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會卡住在:感覺上因果關係是真實的?為什麽卡住在“同步顯現效應”這個看法上?》

(2022-01-13 14:45:36) 下一個
 
希望下麵一係列問答可以讓你看破因果關係既看起來真實同時又是不實在的完全空性的真實:
【問】:“可以這樣說,這裏有無數的感覺,感受,看,聽,觸,聞,行為,思想,卻不是“我”的,因為“我”沒有來。
這裏沒有一個“我”擁有任何感覺,感受,看,聽,觸,聞,行為,思想。“我”是幻覺,因為“我”沒有來。”
明亮先生,這段話我很喜歡反複讀,我特別喜歡您入木三分的文字表達。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這裏有無數的感覺(包括了“我”感覺),感受,看,聽,觸,聞,行為,思想,我們平時認為這個“我”感覺是這些感受,思想,看聽聞等的擁有者,發起者。然而實際上,它們是一個並列的平行關係,“我”感覺,跟感受,思想,看聽聞是同步發生的效應而已,就像一個逼真遊戲的方方麵麵的組成因素一樣,遊戲屏幕裏麵有一個跳動的帶有“我”感覺的小人,它執行著帶有各種情緒,看聽聞效應的打怪任務,但是,它們都是光能量在電視屏幕裏麵的效應。
這樣理解如何?
【答】:這樣的理解很好。是的,“我感覺”和“受,想,行,識別“一樣是同步效應。不是我中出現感覺,而是感官感覺和“我感覺”同步升起,貌似出“我”擁有這些“受,想,行,識別”的錯覺。這裏不是“我”,沒有“我”。當思想理智上解釋為“我的感覺”的時候,請立刻看清這就是幻覺邏輯。沒有一個“我”在這裏擁有任何感受,情緒,思想,行為,識別,。。。,可以暫時把一切看成是無限智慧意識總能量的顯現效應,空性的效應,不要分出一個“我”在效應之外體驗效應。不是這回事,沒有一個“我”或主觀在體驗效應。”我感覺”或主觀感覺恰恰就是空性的效應本身,所有被觀察到的效應也是空性的效應本身。很多人相信有效應之外的存在。NO,沒有之外,沒有之內,因為效應不是一樣東西或狀況,這裏沒有一樣東西,效應裏麵貌似有東西,其實它們不是東西,效應裏麵貌似有“我”或主觀觀察者,其實這不是“我”也不是觀察者,而是空性的觀察效應。效應就是無限智慧總能量本身,而不是無限智慧總能量在效應之外或之內。不要相信任何拆分幻覺。
雖然這樣的理解是可以的,但不是真理。你會無限深入的。任何看法都是指向無法說。
【問】:先生是否可以親手撕一撕所謂的NEW AGE的偽真理:吸引力法則。大致來說,他們認為,你的思想和大腦畫麵越去想什麽,什麽就越會成真。所以你要去盡可能多的正麵思考,勾勒正麵的冥想等等。
我今天不想談“吸引力法則”那種類似“成功學”的打雞血效應,好像你如果能持續10年,然後每一天24小時想著自己會中樂透,在大腦中勾勒中獎的種種逼真場景,逼真到你真以為自己中獎了,就會真的能中一樣。而是想說,“吸引力法則它讓很多天生敏感、又比較多負麵情緒和想法的人恐懼不已,這種恐懼就是:那萬一我總是去想負麵的東西,它豈不就成真了?
如此一來,他們就更恐懼,可是越恐懼,越在乎負麵想法,負麵想法和畫麵就會越追著他們不放。
所以,我覺得吸引力法則這玩意兒,害人不淺,還請先生毫不留情的撕一撕它。
【答】:這些吸引力法則是思想理智(即MIND)的運作。這樣做的話會越來越對思想理智當真了。請注意,在這些練習的背後是利益獲取,誰的利益獲取?個體“我”的利益。“我”是什麽?我就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主觀幻覺。對於“我”來說總是判斷這裏不好,希望未來會變好。追求成功就是這樣的思想理智運作。成功了就會有錢,有錢了日子就好過了,這就是看似合理的夢幻邏輯。
其實,經驗顯現內容是自發自動的。不是思想理智運作可以改變的。舉一個例子,大部分人都認為思想念頭控製身體的動作進而影響事件的發展結果。其實不然,思想念頭隻不過是一種延後的理性敘述,好像一位足球比賽解說員那樣在解說,不會真正改變或影響事件的自發自動顯現。假如一個人一點都不想成功,卻會神奇地很成功。假如一個人天天想成功,卻總是無法成功。當然也有人很想成功,也確實成功了。但想成功和成功沒有因果關係。事件在思想念頭發生之前就已經自發自動的顯現出來了。思想念頭不過是解說員那樣。常常你會覺得我就是這樣想的,想要的事情就發生了,一定是因為我的盼望導致了事情的發生。不是的。這僅僅是*做出來*的樣子。連“事先想到”和“事情發生”也是同步顯現出來的,“事先想到”和“事件發生”沒有因果關係,而是同步同一的自發自動。“念頭”和“念頭後做的事情”沒有因果關係,“念頭”和“作為”是同一同步顯現效應。看似好像有因果關係,其實沒有。
天天盼望某件好事發生,當然,好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樣的盼望是可以的,付諸實行幫助事情的發生也是可以的。但關鍵是,不要認為有一個“我”是受益者,就算事情如願以償的發生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很多人有了錢,家庭不和了,變成了被人妒忌的對象了,反而活的不愉快。你們去看看獲得樂透獎的那些人,結局不一定好。真正的福不是在經驗中達到了所願的目標,而是發現整個經驗都是大圓滿本身的自發自動,沒有任何“我”在,隻有無限總能量,無限總能量不是一樣可以收益的或給予付出的東西。這裏沒有“我”這樣的東西存在。所以, 一切看似的成功不真的是成功,一切看似的失敗不真的是失敗,而是一場無任何利益獲取的遊戲而已。
真正的福就是發現一切都是總能量的意誌,因為你自己就是總能量,而不是“人我”這個個體,那麽總能量的意誌就是自己的意誌了,沒有兩個意誌了。那麽看似“失敗了”看似“損失了”看似“成功了”看似“發財了”,通通都是無對無錯的總能量意誌,在經驗中任何情況都可能看似的發生。人總是認為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是某些人或某些團體犯下的錯誤造成了慘痛的結果。其實不是這回事。這些都是無對無錯的經驗顯現質地,就像一場夢幻一樣的空性。就算某個人計劃的再好,一場世界大戰就全毀了。今天的富豪,明天可能變成階下囚。經驗顯現內容是無法預測的。所以,如果你的運氣不錯,生活很好,享受吧,沒必要擔心明天,明天不是可以預測的。有一個秘密,如果你徹底放下心來,徹底明白自己是無限的總能量本身,沒有一樣經驗形式會真正傷害到你,那麽,往往經驗內容會對你來說就顯現出平穩安詳的樣子來了。但是,如果你天天討厭當下此刻的樣子,希望有一個美好的明天,那麽,這就是開玩笑了,因為這樣的思路恰恰就是以“我”為受益者受害者的恐懼和害怕。越希望變好,越反映出恐懼和害怕,幻覺越來越深。
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一個非常怕死的人,整天找辦法精致養生,恨不得吞下延壽金丹,死亡反而會早來。因為害怕往往會自圓其說的*做出*所害怕的情況來了。反之,一個從來不擔心壽命長短的那位,無人相,無我相,無壽相,幻覺就沒有了,那麽整個能量場就重組了,誰知道會發生什麽奇跡了。高級瑜伽不是為了延年益壽,不是為了獲取個人的利益,不是為了過好日子,不是為了追求幸福。而是發現自己到底是什麽?當你發現了自己無限的偉大,無限超越一切經驗內容的顯現,那麽,就算看起來還是一個人,還是會遇到問題麻煩,表麵看起來一切照舊,其實已經完全不同了。請回去讀那篇文章,我忘了標題了,好像是《終極的信任是什麽》。這樣的對自己的信任放心才是這種的福,才是真正的萬能鑰匙。
你提到“害人不淺”。你不要為他們擔心。這裏沒有真正的“人”可以受害的。這些都是夢幻故事而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算你對他講上麵這些話,他們也會把你當成精神病對待的。大部分人是無法聽懂這些究竟的話的。大部分人還是會去練什麽吸引力法則,有人付錢,有人收錢,各取所需。隻有極少數成熟的人才會來聽我說的道理。“害人不淺”也是看似的樣子,這也是空性的故事,其實這就是無限總能量的意誌。
有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矛盾:為什麽以個體“我”的利益出發的想象什麽,希望什麽成真,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往往是無效的。而當我說信任無限的自己是絕對的安全,那麽現實往往就會顯現出平穩安寧來了。這是不是矛盾?不是的,因為當以個體“我”為利益獲取體出發來想象個體的成功成真,這樣的欲望就是幻覺欲望,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因為這裏不是“我”,也沒有“我”,以“我”的利益出發的追求是幻覺追求。這樣的追求可能會獲得貌似的利益增加,其實等同於幻覺當真加深了。反之,當你不再追求什麽改變什麽了,放心了,明白當下此刻的一切都是無限圓滿無限安全了。這就是在能量上的信任,害怕沒有了,擔心沒有了。就算有害怕,也看明白了這些害怕是空性的害怕,不在乎了。那麽,自己就是總能量了,總能量的意誌就是自己的意誌了。奇跡就在了。
【問】:先生,我老是卡在同步效應這裏,此刻“我可以控製自己在接下來的第五秒眨一下眼睛”,這個念頭冒出來,於是看著手表,在第五秒眨了一下眼睛。所以這就是一個思想念頭控製身體動作的案例,不是麽?
我知道這真的用語言表述挺難的,但是還是希望先生能不能逼近語言表達的極限來質疑我這個迷惑。
【答】:卡住的原因在於:你既在經驗之中也同時不在經驗之中。好好琢磨這句話。如果你聽不懂這句話,那麽我就換一個說法:你既看似是電影中的主角也同時不真的是電影中的主角。就像一部電影是*做出來*的效應一樣,如果你不知道電影是*做出來*的效果,而是當真認為電影就是實際發生,那麽你就以為自己是電影中的主角了,在體驗看似逼真的因果關係了。在電影中你會體驗到“思想”驅動“行為“的因果邏輯。但是,一旦你發現整個電影是*做出來*的效應。電影裏麵的主角僅僅是光印象,電影裏麵的身體行為是同樣的光印象,整個電影故事都是光印象閃爍,你隻看到了閃閃發光,電影故事看似真實其實等於沒有發生,是完全空性的能量效應(放映出來的效應)。假如你站在電影主角的位置來分析,總是分析出因果關係是真的。隻有當你明白了”電影主角“本身不是真的,而是能量顯現印象,電影主角的”思想念頭“也不是真的,也是能量顯現印象,電影裏麵的“行為”也不是真的,也是能量顯現印象,那麽整個電影中的一切都是*做出來*的印象了。
所以,直接看看你的實驗吧:“我可以控製自己下五秒眨眼”是電影中的光能量顯現印象,電影中的“時間流逝5秒鍾”也是光能量顯現印象,“眨一下眼睛”同樣是光能量顯現印象。 電影中不真有那個”我“和”我的念頭“,電影中不真有”5秒鍾流逝“,電影中不真有”眨一下眼睛“。電影就是光能量顯現的印象流,其實裏麵什麽都不是!僅僅是能量或說邏輯流而已。但是會有一種錯覺,錯以為電影顯現出來的效應是真實實在的。這樣的錯覺當然是《空性》的了。電影是一個比喻。當下此刻並非真的是電影,當下此刻更類似於夢幻泡影,比”電影“還要神奇還要空性。注意,我沒有說當下此刻就是夢幻泡影,我說的是*類似*夢幻泡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當下此刻是什麽或是怎麽回事,這是無限無法確定的。既然是無限無法確定的,就等於說這是空性的了。如果你站在”我“這個人的位置去分析,就像在夢幻裏麵分析夢,就像在昨晚做夢的時候分析夢境,看什麽都是真的,看什麽都是有明顯的因果關係鏈條的。但是,現在你已經切換出那個夢境了,才發現昨晚的夢境裏麵的”因果“其實是*做出來*的錯覺,因為昨晚夢境裏麵的一切都沒有真正發生,哪裏有屬於那些不存在的”夢我“和“夢事件”的”因果關係“呢?當下此刻也是一回事,當下此刻類似夢幻泡影,看似有因果,其實都是*做出來*的印象。你一定會問,誰做出來的?沒有這樣的”誰“!這是無限意識總能量自發自動做出來的,無限意識總能量(THAT)不是一樣東西,不是一個誰,對於思想理智來說就是一個迷。
【問】:我一直對自然療法很感興趣。以前,我一直認為自然療法更究竟,是從根上解決問題。現在,我認為好像又不是那麽回事了。既然一切都是即時即刻的能量展現,那麽,一個人在治療前和治療後的變化,其實並不是因為治療而改變的,這隻是總能量的展現剛好碰巧如此罷了。 這樣理解的對嘛?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也並不沒有一個“人”,也不存在“治療”。
突然對這些自然療法也沒那麽多興趣了。當然還是比西醫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吃藥打針做手術傷害小多了。打這句話的同時,馬上意識到“傷害”也並不存在。
【答】:這個發現非常好。但不等於停止治療,因為治療也是故事的一部分,也是自發自動的,不是“你”做的。治療的對象也不是“人”。對。一切都是無限的無法說,不是那回事。
沒關係。看到一切故事都是空性的,不等於要刻意停止這些活動。並非吃飯是空性的,就不吃飯了,並非睡覺是空性的,就不睡覺了。
並非需要人的興趣才能做這些事情,一切都是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並沒有一個“你”夾在中間喜歡或不喜歡,興趣或不興趣。其實,看看這個“興趣”概念吧,思想上認定的有興趣沒興趣不等於就是這回事。就像有人口頭上說“吸毒不好”,但是就是阻擋不了毒癮。潛意識(無限總能量)會自發自動的驅動一切的,和“你“的思想想法沒有直接關係。
【問】:如此說來,我做也是總能量的展現,我不做也是總能量的展現,是否有興趣也是總能量的展現,但興趣和做與否並無直接關係。有興趣的同時如果做了,那也隻不過是總能量的展現,兩者並無因果關係。
【答】:對,你越來越看明白了。這裏,“我做”不真是“我”和“做”,而是無限意識總能量在做。說自發自動更好。並非是某個誰做什麽事情。
【問】:群裏的人都是夢裏的幻相而已,不是要和別人比較,隻是覺得無限太偉大了太有意思了。形式內容看似千變萬化。在“我”的“修行”的夢裏出現了兩個效應的人PK,“我”也覺得很有趣
【答】:這樣看就好了
【問】:“我”是那個超越無限的無限。但總覺得這句話不是免“死”金牌,做了一個“壞”的選擇,也會推到總能量上去。當然宇宙沒有一絲錯誤,也沒有好壞,如果是徹底的明白又怎會左手傷害右手了呢?
【答】:這不是一張金牌,而是消融一切幻覺的無限能量。也是看似產生一切幻覺的無限能量。自己貌似產生,自己貌似消融。即時即刻看似產生了幻覺,可以即時即刻看似消融。這就是佛陀說的《念念生滅無常》。注意,沒有真正的產生什麽幻覺,也沒有真正的消融幻覺,這些都是《看似》。
對啊!如果是徹底的明白又怎會左手傷害右手了呢
【問】:明明人身攻擊的話可以不說的呀
【答】:因為“左手傷害右手“是夢幻,沒有真正發生!
【問】:不能說了以後又來全是總能量自動自發?全歸於總能量?
【答】:因為沒有真正發生”人身攻擊“
【問】:同意,在究竟層麵是沒有發生
【答】:還是回到昨晚的夢。夢裏的那位夢我認為夢裏的“人身攻擊”發生了。你覺得發生了嗎?
NO,不是究竟層麵沒有發生,就算當下的貌似的“發生“等於沒有發生。也許,這就是卡住的地方了!並非要上升到究竟層麵才不發生。
【問】:當時是有些不爽,後來反應過來了連人都沒有,哪有攻擊?
【答】:沒有一個究竟層麵和當下是分離的。在夢幻中的夢“我”老是猜想有一個“夢我”可以到的究竟層麵。所以夢我老是希望解脫出夢境到達所謂的究竟層麵。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整個夢境其實就是究竟本身,整個夢境就是無限THAT本身,隻不過思想理智認為不是這樣,思想理智認為夢裏麵敘述的故事情節是實在的。所以,想象出有所謂的“究竟層麵“這樣的邏輯本身就是夢幻!
【問】:是的,明白了。所以我有一次罵明亮說的不對,也是空性的?
【答】:如果在夢裏看夢,怎樣看都是真的,幻覺看幻覺永遠是真的感覺。但夢是真的嗎?
【問】:某人說我是在罵你,但我說明亮不會認為我罵了誰的。
【答】:其實,罵等於沒罵,是空的。夢裏的罵人算罵人嗎? 如果真認為就是“你”這個人罵人了,這樣的認識會導致難受的。這是非常微妙的品味,如果你相信有一個“你”罵人了,會難受的會不安的。當然,難受和不安也是空性的,是夢幻泡影裏麵的難受和不安,這樣的難受和不安會對於這個“你”來說就是真實實在的。微妙吧?
【問】:人人都拿“免死金牌”玩,所以我也玩,過後又覺得挺沒意思的
【答】:沒有“明亮“在這裏。如果膚淺的認為“一切都是空性”的,那麽就以“一切都是空性的”擋箭牌來隨便罵人侮辱人或攻擊人。這就是一種隱性的當真,一般人非常容易落入這樣的隱性當真中去,胡作非為了隨便罵人了。或拿這樣的擋箭牌來犯罪。不應該這樣做,因為在夢幻裏麵照樣按照夢幻裏麵的既成道德標準操作,為什麽要出格呢?要胡作非為的那位其實還是隱性的“我”這個人幻覺。就像給三歲孩子一把機關槍一樣危險。其實這就像是一個“我”要報複了那樣。如果一切都是空性的自己的無限能量顯現,那麽,按照普通空性的邏輯操作就是一種自發自動的愛,不是愛什麽人愛,而是愛自己,沒有胡作非為的動機,自己是不可能有傷害自己的動機的。
但是,對於那個幻覺定位“你”來說有“明亮”在,對於幻覺定位的“你”來說就有一種想要隨便罵人的欲望,好像很爽那樣。其實,隱隱的反映了還是有一個“我”的當真。
【問】:並沒有一個明亮在和我說話。比如說你要玩一個遊戲,裏邊有各種樣的兵啊,龍啊,建築工人啊,其實裏麵就隻有你一個人在玩,那些都是代碼而已。
【答】:可以這樣去理解。
【問】:這就好像我在玩一個我某某人修仙的遊戲。我和群友都是遊戲裏的人物,並不真存在。當然我這個某某人也是沒有的。
【答】:這是對的。如果玩遊戲的時候不當真,為什麽對經驗體驗當真?當然,玩遊戲也是會當真的,入迷的。很多人迷上遊戲,頹廢了。現在國內開始嚴禁玩遊戲的時間了。離題了。
【問】:有時情緒一來,就有些上頭。但是我知道啊,我不推給總能量自動自發
【答】:“情緒一來,就有些上頭“,這就是總能量做出來的,別擔心這個。你說“我不推給總能量自發自動”。看看這句話裏麵暗藏了什麽幻覺假設?暗藏了有一個“我”可以推卸責任。NO,沒有這個“我”在,不需要推卸責任。而是立刻看明白,一切都是總能量自發自動。連“情緒一來,就有些上頭”都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的空性印象。沒有“你”在擁有這些,也沒有“你”在可以推卸什麽。沒有一個”你“擁有這些情況。
【問】:是這樣的。
【答】:就像遊戲裏麵,沒有一個主角存在擁有遊戲裏麵的恩怨對錯。
【問】:但是我在當時我會承認我罵了人我不會罵人後來一句總能量自動自發。
【答】:那些”恩怨對錯“都是幻覺的“你”賦予上去的。
【問】:是的。能量的深化就是要時刻知道在玩遊戲
【答】:當然,在經驗(遊戲)裏麵,還是按照經驗裏麵的邏輯操作,該道歉的還是道歉,為什麽不呢?侮辱人的語言最好不要說,違法行為最好不要幹,否則會不方便的。就像我前麵說的,當你明白一切都是自己,一點怨恨都沒有了,一點需要獲得什麽利益的動機都沒有了,就算百萬現鈔放在眼前,都是自己無限能量顯現出來的空性印象,沒有一個“我”需要這些現鈔。就算絕色佳人站在眼前,也沒有一個“我”需要占有她。這並非說身體沒有了性欲,而是說沒有了缺憾感,絕色佳人和百萬現鈔依然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我早已經是它們了,何必占有呢?多此一舉了。《一切都是自己》不是口頭禪,而是深刻的明白。
【問】:是的
【答】:就像在經驗中,身體餓了就要吃東西,為什麽不呢?不等於說這一切都是空性的顯現效應,就不吃飯不睡覺了。如果這樣認為,就是當真了。
【問】:假假的我假假地生活在一個假假的世界假假地遵守著假假的規則
【答】:哈哈可以這樣理解。時刻當其為夢幻就可以了。很簡單。
【問】:一上頭就當真,脾氣直。
【答】:空對空還是空,但如果你希望去改變空性的遊戲,這就等於當它是實在的需要改變的情況了。
【問】:恩
【答】剛才你說:“一上頭就當真“。沒關係,立刻看到都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和“你”有什麽關係?不用擁有這些。這是微妙的注意,看似有很多關係,按照有關係對待,但同時明白這些看似的“關係”都是空的。
或說,既有關係,也沒有關係。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思想邏輯。思想邏輯肯定是想不通的。
【問】:恩,您說的對
【答】:你無限的不是“思想邏輯”,無所謂思想邏輯上想通想不通。你是無限的潛意識,潛意識上會自發自動明白的。
不要去擁有顯意識中看似真實的發生,但是允許在顯意識中按照普通人習慣的邏輯對待,方便嗎,為什麽不呢?
【問】:對,就是您說的這樣,遊戲就按照遊戲裏的“規則”玩耍。
【答】:因為你熟悉遊戲,那麽遊戲就是你的修行。玩遊戲就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不玩遊戲的,年紀大了。哈哈。
【問】:我也不年輕了
【答】:無所謂,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切經驗形式都是注意的機會。每個經驗形式都是好像對你說:這就是TA,這就是TA!
【問】:恩,不斷深化能量層
【答】:注意,不是“你“這個人驅動的深化。深化是自發自動的。不是”你“的成就。
【問】:是沒有個人的事情
【答】:就像你到這裏來和我談話,都不是”你“的意誌,而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不知道為什麽的。
【問】:就當總能量為了讓我更明白一點
【答】:不是,總能量自發自動會明白的。但不是為了什麽個體“我”的目的。換個說法,總能量從來沒有不明白。但會看似有“不明白”的錯覺,其實,這個“不明白”也是空性的錯覺,錯覺沒有了,就發現早就明白了。並非有一個“你”在不明白當中。“你”和“你的不明白”都是夢幻泡影,都是思想理智上的幻覺假設。
【問】:沒有“我”沒有“我”
【答】:“不明白“也僅僅是一種方便的說法。
【問】:總能量自己玩的遊戲而已
【答】:總能量不知道”遊戲“和”玩“這些概念。隻對於思想理智(夢中)才說這些概念的。
【問】: ,好開心啊
【答】:就像你不知道什麽是夢幻,但夢幻就看似的出現了,其實無法確定有什麽出現了。我無法確定夢幻就是“夢幻”這樣東西。這樣的確定也是不成立的。你從來沒有要玩的動機。
【問】:啊,真的是沒辦法確定
【答】:對啊,就是這樣深入的品味,發現沒有一樣情況是可以確定成立的……,
【問】:都是假假地確定一下假假的情況
【答】:比“假”更準確的說法是“空”。因為“假”的對立麵不是“真”。“真”的對立麵不是“假”。我無法確定其為“真”或“假”,沒有參照係統完成這樣的確定。
真,假,這些概念本身就是夢裏的概念,也是空性的。今天說究竟了一點。
【問】:那就空地確定空的情況 。反二元都不對。
【答】:你說眼前是假的,但無法否認是體驗到了。你說眼前說真的,但又無法確定真在哪裏,無法確定體驗到的到底是什麽。這是假也是真,根本無法確定到底什麽是真到底什麽是假。
【問】:沒有什麽可確定
【答】:我可不是說高深哲學。哲學是有真有假的分裂。
【問】:對,哲學有二元對立
【答】:對,沒有一,沒有二,隻能說《無二》。但是說《無二》也不對,因為這樣就是確立了一個“無二”的立場概念了。任何立場都是幻覺立場。這是無法說的奇跡。
【問】:連一也不存在,也是無法說
【答】:對,有“1”就等於有“2”了。進入識別幻覺了。什麽“統一”什麽“歸一”還是夢幻邏輯。沒有一個“一”需要回歸,因為你早已經是無限圓滿了。TA就是TA,好好的,回歸到哪裏去?
【問】:永遠在圓滿的終點
【答】:對,起點就是終點。沒有道路的。但在夢裏貌似有道路樣子。貌似有距離,貌似有時空,貌似有……
【答】:都是貌似。貌似有“我”,貌似有因果關係,貌似有對,貌似有錯。都是貌似的。
【問】:那您現在也是“假假”地遵守人世間的規矩吧。也會和家人玩耍,和朋友嬉笑,不會因為你明白了,就不食人間煙火了。有人打你也會有情緒吧,隻是不當真嗎?看見喜劇也會哈哈大笑吧
【答】:這個“我”在哪裏?你看,這個問題還是認為在“明亮”形象中有一個“我”。
【問】:那個明亮在我的想象中
【答】:如果這些發生了,那是無限智慧意識總能量自發自動。注意,你說“在我的想象中”。NO,沒有“我的”這回事。想象也是思想理智效應,思想理智效應就是無限總能量的效應,不屬於“你”的。所以,不要真認為有屬於“你”的想象。這裏沒有“你,我,她”。
【問】:總是在腦補聖人的生活
【答】:就像現在的談話,也是無限智慧總能量的自發自動,不是一個“你”和一個“明亮”在談話,但不否認貌似有一個“你”和一個“明亮先生”在談話。不要對貌似的樣子當真了。
沒有所謂的“聖人”。所謂的“聖人”是你的思想理智上幻覺出來的概念。你唯一可以說的就是一片閃閃發光的印象,這閃閃發光就是你自己,這是你唯一擁有的。
【問】:那也想讓總能量自動自發的給答案
【答】:所有答案都不是真理。真理是無法說的,如果有“真理”這回事的話。我無法確定有任何“理”。
【問】:有時候完全不想拋棄這些幻覺,多有意思啊。躺平吧,讓總能量自動自發,看看能到哪裏,盡情地享受這一切。
【答】:我沒有建議“拋棄幻覺“,我說的比這簡單多了,看到這些邏輯都是空性的就夠了。
【問】:時刻看到就好了,多簡單。
【答】:關於“躺平”,NO。如果有一個“你”可以決定躺平,這還是幻覺邏輯。這裏沒有一個“你”可以決定什麽,身體沒飯吃怎麽躺平呢,會自動起來找東西吃的。沒有錢但是必須付錢身體會自動出去賺錢,必須起來工作的。
【問】:總能量會養著我的。
【答】:無限總能量會自發自動顯現出忙碌工作的樣子。無需身體躺平,但有另一種非理性非經驗體驗的“躺平”,就是無法描述的安心,起來工作很安心,因為這不是“我”去工作,而是無限能量在自發自動。身體幹什麽都安心,這不是“你的身體”而是無限總能量的自發自動,都是神聖的自發自動。這就是真正的躺平安心了,看似忙碌無常的。
換一個角度看,假如KARMA 很好,意識一升起就在英國王室,莫名奇妙就可以不愁衣食,那麽身體就自發自動的不需要上班打工了,跑馬享受躺平度日。這是莫名奇妙的經驗質地顯現。這裏沒有一個“你”選擇了這樣的意識顯現效應,不必得意。據說釋迦牟尼是可以躺平的王子,卻離家出走做苦行僧,這是這位王子的選擇?不是,是無限總能量的莫名奇妙的自發自動。
【問】:總能量讓躺就躺讓動就動
【答】:躺或不躺,動或不動,都是思想理智上的概念。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或活動,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靜止和運動。因為無限總能量不是一樣東西。既然這不是東西,就沒有靜止,運動,休息,活動,幹,不幹,想,不想,做,不做,選,不選,決定,不決定,。。。,之類的無限多樣的概念通通都沒有意義了。隻能說一切都是自發自動,到底什麽在自發自動?沒有東西在自發自動,這不是東西,沒有個體。但又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而是無法說的TA!
【問】:因為無我了,沒有「人」較真了,所以因果也消失了,因為一切隻是無限總能量的印象
最近細細品味先生的文章發現,先生的文章是在引導大家進入「無我相」嗎?!
【答】:不是“因果消失”了,而是看似的因果關係其實是空的,等於不是。沒有真正實在的因果關係。一切都是看似的有因有果,卻無限的不是這回事。因果的樣子總是有的,不需要消失的。但這不是真正的因果關係。
是的,我就是在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 另外讀者問答 ====
【問】:先生,有個體會想跟您對個答案。在想這樣做的時候又明白了好像沒有問題了。然後知道既然是空性的,那還是可以看似對一個答案的:
今天看tony parsons的視頻,他說到awareness和consciousness是我感的兩個支柱。這提醒了我。原來一直以來我都誤解了不二論大師們(馬哈希和馬哈拉吉)關於awareness的教導。以為沒有一個我存在,但沒有主體的awareness(consciousness)是存在的,它就是that。其實,不對。that,無限的超越awareness。當沒有我的時候,awareness存不存在是無限的無法確定的。我誤以為有一個無限的awareness(consciousness)的無時間無空間的絕對能量場,其實是無法確定的。可以說我感就是awareness,在我感之外,有什麽無法確定,姑且稱它為that。我感之內,一切都是看似的夢幻。好似有一個外一個內,也是好似,夢境比喻。馬哈拉吉說的that超越consciousness就是這個意思吧?
【答】:對!隻有在“我感”中才定義出覺知或意識。當你發現連“我感”都是空的,那麽還能命名這些是覺知和意識嗎?不能了,這是無限無法定義了。思想理智和“我感”是同步空性幻覺效應。當出現了“我感”的時候就等於出現了思想理智效應,那麽各種定義命名就同步升起,也就是識別開始了,把無法識別的TA識別成意識或覺知了。
當你發現“我感”是空的,所謂的經驗就不是經驗了,因為“經驗”這個定義必須有一個經驗者,經驗者就是“我”。既然經驗者不在,那麽就不是經驗了。經驗和意識是同義詞。所以,意識也是“我”或思想理智定義出來的概念,這是什麽無法說,一說就錯。這是無限本身,隻不過“我”(等同於思想理智“心”)強迫命名其為意識而已。對的,自己(即THAT)無限超越意識或覺知。這就是為什麽我說,“意識”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廣義的概念幻覺。
NO,NO,沒有“我感之外”。沒有之外這回事。我感隻不過是一種看錯,把不是“我”的看錯成了“我”,這就是無限的TA本身,而不是意識之外還有THAT。沒有之內和之外這回事。幻覺僅僅是看錯了編織出來一種認知,但幻覺認知就是一種空的概念,不是一樣東西。怎能說空的概念之外還有真相呢?真相就是“這”!隻不過把真相看錯成為“我”和“我的世界”了。真相是無限無法說,因為真相(TA)不是一樣東西,不是東西就無法描述了。雖然TA是無限的無法說,但可以自由地貌似(看錯)成任何東西。如果你把TA看成是“意識”,它就貌似出意識到樣子來符合你的看法。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人”,它就貌似出“人”的樣子來符合這樣的認識,如果你把它看成是“能量”,它就貌似出能量的樣子來符合。它就像一麵無限萬能的鏡子,你信它是什麽,它就反映出什麽來呼應所信的概念。
你說的都不錯,悟性很高。隻有“一內一外”這樣的看法不太對。你還是隱性地認為現實是一樣有內有外的東西了。NO,這不是東西。從來就沒有東西。這些內,外,出,進,生,滅概念都不成立的。
【問】:明白了,這樣的表達是隱性的認為是它分開的,在我感之外。其實一切都是它。沒有一個“我”感之外。也沒有一個“我”感之內。“我”感就是它,是空性。“我”感又同時是虛幻的。
【答】:對!就是這樣的簡單,沒有內,沒有外,隻是TA。但有可能錯覺出內外分別,個體分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