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痛苦真的就是痛苦嗎?THAT會自作自受地顯現出痛苦來玩嗎?》

(2022-01-13 13:46:53)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每個人都要消滅痛苦追求幸福,這個邏輯對每個人都看上去是理所當然的,太合理的了。今天我要反問你了,如果痛苦真的就是痛苦,THAT會顯現出痛苦來自作自受?我以前用過THAT需要體驗不完美來玩刺激遊戲這樣的比喻,這個比喻還是符合了思想理智上的邏輯。今天的新的說法可能會提醒你連這個比喻也不真成立的。
按照我以前說的比喻,THAT無聊透頂了要玩“人生“的甜酸苦辣的遊戲來刺激自己,但是在遊戲之中的角色不同樣了,角色就想,你玩的夠爽但卻苦了我們。但為什麽我以前會這樣比喻呢?就是要你不要把經驗中的甜酸苦辣當真了。但是這個比喻不是真正成立的,如果按照這個比喻的邏輯去分析的話,還是做實了痛苦就是痛苦這個概念上的確定,然後按照這樣的概念確定去追求解脫,就是希望獲得幸福來替代痛苦,用一種另類的經驗體驗來替代不喜歡的經驗體驗。如果大家把這種比喻當真了,就會抱怨THAT隻管自己娛樂卻不管娛樂遊戲中的角色的感受,編織出THAT和角色對立的幻覺分離邏輯了。
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的話,THAT一定是犯賤了好好的日子不過卻要在效應上顯現出痛苦來體驗不爽。當然這樣的邏輯是不成立的。高級瑜伽就是品味出一切看似合理的思想邏輯都不真的成立,包括把痛苦定義為痛苦。也許有這樣的感受,但“痛苦“這個定性概念是思想理智強加上去的,或說是思想理智給這個能量感受取名為痛苦,然後思想理智就自己相信了這個定性:這個體驗是很不爽的體驗,這樣就是一種思想邏輯的定性反饋循環了,越相信它是負麵的不爽的就越感覺到負麵和不爽。
其實,看似THAT顯現出效應來,定性的卻是效應本身。拿做夢比喻,看似夢效應升起,夢效應中會同步產生思想理智來做判斷,判斷出這段情節是“苦“的,下一段是“酸“的,再下一段是“甜“的。為什麽效應中會出現效應自己對自己的判斷定性?我不知道。但對於THAT來說是沒有這樣的定性的。不斷定性的思想理智本身就是一種效應,這個思想理智效應(MIND)是看似發生其實無法確定發生的。所以,思想理智效應定性出來的概念,無論是痛苦還是酸甜,都是空幻的強加,把無限維度抽象成為某一種維度,確定它為痛苦,然後要消滅痛苦,尋找幸福,進入了一個概念死循環。
並非THAT有意要顯現出痛苦或酸甜的效應來,而是效應本身出現了分辨判斷定性功能,把這些沒有情況的能量效應定性為“正麵“或“負麵“的情況。THAT是無限,THAT不懂得這些思想理智創造出來的抽象的概念,對於THAT來說,沒有正麵也沒有負麵沒有好也沒有壞,隻有自己。任何逃避一個狀態追求另一種狀態的欲望都是夢幻泡影。
好消息是,真相總是會超越幻覺的。盡管在意識顯現效應中同步出現的思想理智功能看似非常頑固,看似在意識顯現出現的刹那,思想理智就開始分辨定性了,不要擔心,這些分辨定性都是沒有力量的因為思想理智的運作其實是空性的。隻有當思想理智相信了它自己的定性以後才會誤以為那些定性出來的情況有威力(控製力)。當你相信了“你是一個受到痛苦迫害的人”,那麽痛苦情緒就在這樣的信仰中越來越強烈。注意,這還不完全是心理問題,我肯定你所感覺到的痛苦是真的,這種認真也是能量效應上的收縮,但是,如果你能夠敏銳地察覺到思想上的概念確定,同時品味這個所謂的“痛苦”經驗感覺,慢慢地,逐漸地,你會品味出說不出來的味道,這個味道我無法說清,但你會直接品味到的,好像既痛苦也不那麽痛苦了。比如說有時候悲情來了,你敏銳地察覺到了這樣的思想理智定性,你不排斥這種情緒,而是處在其中嚐它的滋味,慢慢地,逐漸地,會發現原來“悲情”好像在發散了,開放了,無法確定到底“悲哀”在哪裏了?好像原來非常確定的“悲情”開始無法確定就是這樣的情緒了。這就是超越在發生。
注意,這樣的品味不是一種思想理智上的分析判斷,而是直接品味各種襲來的情緒或感覺,發現它們不再是原來思想理智上敘述的那麽明確的情況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在品味痛苦或悲哀之中,這些概念化解了,它們變成了你自己可愛的能量流,甚至你可以開始享受能量流了。以前我提到過,痛苦是可以享受的,其實我不真的享受痛苦,而是我超越了痛苦這樣的定性,發現它根本不是痛苦,而是THAT自己的能量流,我是享受我自己(即THAT)。
同樣道理,“不完美”不真的是不完美,這個“不完美”的定性是思想理智強加上去的概念,如果你品味一切看似不完美的事物,你會逐漸發現它們是非常完美的看似的不完美,也就是說原來那個“不完美”的定性開始鬆動了,發散掉了,無法確定了。你會發現THAT根本沒有完美不完美的區分,是思想理智效應強加上去的區分。或者可以這樣說,THAT完美地顯現出來了*貌似*的不完美。
所有的思想理智概念定性都可以在品味中發散瓦解,可以在走路的時候品味,可以在吃飯的時候品味,可以在洗澡中品味,可以在早上初醒的朦朧中品味,品味的機會是無限的,那麽超越這些概念定性的機會 也是無限的。
記住!當思想理智告訴你“痛苦”的時候,這絕對不是痛苦,這是百分百的《無限》!你作為無限本身,怎麽可能相信思想告訴你的渺小的稱為“痛苦”?《無限》就是你自己,好像是神聖的無限巨大的黑洞徹底吞沒了“痛苦”這個概念確定,徹底吞沒一切思想告訴你的情況。
當你明白了你自己才是唯一真正的《無限》,隻要有一絲絲的明白,整個存在乃至不存在都跪倒在你自己的腳下,就這個簡簡單單的明白:無限是自己!除了自己無它!這就好像開啟了無限能量,所有的力量都是自己了,什麽都可能了。我沒有騙你沒有誇張,就是這樣的。實際上你自己的偉大已經超越了語言可以表達的程度。
記住,《無限》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每當思想理智告訴你那些讓你失望的“情況”時,就躺在這個無限的後盾上,那些渺小的“情況”就發散了,沒意義了。當然,“躺在某某上”是方便的話,我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
THAT從來不會自作自受自我作賤地施加痛苦來玩自己。THAT就是THAT自己,啥都沒有做,但不知道為什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顯現效應來。注意,這些“出現“不是真的出現,而是看似的出現,無法確定真的有任何情況出現了。THAT永遠在貌似偏離自己的幻象中絲毫不偏離自己。所以,不要相信思想理智告訴你的一切邏輯,概念,定性,要懷疑它們,品味它們,然後就可以超越了它們。
相反地,如果你順著思想理智提供給你的看似非常合理的建議:消滅悲哀消滅痛苦,達到“幸福的彼岸“。可惜,這就是上了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謊言的大當了。你越順這個思想理智邏輯,幻覺越強烈。假如你成功地消滅了一個痛苦,得到了暫時的愉快,很快的新類型的痛苦會來麻煩你了,然後你又要開始消滅新痛苦尋找新幸福了,這就是一個無止境的努力死循環。不是真的有所謂的“痛苦”喜歡來折磨你,而是思想理智不斷地分辨好壞善惡高下,沒有真正的痛苦因為所謂的“痛苦”就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如果你把思想理智的邏輯當真了,這樣的循環是沒有止境的。我的建議很簡單,品味一切經驗形式,不管思想說是痛苦的或是美好的,都不要當真,直接品味經驗能量流,如果你品味多了,思想理智告訴你的邏輯就開始發散了瓦解了,你才發現原來完全不是思想理智告訴你的情況。
======附加問答=========
【問】:剛剛看到tony parsons寫的一段Presence,大概就是你說的品味
【答】:每個人用的詞不同,應該是差不多意思,當然要自己品味琢磨的。或說“嚐美酒”,經驗好像是酒,膚淺地去解釋就解釋出抽象概念來了,但如果慢慢琢磨品味,美味就嚐出來了。
【問】:是不是還是要靜坐什麽的?
【答】:通過靜坐可以體驗不同的經驗形式,也沒什麽不可以。通過靜坐,你會發現靜坐不等於明白。但如果不靜坐,就發現不了了。如果沒有靜坐,就試試靜坐。如果長期靜坐,就超越靜坐,不必把靜坐當成法寶。其實,靜坐不等於你思想上理解的物理或心理層麵的靜坐,還有更超越的微妙的不是靜坐的靜坐,比如讀我的文章就是微妙的靜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