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明亮享樂經》

(2022-01-13 14:35:45)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為什麽要明白自己?最簡單的回答就是享樂自己。做瑜伽其實就是享樂主義的另類說法。其實,你已經發現了問題了,為什麽修行那麽久反而造成了生活上的混亂?反而比不修行產出了更多的糾結了。你會擔心上班賺錢而無法集中精力修行,你可能覺得因為修行而沒有照顧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你的感覺就是修行已經與日常生活發生了衝突,好像柴米油鹽的生活會跟修行搶時間了。然後你相信了某些老師所說的“終極教導”或“終極修行”。相信了有一個終極的高大上的境界通過你的努力來獲取,這樣的痛苦和一個窮孩子爭取在社會上爬梯爬到上流社會一樣的痛苦。追求終極境界和追求物質利益本質上是一樣的追求,都是目的性極強的追求,其實都是物質追求,沒有本質差別。如果你相信了某些老師們描述的“終極教導”或“終極境界”,就等於在經驗中排斥普通經驗而追求更好的經驗體驗,造成的心理煩惱甚至可能比追求物質利益很強大。“終極教導”其實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物體(OBJECT),和賺錢(OBJECT)沒有本質不同。
大家都希望獲得終極的快樂。但開玩笑的是,一旦追求終極快樂變成了一種心理上的物體(OBJECT)來努力獲取,會帶來痛苦和煩惱。目標性越強,失望越大,就像一隻老鼠在原地轉動的輪子上飛奔,永遠無法達到任何目的地。這樣的失望是無盡的。我不好意思告訴你,終極快樂這個目標是永遠達到不了的,因為這個目標是幻覺。終極快樂,或終極境界,這樣的概念是思想理智把當下此刻貶值為“乏味平凡的塵世”或“煩惱的人生”而產生出來的對立概念幻覺。
與其追求所謂的終極快樂,不如看看為什麽把當下此刻定義為“不快樂”?為什麽把當下此刻的經驗定義為“平凡乏味”?為什麽要擺脫當下此刻?當下此刻到底是什麽讓你不滿意了?這才是關鍵點。
享樂就是當下此刻,不是一種需要追求而獲得的另類經驗體驗。當思想理智上出現了“現在不夠快樂“,就品味這個“現在不快樂”,看看它是什麽?不好意思告訴你,“現在不快樂”恰恰就是絕對無條件的享樂了,“現在不快樂”恰恰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完美“做出來”的自己享樂自己,卻貌似出“現在不快樂”這種經驗感覺了。當你感覺到不快樂的時候,思想理智會告訴你很多造成不快樂的理由,比如“我太窮了”,比如“我找不到工作“,比如”我欠很多債“,比如”我病了“,比如”我被拋棄了“,你一邊感覺不快樂,思想理智一邊隱性地提供諸如此類的不快樂的理由。這就是我說的經驗(意識)邏輯流,看似每時每刻在向前推進。但你能否微妙地察覺到整個看似合理的“不快樂感覺”以及“不快樂的理由”都是一種說不清的能量“做出來了”的邏輯流。這個“做出來了”的邏輯流其實就是無限無條件圓滿的能量本身,它即時即刻“做出來“這樣的感覺和邏輯理由,卻保持無限無條件圓滿,絲毫不因為在有”不快樂“的感覺或理由而真的就有不快樂了,所有那些看似合理的造成不快樂的理由通通都類似夢幻一樣做出來的,其實無限的不是這回事!
所以,當思想理智建議當下此刻的經驗體驗是“不快樂”,不要排斥這樣的感覺,而是對這個結論保持質疑。如果你習慣的對一切思想理智建議出來的“情況”都保持質疑,那麽某一刻,會有一種非常微妙的無法說是感覺的感覺,就像突然感覺到“不快樂”也是OK的,不但是OK的,而是無限自己的正常模式,是無限自己的絕對無條件的圓滿本身。
其實,釋迦牟尼在最早的經文中已經說了:涅槃即塵世。沒有一個和塵世分開的涅槃。看似悲慘的經驗體驗恰恰就是涅槃本身,無論快樂不快樂,痛苦不痛苦,經驗體驗的每一點每一刻都是無限圓滿本身(即涅槃本身)。看似非常不堪的經驗體驗,你仔細品味一下,這恰恰就是無限圓滿“做出來“的樣子,但不真的是”非常不堪“。這就好像無限自己跟自己開極大的玩笑一樣,總是以“不完美”來顯現無限的完美,總是以“不圓滿”來顯現無限的圓滿。看看人生吧,生老病死,哪一樣事情順暢啊?但不要真的相信就是這回事了,現實無限超越這樣的解釋的。
你希望我指出你的狀態是什麽。我看你把生活和修行分開了,你把生活和修行看成是兩個互相競爭的關係。其實生活就是修行,不可能在生活中掰開“修行”出來。也許你相信了這樣的思想邏輯:每天要修行8小時,餘下8小時是處理家庭事務或出門賺錢,再餘下8小時是睡眠。如果你無法品味到處理家庭事務或出門賺錢的8小時不算修行品味,那麽就算你到了專門修行的8小時讀遍各類靈性書籍或打坐,這樣的修行邏輯是效果不佳的。不但修行效果不佳,反而造成了該幹的事情沒有時間完成,該照顧的親人沒有時間照顧,徒增心理煩惱,修行反被修行困。
其實,日常生活的每一點每一刻都是品味無限自己的機會,給老父親談話或幫助他洗澡就是無限自己品味無限自己的絕佳機會,幫老父親下床去衛生間,請品味看似這是老父親,其實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老父親”這回事,而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顯現,看似的平凡,其實恰恰就是終極神聖。請品味去公司上班和同事一起完成該完成的工作,雖然看似是“我這個人被迫上班賺錢”,其實完全不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這回事,而是無限自己“幹”無限自己,公司不是公司,上班不是上班,同事不是同事,不要被這些“樣子”忽悠了當真成為思想告訴你的那些情況了,其實現實無限超越看似的情況,是無限自己的神聖能量流(或脈動)。
當你做了一件傻事,把包包放在商場的架子上忘了拿了,然後走出門10分鍾才想起來,這時焦急萬分,快速返回商場,再也找不到包包。這種情況夠差了吧?運氣夠不好了吧?嘿嘿,這就是絕佳的享樂品味機會了。也許思想理智在一遍一遍的批評自己犯了錯了。不要對思想理智的敘述當真了!這個情況完全不是思想理智可以想象出來的那回事,而是無限大於多於不同於“一件傻事”。看似這是“一件丟了包包的傻事”,其實這就是神聖的無限維度,這就是無限能量本身在歡暢一閃而過,這就是閃閃發光的無限自己。“焦急,包包,找不到,悔恨,,,,“通通都是無限自己能量的一閃而過,完全不是錯誤。看似偶然的其實是必然的。這不真的是“我”,這不真的是“包包丟了”,這不真的是“焦急悔恨”,這到底是什麽?太無限了,太神聖了,無法通過語言表達。
經驗體驗的每一刻每一點都是原汁原味的無限自己(即THAT)。但如果你相信了思想理智告訴你的“乏味,煩惱,犯錯,沒錢,生老病死“這些故事邏輯,就像黃金外麵塗上一層泥巴,你就看不出來了,把黃金當成糟粕來排斥了。
如果你劃出8小時時間專門修行,把修行當成功課那樣完成,就算你把大徹大悟的明白者說的話全部背下來,理論知識一級棒,可惜還是落入了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幻覺故事中去了。也許你在理智知識的考試上得了100分,但糾結煩惱一如既往。其實理論知識一點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品味到經驗中的一切都是無限自己(即THAT)的顯現效應,其實就是無限自己本身。你不需要特別劃分出集中修行的8小時,而是明白24小時7天的每一點每一刻都是原汁原味的無限的THAT(即自己),不需修行,甚至連品味都不需要,因為真正的品味是關閉不了的。就算你說,我剛才在幹活的時候忘了品味,“幹活忘了品味“恰恰就是品味本身,否則你怎麽說的出來呢?就算你說,我睡了8小時沒有品味,完全不是這回事!睡覺中的每一點每一刻都是自動的品味,都是無限自己在品味自己,否則你怎麽可能描述“睡了8小時“? 高效的品味都是自發自動的,在糊裏糊塗的或半睡半醒中自動完成的。“糊裏糊塗”這個定義是思想理智強加的。無限自己的能量可以顯現出“糊裏糊塗”的樣子,但這個“糊裏糊塗”的樣子就是無限自己“做出來“的樣子,無限自己從來不真的糊裏糊塗,就像你在晚上做夢的時候不真的有一個”我“在做夢,雖然夢中感覺到出現了一個”我“。換句話說,迷惑僅僅是能量顯現出來的樣子,其實這所謂的迷惑恰恰就是清晰的做出來的樣子,不要對做出來的樣子當真了。比如說吧,當你在晚上喝的酩酊大醉,思想邏輯不清晰了,這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做出來”的樣子,其實這看似的糊塗恰恰就是無限自己的絕對的清晰,它可以自發自動的毫無理由的“做出”(或說顯現出)各種各樣的樣子來,每個樣子都是空性的清晰顯現效應。
照顧家庭吧,照顧孩子吧,去商場買衣服吧,去飯店享受美味佳肴吧,去賺錢幹活吧,NO,NO,現實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這些情況,卻可以顯現出這些情況的樣子來,不要當真了。照顧家庭的是無限自己(即TA),家庭是無限自己,孩子是無限自己,商場是無限自己,衣服是無限自己,飯店是無限自己,美味佳肴是無限自己,無限自己就是THAT。所以,你發現了嗎?就算你看似在做上述這些事情,不真的有一個獨立的“你“在做事情,而是THAT,THAT,THAT,THAT,,,。你可以看成是THAT去飯店(也是THAT)吃THAT自己,你可以看成是THAT照顧THAT自己。
任何事情不真的是你認為的那樣,而是THAT本身。
很多接觸過靈性的人,知道“不生不滅”,他們麵對年老的父母相信:“父母不會死的”。這個看法值得討論一下。經驗顯現中的“父母”當然在某個時刻會找不到的,因為這就是經驗能量顯現出來的空性的印象,類似於全息光投影的效應。經驗顯現中出現的任何印象都會找不到的,因為它們都是純粹的能量印象,和光投射到電視機屏幕上出現的印象效應類似,沒有實體的“爸爸”這樣東西。假如你把“父母”看成是實體的獨立存在的物體,那麽認為“父母不會死”是荒謬的。這個“父母”的印象肯定會在某刻找不到了或是消散了。但如果你明白了這個思想理智稱為“父母”的印象僅僅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全息投影或閃閃發光),那麽沒有“死亡”這回事,僅僅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顯現換成另外的顯現模樣了。不但“父母”的顯現形式會找不到,某刻“我這個人”的顯現模樣也會找不到,這不是死亡,這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切換顯現模式而已。從來不真的有一個“你”生出來,也沒有“父母”生出來,這一切都是無限自己顯現出來的閃閃發光的印象,都是完全空性的印象,類似白日夢呼的一下一閃而過。
很多人抱怨“照顧孩子影響了我的修行”。請注意,這裏沒有“孩子的起居生活“也沒有”你的修行“,這裏隻有無限的自己的能量大海在洶湧流過,不要對顯現出來的樣子當真了。盡管去照顧孩子起居生活吧,這不是“你”在照顧,這就是無限的TA(真正的自己)在照顧自己。看似照顧孩子起居生活,當你發現這一切都是THAT做THAT本身,還有比這個《明白》更高的修行嗎?
晚上躺在沙發上追連續劇,一邊看一邊被劇情拉進去了流淚,一邊在啃瓜子喝小酒,思想理智會批評說:“你不能這樣,你這是頹廢,你這是當真了,你這是浪費寶貴的時間!“。 不要相信思想理智敘述的任何一個字!這裏沒有”你追劇“,這裏沒有”被劇情卷入“,這裏沒有”浪費時間“也沒有”頹廢“。整個這一切流水一樣流過的場景就是原汁原味的神聖的THAT在享樂自己。這是總能量流過,根本沒有什麽“時間“,根本沒有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在,怎麽可能有“時間“可以“浪費“呢?怎麽可能有一個“誰“可以頹廢呢?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那麽整個場景就是修行了,或說不需要修行的自動修行了。
很多人正在追求一種“終極的教導“,社會上也有某些人這樣的宣傳。如果有哪位人宣稱可以傳授所謂的“終極教導”或說“終極修行”,要你付錢上課,請離他遠遠的。如果因為追求終極教導或終極修行而投資的大量金錢大量的時間搞的入不敷出,這就是刻意造作的努力,等於已經落入了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幻覺循環中去了。
真正的修行不能稱為修行,這就是為什麽我從來不說“修行”這個詞, 因為沒有一個“人我”需要修正什麽錯誤或缺陷。真正的修行就是當下此刻享受或享樂無限自己的“是”或“在”,就這樣簡單。無限自己不是指“人的自己“,而是指無法定義的”是“或”在“。你有一種”是“或”在“的感覺,你不知道什麽”是“和什麽“在”,但是“是”和“在的感覺是甩不掉的,品味這個簡單的“是”或“在”就夠了,幫孩子洗屁股就是“是”或“在”,就是終極的神聖,就是無限自己的能量流。品味這個吧,品味的同時不必要停止擦孩子的屁股,品味的同時不需要坐下來盤起腿來,品味的同時可以看似在會議室匯報工作,工作不是工作,匯報不是匯報,這一切是總能量流,是神聖的大圓滿大完美本身。
你啥事都不需要停止做,也不需要刻意的做,當下此刻沒有一個“你”可以刻意停止或啟動什麽,一切都是無限能量自己的做,就算你以前為了追求“終極教導”而耗費精力財力搞的入不敷出,仔細看看,這裏沒有一個獨立的“你”來需要負責後悔的,這些看似的活動還是無限能量(即真正自己)的自發自動,就像昨晚夢裏的故事那樣的自發自動,夢裏的錯誤不真的是錯誤,而是純粹的意思能量顯現效應。我寫這篇回複沒有批評的意思,而是指出了現實完全不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那些看似抽象的樣子。看似的錯誤不是真錯誤。
不要認為可以通過頭腦積累“終極的知識”而獲得什麽利益。這裏沒有一個個體獨立的個體“誰”可以獲益的,從來就沒有任何個體的“誰”或個體的東西在,這一切都是無法分割的無法定義的THAT,“獲益“或“損失“這種邏輯完全是夢幻邏輯,不成立。隻要你相信有任何利益的獲取或利益的損失,就已經把故事邏輯當真了。就像夢中的夢我是沒有利益或損失的,當下此刻的“你“也不會有這些東西,雖然貌似有利益或損失,貌似就讓它貌似,不要認真了。
【總結】:經驗體驗並非是出於某個“人我”的經驗體驗,恰恰相反,經驗體驗中貌似出現了一個主觀“人我”的意識效應(俗稱幻象)。當你明白了一切經驗顯現出來的故事內容都是看似是這樣其實完全不是這樣,那麽負擔就沒有了,就像看似的主觀“我”犯錯了,也明白了不真的有一個“我”可能犯錯,這個“我”和“我的犯錯”就像昨晚夢境裏麵的“我”和“我的犯錯”一樣是空性的做出來的效應。較真的負擔沒有了,那麽經驗體驗的每一刻每一點都變成了終極的享樂。做瑜伽的不是“你”,而是THAT享樂TA自己。
就算身體生病了,也是不可能生病的總能量在享樂“生病”這樣的空性遊戲,假如得了癌症活不了幾天了,這個情況還是總能量在享樂“得了癌症活不了幾天”這樣的空性效應而已。沒有出生的THAT可以自由地享樂“出生“。沒有“死亡“的THAT可以自由地享樂“死亡“。沒有可能“得病“的THAT可以自由地貌似地體驗“得病“這樣的經驗來享樂奇跡,為什麽不可以?經驗中的一切情況都是自嘲的機會:哈哈,沒有痛苦的自己怎麽會感覺到痛苦?開玩笑了吧,就讓這樣的玩笑玩笑下去,不需要停止。
英文的享樂主義就是HEDONISM。連“無法享樂”也是享樂的一種形式,哈哈。就這樣,你就開始品味到絕對無條件的享樂了。當可以品味到無條件絕對的享樂,這不就等於是《明白》了嗎?不需要說什麽大道理的,不需要理論的,更沒有所謂的終極真理需要你去獲取。
不要追求終極的快樂,而是立刻發現當下此刻早已經是終極的享樂了,在“你”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早已經是了,在無法找到“你”(身體找不到了)以後還是不變的終極享樂。如果有所謂的終極快樂,這樣的快樂是不需要找的,而是當下即是的默認(英文DEFAULT),不需要付錢給任何老師上他的課,終極圓滿就是你自己,免費的,毫無努力就是的或在的。但為什麽你說品味不到?因為你的敏感度還不高,沒有發現連“品味不到“就是享樂本身了。敏感度提高了就不再劃分“品味不到“或“品味到“了,就不再劃分“痛苦“和“快樂“了,就不再劃分“苦難“和“幸福“了,這樣才會敏感到你自己(無限的TA)的固有的《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