗情況是不好的。你當然看到了這個思想上的確定,也就是龍樹說的“FIXATION”,不要停止這樣的確定,隻要看著所有這些“確定,確定,確定,.........”,不在乎它們,不把它們當真地以為是“紛亂嘈雜小孩哭喊”負麵情況,繞過這些思想上確定,品味到經驗流在能量上麵的神聖。
讓我換一個說法說清,不必在心理上去刻意地“停止確定”,而是更微妙地提升一個範疇,發現“確定”和“不確定”都是空性的。既然它們都是空性的,那麽確定沒有關係,不確定也沒有關係,無所謂了。
當問題來了,思想上就會糾結“我該不該解決這個問題?怎麽解決?”,你即時看到了這些思想上的來回糾結,但你立刻明白它們都是空性的,無論思想上想什麽內容,都是看似地在想,其實不會有結晶,其實等於什麽都沒有想。
你不必去停止思想念頭的運作,而是允許它們自然運作的同時,發現它們都是空性的。
龍樹的真正含義就是:空不在虛無之中,空其實就是你認為的實際經驗。並非“空”狀態待在一個角落,“實”狀態待在另一個部分。不是這回事,一切經驗顯現出來的內容都是空性本身。
【不可能在概念上去確定“真”或“不真”】:
NAGARJUNA英文原文:
Buddha said: “It is real,”
And “it is unreal,”
And “it is both real and unreal,”
And “it is neither one nor the other.”
【明亮注釋】:
龍樹指出:
佛祖說過,這是真的。
他也說過,這是不真的。
他也說過,這是既真也不真的。
他還說,這不是真也不是不真。
是不是完全被他搞糊塗了?對,他寫下這些句子就是要起到讓思想搞糊塗的效果,才能讓你發現思想邏輯本身是不成立的幻覺。什麽是“真”?這是思想上創造出來的幻覺邏輯概念。什麽是“不真”?這是思想上創造出來的幻覺邏輯概念。“真”和“不真”這些邏輯概念都不真的成立。如果你要證明“真”,你找不到可靠的參照物完成證明。如果你要證明“不真”,你同樣找不到可靠的參照物完成證明。
龍樹通過上述看似不合邏輯的句子指出了思想邏輯本身是不成立的幻覺。如果你相信了思想邏輯告訴你的概念,不就等於落入了毒舌的陷阱中去了嗎。
佛祖說過很多互相矛盾的句子,最後佛祖說:我說了49年的話等於什麽都沒有說。因為口中說出來的話都是“邏輯”,而邏輯本身都不真成立,他等於說了49年的空話。
龍樹指出,如果你把佛祖的句子背下來每天朗誦不會有什麽意義,因為你不明白“你自己到底是什麽”,你自己是無法言說的謎,佛說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真理,卻是指向你自己這個謎的指向標。
【當你發現沒有任何東西,什麽都不必要說了】:
NAGARJUNA英文原文:
When things dissolve,
There’s nothing left to say.
The unborn and unceasing
Are already free.
【明亮注釋】:你讀上麵第一句,他說當“東西”消散了之後,就沒有什麽需要說的了。很多人誤以為龍樹要你練習把“東西看沒了”這個功夫。不是這回事!
當你看著桌上的茶杯,你不否認思想依然如故地告訴你“這是一隻茶杯”。但你卻明白,這僅僅是一個意識能量顯現出來的輪廓,看上去是“茶杯”,但不真的可以定義為茶杯這樣東西。換句話說,茶杯這個輪廓裏麵不真的裝有“茶杯”這個自性。茶杯其實不是茶杯而是無限本身。龍樹不是要你在視覺效果上抹去“茶杯”這個印象,而是指出思想告訴你結論是完全不成立的。換句話說,思想上告訴你的“茶杯”這個概念是空性的。視覺上看似的“茶杯”僅僅是視覺效果,因為這個“茶杯”概念是空性的。這就是龍樹說的“東西消散”了,並非指“東西的印象消散”,而是指“東西的概念消散”了。
東西的印象不需要消失,但對於你來說,這已經不是“東西”了。
既然東西的概念消散了,那麽你不再“看到”任何東西了,還有什麽可以說的呢?語言邏輯的基本條件約束是“有東西”在,但如果沒有“東西”在了,語言邏輯的基礎就沒有了。
當你看出去,思想上說“我看到了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思想上形成的“東西”概念。我們現在明白了,這個思想上形成的“東西”概念本身是空性的,不真成立。那麽你看到了什麽?你隻能看到你自己:THAT!
【“確定”是無法確定的】:
NAGAJUNA英文原文:
It is all at ease,
Unfixatable by fixations,
Incommunicable,
Inconceivable,
Indivisible.
【明亮注釋】:在經驗中,隻要思想在運作,就是無限的“確定,確定,確定,確定,……”,但龍樹指出這些“確定”其實什麽都確定不了。這就是他說的Unfixatable by fixations。什麽意思?就是所有的思想上的“確定”都是空性的,是捕風捉影,或說是撲空。既然這些思想上的“確定”等於無法確定,那麽為什麽你要費力地去停止思想確定呢?費力地去停止思想確定恰恰落入了思想的邏輯陷阱。“停止思想”恰恰就是一種邏輯確定,相信你會通過停止思想獲得什麽好處。
然後龍樹指出,真相是無法交流給你的(Incommunicable),真相是無法想象的(Inconceivable),真相是無法分割的(Indivisible)。
好消息是,福音是,你不需要交流或獲得真相,你不需要想象真相,你不需要分割真相,你*就是*真相本身!什麽都免了,你沒啥事需要做了,可以休息了。
【你不是經驗中的情況你也不是不同於經驗中的情況】
NAGARJUNA英文原文:
You are not the same as or different from
Conditions on which you depend;
You are neither severed from
Nor forever fused with them
【明亮注釋】:很多人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可以定義的“個體”。然後他們把“自己”與經驗中的情況比較。他們或認為“自己這個個體”是和經驗中的情況相同的,或認為是不同的。這些思想上的邏輯都不真成立。
你不是任何個體。既然你不是任何可以定義的個體,怎麽可以說和經驗中的內容或情況相同呢?比如你說:我就是經驗中的“我”或“我的身體”,這種邏輯是不成立的。就好像你堅持你就是昨晚夢中的夢“我”和夢“身體”一樣的荒謬。
但你也不能說你不同於任何經驗中顯現出來的情況或形式。如果沒有了你自己,怎麽可能有所謂的“經驗”或“意識”呢?隻有你在,才有經驗或意識在,這是同步的。因此你也不是不同於經驗中的內容形式。
這樣說吧,可以和經驗中的內容形式相同的“你自己”這個概念不成立。可以和經驗中的內容形式不同的“你自己”這個概念也不成立。
所有思想上形成的概念定義都不成立。你嚐到了龍樹希望你嚐到的不可說的味道了嗎?
【你能抓到或品味到的“時間”不是真時間】
NAGARJUNA英文原文:
You can’t grasp time
And times you can
Are never time itself.
Why configure time you cannot grasp?
If time depends on things,
How could I ever have
Time apart from things?
Without things how could time persist?
【明亮注釋】:你無法抓住“時間”。如果你覺得抓住了時間,這不真的是時間。也就是說,在思想上認為的體驗到的“滴答滴答”的時間不是真的時間。
如果時間這個概念必須建立在“有東西存在”的邏輯基礎上,那麽,沒有了東西存在,怎麽可能有脫離東西的純粹“時間”概念成立呢?如果你無法真正確定有“東西”存在,那麽你怎能確定有“時間”流逝呢?
換一句話說,在思想上定義出來的“時間”其實不真的成立。現實沒有“時間”這個東西。然後龍樹反問道:既然你無法真正抓住時間這個東西,為什麽還要把時間概念當真了?
當下此刻思想上認為你在度過“時間”,其實不是這回事。這個“度過時間”僅僅是思想上的看似。當下此刻沒有“你這個個體”,既然沒有個體,就沒有誰度過時間,也沒有真的“時間”這個經驗,僅僅是思想這麽說而已,別當真了。
你不需要“停止時間”,因為它根本不是時間。既然它不是時間,停止時間就是思想上形成的幻覺努力邏輯。
它根本不是時間,因而根本不可能停止,也不可能開始。
【時間的基礎是“有東西”存在。既然沒有東西,怎麽可能有時間?】
NAGARJUNA英文原文:
If time depends on things,
How could I ever have
Time apart from things?
Without things how could time persist?
【明亮注釋】:“時間”的邏輯基礎是有“東西”度過時間。既然我們無法確定真的有“東西”存在,怎麽可能確定有“時間”這個屬性呢?
【不明白的人看到的都是東西,在或不在。他們忽視了平和】
NAGARJUNA英文原文:
In seeing things
To be or not to be
Fools fail to see
A world at ease.
【明亮注釋】:敏感度不高的人,看到的都是“東西”或“事物”,“在”或“不在”,“有”或“沒有”。但是他們沒有看到這一切看似紛亂的經驗顯現形式其實就是不變的自己:平和(AT EASE)
“東西“,“存在”,“不存在”,“有”,“無”都是思想上想象出來的幻覺概念。如果你相信了這些思想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概念上,你就好像是睜眼瞎子一樣忽視了真相,看不到你自己的平和。
龍樹說的“平和”和我說的THAT是一致的。我說過這樣的話:THAT永遠以無限偏離自己的印象(假相)卻絲毫不偏離自己。表麵看似的繁複紛亂其實就等於是平和的自己。
所以,你不必要把繁複紛亂的“情況”解決了才獲得了平和,你什麽都不需要做就已經默認地是平和了。
很多不真明白的人都誤解成為“我需要培養平和的心情或態度”才能夠得到開悟,這是誤解。經驗顯現中的“平和”或“穩定”不是真正的平和。真正的平和就是發現無論經驗顯現出平和穩定與否都不改變你自己,經驗顯現絲毫不增加也不減少你自己。明白了這個才是明白了自己。
【我不是思想也不是物質】
NAGARJUNA英文原句:
Were mind and matter me,
I would come and go like them.
【明亮注釋】:龍樹說,如果我是思想,心理,和物質,那麽我就會像他們一樣有來有去。
但我是沒有來也沒有去的,我不是這些東西。
記得我在其它文章中說過類似的話:一切會出現的然後消失的都不是真相。而你自己才是唯一的真相,你自己不會出現,也不會消失。
“思想和心理“是來來去去的,不是真相。
“事件物體“是來來去去的,不是真相。
“經驗內容“是來來去去的,不是真相。
你自己沒有來,也不會去。你不要把自己定位於那些來來去去的幻相上,不要去擁有它們。
【不真存在過去,現在,未來】
NAGARJUNA英文原文:
If I had a past,
What is now and yet to come
Would have already happened.
Were there no now and future then,
How could now and future
Ever have a past?
Without a past
There is no now and future;
What is now and still to come
Would never happen.
Past, present, future
Are like bottom, middle, top
And one, two, three.
【明亮注釋】:龍樹說,假如我有一個“過去”,那麽“現在”和“未來”都已經發生了。但假如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怎麽現在和未來會有一個過去?
沒有過去,當然就沒有現在和未來。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就相當於語言邏輯上的“底部,中間,頂部”和“1,2,3,,,,”之類的邏輯概念遊戲。
龍樹通過這些看似在邏輯上合理的句子,點出了邏輯上的悖論,戳破了思想邏輯上想象出來的“過去,現在,未來”的邏輯基礎。龍樹利用了邏輯指向了邏輯的破綻。
【空間也不真的是空間】
NAGARJUNA原文:
No trace of space
Is there before
The absence of obstruction
Which describes it.
With no obstruction,
How can there be
Absence of obstruction?
Who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m?
Space is not obstruction
Or an absence of it,
Nor is it a description
Or something to describe.
【明亮注釋】:龍樹喜歡利用邏輯悖論來指向邏輯概念的荒謬,引導你發現一切思想告訴你的邏輯概念都不真正成立。
在上段詩詞中,英文OBSTRUCTION是“障礙物“的意思,但可以翻譯成“物體“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如果沒有“物體“這個概念在先,哪能有什麽“空間“的概念成立?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你無法確定有“物體”存在,怎能確定有“物體的消失”呢?
是“誰”在區分“有物體”和“無物體“?龍樹這個問題問的非常辣手尖銳,也許根本沒有什麽“物體”,而是那個“誰”在無法確定的自己中確定出這一塊那一塊這部分那部分。這個《區分或確定》就是那個“誰”,隻要有“誰”這個幻覺中心升起,同步反應出來了《區分或確定》幻覺。那麽,所謂的充滿物體的空間概念就形成了。
讓我再說白一些,思想上之所以認為有“空間”就是因為思想上區分出“物體”(OBSTRUCTION)來了。
最後龍樹指出,空間不是裝滿物體,也不是沒有物體。空間不是一種描述,也不是一種可以描述的東西。
我替龍樹補充說,“空間”這個思想概念是可疑的,無法確定是成立的。請回想一下昨晚夢中的夢空間吧,夢空間現在去哪裏了?夢空間裏麵真的裝滿了東西物體嗎?還是沒有東西物體?你察覺到我這些問題的荒謬嗎?夢根本不是任何“東西”,夢裏的“空間”怎麽是東西呢?既然夢裏的“空間”不是東西,那麽研究夢空間裏麵是否裝滿東西物體還是沒有東西物體有什麽意義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