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讀者問答 – 到底有沒有觀察者》

(2022-01-13 14:13:46) 下一個
 
【問】:我看您以前博在文學城上的文章上麵說,如何超越人生的幻覺。是不是就像黑客帝國裏的尼奧到後來看所有的人都隻是一串0和1的代碼流啊。
【答】:那是電影,不是這樣戲劇化的。不是這樣的。明白了以後和你現在看到的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五官五覺思想情緒效應不變。但《明白》了,這些都不真的是五官和五覺思想情緒了,它們不是“我這個人”的屬性了,而是無法言說的自己(即THAT)。或者說,原來認為意識或覺知是屬於“我這個人”的屬性,這樣的認識沒有了,一切都是TA。
【問】:我不找你問問題,那麽我就不存在,你不跟我聊天,那麽你就不存在。當我在臉書上看見你的文字,那麽你隻是因為我的經驗而存在。向你問問題的我也隻是你的投射嗎?或者說和我聊天的你也隻是我的投射嗎?
【答】:對,對於你來說就是這樣的。我也可以這樣說的,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對於我來說,我無法確定有一個“你”在。我隻能說好像有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看似的在。所以,這不是“我”也不是“我跟你說話”,這些都是看似的。
【問】:有些上師教導開悟是從愛從冥想進入三摩地開始,也有人能這樣開悟。在禪定中體驗到合一或回到源頭。 也有些人一開悟就有神通,什麽透視什麽讀心,和你的這種徹悟是兩種路線。我以前走的都是修正身口意冥想禪定的路線,但是心裏其實一直有疑惑。難道心裏不是全然的愛和光就沒辦法開悟?如來說我們本來就佛,難道一定要進入禪定後才能悟道?
【。。。隔了幾天。。。】
時隔幾日,再看當時的問題覺得很可笑。今天聽見您公眾號裏說,聽見窗外風拂過樹葉的聲音,是內在能量的湧動。一個男的和他的女秘書在辦公室裏偷情,是他倆的內在能量湧動,那這個男的的老婆突然闖進辦公室,那是他們三個人的能量湧動?再比如說,我好好的在家裏睡覺,萬裏之外的某個人,突然能讓湧動朝我的城市發射了一顆導彈,我的城市被炸毀了一半,那也是我的能量湧動是嗎?還是說所有人的湧動都是我的湧動
【答】:上麵一段中你提到了很多“我”,這個“我”其實是個體幻覺的我,不是我說的總能量的自己。如果從個體主觀“我”看來就看到辦公室的男女,還看到了男的老婆,一看就看出了三個分離的個體,然後在思想上想象有某方發導彈打到你的城市造成毀滅性損失,這些邏輯都是從幻覺的分離的主觀“我”解釋出來的邏輯,如果我按照這個分離邏輯來回答你的問題,就等於做實了幻覺故事概念了。如果你這樣去分析事物,無論靜坐冥想多久都沒有效果的。
真正的自己不是那個個體主觀的“我”,窗外的風和樹葉和窗內的身體是同一個不可分離的總能量,何止窗外的樹葉和風雨,乃至整個宇宙都是自己的總能量,但這個自己不是你想象中的裝在身體裏麵的“我”的自己。當然總能量顯現出身體也同步顯現出整個宇宙,就像晚上夢能量一下子顯現出夢主角和夢宇宙,無法把夢主角和夢宇宙分開的。但如果你站在夢我的位置去分析,就看似分析出夢公司裏麵的夢男夢女偷情是兩部分的能量,然後夢男的夢老婆是另一部分能量,然後三股能量匯聚起來成為一台戲了。NO,NO,不是這回事!整個夢境都是同一個夢能量的同步顯現,沒有三股能量匯聚,沒有夢男夢女,沒有夢男的夢老婆,隻有同一同步的夢能量在類似放電影一樣的顯現而已。當下此刻也是一樣,其實,沒有窗戶內的身體的“你”,也沒有窗戶外的樹葉和風,而是同一同步的意識能量顯現,和晚上的夢境無異。
你問到:“還是說所有人的湧動都是我的湧動“。這個問題反應了你的誤解。你當真認為有”所有人“,也當真認為有”我“,好像”所有人“是一部分,“我“是另一部分,這兩部分是分開的。NO,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這回事!沒有這兩部分。“所有人”不真的是所有人,“我”不真的是我,而是同一同步的意識總能量在流動。窗外的樹葉和風和窗內的“我”是同一個能量震蕩,不是兩個不同的能量震蕩。就像電影裏麵的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不是兩部分而是同一束光投影出來的效應。
你上麵的邏輯中反應了你真的認為眼前的是“我的城市”。其實這是思想編織出來的謊言,這不是“我的城市“,這就是自己無限的能量顯現,和看電影裏麵的城市類似,當你看電影的時候,屏幕上顯現出一個巨大的城市,請問,這真的就是一個巨大的城市在眼前嗎?當然不是了,這是電影投影機用光投影出來的印象。同樣道理,你說看到的一切都不真的是一切,而是類似光投影那樣的投影效應。如果在效應中看似城市被毀滅了,這算真的毀滅嗎?
【問】:這麽說我就明白。習慣性地分離,習慣性地當真
【答】:是的,就是習慣性的把幻覺當真了,一般察覺不到,敏感度越高越容易察覺到,這就是敏感度訓練。一般人都毫不質疑地相信了思想理智敘述的“情況”,“邏輯”,“道理”,“因果”,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夠敏地察覺到思想理智敘述的一切都是荒謬的。
===和另一位讀者的對話===
【問】:先生,可以問一個不徹底的問題嗎?明白了脈輪會不會打開?脈輪打開了有助於明白嗎?一個老師也說打坐不能開悟,可開悟者都會打坐。我天天在看和聽先生的文章,也明白都是夢中事,可沒認出前,還在折騰
【答】:我不懂你說的“脈輪”是什麽意思。
【問】:就是七大脈輪,心輪,眉心輪等等的,覺得心量還是不夠大,據說心輪打開,就充滿了愛,不再無謂糾結
【答】:我沒有這種概念。哪裏有什麽“輪”?誰告訴你這些的?
【問】:佛教裏,印度教,藏傳佛教都是這些呀
【答】:那是世俗宗教裏麵的忽悠。最高級的佛教是沒有這些概念的。最高級的佛教和世俗佛教完全不同。成熟度高的隻對最透徹的佛教感興趣,比如DZOGCHEN(大圓滿)就是最透徹的佛教。成熟度不高的就去聽神話故事,說什麽這個“輪”那個“身”的。各取所需。世俗宗教都是說童話故事給聽不明白的大部分人聽故事,讓他們安定下來有所依托有所希望。最透徹的秘經直接指出根本沒有任何“人我”可以依托的希望或寄托,因為本來就沒有“人我”,隻有無法說的“是”或“在”,隻有不需要改變的大圓滿。
【問】:我如果一下就看到了,就不折騰了 ,可天天體會,好象總不穩定,就又開始走看見路的路似的,還是要走沒有路的路啊
【答】:你好像有太多概念了。也許讀了很多世俗宗教的書。那是因為思想理智的習慣能量太強大了,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鬆動的,要慢慢來磨。如果你一邊讀那些書,一邊聽我說的,就會很混亂。我指出那些書裏的說法都是忽悠,別看這些書。
【問】:我已經簡化到隻看您的了,還有Robert Adams的很好讀,也偶爾讀讀,他跟您一樣,也不談這個Ego, 隻是幻相。
【答】:EGO就是幻相,我一般不說EGO這個字,因為根本沒有EGO這回事。那些現在在西方社會很流行的新時代教派(NEW AGE)天天要殺EGO,好像把EGO當成了敵人一樣,其實這樣的教條無形中做實本來就不存在的個體“人我”幻覺。你越要殺EGO越把EGO當敵人對待,那麽EGO幻覺就越強大。同樣道理,那些關於這個輪那個輪的說法都是思想上的想象。如果我愛說故事,就創建一個“某某輪”教派或某某“反EGO”教派就行了,天天喊口號多簡單啊,然後吸引一大批成熟度不高的人加入宗教。可能會搞的聲勢浩大。
我不說EGO,也不說你心裏有個“脈輪”,因為沒有EGO這個東西也沒有“脈輪”這個東西。你自己不是任何東西,隻不過你自己可以跟你自己開玩笑貌似地顯現出空性的“東西”來自己娛樂自己。沒有任何東西是實際存在的。
【問】:先生徹底不讓世間人有幻相他們是真的呀,EGO在先生這徹底沒活路啦 ,我徹頭徹底不存在了
【答】:如果你說EGO,我就指出這個說法就是幻覺。愛不是因為打開了什麽“輪”而釋放出來的,愛就是《明白你自己》。明白了自己,愛就是你自己了。愛不是一種可以釋放出來的東西或屬性或功能。愛就是《明白》,愛就是自己(即THAT)。愛不裝在什麽“輪”裏麵。
【問】:一個朋友比喻說我們就象個電風扇在轉,隻不過加了個記速器,就是mind, 這個記速器就宣稱自己控製了速度,Mind可能就是這個功能吧
【答】:這個說法是比喻,是可以的。注意,沒有所謂的思想理智(即MIND)這個真正的記速器,思想理智隻不過是看似有的“色”,並非真有這個色,不要把看似的當成實在的東西了。思想理智隻不過就是THAT的空性的效應,不是敵人。
【問】:嗯嗯,這個定義好,愛就是明白自己
【答】:或說出現了一個幻覺上的評論員,整天批評這個批評那個。
【問】:是啊!我現在正批評自己說:“應該讓愛流出來,可總是心胸不夠大”,所以才問關於愛的話題
【答】:這個正在批評的“我”本身就不存在,管他什麽事情?沒有屬於那個批評的主觀“我“的心胸和”輪“,管它們夠大夠小?都是無關的。”我“和”我的心胸“或”我的脈輪“都是思想上編織出來的幻覺故事。立刻明白,根本沒有這些”東西“,隻有THAT。
【問】:那我放鬆了,看到她的編程就好,就象懶惰的幼兒園阿姨,看孩子們跑吧,鬧吧,不理他們啦。在那個不動的地方心安理得
【答】:一切都是TA的完美,包括你認為的那個“我”還是TA的完美效應。都不是問題。
【問】:謝謝,心中莫名的感動
【答】:如果要“我”提高到某個更好的“我”,或要“我”打開什麽東西釋放出愛來,這些邏輯都是謊言。沒有這個“我”在。就沒有屬於這個“我”要完成的艱巨任務。你自己已經*是*大圓滿本身了。你自己已經*是*終極無限本身了。但你自己不是那個思想上認為的具有某個脈輪或心的“你”。如果“愛”是需要“你”的努力才能釋放,這就不是真愛了。真愛早就在了,不需要“你”打開的。真愛就是什麽都不需要刻意做就自然而然在或是的你自己。因為根本沒有個體的“你”在。《明白了根本沒有那個“你”》這個明白本身就是愛了。並非有一個“你”可以獲得愛或給予愛。愛就是明白:自己早已經*是*它了。
【問】:即刻就是了!大圓滿大完美,沒有開悟沒有哪裏要去了,認不認出都是了。和任何人都一樣,可心中有個不能說給人聽的明白象珠寶似的在心中閃閃發光、永不丟失。真幸運啊!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這樣吧
【答】:哈哈,好像說對了。
【問】:可是“心”(Mind)又出來批評(Judge)我說出來就象是口號 ,先生說出來就是真理
【答】:先喊口號是可以的。喊著喊著,那位喊的“我”就找不到了,越來越不重要了。我也沒有在說真理。沒有所謂的“真理”可以說。我隻指向你自己,你自己*就是*真理,但不需要說什麽。
【問】:跟先生學真心安!否則EGO自我認為實事求是的本質總讓我覺得不安。徹底心安放下,就是了,就認了,不可能不是。剩下的留THAT去管吧!徹底沒EGO什麽事了
【答】:這不是“學習”,我不是教你什麽。我指出你自己*就是*它。這不是一種學習。你自己不是一個“人”。不是人的自己怎麽需要學什麽呢?我說的是《明白》,《明白》不是學習,而是逐漸明了了自己原來不是思想理智(MIND)敘述的那個主觀“我”或裝在肉體裏麵的“人”,而是無限的無法定義。
【問】:在先生這裏獲得了最大的信心,扔掉了一身重重的包袱。感恩先生,過去是沒見佛殺佛的智慧和勇氣的,現在懂了
【答】:對,見佛(佛概念)殺佛(對概念不當真)。釋迦牟尼從來沒有自稱為“佛祖”的,都是後來不明白的那些人強加給他這個名稱的。
【問】:先生再謙虛,我也會在這場夢裏追隨先生一生的
【答】:不是謙虛。我對誰謙虛?因為沒有“東西”,不需要取名稱。我是直話實說。但看似你有一個“你”在,這個主觀的“你”誤以為有一個明亮先生在謙虛了。對於我來說,隻有自己在,沒有一個“你”在。我無法確定在自己之外還有一個“你”在哪裏。我隻能說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顯現效應。
對於你來說,你也無法確定有“明亮”在的,為什麽要跟隨一個無法確定在的影子?集中到你自己上。你自己才是唯一的“是”或“在”。
【問】:對我來說,這場夢裏有您這個智者,這個遊戲就設了個出口
【答】:沒有“明亮“這個人在,隻有你自己在。但你可以說夢裏看似有另一個人在,這是思想上的想象。如果說有一個“出口”,這個出口就像在做夢的時候突然半醒半夢了,有點清明了,發現夢故事裏麵的事情不那麽實性了。這個清明也是自己在能量上的自發自動。並非夢故事裏麵出現了一位稱為“明亮先生”的那個人的功勞。
【問】:美好的想象,帶著鑰匙打開門的
====和另一位讀者對答====
【問】:為什麽說THAT是先於“小我肉身”(顯現效應)的?為什麽不是“那一能知的種子”產生了顯現效應和THAT?“出生之前、死亡之後的THAT一直存在” 嗎?- 無法證明無覺知的狀態下事物的存在。THAT本身不是意識嗎?為什麽說THAT遠遠大於意識?
對此心有困惑,需要您清晰的開示
【答】:上麵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某一種誤解。可能你把THAT想象成為一種東西了。也可能你思想上理解的“先於“概念不是我想表達的意思。如果THAT是一樣具體的東西,那麽你所問的問題的邏輯就看似成立了,第一樣東西先於第二樣東西。但THAT*不是東西*。我說的“先於”不是某樣東西先於另一樣東西的那個先於。我說的先於就是超越“東西”概念的意思。“人我”就是思想理智定義出來的“東西”,在沒有東西的無限自己中看似想象出一個稱為“人我”的東西來了。並非是無限自己(THAT)中生出了“小我肉身“。THAT不是東西,所以無法生出東西來。這個“小我肉身“不是生出來的,而是思想定義出來的幻覺。宇宙,世界也是思想定義出來的概念幻覺,其實這不是“小我肉身“,這就是不是東西的TA(或自己)。但思想理智把不是東西的自己解釋為“一個人的我“,同步地解釋出“我的宇宙或世界“。其實這兩個解釋都是幻覺。自始自終都是沒有東西的自己(即THAT),隻不過把感覺效應當真了錯以為真的有一個“人我“和“我的世界“。把幻覺當真了。
因為沒有真正的“生出”,也沒有真正的“死亡”。不是東西的自己是沒有生或死這回事的。但是思想理智(即意識效應)把意識的出現解釋為“我這人”的出生,然後把意識的消失或切換解釋我“我這人“的死亡。這樣的解釋就是幻覺。現實不是幻覺,現實就是自己,但一切思想解釋都是幻覺。
意識是自己(THAT)的空性的效應。就像膚色是你,但無法把你定義為膚色一樣,無法把自己(THAT)定義為意識。意識作為效應就像刮風下雨那樣來來去去是無常的,但不等於自己(即THAT)是無常的。換句話說,世界是你,但你不是世界,因為世界作為你的效應是來來去去的,不穩定的,有時候有世界,有時候沒有世界,就像膚色有時候有 顏色,有時候沒有顏色,但不等於你來來去去了。你自己(即THAT)不是一樣東西,沒有來,也沒有去。所以,THAT沒有什麽“死亡之後的THAT“這回事。也沒有“出生之前的THAT“這回事。因為‘死亡‘和‘出生‘都是幻覺,THAT完全沒有這種概念。不是東西的TA怎能出生怎能死亡呢?讓我再囉嗦幾句,意識是THAT,但THAT不是意識,因為THAT不依靠出現意識或沒有意識。意識作為THAT的效應就像你和感冒的關係,你可以感冒,但你不需要感冒。對於你來說,感冒是可有可無的。
“意識“也是思想理智創造出來的一種概念定義。我們不真正知道什麽叫做“意識”,也許意識就是“光”?這個“光”可以看見東西?就像我們無法真正知道什麽是夢一樣,我們無法確切定義什麽是意識或覺知,不要對這些思想概念當真了。我隻能指出,意識不真的是意識,光不真的是光,看不真的是看,被看不真的是被看,這一切都無法確定是什麽或不是什麽,這就是你自己(即THAT)。這個THAT不是一樣可以定義可以概括的東西。TA是無限滑溜的,你是TA但卻無法抓TA。這個自己(即THAT)是NO-THING。
關於“證明”。當然無法證明了。因為證明必需有東西在才能證明情況,但沒有真正的東西在,什麽證明什麽呢?釋迦牟尼說的“印證”完全不是思想理智上的“證明”這個概念,但人們都簡單膚淺地認為有一個可以證明的真理在。NO,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得了的“理“,更別談什麽“真理“了。換句話說,要證明什麽,必須有證明方和被證明方,但這兩方都找不到,因為THAT不是東西,沒有“方“這回事,怎能證明呢?不要浪費時間證明什麽真理,隻要有一個證明方在,就等於幻覺的主觀我在了,就等於在夢中了,這樣的對證明的追求都是無限的撲空。情況比你想象的要簡單多了,你不需要證明什麽,因為你自己就是唯一的“是“或“在“,除了你自己沒有其它,已經*是*了,還要多此一舉證明什麽嗎?這就是我指出的大圓滿,而且是不需要努力即刻就是的大圓滿。
關於你說的““那一能知的種子”,這個思想概念邏輯也是幻覺。THAT不是一樣東西,哪裏有什麽“種子“這回事?當你入睡了一會兒,突然夢幻就升起來了,是從一個種子中升起來的嗎?這是思想理智把自己想象成某一個物理上的“點“了。其實沒有這個極點的。這種邏輯就是思想在幻想編故事。意識(或夢)能量是怎麽升起的永遠無法定義,因為這不是真正的“升起“,這個升起是貌似的,就是說是看似升起其實沒有升起的貌似。怎能去研究貌似的情況呢?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看清意識的出現類似夢幻的出現那樣,不要當真就可以了。不要因為“意識的貌似升起“而覺得獲得了什麽利益價值,也不要因為“意識“找不到了而害怕或覺得損失了利益或價值。真正的價值不在意識之中。真正的意義不在意識之中。真正的意義或價值就是自己(即THAT)。你自己不需要獲得意義或價值,因為你自己早已經是自己了。
意識,覺知,人,我,他人,世界,宇宙,時空,都是來來去去的無常的效應,沒有任何意義或價值在無常的效應之中。不要在效應之中追求意義或價值。真正的意義或價值就是你自己,你早就是你自己了,從來都沒有不是過。注意,這個自己不是某個人我的自己。
【問】:謝謝先生百忙中的詳細耐心的解惑!先生的所有教導每字每句弟子定會細心體悟。剛剛一邊聽先生介紹的阿瓦杜梵歌,正在體悟那詩歌中的無上感受時,接了個同事的電話、在無覺知的情況下生了很大的氣。於是一個很反差的情況出現了:耳朵裏聽著無限大我的無上的聲音、卻充耳不聞;心裏還生著剛剛接電話的悶氣…這是同時發生的,生氣後也是有覺知,但是似乎那個氣的力量在那一段時間是占上風的。過後想想,夢我奪得能量的反應和速度令人吃驚。夢我明知道是夢,還這麽投入的生氣,真是太可愛了哈哈!明知道一切都是THAT的自娛自樂還生這麽大氣,唉還是敏感度太差了,做不到念起即覺。虛雲老和尚曾說“事事物物,是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水泡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 這個無礙感覺挺難的。又說“不應隨一切幻事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樣”-如死人一樣,那除了死、是不是隻剩下靜坐能“我-我”了?參與到紅塵裏,那個“我-是”總是不自覺的、毫無防備的就對號入座、找到對境,變成“我是XXX了”、真是無奈
【答】:這是微妙的。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於“我這個人”,我這個人確實是做不到念起即覺的。隻要把自己的定位屬性定於“我是一個人”的的位置,就等於立刻縮小了能量頻率,看似就變成了完全無能了。這個“無能”不是真的無能,而是相信了幻覺邏輯後看似變成了這樣。你自己不是“我這個人”,沒有“我這個人”的物理或心理或一切局限性。但是,一旦相信了自己就是一個“人我”,就立刻好像失去了能力。注意,這是“好像”或“看似”的失去了能力,看似的從無限萬能的自己突然變成了夢幻裏麵的渺小無能的“個體人我”了。因此,如果你不自覺的站在“個人我”的位置去希望做到“提高敏感度”或“念起即覺”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已經假設在錯誤的定位屬性上了。幻覺定位“我”是不可能有屬於幻覺“我”的明白或開悟的,也不會有屬於幻覺“我”的敏感度提高的。所以,問題很簡單,你已經不自覺的站在了錯誤的自我定位。虛雲老和尚說的“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他說的“事事物物”也包括了思想上幻覺出來的“個體人我”的定位。這個“個體人我”的定位也是夢幻泡影。並非經驗中其它是夢幻泡影而主觀“我”排除在外。任何經驗中感覺到的主觀和客觀都是類似於夢幻那樣的顯現效應,可以玩耍但不要去擁有也不要當成真的實在的存在。真正的萬能隻有在完全對於效應不當真後才自然而然發現的。
====和另一位讀者對答====
【問】:“到底有沒有觀察者?既然被觀察到的一切都是觀察者本身的印象(類似電影投影效應或晚上夢幻效應)那麽,就沒有觀察和被觀察之間的區別了。” 這點還沒有太明白 - 是指“我”所經曆的“現實”是我自己的能量/意識的投射、顯化 ; 是因為 有“我”在看 所以才“看到”?
【答】:這個問題就等同於問:到底有沒有色?釋迦牟尼說過空即是色,色不異空。那麽到底有沒有色呢? 答案不是可以通過思想理智來明確理解的,因為一旦要用思想理智去理解,就理解出悖論或矛盾來了。既然色是空的,到底有沒有色呢?有,也沒有。因為在顯現效應上不否認有色,但卻不真的有色,因為顯現效應是空性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晚上的夢境,不否認夢境裏麵的故事栩栩如生,但夢境切換掉了以後就猛然明白了夢境裏麵的一切看似栩栩如生的故事都是空性的,看似發生了,其實沒有發生!回到你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觀察者“。在夢境裏麵看的就是夢主角“我”,對於夢主角“我”來說當然就是觀察者了,這對於夢主角“我”來說是不否認的。但有一個明白,這個明白就是明白看似的夢主角“我”或觀察者僅僅是看似的,看似在發生,其實沒有發生。這個《明白》能符合思想邏輯的合理性嗎?不能!這個情況完全不符合思想理智的邏輯合理性。這就是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了。
看和被看僅僅是看似的,英文就是SEEMING。所謂的“顯化“也是看似的,不是真的有什麽東西顯化出來了,就像晚上的夢一樣,看似有東西在夢裏活動,其實根本沒有東西,也沒有夢。換句話說,看似做夢,其實無法確定真的有夢。現實是無限的無法確定的。一旦思想上要去分析現實,就等於落入了無底洞,沒有結果的。無法確定有夢,也無法確定沒有夢。無法確定有東西也無法確定沒有東西。任何思想確定都是捕風捉影。
====和另一位讀者對答====
【問】:最近坐著發呆時好像看著眼前的景象不那麽堅固了 會有些瞬間的飄忽“移動”。剛剛去了非常嘈雜的菜市場,好像“嘈雜”隻是背景音,甚至沒有大的噪音的感覺,噪音中也很寧靜,總之很舒服
【答】:太好了,敏感度提高了。慢慢品味
【問】:哈哈明亮,如果觀察和被觀察的都是即時即刻的同步顯現的話,那麽“現實”是不是就時常有“穿幫”的現象?舉個例子,本來角落裏沒有的東西再看過去就有了,很像常常找個東西集中找就是找不到,說不定某天又冒出來了 。還有看現在的各種特效就覺得很奇怪,這麽拙劣的化妝舞台布景當年怎麽就覺得這麽逼真呢?比如西遊記 可能我們有人我感的當下現實也是同樣如此的,禁不起推敲。看某個字第一眼有反應這個字的讀音筆畫,再看一眼就很奇怪,不知道這個字是什麽或者為什麽叫這個字,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奇怪就自然不了了之了,思維會說:想這個幹嘛呢?確定不了。就像無法確定我現在是不是在做夢,思維就放過去了,過日子吧,不然會懷疑或分不清自己是不是精神有問題了
【答】:其實,就這個你原來不質疑的“看”或“聽”或“身體”就很奇怪了,有時候會突然發現這個“看”就奇怪了,什麽是“看”?什麽在“看”,“看”到底是什麽?這些問題就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但不會找到確切的答案的。有時候,也會突然發現“身體”是很奇怪的景象,到底什麽是“身體”?誰的身體?怎麽會“看到身體”?不知道是什麽回事。或者,突然會發現“在”也不是平常認為很合理的在了,而是感覺到奇怪了。這些疑問會自發自動的升起,不會有回答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它們都是虛幻的顯現效應,幻覺效應是不會有合理的答案來解釋的。
思想理智(MIND)就是一種把奇怪的一切粉刷成邏輯合理的思想辯證。明明沒有任何合理性,思想理智(思維,或說MIND)就立刻粉刷成合理的故事流了,這個可以在早上朦朧初醒的時候感覺到。絕大部分的瑜伽品味都是無法用語言說清楚的,就是感覺到原來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邏輯合理性在鬆開。
【問】:是的 好像有什麽不一樣 但說不出什麽來。
====和另一位讀者對答====
【問】:“信輪回 就會輪回”,我也曾這樣想過,果然如此啊, 似乎也明白為什麽會這樣了。不過對於明白了,輪回也就不真的存在了。不明白就會去想停止“輪回”。
【答】:這個“相信”還不是簡單的在思想上相信什麽邏輯,而是更深入的一種在能量上的收縮而造成的當真的“信”,常常思想上在說“不信”的時候已經在能量上收縮成不自覺的當真(信)了。所以,這種能量上的鬆動會慢慢地自發出現的,不斷地品味不斷地磨,在能量上就會自發自動地鬆下來了,某刻有可能把一切概念都一掃而光,沒有幻覺了。很多人發誓說:“從現在開始我不當真了“,其實,還有一個”我“可以不當真,這已經是當真了,但那位發誓者卻察覺不出來。所以,口中說的“不當真”或思想上理解的“不當真”還不一定是能量上的鬆弛下來。
關於“輪回”,其實昨晚做了10個夢境故事。對於每個夢境故事裏麵的夢主角我來說,他會相信這個夢故事結束之後有屬於“他”的輪回。你現在明白了,沒有夢主角也沒有夢故事也沒有什麽輪回。但對於那位夢裏的主角我來說就無法對他講明白了。
【問】:是的,先生補充的很有意義。比如輪回在一些國家地區已形成集體潛意識,在能量層麵發揮影響作用,所以其中即使有人思想上不相信,但其實深層上是接受了。“不相信有輪回”這個想法已經默認了輪回的存在。看來“信則有,不信則無”不是在思想層麵上說的,而是更深入一步的有沒有那種(比如輪回)定義和概念,是否當真。
【答】:看似是有集體潛意識幻覺的。而且這樣的集體潛意識幻覺看似強大。這就是為什麽我不建議“共修”,因為《明白》是你自己的,如果要跟周圍的人“分享”,不被集體潛意識的誤解拉回幻覺中就不錯了。相信有不是自己的“別人”可以分享什麽就已經是集體潛意識幻覺了,更別說什麽跟“別人分享“這個邏輯多麽荒謬了。THAT就是自己,除了自己就是自己,哪裏有什麽“分享“這回事?
====和另一讀者對答====
【問】:先生的教導,我能夠完全明白也和自己的經驗相配,並不是頭腦盲目的信仰。但還有個問題,即使是尼薩的師傅,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咭,都有證悟一說,即了悟真我。最初,我就是看到尼薩和他師傅的書,開始發現,身體裏麵根本不裝有我的。但在我的體會裏,又實在沒有一個分界線,說明到底我證悟了沒有。反而,我更覺得,沒證悟這回事,因為明白,其實就知道了,我並不是個人。隻是一直都看錯了,將人當成了我。我從來沒有不是自己,隻是暫時看錯了,明白過來才知道,我從來都沒改變過。從來都沒有成為一個人,或是神之類的,就是,說不出的自己。先生,這到底怎麽說?
為什麽大師們都認為最重要的是證悟真我?並教導人們以此為目標。為什麽我覺得並沒有開悟和證悟,成為真我,或成為神之類,因為我從來都沒有成為過任何東西。 。 。
【答】:“證悟“不是思想上的理解,而是?我說不出來。但是,如果你要逼大師說些什麽道理,非要他說些什麽,他隻能說要自己證悟自己,或說,自己明白自己,否則要他怎麽說呢?這不是語言上可以表達的。真正的證悟就是發現根本沒有一個個體的“人”可以證明什麽情況。但不是在語言邏輯上能講通順的合理的“理”。
也許真正的目標就是發現根本沒有屬於“人”或“我”可以實現的目標。這句話在邏輯上是悖論或矛盾,但在語言上隻能這樣說了。我也可以說,真正的知道就是發現沒有任何“人我“可以知道的情況。“知道”是不可能的,明白了“知道”是不可能的,才是真知道。但我無法在語言邏輯上跟你講通,你明白吧?
大師看似給你樹立一個看似的目標,讓你去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在實現的過程中你會突然發現那位要實現目標的“我”找不到了,既然“我”找不到了,還有屬於“我”可以實現的目標嗎?發現了這個就是證悟。
換句話比喻,好像我對一個小孩子說,你進門了我就給你吃一粒糖,然後進門了你就會發現奇跡的。小孩子為了這粒糖就進門了,然後才會自己發現現實根本不是原先在思想上認為的那樣子。但不給小孩子一些甜頭他怎麽能夠自己發現呢?這就是為什麽大師總是好像要給你好處的樣子,給你樹立一個目標,隻有你自己才能發現真正有沒有這個目標可以實現。隻有你自己才能發現,沒有目標需要實現才是真正的天堂涅盤,而原先的那種要實現目標才是痛苦的深淵。
確實沒有分界線,如果有開悟和不開悟的分界線,就是沒有開悟。這句話對於思想理智來說就是想不通的,但你明白嗎?
不要把大師的話按字麵意思理解,比如RAMANA建議你問“我是誰”,其實,如果你按照他的建議詢問下去,會發現根本沒有“我”也沒有“誰”。但如果你的成熟度不高,就會拚命要找的那個“我”和“誰”來,就會變成了很糾結的事情了。但RAMANA沒有辦法幫你發現,他隻有讓你自己去試錯,在試錯的過程中發現根本沒有一個“我”可以找到“誰”的。
【問】:對,我以前也曾試過問我是誰的方法,但問下去愈是覺得所問的很無謂,因為說我不知道我是誰的不是我,哈哈。對,那個執著的不是我,說要涅盤的那個不是我,要享永恒極樂的不是我...哈哈哈
【答】:如果認為有“涅盤”和“凡間”的區別,就還不是涅盤。這句話就是一個悖論。當你突然發現凡間就是涅盤,沒有差別,都是絕對圓滿的自己,那就是涅盤了。通過語言句子說出來都是一個一個的悖論矛盾。但沒有辦法。涅盤就是自己。已經是涅盤了就不會希望獲得涅盤。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指向了你自己。自己和涅盤是無二的。已經在享受了,卻抱怨這不好那有問題。。。到底是“誰”在抱怨?好好看看。
【問】:哈哈,是思想邏輯的痛苦和抱怨。沒有了那個對好與壞的信念,還那有什麽痛苦?愈來愈明白,一切信念其實都很荒謬。
【答】:對,就是這樣一點點的鬆開了。連“思想邏輯”都不真的是問題,因為“思想邏輯”還是絕對圓滿的自己的能量形式而已,不是敵人。但如果對思想邏輯敘述的“情況”當真了,就會產生看似的痛苦。
【問】:痛苦還是會發生,但那不是我的痛苦,難過還是發生,但那不是我認為的難過,人還是在,但那些都不是思想認為的東西。No-thing!無限自己,隻有自己
。明白先生的話了,說不出了。
【答】:不否認依然有“人”的形象和“我”的感覺,但這不是“人”也不是“我”,是無限本身。明白自己不排斥經驗中的“內容”。
【問】:最近生活中時常會想起一切都是內在的能量體現,然後就體驗能量流。有的時候是陷入到故事裏一段時間後,才想起來。 我理解的體驗能量流,就是覺知,去聽、看、聞、嚐、身體感受、看到念頭。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比方說,現在我在給你打字,我體驗到右手食指在動,左手拿著手機的沉重感,背靠在枕頭上有點點緊張感,我屋外有人在嘻嘻索索地拿東西的聲音,胃裏在蠕動,貓趴在我身上的微微的壓迫感,窗外呼呼的風聲。。。這一切都是能量流的展現。包括我現在在問你問題,也是能量流的展現。但是上述說的最後一句,好像又是頭腦的理解,並不是真正的體會。
【答】:說的都不錯,都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但是請注意,不要把窗外的風聲刻意地在心理上轉化為思想上理解的“能量”形式才是能量。不需要做這種心理上的轉化,你看到的每樣東西都是能量震蕩形式,看似堅硬的高山,是你自己的能量震蕩,類似於能量投射出來的“圖像”而不是實體物質。整個存在根本沒有物質,但思想卻把一切想象成物質。看似明確的樓房其實禁不起仔細觀察,如果你仔細觀察樓房和空氣之間的分界線,就無法真正確定了。這個你自己不是指裝在身體裏麵的人的自己。而且無限的一切的自己。看似與你無關的窗外的動物或人,都是你自己的能量震蕩形式。你在看我的文字,這還是同樣的能量震蕩形式。雖然形式看似不同,卻是同樣的能量效應。就像看電影的時候看見電影裏麵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事物天空高山大海,其實都不真的是這些東西,而是投影機的光能量投影出來的效應。當下此刻也類似這樣的效應。眼前的書桌其實不是書桌,而是你自己的意識之光投影出來的印象,腿上趴著的貓不是貓也是你自己的意識之光投影出來的印象,思想,念頭,情緒,無一例外都是你自己的意識投影出來的印象。
有人把能量理解為身體裏麵的或人裏麵的能量,這樣的理解就局限了,這不是我說的能量。我說的能量是整體意識能量,無限的,不是大小上的無限,而是無法定義成任何概念的無限,裏麵看似有“人”有“世界”,其實它們都是意識能量震蕩而已,不是真的“人”或“世界”。僅僅是看似而已。
====和另一位讀者對答====
【問】:先生,深夜都您的文章,深深沉醉,這文章覺得不是普通的文字和之前的閱讀體驗都不同,感覺讀的過程就是品味的過程,雖然我現在還不可能體會到,還是依靠想象,但是尤其在深夜,有一種非常奇妙的感受。昨天又讀到您解釋的即時即刻的展現,但是我有個幼稚的問題,就是如果每一刻,桌子不是那個桌子,台燈也不是那個台燈,為什麽在白天夢我的這個記憶經驗中體現著連續性,是頭腦思想的邏輯必須要這樣解釋即時即刻的經驗顯現嗎,為啥記憶的經驗那麽清晰。是不是可以解釋為,如果在夢經驗裏麵,雖然也有夢經驗中的記憶,但是歸結於夢經驗,就是說沒有夢中的桌子,沒有夢中的台燈,也沒有夢中的記憶的連續性,隻有夢經驗存在,我這樣理解對嗎 (我好像把自己繞暈了)
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就是如果我是紐約大都會劇院,而把自己局限在某個桌子下九寸小電視的情節中,那麽紐約大都會上演的是啥,是整個宇宙乃至超越宇宙無窮時空維度的顯現,我這麽理解對嗎。就是一切我所看到感知到的都是我的經驗,不是絕對的真實存在,如果我關閉六識,大都會的劇還上演嗎?如果上演,就是為誰而演呢,為獨一無二的自己嗎,會有另外一個小我,或者無數個依然在夢中嗎,我我。。。淩亂了。。。。請先生開示
【答】:你問到:“就是如果每一刻,桌子不是那個桌子,台燈也不是那個台燈,為什麽在白天夢我的這個記憶經驗中體現著連續性“。 就像電影中也貌似有連續性一樣,當電影放映的時候,每一張電影膠片其實是靜止的,每一張和前一張和下一張膠片是沒有連續性的。但是一旦放映機轉動起來,用光把每個膠片都投射到屏幕上去,就在感覺上感到有活動的故事了,也感覺到這是一個連續發展的故事了。其實,這樣的“連續”感覺是幻覺。看似連續,其實沒有東西在連續。看似有東西在發展,其實沒有東西在發展。都是意識在玩魔術。
如果你不知道你在看電影,假如有人騙你說這就是真的現實,而且電影的攝影技術高超到有完全逼真的三維立體效應,你就會毫不懷疑這就是你的“現實”了。當然,當下此刻類似於這個比喻,但不完全是這樣的比喻,僅僅類似而已。我舉這樣的例子僅僅作為比喻工具。當下此刻,一切思想理智敘述的情況都像敘述電影裏麵的故事一樣都是看似的發生,不是真的發生了什麽事情。這就是看似在其實不在的道理。再強調一下,思想理智上看似覺得的“連續性”是幻覺,不要當真了。
為什麽會有“連續性”幻覺?因為思想理智就是記憶機製,思想理智會把沒有連續性的當下此刻解釋成為“一刻一刻”的發展,把“一刻一刻”在思想理智上麵連續起來,就貌似覺得有故事在發生了。這很類似投影機把無數電影膠片轉動起來的機製。
但現實真的是一台投影機嗎?當然不是了,投影隻是一個形象比喻,明白了這個比喻就可以了,不要當真把比喻當成了就是這回事了。
你問:“為什麽這樣清晰”。當然了,幻覺效應看幻覺效應,自己顯現自己享受,當然自己對自己就是自圓其說,當然這樣的自圓其說就是清晰的,夢境裏麵的故事在體驗夢境的時候就是非常清晰的,不要因為這是看似的就不會清晰。“清晰”這個解釋也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幻覺,也就是說,有幻覺上的“清晰”感覺。誰說幻覺不能清晰?
你問:“但是歸結於夢經驗,就是說沒有夢中的桌子,沒有夢中的台燈,也沒有夢中的記憶的連續性,隻有夢經驗存在,我這樣理解對嗎“。這樣的理解是可以的。你能確定當下此刻不是夢幻?你能確定當下此刻是“醒來”?不是“睡著”?當然都無法真正確定的。所以當下此刻和夢裏沒有什麽差別。都是經驗顯現效應。
最好不要去分清那是夢這不是夢,你是無法確定什麽是什麽的。昨晚夢裏的夢你不會認為那是夢境的。
隻能歸納為一切都是經驗體驗,而且經驗體驗也是貌似或看似的,不是實在的。這一切都是無限自己的顯現效應。
你問到:“就是如果我是紐約大都會劇院,而把自己局限在某個桌子下九寸小電視的情節中,那麽紐約大都會上演的是啥,是整個宇宙乃至超越宇宙無窮時空維度的顯現,我這麽理解對嗎。“。 這樣的理解也是當真了。其實什麽都沒有發生,什麽都沒有上演。僅僅是對於思想理智(即主觀“你”)來說看似好像有事情在發生,看似有東西在,看似有情況在上演,這些都是看似的,而不是實在的。不要真的認為有“宇宙”或“世界”,也不要真的認為有一個個體獨立的“你這人”。這些都是看似的空性的印象,比虛無縹緲還虛無縹緲。
我說的那個比喻,比喻你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卻想象自己是椅子底下的一台電視機裏麵的角色。這個比喻不真是說“你在一個巨大的宇宙裏麵,而把你自己想象成為一個小小的人”。這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指出,你是無限本身,但不是物質世界時空世界意義上的無限偉大,而是沒有概念無法定義意義上的無限。你自己看似什麽都是,卻不是任何一樣東西。你自己不是一樣東西,才能夠貌似地顯現為“東西”的幻相。這是錯誤嗎?當然不是了。這是你自己無聊透頂後的自我娛樂遊戲。看清這個而不是消滅自己跟自己玩的遊戲。不當真了但遊戲可以繼續下去,沒有關係的。
你自己不是時空不是宇宙,卻可以自由地顯現出貌似地無限巨大的宇宙時空來,貌似的感覺到在無限長的“曆史”中進展。你貌似可以是物質的時空,卻從來不是物質。有人就說,我自己其實是“精神”,這也不對。如果思想上定義出“精神”這個屬性來,就又形成了一個另類的物質概念。NO,自己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自己就是自己,無法定義成任何一樣東西。之所以自己是無限的無法定義,才能夠自由地顯現出貌似地可以定義的物質或精神來了。
當下即刻,你就是無限維度本身,最最最最高級的維度就是你自己了,但同時,你也不是任何一個維度,因為“維度”這個概念還是思想理智想象出來的。你既不是任何東西,但你卻可以貌似地顯現為一切維度的樣子,這就是奇跡。你既是空的,也貌似是一切的‘色’。但貌似是一切的‘色‘卻不真的是任何一種色相。這是無法通過語言說清楚的。但你可以明白。
你說到:“就是一切我所看到感知到的都是我的經驗,不是絕對的真實存在“。這個說法是對的。連那個主觀的觀察者“我”也是經驗。但不要在經驗上加一個“我”字。經驗不屬於任何“我”的。經驗就是無限自己的效應,並非真的屬於任何個體的“人我“。
你問到:“如果我關閉六識,大都會的劇還上演嗎?如果上演,就是為誰而演呢,為獨一無二的自己嗎,會有另外一個小我,或者無數個依然在夢中嗎,我我。。。淩亂了“。如果沒有那個主觀的觀察者”我“,怎麽可能有”被觀察“的客觀呢?主觀和客觀是同步幻覺。如果沒有主觀就沒有客觀。如果沒有客觀也沒有主觀。這對幻覺效應不是兩部分,而是同一同步的意識能量效應。如果沒有了“覺知”或“意識”,哪裏還會有“紐約大都會上演的戲劇“?。如果沒有“你”在,哪裏還會有“世界”在?如果“你”死了,哪裏還會有“親人”繼續下去?如果你相信會有“別人”在“你死後”繼續下去,你能夠證明嗎?無法證明的!如果你可以證明有任何“情況”繼續下去,就說明有主觀的“你”在。否則?哈哈,這就奇怪了!
六識不是由一個“我”來打開或關閉的。恰恰相反,六識就是《意識效應》的俗稱。是意識效應中貌似出現了一個主觀“我”的感覺。主觀“我”就是意識效應(即六識)。其實,意識(或六識)就是THAT本身。但THAT卻不可以定義為意識或六識。THAT是無限的無法確定,TA可以暫時的貌似成某個樣子,卻不真的就可以定義為這個樣子。
我說的“自己”,不是某一樣東西的自己,不是“人”的自己,不是“小我”的自己。東西,人,小我,都是意識效應。都是自己的效應,就像你可以有做夢這個效應,但你不需要一直有做夢這個效應。任何效應都是空性的幻影,有了等於沒有,發生了等於沒有發生,在了等於不在,完全空性的。除了自己(THAT)外,沒有“小我”。當下此刻就沒有小我,而隻是貌似地好像有某種稱為“意識”的效應在,這個“意識效應”也是看似的在其實不真的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