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請問如何品味昏迷?意識沒有了是什麽情況?你是如何找到THAT的?》

(2022-01-13 14:23:14) 下一個
 
【問】:我個人認為開悟這個詞語所指向的狀態,並不是人我所期望的那種永遠不可能達到的“幻覺目標”/我理解的開悟的意思,就是說That自己突然明白了自己,類似於您文章中的說的敏感度提高或者說是對自己的品味
對於開悟怎麽定義這個問題其實無妨,如果您說的開悟是那種基於人我的幻覺目標,那確實是沒有屬於“我”的開悟的
但是我想問有沒有屬於that的明白呢?您當初是怎麽明白的,如果說開悟是that繞過了思想解釋品味到了自己,那是不是可以說開悟是存在的呢
【答】:THAT和《明白》不是分開的兩種東西或情況。我建議你不要去研究到底什麽是《明白》,就像夢中的夢主角永遠無法知道“夢外”是什麽一回事。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察覺思想理智敘述的邏輯,結論,概念,定義,通通都不真的成立。很多人無法察覺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概念通通都是不成立的,卻整天期盼“開悟”,怎麽可能呢?
如果可以察覺到了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概念,邏輯,定義,故事通通都不真的成立,那麽請放心,你就會知道什麽是《明白》的。但如果你的敏感度還不高,常常在不安恐懼和缺乏感之中,在糾結之中,就算我告訴你什麽是“開悟”,等於沒有說。釋迦牟尼說的很清楚:《知幻即離,離幻即悟》,請注意,釋迦牟尼的意思很清楚,他沒有隱藏任何秘密,他直接到無法再直接地說:知道幻覺了就等於離開幻覺了,離開幻覺了就等於悟了。而不是有一個“開悟”的狀態和“知道幻覺“是分開的兩個步驟。當你的敏感度可以察覺到一切思想理智告訴你的故事邏輯概念定義通通都不真的成立,那麽就等於開悟了,而不是先察覺幻覺不成立,然後才達到開悟,而是察覺到幻覺不成立等同於開悟了。完全沒有步驟的。所以,重點不是追求開悟,而是察覺一切思想理智敘述的概念故事定義邏輯通通不真的成立。
你問:“有沒有屬於THAT的明白”,如果THAT是一樣東西,那麽THAT有明白這回事,但THAT不是一樣東西。什麽是《明白》?明白就是明白TA不是一樣東西,卻可以貌似成為一切東西或情況。這些貌似出來的東西或情況是空性的,“貌似”也是空性的。《明白》不是可以和THAT分開的一個概念。《明白》也是我自己編出來的一個思想概念,我用《明白》這個詞去指向我說不出來的,但非要說,隻能用“明白”這個詞了。
【問】:還有您說,您品味了昏迷的經驗,但是我憑借理智推測,昏迷這個詞語所指的那個狀況應該是無法品味的,因為意識消失了。當然,其實人不會真的在乎昏迷,因為所謂對昏迷的擔心都是醒過來之後思想又去想象昏迷了要怎麽辦(因為人我覺得自己會消失,它感覺到害怕,但當昏迷發生的一刹那,思想解釋伴隨意識一起消散了,也就不知道昏迷是什麽樣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根本就不存在昏迷這種東西。但是我發現了一個關鍵的地方,您在文章中這個地方接了一句話,因為一切都是它啊!我認為這就是所謂開悟和沒開悟的區別,您品味到了一切都是不可言說的自己,即便意識消散又醒來的時候,您不會去疑惑說剛才發生了什麽,或者說覺得自己昏迷了,您知道這些情況都是同一個“它”。但是一般人就又會陷入思想的解釋裏,他們會認為真的有一個狀態叫“昏迷”。
因為我也因為半夜上廁所昏迷過一次,醒來發現我躺在地板上,然後我現在一回想,所謂的“昏迷”是怎麽安立的呢,就是意識的記憶功能,我最後一個記憶是我進廁所站在馬桶邊上了,然後我現在居然躺在地上,我根據我大腦裏的知識,判斷“身體”發生了什麽情況,隻有一種可能,我失去意識了。所以是思想把這種失去意識的狀態稱為“昏迷”,這其實是思想單方麵的解釋,可能並不存在昏迷這種狀態,因為這是無法確定的,甚至無法確定有那一段時間,隻是發生了一個“身體”從站著到“躺著”的變化而已。
【答】:你上麵說的非常到位,對,根本就無法確定有“昏迷”這個狀態,昏迷這個概念是意識中的定義,你發現了這個悖論,非常好!
你發現的不錯,“走進廁所站在馬桶邊“然後就是”躺在地上“,其中到底有沒有一個可以體驗的”昏迷“狀態?沒有,這樣的狀態是思想理智上想象出來的,沒有任何人可以證明有“昏迷”狀態存在,因為要證明什麽存在,必須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才能證明。同理,不可能證明有“死亡”狀態成立,因為要完成這樣的證明,必須在沒有死亡的時候證明。這就是明顯的邏輯悖論。這就是為什麽我說,你根本無法體驗到你自己的“死亡”。一切對於“死亡”的恐懼都是思想上的幻覺猜想。不但沒有“死亡”這回事也沒有“出生”這回事,這是一個讓你放鬆的好消息。
如果說要去品味昏迷,是無法完成這樣的品味的,品味必須在有意識效應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品味是在意識效應中意識自己品味自己。不要去品味昏迷,而是品味當下的經驗意識內容,發現它們和昏迷一樣是空性的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去品味昏迷,這是不可能的。我想你已經發覺了是不可能品味昏迷的,這個發現非常好。
昏迷中就沒有意識了,沒有覺知了,當然不可能品味的。所以,簡單的很,不需要特別的技巧,隻要品味當下此刻的經驗體驗,發現“體驗者”和“被體驗的對象”通通都是看似有,其實是空性的,和昏迷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當下看似醒著不昏迷,其實和昏迷沒有差別,都是同一個無法描述的自己,看似的醒來其實是完全徹底空性的,看似有昏迷,其實無法確定真有“昏迷”這回事。
換句話說,意識(CONSCIOUSNESS) 或覺知(AWARENESS)完全是空性的效應,發生了等於沒有發生。就像昨晚的夢境一樣,你找得到昨晚的夢境嗎?看似當下此刻有一個故事(邏輯流)在發生,其實你無法確定真的有什麽事情(邏輯)在發生。看似有其實完全無法確定是怎麽回事。
【問】:但不管有“我”還是沒有“我”,一切可以想象的或一切可以說的出來的都無異於意識而已。但SELF(自性)卻不需要意識,對於SELF(自性)來說意識類似於我們晚上做了一場夢一樣,可有可無,看似來了其實沒有來,這就是佛經說的“如來”。通過昏迷的體驗,我可以驗證到真正的自性不需要有故事不需要有內容,‘它’可以完全關閉好像進入昏迷那樣。你是無法描述沒有意識的情況的,因為描述者就是意識本身。但這不是缺失!缺失僅僅是從“我”的角度看好像丟失了一切,對於“我”來說感覺非常恐懼。但當意識不在的時候,沒有一個“我”上來宣稱:啊,我丟失了我怎麽辦?不可能有一個“我”上來詢問:我去哪裏了?此類的詢問必須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一步說,就算當下看似有意識在流動,有聲有光有色有晃動,其實等於沒有意識,因為你明白意識本身就是幻覺。幻覺之所以稱為幻覺就是它看似在其實不在。SELF(自性)才不在乎什麽聲光色以及一切覺知呢,就像你不會在乎你做的夢一樣,但意識中幻覺出來的那個本不存在的“我”中心卻看似非常在乎這些,“我”就是幻覺死循環。“我”最害怕的就是哪天沒有“我”了怎麽辦。“我”的意義就是無限延長“我”的存在。這種恐懼就是追求“開悟”的原動機。正因為“我”認為我是真的,那麽“我的痛苦”就顯現真實性了,那麽“我”就要追求我的解脫了。也就是說,幻覺一旦產生,幻覺不會知道自己是假的,就本能地極力維持幻覺的永久性。這就是為什麽“我”最怕死了,幻覺怕的就是幻覺的滅亡。
一切可以想象的或一切可以說的出來的都無異於意識而已,到自性卻不需要意識。
【答】:上麵這段說的非常到位。這就是我說的道理。你上麵說的不錯。TA不需要意識,好像可以任意關閉意識效應。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也許TA顯現了一分鍾的意識效應,然後關閉10000萬年,然後再打開下一分鍾意識效應,再關閉10000萬年。但對於意識效應中的“你”(同樣是意識效應)來說好像隻過了2分鍾,其實20000萬年過去了。這是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因為THAT並非真的有時間流逝,但意識效應就等於有看似的時間的感覺來了。雖然THAT是永恒,但對於意識中的角色來說,就好像隻過了2分鍾那樣。其實,當下此刻就是永恒,但那個主觀“我”的幻覺總是在感覺上在一秒一秒中流下去,好像有一個“我”在“時間”中發展。其實沒有“我”也沒有“時間”,隻有無限無法確定或描述的當下。這個“當下”就像THAT這個字一樣不是指一樣可以確定的東西或情況,而是統稱“無限無法確定”,即無限的自己。
思想理智上認為的無限總是空間大小上意義上的無限,這是誤解或幻覺,真正的無限是無限超越的無限,超越了空間概念。思想理智上認為的永恒都是時間長短意義上的永恒,這也是誤解或幻覺,真正的永恒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沒有“曆史”概念的。哎,我無法通過語言表達。
對,你說的對,你是無法確定有“昏迷”這個狀態存在的,因為定義出“昏迷”的恰恰就是意識本身在定義,好像真的有一個“昏迷”狀態存在於沒有意識的時候,其實完全沒有任何狀態存在,連“意識”狀態都不真的是狀態,因為意識效應是空性的。就像我們不能說“夢”是一種狀態一樣,除非夢是實性的,但夢不是實性的。
“昏迷“是意識的思想理智效應(MIND)抽象定義出來的幻覺概念,無法確定到底什麽是“昏迷”,無法確定“昏迷”這個概念是成立的。也就是說,意識是無法知道“沒有意識”到底是什麽的。不但無法確定什麽是“意識”也無法確定什麽是“沒有意識”,“意識”這個概念本身都無法確定是成立的。這就是為什麽說,意識就是廣義的夢幻。夢幻是無法知道夢幻沒有了到底是什麽的。但你自己(THAT)可以出現意識效應,在意識效應中看似出現一個主觀“我”說:我想知道沒有了意識效應之後會發生什麽?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問這個問題的主觀“我”本身就是空性的意識效應,既然是空性的,也就是不真實際存在的效應,那麽這樣的問題也就是空性的,不成立的,不需要回答了。
我理解你讀到上麵這段的時候非常繞口,好像我在說謎語那樣,其實我不是故意這樣的。這確實無法描述,但因為你提出來了我隻能這樣解釋。
你上麵說:“自性不需要意識”,這個說法是對的,也不完全對。我確實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意識就像一口痰一樣的不重要”。如果你字麵理解這句話的話可能會產生一種排斥的誤解。意識就是自性(SELF),而不是分開的兩個東西或屬性。自性可以顯現出意識的樣子來,卻不可以把自性就定義為意識。好比說,象牙就是大象,但你卻不能就此定義大象為象牙。你也無法說象牙和大象是兩樣分開的東西或屬性。同理,意識就是THAT的效應,就像膚色和你是不分開的一樣。意識不是敵人不是錯誤。意識就是THAT愛自己,愛自己的時候就看似顯現出“意識效應”來了。THAT自己開始玩耍了就看似地顯現出“意識效應”來了,THAT的玩耍就相當於愛自己,意識就是廣義的愛本身。
【問】:您這裏是這麽說的,那麽問題就出現了,除了意識之外,您是怎麽知道還有那個“That”的,因為這裏您也說了,一切能說能想能感覺的都是意識,所以意識才會把意識那麽當真,意識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意識的消失
【答】:上麵這個問題有一個關鍵的誤解:這個誤解就是:你認為意識是一樣東西。你認為THAT是一樣東西。No,沒有這兩樣東西!意識和THAT隻不過是兩個名詞概念。思想理智確定出這兩個概念,然後當真相信是兩樣不同的東西,然後希望知道這兩樣東西之間的關係。No,沒有這兩樣東西。不要把語言表達出來概念真當是實在的東西。
如果THAT可以被知道,那麽THAT就是一樣可以確定的東西了。我說的THAT不是任何東西,僅僅是一個指向字。一切都是無限的無法確定。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被確定出來認定是獨立自主存在的。比如說眼前的茶杯,不可以確定它為茶杯。這個所謂的茶杯恰恰就是無限的無法確定。思想理智抽象地片麵地確定出“茶杯”這個概念來,其實這遠遠不是茶杯,而是無限的能量效應。如果你盯著茶杯的邊界線觀察5分鍾到10分鍾,就會發現這個邊界線好像跳動起來,無法確定哪一點才是這條線了。隨著觀察的進行,你會發現一切思想上抽象定義出來的“東西”其實不真的是獨立存在的東西,而是隨著觀察的進行而無限發散。比如說你盯著家裏客廳的牆壁看,粗看起來好像是一麵簡單的牆壁,白色的,沒有什麽花樣,如果你繼續看5分鍾,這堵牆就好像震蕩起來了,跳動起來了,你不太確定這到底是什麽了。這不是眼睛出現問題,而是任何“東西“都經不起仔細觀察,因為根本沒有“東西“在!
THAT就是無限的無法確定本身。如果你仔細觀察任何“東西”或“情況”,被觀察的對象就好像自動的跳躍震蕩起來,這就是無限的發散效應。其實,根本沒有“東西”在發散,而是思想理智抽象出來的概念不真的成立。
【問】:一但發現意識本身就是幻覺,就是可有可無的夢,我想這些都是基於發現了That之後,才會明白意識本身就是幻覺。但是我不明白的就是,您是怎麽找到That的,在我個人的經驗裏,就隻有意識了,我從未發現除了意識之外還有什麽東西,因此我不得不對自己“當真”,意識在沒有發現自己就是幻覺之前,是沒辦法對自己不當真的
所以您寫的那段,從那個進一步說,就算當下看似有意識流動(···)其實等於看似沒有意識
從這句話我就不明白了,理由就是上麵寫的,我沒發現That,所以我沒法承認我自己是幻覺
【答】:從上麵你問的問題的邏輯看,隱含著一種誤解,你認為THAT是一樣可以找到的東西。不是這回事。發現你自己就是無限本身,這個發現就是TA,但不是一種找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狀態的的邏輯。THAT不是一種東西也不是一種經驗狀態。所以,如果你期盼找到TA這個東西或獲得TA這個狀態,這是完全徹底的誤解。THAT是不需要找到的,因為THAT就是《無限無法確定》的意思,按照釋迦牟尼的說法就是《空性》的意思。當你徹底發現沒有一樣東西是這樣東西,沒有一樣情況是這樣的情況,這就是明白了你自己的《無限無法確定》。你自己就是《無限的無法確定》或《空性》,這就是THAT的意思。你不需要找到或達到THAT,因為你自己已經*是*了!
直接回答你的問題:我沒有找到THAT,因為THAT就是我自己,不需要找到。
【問】:這個察覺要怎麽做呢?能這樣說嗎,發生是真實的,但是對於情況的定義不成立。比如我明天去工作,在感覺上有一種說不清的體驗,但是這個故事情節不是真的
【答】:不能說“發生是真實“的,如何衡量”真實“?如何定義“發生”?什麽在發生?發生和真實這兩個概念都不真成立。你這句話中的每個字都是空性的。不真成立。讓我們再看看吧:“我明天去工作”這句話中,
“我”是什麽?在哪裏?你能夠確定“我”在哪裏嗎?
“明天”是什麽,在哪裏?“明天”是一種思想理智上的預測,完全沒有發生。
“去”到底是什麽去?“不去”又是什麽不去?
“工作”,誰在工作?夢中也有一個夢我說他在工作,但夢中有“他”嗎?有屬於夢我的工作嗎?
這句話中的每個字都無法確定就是這回事。但思想理智卻已經確定了,確定為:“我明天去工作”,好像真的有這回事了那樣。思想理智定義出一個看似邏輯合理的“情況”也同步的相信了這個“情況”是真實的。這個情況和昨晚夢中的“我明天要去工作”有差別嗎?沒有任何差別,這些邏輯完全是空的。
【問】:哈哈,這會又不懂了。。。因為研究禪宗很久,所以您要表達的意思我知道,但是我好像陷入了一個怪圈,我對於這些問題是一種“研究”的態度,我傾向於去了解為什麽禪宗會這麽說?實相究竟是什麽樣子。而不是真的品味到思想的訴說全部不成立。您的說法和傳統說法不同。
【答】:其實,看似有意識(覺知)在,其實等於昏迷一樣是沒有的,因為意識效應是空性的。有意識其實等於沒有意識,因為“意識”是空性的效應。我說的超越了傳統的說法。傳統的說法不究竟。自性不是一樣東西,這是重點。意識可以說是“東西”,但任何東西都是空性的效應,既然是空性的效應,所以也不真的是東西。不是東西的TA可以任何顯現出東西的樣子,比如意識這個狀態(或東西)。好像放映機可以任意地放映出電影來,卻不真的是電影中描述的故事。
我問你,你憑什麽確定當下不是睡著中?就像昨晚夢中的夢你無法確定當下不是睡著中。假設無夢沉睡中沒有意識效應,然後突然升起了意識效應,你定義這樣的意識效應為“夢境”,但你無法真正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麽,到底是睡著中,還是醒來中?如果你站在夢我的角度看毫不質疑是“醒來”中,但如果後來發現整個夢境都是空性的幻覺,那麽,到底是睡著還是醒來?無法確定了!
不要管昨晚的夢了,就直接看看當下此刻吧,這到底算是睡著還是醒來?對於主觀“我”來說(即對於思想理智來說),這毫不質疑的就是醒來狀態。真的嗎?確定嗎?也許這就是睡著?也許這就是夢中?卻*夢見*了醒來了?古代孟子就提到過這個無法確定的奇跡:周莊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鬆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周莊。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周莊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周莊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周莊?
這能夠認真想嗎?如果認真起來,都是無盡的悖論。不當真了就輕鬆了,管它是睡著還是醒來,管它是夢中還是別的情況,一切都是空性的娛樂,不當真。
【問】:根據我所學到的東西,我目前對於開悟的理解,有兩個步驟,一是體認“覺性”,一種不帶對象的純然的知的作用,大概可以這麽描述。二就是發現思想敘述的情節其實都不成立。我看了您的文章,發現您一直在說第二個問題,而很少討論第一個
這個地方我表達有誤,我最深刻的理解應該這麽說,That就像一切事物的“另一個麵向”,它偽裝成了一切東西,其實一切東西就是它
【答】:為什麽要浪費時間去理解“開悟”?恰恰相反,要把重點放在發現一切思想理智告訴你的故事邏輯定義概念通通都是空性的幻覺,完全不真的成立。包括“開悟”這個定義也不真的成立。如果你努力的開悟,是永遠抓不到所謂的“開悟”的。因為“努力開悟”本身就是夢幻。根本無法確定有一個“你”可能獲得“開悟”的。好比說,當昨晚夢中的夢你拚命追求開悟,突然,夢境切換掉了,找不到了,那麽夢中的夢你獲得了開悟了沒有?這個問題顯然就像開玩笑一樣的。夢中的夢你就是夢幻本身,沒有屬於夢幻的開悟。
我建議你敏感地察覺到“努力開悟”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思想理智的謊言。這,THAT,早已經完美了,TA沒有什麽開悟這回事。誰需要開悟?看看誰需要?那個需要開悟的“誰”才是要注意的幻覺主觀。
NO,THAT沒有任何“麵向”。不可以把THAT的空性的效應說成是THAT的麵向。空性的效應*就是*THAT,不可拆分成兩樣東西。但思想理智就是一個幻覺上“拆分機製”,把不可分割的TA拆分成看似無限多樣的“東西,境界,狀態”。沒有任何“東西,境界,狀態”是真實存在的。這,當下,到底是什麽?無限的無法知道,另類說法就是釋迦牟尼說的空。注意,這個空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而是無限的無法定義的無概念的空,連“無限的無法定義”這句話都無限的無法確定成立。
【問】:其實那天通過分析昏迷這個情況,我發現昏迷隻是一種思想的定義,可以推論,死亡,出生,這些概念都不成立。但是我發現這個的時候,沒什麽特殊感覺。。。,感覺還是沒明白。
【答】:對,“昏迷”隻是意識在定義“意識沒有了”。意識效應本身就是空性的,是不真存在的效應,就像晚上的夢幻一樣。空性的意識效應怎麽可能定義“沒有意識”呢?幻覺中定義出有“幻覺沒有了”這個狀態,就好像夢中定義出“沒有夢”這個狀態,這就等於開大玩笑了。昏迷到底是什麽,無限的無法知道。這個無限的無法知道恰恰就是你自己!
你自己不需要知道什麽的。因為你自己是一切,沒有其它存在,隻有你自己在。“知道”這個邏輯不成立的。因為沒有A也沒有B,誰知道誰?什麽知道什麽?沒有兩樣東西,怎麽可能完成“知道”?
你說你沒有獲得特別的感覺,請問誰要“特別感覺”?如果有一個“誰”期待特別感覺,就等於在夢中了。你說的對,昏迷這個概念不成立,同樣的,死亡,出生,或一切其它概念都不成立。這,到底是什麽?無限的無法確定!
為什麽要確定呢?思想理智確定出來的無非都是幻覺邏輯,自找麻煩
讓自己漂浮在無限中,這就是安全,這就是萬能。
不要去建立任何可以確定的立場。沒有任何立場是可以成立的。不要相信確定出某個穩定的情況或境界才是安全。恰恰相反,任何思想理智確定出來的情況或境界都是極不穩定的,如鱔魚一樣的滑溜,企圖抓住任何概念支撐都是捕風捉影一場空。
【問】:有一絲絲的震撼了,但是還是不懂
【答】:這這就是慧能說的:一切法不可立。用我的話說,一切你想出來的都不真成立。但是,請注意了,不排斥任何立場。如果有人說“這就是A”,他是對的,隻不過不全麵而已。無限的無法確定包容一切看似的確定。這就是不依附也不排斥。
比如說吧,你是一個人,這是對的,但這僅僅是無限看法中的一個看法,抽象片麵,你自己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是一個人”,但包容“是一個人”。你不排斥任何一種看法,但對於任何一種看法都不當真。
你提到這個:“一是體認“覺性”,一種不帶對象的純然的知的作用,大概可以這麽描述。二就是發現思想敘述的情節其實都不成立。我看了您的文章,發現您一直在說第二個問題,而很少討論第一個”
對,你看出來了,第二才是真正有效的。
關於第一,什麽叫做“不帶對象的純然覺知”?隻要你說出口了,思想上形成概念了,就已經建立的立場了,建立了概念立場了就等於有了對象了。思想理智是無比狡猾的,它跟你玩了億萬年的遊戲了,有什麽遊戲它沒有玩過?
光說“不帶對象”沒有什麽用,說出來了其實就已經隱蔽的建立的“對象”了。但可以敏感地察覺連“不帶對象的純覺知”其實還是有一個體驗者在,這就是對象了。
而是要察覺,體驗者和被體驗是同步意識幻覺。TA可以有體驗和被體驗,但TA不一定需要這個效應。不但覺知對象是空的,連覺知者本身也是空的,空對空,不結晶不增不減。
不要把“覺知”太當真了。這僅僅是空性的效應而已。
【問】:因為很多傳統都會用這個詞語。所以大家都在問這個問題
【答】:你說:“我傾向於去了解為什麽禪宗會這麽說?實相究竟是什麽樣子。而不是真的品味到思想的訴說全部不成立”
其實,我一直在說禪宗,卻不提禪宗這個詞,就是不要讓你建立教條教條。“禪宗”這個詞已經教條話綱領話了,變成了強硬的宗教理念。真正的禪宗會把“禪宗”這個概念也不當真了。
因為“大家”指的是大部分成熟度不高的人,就建立一個看似高尚的“覺知”境界娛樂他們。其中有些成熟的人就會發現連“覺知”都是一種幻覺概念,並不真的可以確定有“覺知”這回事。就這樣超越了“覺知”,發現自己無限的超越一切概念,包括超越意識和覺知這些概念。
如果你老是和“大家”看齊,和大家共修,就可能被這些概念教條拖累了。
其實,最有效的就是一句話:一切都是自己,而自己卻無限的大於,多於,不同於一切。除了自己,無它。琢磨這句話就夠了。
大家問的問題其實都是不成立的問題。我可能不按照問題中的邏輯回答,而是指出問題本身不成立。如果我按照他的問題去回答,那麽寫三天三夜都寫不完到底什麽是覺知。因為根本沒有“覺知”這回事。
比如有人問:覺知到底是什麽?我指出,覺知就是空性的效應,不需要知道覺知是什麽,知道這是空性的效應就可以了,不當真。幻覺效應根本就等於不在,既然不在,怎麽可以去定義它呢?
【問】:對於身體的不舒服或者疼痛等,您覺得如何處理?
【答】:去看醫生。注意,《明白》不發生在經驗中。所以,在經驗中遇到問題了,就按照經驗中的邏輯看似合理的處理。
同樣的,肚子餓了如何處理?去吃飯,哈哈。夢中的身體的問題按照夢中的邏輯處理。
【問】:好吧,感覺又沒啥可說的了,謝謝您
【答】:很多人誤解了,他們認為不當真了就不去看醫生了,反正是幻覺,何必去看醫生,THAT會自動處理的。其實,看醫生也是THAT的意誌。
【問】:我知道,您經常強調這個。但是我想問的其實是那種突然的,比如突然感到劇烈疼痛,“煩惱”不就又出現了嗎
【答】:有生理疼痛不等於有心理痛苦。因為沒有一個受害者“我”在。一切都是總能量。身體疼痛了就按照經驗邏輯中合理的方便的方式處理。身體會痛的,但沒有心理煩惱。
【問】:因為您發現了“我”隻是個不成立的概念?
【答】:沒有一個“我”感覺到個體利益損失了,因為根本沒有“我”裝在身體裏麵。一切都是總能量。假如有一個“我”,“我“在哪裏?你找得到這個”我“嗎?
色,受,想,行,識,不是“我”的。
身體也不是“我”的。
思想也不是“我”的。
“看”也不是“我在看”。
感覺也不是“我”的感覺。
情緒也不是“我”的情緒。
一切都是總能量的空性效應。
==== 和另外讀者對答 ====
【問】:說到愛,我之前非常被動的愛過一個女生,她同時是前任的師父,為什麽是被動呢,就是說這個“愛”發生了,我不在裏麵,可以說,是“愛”自發的生起了,當時很清楚一點就是,是愛她,而不是我愛她 但是後來變了,也許是THAT的意誌,在雙方的影響下,“我” 感覺不斷地被加強,明明很清楚不是“我”在愛,是that在表達愛,不知怎麽後來就開始 變成“我”去作為了,“我”去愛了。當“我”介入,自發的愛就消失了。“我”被教導要去如何做時,愛就消失了。“我”被教導要掙錢去和她結婚時,愛徹底的消失了。恨自發的顯現,離開她的欲望自動展現。“我”徹底的占據主導地位了。 在沒遇見您之前,非常的陷入這些愛恨之中。非常的恨,為什麽會遇見一個“錯誤的”師父,把“我”從無我中抓出來, 把自我培養起來,不斷加強是“我”愛她這個信念,不斷增加自我,不斷增加一個概念就是“努力變成大我”。 明明一開始,我就清楚的知道,隻是愛發生,而不是我在愛。 現在知道,上麵的故事,所有的發生,有我還是無我,對於THAT來講,絲毫沒有影響。 這真是神跡啊,THAT編出這樣奇葩的情況,來玩它自己。無語中。。。。。
THAT真是無限神奇,無限玩它自己,還哈哈大笑,把自己騙的要死不活,還樂在其中。
【答】:如果說:”被動的愛過一個女生,我不在裏麵”。怎麽可能?也許沒有明確的“我某某”這個概念在裏麵,但主觀是有的,否則不可能說出“被動愛上某人”。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這樣的邏輯是脫不了主觀的。我的建議是,不要分析的太細,不要說某某感覺中無我,隻要有明確的邏輯合理性,都是有主觀和客觀的同步效應的。還有,你上麵的語句中似乎有這樣一種幻覺,好像THAT的愛和“你”的愛是不同的兩種愛,NO,“你“的愛就是THAT的愛,不可以分拆成兩種不同的東西。隻不過思想理智把總能量效應縮小解釋為”你“這個人的愛了。一切愛都是THAT的愛,隻不過思想理智分割成個體的”愛“了。沒有屬於個體的”愛“,因為沒有個體存在。就算思想上說,”這肯定是我某某的愛“,不要聽思想理智在胡說,這不是”我某某的愛“,這就是總能量的流動,被思想理智膚淺抽象片麵的定義為一個個體的愛了。
當你認為”我“是主角了,是”我在愛了“,還不真的是”我“在愛,還是總能量的流動。隻不過思想理智幻覺出有一個”我“在愛。隻有愛,但這不是”你,我,他“的愛。”愛“沒有消失,隻不過站錯位置看錯了。賦予了錯誤的邏輯概念。
當”我被教導要掙錢去和她結婚時“,這還是THAT的愛啊,就算”恨“也是THAT的愛啊。似乎你覺得有兩種愛,一種是”你“的愛,另一種是THAT的愛。NO,沒有兩種愛。你的導師愛你要跟你結婚,這就是THAT的愛。如果你覺得這個女人可愛要和她結婚,這還是THAT的愛。不要把看似的”你愛她“或”她愛你“看成是和總能量分開的錯誤。一切肉體的結合,一切肉體的分離,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結合或分離,而是總能量的愛的總體同步顯現,這就是廣義的愛。不要把狹義的愛和廣義的愛對立起來,否定狹義的愛就不是愛了。這樣的否定就是偏激立場了。如果你覺得要離開她,不愛她了。這恰恰還是THAT的愛,因為不是THAT的愛,連這樣的念頭都不會升起。那就離開好了,不必有太多的糾結。
你還有一個誤解,你說她是”錯誤的導師“,真正的導師是自己的總能量,哪裏可以命名一個能量顯現出來的輪廓印象為”外在的導師“,然後批評這位導師造成了你的問題?這位女生就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就像路邊一塊石頭一樣的能量印象,能量印象怎能成為”導師“呢?隻有無限的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導師,而不是某位女生或男生。如果你覺得愛她,就簡簡單單的愛自己一樣,而不是認為”她是導師“。如果你不愛她了,就簡簡單單的離開了,也不要認為”導師犯錯了讓你產生幻覺了“。 NO,隻有你自己會對幻覺當真,沒有任何人會造成的。不要責怪任何對象,如果你認為有任何對象造成了你自己的麻煩,其實就是你自己造成的。沒有主觀,哪裏可能有客觀?主觀幻覺和客觀幻覺是同生同步的幻覺效應。
?就算“她”是一個低俗的女人,但如果你愛她,就是?THAT在愛,是THAT愛自己,就是正確的了。如果沒有“你”在,怎麽可能有“她”在呢?這就像一麵鏡子一樣,如果沒有你的“看”,怎麽可能有鏡子中的反映?你認為存在的一切客觀,其實就是你自己。不要責怪任何對象。當然也不要責怪自己,而是發現主觀和客觀都是空性的印象。
【問】:先生的文章給了我挺多指引。 以前不懂“一體”,即使看了很多悟者說“一體”但就是不懂你為什麽萬物都是自己。 直到先生反複用夢中的我這個例子來說明,我才明白,一切是整個夢境,夢裏的我和夢裏的別人都是夢境呈現出來的,隻是有一個中心視角罷了。所以,難過 開心 欲望 需求 感受,種種思考,其實也都不是這個“小我”的,都是that。 直接甩鍋給祂,是that自己在玩。即使人我不喜歡某些情況,也是that的感受。 這就是高級瑜伽中的“不管我事”吧?
那對於很多修行人說的“戒欲” ”戒葷”, 也都是夢裏的情節,要戒的是that 不戒的是that....
嗯... 說到最後,我不知道我要表達什麽,我現在思考想著如何能提升敏感度,也是that... 好像沒什麽是“我”能做的了?
【答】:說的不錯,就是“不管我事”,因為沒有一個“我”在那裏。怎麽可能讓不在的“我”去擁有任何情況呢。我不清楚是什麽時候開始宣揚戒這個戒那個了。沒有任何東西需要戒,因為一切都是
THAT。當你發現了”好像沒什麽是我可以做的了“,這不就是敏感度提高了嗎?無為而為。
【問】:巴夏說我們有自由意誌, 可以創造自己的實相。
但我現在理解,其實根本沒有自由意誌這回事啊。沒有屬於「我」的意誌,小我認為是自己選擇了什麼,其實是that的能量。
就像夢裡 我受傷了需要去醫院,其實並不是夢裡的人的意誌 不是夢我很疼,是整個夢 是一體。 生活中,也並不是因為我有肉體才能從而感覺到疼痛,其實都是that同步顯化的...
那我理解就是.. 其實根本沒有自由意誌???
【答】:"巴夏“?是不是那個人視頻裏的外星人?不管是誰說,就算是外星人說的,也不是正確的說法。沒有任何個體存在,就無法說任何個體有屬於這個個體的自由意誌。如果說有意誌,隻能是總能量的意誌。不要認為外星人的科技水平高超,就認為外星人的觀點就是對的。任何觀點都不真的成立,包括”明亮先生“的觀點也不真的成立。上次我討論過的那個外星人視頻中說的是比較究竟,但據說是視頻作者的看法而不真的來自於外星人。無法考證,這不重要。科技水平的高低和《明白》沒有直接的關係,有可能某個外星種族的科技水平高於地球人幾萬年,但不等於他們是比釋迦牟尼更明白了。我不否認外星文明可能具有非常高級的科技和人文水平,也許已經不需要靠說話來交流了,也許可以通過意識感應直接交流了,也許可以反引力,也許可以超越時空的旅行,也許甚至他們可以不需要肉身而是以“意識”形式存在,但任何形式的個體存在都是廣義的空性的幻覺,其實連“肉身”還是意識顯現效應,無論怎樣,這和《明白》是兩回事,這些都是你自己的奇跡,正因為你自己在,才有外星人在。對於你自己來說,隻有你自己的總能量,其中可以貌似出高超的外星人坐著飛碟來到地球,這些還是你自己的無限奇跡。
回到自由意誌,看似有,其實都是總能量的“為”。所以個體的自由意誌是看似的。有自由,但沒有某個個體的“自由”。有意誌,但沒有任何個體有“意誌”。並非可以簡單粗暴的說:”根本沒有自由意誌“。當沒有了個體幻覺,那麽你的意誌就是無限總能量的意誌,無二的。注意,這不是思想理智可以分析清楚的,隻有當敏感度提高了以後你會明白的。現在,我的建議是不要用思想去分析到底意誌是個體我的還是無限自己的,這是無法分析的,因為看似是個體我的意誌,其實就是整體意誌,如果不是無限總能量的意誌,沒有一件事情可能發生給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