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很感覺到不成功,挫折,妒忌,和煩惱,請告訴我如何解脫?》

(2022-01-13 14:25:30) 下一個
 
【問】:先生您好,看了您的文章,對於一些認知更清楚了。也許我的思想太多,很多還是無法理解或者說感受到。我一直期盼成功一直努力學習靈性課程,一直不成功,今天突然想,也許就是一直受挫,沮喪,絕望才會想找答案,但似乎想法還是很執著的困擾我,每每看見別人成功我又開始不舒服,又開始安慰自己的循環,循環不開心,循環責怪,循環到煩了...還是沒法解。是否that就是讓我一直得不到成功,才不會被成功的幻想迷住,才會想找到真理?找到That?
【答】:什麽是你定義的“成功,開心”?什麽又是你說的“受挫,沮喪”?好好看看這些定義。什麽造成了受挫的感覺?是不是個人“你”的意誌和環境發生了矛盾?如果成功的基礎建立在個體“我”的意願得到滿足,那麽這個“成功”是不穩定的,短暫的。如果“開心”需要有一個“符合我的意願”的條件,那麽這個開心是非常短暫的。看看你的一生,肯定有很多開心順利的事情,不可能樣樣事情是受挫的,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沮喪的。
【問】:是的,我容易緊張,看到別人買大房子,股票賺大錢,覺得自己原地踏步,就會沮喪,妒忌,我很不想有妒忌,就是擺脫不掉
【答】:但那些“開心順利”的經驗現在去哪裏了?找不到了,也許現在隻看到了“受挫”或“煩惱”了。但是當現在這個受挫煩惱的問題解決了以後,可以會有一段短暫的開心,但一會兒就沒有了,新的受挫或煩惱會緊接著到來,直到身體的老化,直到身體哪刻不行了,那麽這個個人的“你”就找不到了。開心,不開心,再開心,再不開心,這樣循環會一直反複下去直到肉體找不到了,直到那個“我”找不到了。有解脫嗎?看似是沒有的。
【問】:對,這就是人生,一直反覆循環,很煩。先生這樣說,發現自己就是習慣看自己不好的那麵,沒有的那麵 看別人好的那麵 這是我的邏輯
【答】:我不是這個意思。也許你去問某位佛教法師,他會跟你說“發現自己好或不好,發現別人的好或不好“的意思。我不是“看自己好或不好或看別人好或不好”的意思。
這個 “好,不好,好,不好,喜,不喜,……” 是沒有止境的。直到肉體找不到了,然後下一個肉體又出現了,又出來一個新的”我“,繼續在 “好,不好,喜歡,不喜歡” 循環下去,沒有止境。就像原地打轉一樣沒有止境的。沒有逃脫的。就算自殺了,哢嚓一下,新的身體冒出來了,新的“我”又冒出來了,還是一樣的 “不好,好,開心,不開心,喜歡,不喜歡”,無始無終。看似是絕望的,對不對?
你也提到了看似擺脫不了的妒忌心理,覺得不好,但就是擺脫不了。其實和判斷“好,不好,喜歡,不喜歡”的道理是一樣的,認為這些都是屬於個體“你”的問題。
【問】:理解。 是的。煩的時候,會有點想一走了之呢~
【答】:那麽,你認為現在這個“你的一生”已經循環了多少遍了?
【問】:無數億萬。
【答】:對,比“無數萬”還要無限的多,幻覺循環是無限的。因為你自己就是無限的。無法想象的無限多。
【問】:所以好苦
【答】:讓我繼續問下去,之前有多少個孩子?有多少個家庭?有多少個“你”?有多少個配偶?有多少個“人生”,無法計數!不單單是“人生”看似無限的多,其實每天晚上可以做無數多的夢境,每個夢境就像一個“人生”一樣,一個夢境一個夢境的循環。
【問】:每天每小時每分鍾也是不斷的好,不好,高興,不高興地循環。
【答】:對,不但在“醒來”和“睡覺”中看似在循環,每時每刻都是在循環。那些無數的“你的一生”現在去哪裏了?還找得到嗎?
【問】:像夢一樣,找不到了,剩記憶。
【答】:不要以為我要你相信輪回。但如果你認為你自己就是經驗體驗中的那個喊苦的“你”,這樣的認為就等於做實了“輪回”。因為把這個“你”當真了,錯覺出來這個“你”受害了,這樣的當真就已經等於相信了輪回。你說的對,其實這個看似很重要的“你的一生”是無數的經驗體驗輪回中的一個片刻。
你說“剩下記憶”。其實,連“記憶”都像思想念頭的敘述一樣,是空性的謊言。沒有一樣記憶出來的情況是實在的情況。就像夢境剛剛切換掉了,但還有遺留下來的記憶,記得夢境中發生的故事。但你已經明白了,夢境和對夢境的記憶都是空性的。
【問】:因為定義了嗎?承認有這回事了的意思嗎?
【答】:所有以前的“一生”都看似那麽重要,都看似有做不完的事情,都看似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和麻煩,每個“一生”中的“你”都看似有多麽重要的目標,包括“開悟”的目標,卻都好像沒有發生一樣,比“沒有發生”還沒有發生。當下此刻就是等於是晚上做的夢幻故事一樣,一段夢一段夢的顯現下去,其中每段夢都有一個看似真實獨立的“我”為主角,看似有無數屬於那個“我”的困難麻煩,但突然,某刻這段故事就找不到了,那個主觀“我“也找不到了,等於啥都沒有發生一樣。
我說的重點不是建議你去看經驗中的那位”你“的好或不好,也不是建議你去看經驗中的“別人”的好或不好,而是發現整個當下此刻的經驗體驗都是完全空的,看似有“你”和“別人”,看似有屬於“你”的 “世界萬物“,其實這些都是看似的,不是實在的。某刻就完全找不到了,所謂的問題麻煩,所謂的開心不開心,通通都找不到了,因為這是完全空性的。
真正的自己*不是*經驗體驗中感覺到的那個“我”這個“人”,不是”我的身體“,而是?
【問】:所以不開心或者情緒就讓它過去了?因為都是一場空
【答】:真正的自己,不是感覺中的主觀”我“。而是整個經驗能量本身。
如果你不理解這個說法,我換一個說法,就像昨晚夢中的那個夢你不真的是你一樣。當下此刻經驗中的“你”不是真正的自己。沒有任何“你”可以逃避什麽情況的。因為“你”和“你的情況”都是空性的夢幻。
上麵問題中你說“所以不開心就讓它過去”。還不是這樣的,比“讓不開心過去”還要超越無限倍。假如說要“放過不開心”,這還是一個主角“我”的意願。主語是“我”,謂語是“放過”,賓語是“不開心”。我說的要無限超越地發現連“我”都是空性的,連“放過”都是空性的,連“不開心”都是空性的。既然主語,謂語,賓語通通都是空性的夢幻泡影,那麽就無所謂“放過”或“不放過”了,也沒有獲得“放過”的利益獲取者“我”了。超越了這些邏輯概念!
【問】:夢中的那個我不是真正的我的意思
【答】:對,夢中的夢我是真正的你自己嗎?顯然不是。如果是的話,夢中的那位我現在去哪裏了?
【問】:如果夢的比喻真正的我是整個晚上做的所有夢的經驗的一種意識?有趣,太有趣了
【答】:對,可以這樣去理解。整個晚上你做過不止一個夢故事,可能是10幾20幾個夢故事,都記不清了,一段接一段的切換,每段夢故事中都有一個看似真實的“你”和“你的世界”,“你的人生”,但當這段夢經驗切換掉了以後,就什麽都沒有了,下一段夢境開始了,又出現了一個不同的“我”和“我的世界”。整個晚上是否已經輪回了10到20幾次了?
【問】:是的
【答】:那麽我問你,當下此刻,憑什麽確定這不是一段和昨晚夢故事一樣的夢故事?你能打包票肯定這不是睡著之中?
【問】:跟夢不一樣的是,現在的故事有連續性?所以隻有當下是醒的?
【答】:如果你在夢中,夢中也看似有“夢時間”流逝的,對於夢中的夢我來說也看似有一樣的連續性。沒有任何不同。假如你突然出現在夢中告訴那位深信夢境為實的夢你說,這是空性的夢境,說不定那位夢你會說你是精神病呢,打電話要警察把你抓起來,哈哈。我的意思是,隻有這是經驗中的主觀“我”看來,所體驗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而《明白》卻不發生在任何經驗故事中,《明白》就是發現一切經驗中看似出現的主觀“我”和看似的“宇宙,時空,故事情節”通通都是空性的顯現效應,和夢幻泡影沒有差別。
你可以注意一下,在夢境中的經驗體驗和在當下此刻的經驗體驗沒有任何差別。夢中有夢中的時間空間,有夢中的宇宙,有夢中的陽光,一樣不缺。你上麵指出,白天的經驗有連續性,晚上的夢中經驗沒有連續性。不是這樣的,晚上的夢中對於夢中的主觀夢你來說當然是感覺到連續性的,也同樣感覺到是邏輯合理的。隻不過一旦切換掉了,從另一段經驗中“回憶”之前的那段經驗體驗,就會有“不合理不連續”的感覺。
如果在能量上敏感度提高了,那麽就可以在經驗體驗的同時都可以發現這個看似合理的看似聯係的故事其實沒有任何合理性。這個“連續性”是空的。
究竟的說,看似在經驗(即廣義的夢幻)中有萬事萬物,看似有一個“我”存在,看似有屬於“我的故事”,其實,什麽東西都沒有,這些看似的情況都是思想理智抽象片麵解釋出來的。看似的東西不真的是東西。既然沒有東西,就無法用“連續”這個概念了,什麽東西連續?無法確定。
【問】:那麽,先生,我不喜歡夢裏的那個故事,沒辦法改變,隻能接受囉
【答】:誰不喜歡故事?這個“誰”在夢中?還是不在夢中?也就是說這個“我”難道本身不就是夢幻嗎?
【問】:還是我,還是在夢中的“我”。
【答】:說的對。我提醒你注意的就是,你認為“你醒著”,其實不是,這個自認為“醒著的你”本身就是夢幻。
【問】:好的
【答】:現在的“你”和昨天晚上夢裏的諸多“你”有不同嗎?我不要你去接受我說的,平時注意觀察就可以了,看看我說的是不是這樣。
【問】:都在夢。
【答】:下麵是重點了。既然夢裏的“你”和“你的問題麻煩”和“你的世界”都是完全空的,那麽當下此刻的“你”和“你的問題”和“你的世界”也完全是空性的。前麵你問到:“是不是就是接受受挫和煩惱?”。不是的。是完全超越對這些邏輯的當真。
也就是說,要*明白*接受方“你”和被接受的對象“挫折麻煩”都是同一個空性的意識(即夢幻)顯現效應。也就是釋迦牟尼在《金剛經》中指出的《夢幻泡影》,沒有一個“你”在。沒有任何屬於“你”的問題或麻煩在,這些都是空性的經驗。
如果我建議那個“你”去接受屬於“你”的“挫折麻煩”,或建議“你”去放過“挫折麻煩”,這不就是做實了根本不存在的夢幻泡影了嗎?
【問】:了解,懂了
【答】:好像後退一萬步看,發現連接受者“我”都是夢幻,那麽所接受的對象還有幾分價值呢?
【問】:哈哈哈,沒價值了
【答】:當然,可以去接受這些麻煩,也可以不接受這些麻煩,無論接受還是不接受,都是空性的夢幻,和真正的自己毫無關係。意識顯現能量可以自由地顯現出有時候“接受”有時候“反抗”。但請立即看清,無論接受還是反抗,都與真正的自己無關,夢幻裏麵的故事內容都和自己無關。身體會自發自動的反應的,沒有錯沒有對。看到就可以了。
一旦你把自我定位放在經驗(即夢幻)中的角色“我”的位置了以後,那就悲慘了!因為一旦看錯了,就把不是問題的故事當成是問題了。這就進入了“好,不好,開心,不開心”的無限死循環中去了。沒有解藥的。就像昨晚做夢的時候當真了,把夢裏的故事當真了,嚇出一身冷汗類似。
【問】:超越夢境或者是說如何醒來或者發現都不是真的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嗎?
【答】: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最重要的事情。誰說一定要從夢中醒來?THAT之所以會對意識顯現出來的故事當真了,就是好像玩遊戲那樣,玩遊戲就沒有“最重要”這回事了。所以不要當真了。雖然我寫了千萬字的文章,但我沒有一點要挽救什麽“人”的動機。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終極玩笑,哪裏有“人”需要挽救?哪裏有“問題”需要解決?
既然你到了我的臉書頁麵,你覺得要找出路,我建議的是《超越》故事內容。而不是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或麻煩。也不是有一個“你”可以找到出路,而是發現根本這不是“你”也不是“故事”也不是“挫折麻煩”也不是“時空世界”,而是無限無法言說的自己,如果你覺得“自己”這個說法太抽象了,就理解成為“無限總能量”好了。
但是,如果相信了故事中真的有一個“你”在,就看似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了,就看似了沒有屬於那個“你”的逃離了。釋迦牟尼在《圓覺經》中提到的《無所離》就是指出了沒有那個“你”在,也就等於說沒有屬於“你”的逃離或解脫。所以,假如錯誤的把自我定位於不存在的個體主觀“我”的位置上,聽到這句話就會覺得非常可怕非常絕望。
所幸的是,你不是那個沒有出路的“你”。否則就慘了。
【問】:超越了以後,然後呢?一樣老死,再一次次循環?
【答】:沒有屬於故事中的“你”的醒來。故事中的“你”本身就是夢幻,怎麽可能有屬於夢幻的“醒來”?
然後?要超越了幻覺之後你自己就明白了。我無法說“然後”,這是無法說的,因為沒有了幻覺,“然後”這個概念不成立了。這是無法對幻覺中“你”說的。問這個問題的恰恰就是幻覺角色“你”。
問“然後會怎樣”就等於作為某個夢境中的夢你問:“這段經驗結束之後會發生什麽?我然後會怎樣?”。哈哈,這個問題是不是開玩笑了?夢境中的夢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印象,沒有屬於幻覺角色的“然後”。
【問】:好的,所以我會用在做夢的角度來看自己及我的世界,一段時間後,看看有什麽感覺。
【答】:或者說,沒有“然後”概念。因為當下此刻就已經沒有幻覺“你”的了,僅僅是貌似的有“你”,其實沒有“你”。換句話說,當下此刻就已經是“然後”了。
【問】:好棒。所以大家強調當下的重要
【答】:用夢看世界容易,但要明白連“看者我”都是夢幻泡影不容易。連“時間”都是幻覺。這個“當下”不是指時間意義上的現在。
【問】:是指真相嗎
【答】:當然我指向的都是TA,但沒有什麽“真”可以確定的。我無法確定“真”還是“假”,因為根本沒有可以衡量的參照係統。“真“和”不真“也是思想理智上編織出來的幻覺概念立場。隻能說THAT或‘它’或說‘這’。
‘這’是怎樣就是怎樣,《如是》,無法確定成某種固定的概念或境界。“看“和”被看“都是同一個空性TA的效應。“看”就是“被看”。“看“的刹那,“被看”被“看”貌似顯現出來了。其實是同一個TA在自發自動的變魔術。當然,“變魔術”隻不過是一種說法而已,無法知道怎麽回事,可以概括為奇跡。
【問】:謝謝先生,這樣再看您的文章更有概念,也更能理解
【答】:所以,如果有一個“我”看出來“挫折”。其實“挫折”就是“我”。是同一個夢幻效應。
這就是為什麽靠“我”來消滅“挫折”是不可能的。兩者都是空性的幻覺。今天我跟你已經說的蠻深入了。
【問】:先生,有什麽建議給我嗎?需要多靜坐冥想嗎?
【答】:看我的文章,明白我說的意思,就是最好的非傳統靜坐的靜坐了。我寫了千萬字了,我也不記得我寫了多少篇,但夠多了,慢慢看,可以在文章中自己找到答案的。肯定比看佛經直接有效。
【問】:好的,需要多臨在當下嗎?
【答】:當然好了。但不要去刻意的“臨在當下”,要品味這個:就算思想上說沒有臨在當下,其實已經在當下,你自己*就是*無條件的當下,這是絕對的,沒有可能偏離當下的。隻不過思想念頭會胡說八道說“你這個人”沒有在當下。不要理會一切思想念頭告訴你的情況,它們通通不成立的謊言。
你自己就是終極絕對本身,就是無限本身,就是萬能本身,但思想念頭不這樣認為,思想念頭整天告訴你“你是一個可憐的渺小的人”,在過“無奈的人生”,這些都是謊言。
【問】:是的,被壓抑。
【答】:不是“被壓抑”,沒有“你”存在,沒有“東西”在,就沒有什麽“壓抑”這回事。而是把思想理智敘述的故事當真了,錯覺上好像有一個“我”被壓抑了。為什麽會出現“妒忌”和“比較”心理?因為覺得有一個裝在身體裏麵的“我”和周圍的環境或別人是分開的。好像這個裝在身體裏麵的“我”的利益和周圍“別人”的利益有衝突關係。完全不是這回事。整個經驗場都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不真的有裝在身體裏麵的“我”和周圍的其他人,整個就是你自己的經驗能量流,或說是邏輯流,是完全空性的流。每當“妒忌”心理升起,敏感度會提高到立刻察覺到這個念頭的升起,看到了這個“妒忌“就夠了,已經不當真了。
我的建議是,你說了那麽多問題,比如說“我的挫折,我的妒忌,我的困擾,我的糾結,我的執著“,注意到了每個名詞前麵都有一個”我的“修辭?不是這回事,所有這些都不屬於某個個體“我”的。管它們是挫折,妒忌,困擾,糾結,執著,都和“我“無關,因為根本沒有”我“,這一切都是看似的THAT的能量顯現效應,100%空的。不要以一個“我“去擁有這些,然後為這些問題負責。NO,沒有“我“存在可以為任何事情負責的。一切都是TA。真正的放鬆不是去接受問題,也不是去消滅問題,而是發現根本沒有一個個體的“我“擁有任何問題,那就“去它“的了,無關了。
問題不是靠解決的,而是發現根本沒有“誰”或“我”擁有問題。沒有歸屬的“問題”還是問題嗎?沒有對任何個體有“利益增減”的問題還是問題嗎?那麽就省事了,一下子都簡單了,沒有問題了。
看似經驗有暫時的穩定性,所謂的歲月靜好,這是現在流行的語言。但這是假象。經驗顯現是沒有穩定性的,一秒鍾前和一秒鍾後都已經完全不同了,當下的每刻都是完全嶄新的。但思想感覺上卻好像有一個“穩定”的故事在發展,這個思想感覺是幻覺。企圖以個體的角色的位置在經驗內容中獲得穩定(即歲月永遠靜好)是幻想。但要明白,經驗顯現的不穩定恰恰就是THAT的《無限發散和無限的無法確定》真定。看似無穩定,其實是真定。這看似的無穩定不是屬於任何經驗中的角色的“問題“。比如在經驗中,某個角色會得意一段時間,某些其它角色會悲哀一段時間,然後反複過來,玩笑一直開下去,這些都是定位於角色位置的幻覺評判,經驗內容層麵是沒有真正穩定的。沒有真正屬於某人的成功或某人的失敗。TA可以顯現出無限多樣的無限發散的能量顯現形式,這就是無常,卻不真的有任何真正的偏離自己。如果把偏離當真了,就等於開啟了幻覺的痛苦漩渦,無始無終,直到某刻突然發現,啊,我自己才不是那些變化中的“東西“或“角色“了,啊,我自己才是唯一不變的貌似變化。這個發現可以在下一秒鍾就發現的,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發現的。看似的偏離,等於沒有偏離。看似的“不定“等於真定。
====附加問答====
【問】:先生,我又迷茫了....之前我覺得THAT是無限大的.無限還不夠,是無限大.比如在我閉眼的時候幻宇宙在,幻維度也在,即使是作為能量顯現它們也在那,,,但是現在看了先生的文章後,,覺的,THAT是無限的,但是,不是無限'大'的了.就好比單機遊戲裏的地圖,,地圖是全黑的,遊戲人物走到哪裏哪裏的地圖才亮起來.
【答】:哈哈,你現在的理解才比較對了。這個《無限》可以自由地顯現出貌似的空間大小上的物理意義的無限,但卻無限超越任何物理意義上的無限。如果你閉上眼睛不看了,還有“宇宙”嗎?當然沒有了。“宇宙”其實就等於是“看”本身,沒有了“看”,就不會有“被看”。一切都好像是“現炒現買”那樣的即時即刻顯現。
就算你睜開眼睛在看,看似好像有巨大的宇宙,真的嗎?就像前一篇視頻中的那位先生說的,一切都不超過眼前看似的橢圓形,看似無限巨大的世界,從來沒有超過眼前的橢圓形視野。所以,就算你睜大眼睛,這還不真的是“巨大空間”,而隻有感覺上的“巨大延展”,其實沒有東西巨大延展。換句話說,一切都和你毫無距離,近到無法想象的近。
【問】:這完全就象帶VR眼鏡看360度視頻????,帶上眼鏡,哪都沒去,感覺到了蒼穹????
【答】:VR是一個好比喻。
【問】:先生,為什麽您和所有的開悟者都說,整個顯化的宇宙大千世界跟THAT比,如大海中的水泡一樣渺小?這個比例感從何而來?
【答】:這隻是語言上的比喻說法,不要當真有“比較”這回事。《無限》就是瓦解了“可比性”。如果有“可比性”就等於做實了“有限”了。隻有有限的東西才能互相比較。所指向的“渺小”的意思更在於“沒有意義”。就是說,所謂的巨大的大千世界僅僅類似白日夢一閃而過,對於THAT等於沒有發生,不存在,沒有任何價值。這就是“渺小”的意思,而不是物理或地理上的膚淺的大小上的渺小。這就是為什麽語言難以表達。我想表達給你,但思想理智總是以物理,心理,地理,大小的邏輯去理解,誤解了。
【問】:亙古不變的永恒裏的無明一念可不就是無足輕重。
【答】:自己是無限,其它都是毫無意義的印象,一切印象都是娛樂,是自己的空性顯現效應。
====和另一位讀者對答====
【問】:我發現其實一早我就有明白過真正的我是不動的,無論發生什麽事,換了什麽身體,到了什麽地方,我都不受影響的,從沒改變過的。但那個體會像你說的並不發生在理智中,甚至我說不出來發生過什麽事。於是,習慣性的還是把世界和人我很容易當真。那個wholeness/immutable的體會像在不斷的深化,但每次發生體會時,我還是不能在理智上去recall到底發生過什麽事。隻能很很籠統的說,啊,我好像更明白了,我是一體的,不動的。好像更感覺到,一切的非我感,但也奇妙的,看到對麵的那個人/東西,感覺他是我的影子似的。經過之前先生的說明,我發現還是很把聖者說的話和概念非常當真。像是有聖人說要安靜,完全停下思想,這樣才能了悟。還有,全然的了悟自己才能不再陷入輪回完全解脫成為祂了。還有,解脫了,幻覺就不複存在了。但先生一點後,我終於明白了,並不是停下思想才能成道,而是通過注意思想發現根本不是自己,就不再受影響了。然後,其實我根本就是祂,並不存在做什麽才能達到與祂融合,大師這麽說似乎是對不夠成熟的人放下些甜頭,引發他去修行,去發現事實並非以為的那樣。所以,突然間我明白了,大師們說的都是指向,並非真理,原來那些句子真正的用意,並非像我一直想的那像。感謝先生,我現在,連這些靈修真言的概念也要放下了。
像是,我就是它,世界都是幻像,等等這些,這些句子雖然不錯,但在字麵上的解釋是完全不對的。任何解釋對我也沒有意義和用處了。
我從來都是,一直都是,沒有不是,我所是的和不是的。
有趣的是,那個是是我,那個不是也是我。顯的是我,未顯的還是我。所以人都以為空的才是,嗬嗬,其實我是一切是和不是,空和不空。還有什麽可以說呢,哈哈。其他都是說故事。
這些經驗,和與神對話中,神說的很像,無限的神為了要體驗自己,所以把自己切開成為比自己少一點的這個和那個,和中間的那個。有了對比,就有了經驗。然後通過成為有限的角色,不斷重塑經驗使神能體驗榮耀偉大光輝的自我。故事大概是這樣。這個,就是人(或者神)的故事框架對不對?事實上根本沒有的,根本沒有分割,也沒有東西。
遇到先生,我開始真正體會到,言詞和概念的無用。
【答】:對,說的太好了。每次深化都不是在理智上可以說的出來的。不必要去RECALL(回憶)什麽道理,深化了就是無法說的,這是對的。
對,隻能說“啊,我感覺更明白了”,但具體明白了什麽,說不出來,這就對了。
如果你強迫說出來,肯定是說錯的。
如果你覺得“對麵那個是自己的影子”,還有進一步的深化,還有“對麵人”還有“影子”,連這些概念都會自然自動的超越的。我不是說你沒有深化,我是說還有無限可以深化,越深化越放鬆越享受。
對,你自己發現了,那些大師們說的話,都是給一個甜頭,吸引你去自己發現那無法說的。就像我可以給你一個甜頭說你來我這個網頁可以開悟的。但後來你會自己發現根本沒有屬於個人的開悟。但如果我不給你這個甜頭,你就不進來了。這些指向差不多是半騙半哄 的指向。《明白》隻能自己去品味,無法說的。明白了以後就知道了這些指向語句其實都不真正成立。
對,“我就是它,世界都是幻像“,這些句子不可以字麵理解,字麵理解肯定歪曲。
其實,沒有”世界“這回事,也沒有”幻象“這回事,連說”它“都是過分的概念了。到底是什麽?可以品味,但無法說。
你說的:“我從來都是,一直都是,沒有不是,我所是的和不是的。
有趣的是,那個是是我,那個不是也是我。顯的是我,未顯的還是我。所以人都以為空的才是,嗬嗬,其實我是一切是和不是,空和不空。還有什麽可以說呢,哈哈“
這段說的非常好。還有什麽好說的呢?我沒有什麽可以告訴你的了。
你說的最後那段當然是思想理智編出來的比喻故事,其實沒有這回事,沒有“切割”,也沒有“分離”。所以這些都是神話故事而已。但是為什麽思想念頭上會感覺到有“切割“或”分離“呢?這就是幻覺,幻覺的意思就是把不是這回事的錯看成是這回事了。幻覺就像把白雲看成是“美女”一樣的看錯了。
比“沒有東西”更好的說法是:這不是東西,這是什麽無法定義。
但我們方便的說“沒有東西”。說“沒有東西”的缺點在於很多人會誤解成為“虛空了“,理解成什麽都沒有了的虛空。但不是這回事。”虛空“概念本身也不成立,因為”虛空“這個詞的邏輯是圍繞“東西”才成立了。既然這不是“東西”,怎能說“虛空”呢?同樣的,究竟的說,連“充滿”這個概念也不成立,因為沒有“東西”,就沒有以東西概念為基礎的充滿概念。但我們總是方便的說,自己是無限充滿的,這個充滿不是東西概念上的充滿,而是自己充滿自己的充滿,哎,如果究竟的話,根本無法說,也不需要說。
當你越來越深化了,這些基本邏輯概念都稀裏嘩啦的瓦解了。
但你自己在,沒有任何失去,沒有任何獲得,永遠不受影響的就是自己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