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把每個想出來的情況加上一個“看似”,把每句說出來的話前麵加上“看似”,就對了》

(2022-01-13 13:43:45) 下一個
 
【問】:今天在體會你說的這個顯現效應裏物與物之間其實沒有關係。也就是,當我聽到一個音樂,來了個不喜歡的念頭,身體裏有一股以前定義為不開心的能量。其實是互相沒有關聯,是即時效應。別人跟我說話,我生氣了,其實兩者沒有關係,都是效應而沒有因果關係。隻是THAT想體驗的遊戲。
【答】:對,完全沒有因果關係,是同步顯現。看似在聽,看似有音樂,看似有念頭,其實啥都沒有,是完全空的,這個“有”是貌似的有。無法理解到底什麽在發生,更別談什麽因果關係了。關鍵就是《看似》,英文:SEEMING。如果你把你說出來的情況都加上一個“看似”,那就沒問題了。
你說:“別人跟我說話,我生氣了,其實兩者沒有關係,都是效應“。這個說法是對的。進一步深化就是:沒有“兩者”,“兩者”是看似的。別人跟我說話和我生氣了並沒有真正發生,而是看似好像別人跟我說話了,看似我生氣了,其實啥都沒有真正發生了。看似的發生不是真發生。
【問】:對,但感覺上好像發生了,好像有聯係。
【答】:這個“感覺”也是看似的感覺,其實一切感覺和一切發生一樣都是看似的,英文說就是SEEMING的。都是空的。換個說法,既好像感覺到了,其實感覺是空的效應。既感覺發生了什麽,其實發生了什麽是空的效應。
【問】:就像現在我喝水,和我生氣的能量起來一樣,其實都是效應,但頭腦就解釋為生氣,就要對治
【答】:當下此刻有“經驗”嗎
【問】:這問題問懵我了…
【答】:沒有經驗!也沒有體驗!是那個根本不存在的“你”看出來有經驗的有體驗的,那個“你”和“經驗體驗”一樣是空性的顯現效應。看似有“你”和“你的經驗體驗”,其實僅僅是看似而不真有“你”和“你的經驗體驗”。
【問】:怎麽說?
【答】:沒有了“你”,就沒有了“經驗體驗”。“經驗體驗”隻能對一個“主觀”才成立的。如果根本沒有主觀,哪裏來“經驗體驗”?
【問】:效應對效應。啊呀,咣當一下都沒了!
【答】:這就像夢境,夢經驗體驗隻對夢境裏麵的夢你是成立的,當夢效應沒有了,夢你效應就沒有了,夢你的經驗體驗也就一起沒有了。深入一步,就算看似有夢你在體驗夢經驗,這是看似的,不是真的有“夢你體驗夢經驗”這回事。
【問】:是的。夢經驗,不實有。你這麽一提醒,發現還是太在意這個經驗了
【答】:當下此刻隻不過對於看似的“你”看似有“經驗體驗”。其實沒有“你”也沒有屬於“你”的經驗體驗。到底咋回事無法說。如果沒有“你”就不會有任何“你”來問“咋回事?”這個問題。如果有問題升起,就是“你”升起了,也就等同於“經驗體驗”看似發生了。
【問】:不過你說品味經驗嘛,是這樣品味嗎?
【答】:通過品味經驗,某刻就會發現連“體驗者”和“被體驗現象”都是不實在的。
【問】:因為我有醒夢對照,是很清楚不實有的,就是有時還是會當真
【答】:所以這就是敏感度訓練。不是一天一夜就深化的,慢慢磨。
【問】:好,有意思。就是當時看文章有點不理解,今天散步一留意一下,好像明白了。
【答】:當你看到眼前的一切,有沒有深度,厚度?廣度?長度?
【問】:不知道。這些都是頭腦概念?
【答】:如果你越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實在的,就越有深度厚度廣度長度的感覺。
【問】:如果思想不定義的話,其實不知道這些。就像夢裏也顯得有深度厚度廣度的。
【答】:如果你越發現眼前的一切都是空的,那麽就會失去了深度厚度廣度長度的感覺,好像變成了比一張紙還薄的沒有體積的感覺。
【問】:這麽好玩。別讓我有一個追求行不行
【答】:這不是靠思想理解出來的,不是靠追出來的。
【問】:醒夢對照就很好明白,夢裏的空間時間都是幻,現在的空間時間也是幻。
【答】:在敏感度不高的時候,看到眼前一個大樓,就會覺得大樓後麵有什麽東西,或大樓裏麵有很多東西,或大樓左邊有看不見的東西,或大樓頂層有沒有看到的東西,反正,這個大樓對於你來說就是實體的東西。當你發現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空的,那麽就感覺好像一張紙一樣,大樓好像沒有了深度厚度,大樓就是一個印象而已,大樓的三維立體感覺好像減弱了。大樓後麵沒有東西,大樓裏麵沒有東西,大樓頂層沒有東西,連“大樓”都不是東西,它們都是淺薄的顯現效應,完全沒有深度厚度。注意,我不是說我的眼睛功能出問題了,我的眼睛和你的眼睛一切的功能,隻不過我明白了一切都是空性的顯現效應,顯現效應後麵沒有東西,前麵沒有東西,裏麵沒有東西,外麵沒有東西,包括效應中的東西也不是東西。
【問】:就跟夢裏一樣,以為有是思想想象出來的。隻是顯現。
【答】:“大樓“這個東西是空的。看到大樓,其實等於沒看到什麽東西。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貌似的,不是真的。“看”是貌似的在看,“看到的東西”也是貌似的東西。
【問】:夢經驗。暫且這麽說。
【答】:如果你明白夢經驗完全沒有深度厚度廣度長度,那麽當下此刻也是這樣的。
【問】:對,隻是看似。哈哈還真的是和夢裏一樣。
【答】:看似有深度厚度,不否認看似,僅僅是看似,但其實沒有。如果一切都沒有了深度厚度,那麽你還稱其為經驗體驗嗎?越來越不是了。如果一切都沒有距離了,空間好像沒有了,留下的就是類似圖像的效應而已,那麽,那個主觀“目擊者”和“被目擊”的對象好像也沒有了。這個情況好像你看電影屏幕,雖然看到的僅僅是平麵的屏幕,但如果你不注意的話就錯以為看到了三維立體的有深度有厚度的大千世界了。當你完全忘了在看電影,完全相信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這時身旁的人戳了你一下,你才發現這是電影屏幕,是看似的顯現效應,不是真的發生。
【問】:也是哦。被你這麽一說眼前景象都變了,好玩。但還是貌似有聲音,有動作,像幻燈片放映一樣。不過還有覺受,覺得還是4d電影和夢境比較容易對比理解。畢竟夢裏覺受都是幻不實有的。前幾年很喜歡冉吉特,後來覺得他有點偏空就沒跟了。你說的比他圓滿。
延續那個沒有關聯的話題,就是很好玩。譬如看到東西被砸碎了,會不高興,但現在發現不確定了。這個砸碎效應看到了,但是到底是不是我以為的那樣被某人砸的,不確定了,不按思想解釋的話,是純粹的顯現,沒有故事。
在這個品味中就會慢慢鬆綁,有意思。是被很多貌似,以為困住了。剛剛還發現,之前冥想,放下念頭,覺知那個覺知的無限,這個無限,是虛的,不是真無限。就像夢裏也可以冥想,去覺知,覺知到的無限,也是幻覺。夢裏的無限肯定不是真無限。就像你說的,真正的無限,是超越概念的無限。
我有個疑問:從安住覺知可以到超越覺知嗎?我感覺沒有聯係。安住覺知這個遊戲可以玩很久。如果那天不是問你,我也會就安住覺知,也覺得就是終極。因為馬哈希也說,stay as awareness and it will reveal the truth好像安住覺知到一定程度自然會超越,這樣的話好像馬哈拉吉也說過。
【答】:我不知道“安住覺知”怎麽做法,這個說法太概念化了。這樣說吧,幻覺的“無限”效應也是無限的。或者說,你可以有無限多樣的幻覺出來,幻覺也是無限的。不要字麵去效仿馬哈希的句子。這些句子其實是比較誤導的。並不是他建議錯了,但理解句子的是思想邏輯,就會把句子的邏輯具體實性化,好像真有一個“你”可以安住在什麽覺知上。其實,“你”就是“覺知“,是掰不開的,不安住已經安住了。“你”這個中心感覺本身就是覺知效應。但自己無限無限無限超越“你”和“覺知”。可以把馬哈希說的STAY AS AWARENESS當成對於一切都不在乎不當真,包括對覺知都不當真。看到“你”和“覺知”都是空性的,其實等於已經“安住”了,這個“安住”不是安住在某一個有限的效應(AWARENESS)上,而是安住在無法言說的自己(SELF或THAT)上,不需要特別做一個什麽動作去“安住”。如果特別做了什麽動作的話,就是“你這個人”做了什麽動作了,是幻覺空動作,多此一舉了。
再換一個說法:安住覺知就是為了看空覺知超越覺知,而不是把覺知當成什麽重要的東西安住不放。
【問】:但安住覺知可以超越覺知嗎?好像不相關,超越覺知是看破的。
【答】:MAHARSHI和MAHARAJ 說的關鍵就是《超越》,但是大部分人都難以超越,馬哈希也沒有辦法了,就給你一根稻草讓你消磨消磨,這根稻草就是“覺知“,要你去練習”安住覺知“,通過這個安住覺知練習,也許慢慢你自己會發現覺知也是空性的效應,就超越覺知這個概念了。
【問】:不知這個慢慢和也許是多久
【答】:和我說的“品味經驗”一點差別都沒有,不過是某種讓你消磨時間的TRICK。
【問】:看到你文章裏引用Robert Adams臨終的話,覺知隻是第一步
【答】:誰知道多久?有些人可能要一輩子,有些人一點就通了。當你發現“時間”也是幻覺,就不問這個問題了。當你發現了,那麽“一輩子”等於沒有完全沒有發生,就像你剛才在夢境裏麵感覺過了一輩子,突然夢境切換了,才發現夢境裏麵的“一輩子時間”是假的。
品味夢境是一個很有效的竅門,你常常會在夢境裏麵體驗夢境時間,醒來後才發現夢境時間完全和醒來後的時間無關。如果夢境裏麵的可以過好幾天,而醒來後發現才睡了8小時,你就明白了“時間”其實是幻覺。
【問】:是的。
【答】:如果我告訴你“覺知”僅僅是無限渺小的,就如外星大師說的你們的宇宙是無限渺小的,你能接受嗎?他告訴了你:什麽都不真的有,地球人能接受嗎?
【問】:確實如此啊
【答】:我已經把答案告訴你了,但你不能接受。覺知是空的,“你”也是空的。根本沒事發生。
【問】:一下子確實是無法接受。所以“安住覺知”也是一個方便法
【答】:所以啊,不是沒有說,釋迦牟尼早說了,但沒有人要聽。對,“安住覺知”就是一個讓你消磨時間的事情,直到你發現了沒有一個“你”可以安住在任何上麵,當你發現“你”和“覺知”和“你的安住”都是幻覺,那麽,留下來的才是無需努力的自發自動的安住了。你自己安住在你自己上了。這是一句廢話,因為你自己哪能不安住在你自己上?
【問】:是和品味二選一的方便法嗎?我覺得品味更好
【答】:不是兩選一,我說的品味和他說的安住沒有什麽不同。對,安住覺知是對中等悟性的人說的消磨時間的玩意。對完全沒有悟性的人,隻能對他們說,就不適合說“安住覺知”了,而是建議他們行善積德,做個好人,下輩子投個好胎。
【問】:確實是消磨時間,和不修行好像也沒啥區別
【答】:對於舍利子那樣的,就直接說心經了,什麽都是“無”的。也就是說,一切你能夠描述的“情況”都不是這樣的情況。一切你能夠想到的“情況”都不是這樣的情況。
【問】:就是愛啊,恩典啊臣服啊guru啊。陶醉在好像更美的幻象裏。但沒有那麽多鮮花美好
【答】:對,思想理智就是這樣,一步步陶醉在空性 的效應裏麵。
【問】:但是整天講空性,整天講看似在其實不在,是不是有點Dry(幹燥)?
【答】:不DRY(幹燥),有“那個”,遠遠超越鮮花美好,是無法說的‘那個’。
【問】:是。但不那麽吸引“人”
【答】:說的就是沒有“人”。鮮花美好隻不過是思想理智懂的“美好”,太渺小太渺小。連門都沒有進,隻是在門廳裏麵的“美好”,太渺小了。當你明白了你自己是無限的,就不會對這種“鮮花美好”那麽重視了。
【問】:是的
【答】:有美好的,但不是“你”懂的那種“美好”。“你”(即思想理智)懂的“美好”都是有條件的判斷,條件變了,判斷就變了,美好就沒有了。
【問】:頭腦編織的自以為是的美好,自以為的愛。
【答】:對,思想上理解的“美好”太膚淺了,太有條件了。真正的‘那個’太偉大,無法說。
【問】:對,就像我以前覺得上師就應該楊定一那樣,就出來了個楊定一,都是概念上的愛
【答】:難不是難在‘那個’找不到,‘那個‘一點距離都沒有,就在當下,就是你自己。難就是難在看破不了思想理智敘述的“情況”不是真的。
【問】:是的,慢慢在品味了
【答】:“你“(即思想理智)要”鮮花美好“,就是因為不明白你自己遠遠超越那樣的美好。你覺得你自己是那個裝在身體裏麵的“人”不美好,才要鮮花美好。這樣的循環是很狡猾的。所以,思想上就想象出某一個“美好”的境界。這個想象就是創造了一個條件,符合這個條件才滿意。否則就苦了。其實真正的‘那個’是沒有條件的,絕對的,無需努力的。當你明白了‘那個’,就明白了無條件了,不會在追求那些有條件的鮮花美好的經驗境界了。
【問】:是的,有點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但沒有追求過又不會知道追求不到,好像都要走這個所謂修行的過程。
【答】:這就是那些方便的TRICK了,安住在XXX上,或安住在YYY上,慢慢品味琢磨,在品味中會突然發現XXX和YYY都是空的,不是可以依托的東西,這下子好像完全失去支撐了,掉下去了…,幻覺“你”就死了。
【問】:那是不是都不用品味了,反正都是空的品味啥
【答】:我沒說完全不必要品味了。
【問】:就是要自己品才知道是吧?
【答】:如果有一個“你”在,就要品味的。
【問】:明白
【答】:就因為你問了這個問題,就要品味了。否則就沒有問問題的欲望了。不是品味“你”看到的“覺知”,而是品味“你”。“你”就是覺知效應,這個“你”本身就是空的。
【問】:是。這個比覺知好品味,沒有二元對立。
【答】:看看這個“你”到底有多重要。
【問】:品味出來的和思想告訴的相差甚遠,很有意思
【答】:剛才思想定性為DRY,別信一切思想的定性。
【問】:嗯嗯,被你削沒了 ,品味是不是可以把“我”品沒了,本來就沒有“我”以為有了。
【答】:不是通過品味把“我”給品味沒了,而是發現從來不曾有過“我”這個個體。有人不需要品味,聽到了什麽,就一下子明白了。有人一直要品味品味。
【問】:早上你跟我說,當下沒有經驗,我一下明白了。沒有經驗,不影響貌似有經驗。
【答】:大部分人完全不要聽這個,他們遊戲生活,炒股買房,也不是錯誤。如果建立一個宗教廣泛宣傳“看似有其實沒有”,這樣就等於把幻境當真了。
【問】:遊戲生活炒股買房也是THAT的效應。
【答】:對,沒有經驗,也有經驗,完全看“你”了。“你“就是”經驗“,“你”在就等於“經驗”在,掰不開的。
【問】:對
【答】:隻要”你“是真的,經驗就是真的。
【問】:沒有時間空間,貌似有
【答】:隻要”你“是真的,時空就是真的。
【問】:當真了就真了
【答】:時空就是”你“照鏡子照出來的。對,當真了就是真的。
【問】:不當真才是精髓
【答】:貓照鏡子看到貓自己,嚇死了。
【問】:哈哈哈哈。
【答】:好像我差不多說透了?
【問】:好像都一樣,又都不一樣了。應該是透了。當下就是沒有時間空間的,不需要等到什麽時候才沒有時間空間。當下就是沒有我,雖然看上去好像有我。不需要等到明天才沒有我。
【答】:對,應該說,當下*不是*時空。但對於“你”來說,就是時空。用“不是“這個詞比用”沒有“這個詞準確。不做減法。
【問】:好嚴謹。
【答】:當下是‘那個’,而不是“時空”。對於“你“(即覺知或思想理智效應)來說,就是時空了。
【問】:對,虛對虛
【答】:”你“就是思想理智(MIND),也可以說就是廣義的意識或覺知效應。效應認為效應是真的,自圓其說了。
【問】:對,夢邏輯,自圓其說了。如來,如去。無來,無去
【答】:不做減法。不是時空而是‘那個’,就不做減法了。如果說沒有時空,人們就把“沒有”這個詞誤解成消滅了時空了。最好用“不是”而不用“沒有”。
【問】:明白。
【答】:有時候我比較隨便,常常混用“沒有”和“不是”。可能會給人造成要抹殺什麽東西或情況的誤解。
【問】:本無時空,貌似有,跟夢境裏一樣。明白的自然明白
【答】:這個“無”字也會被誤解為抹殺。“無”不是抹殺,而是說你定義出來的概念是無的,不是定義出來的“時空,人,你,我,他“,這些概念都是無的。它就是它,無法定義。
【問】:這個有,也是經驗上有,其實非真有,Seems to be there, all seeming。
【答】:把每個想出來的情況加上一個“看似”,把每句說出來的話前麵加上“看似”,就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