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果今天生病了,第二天起來為什麽意識不創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呢?或者今天生活困難,為什麽第二天意識出現後不創造出豐盛的物質呢?
【答】:在昨晚的夢中,有時候也會有夢年,夢星期,夢月流逝的,如果在某夢日夢身體生病了,那麽過了好幾個夢日身體還是沒好,甚至可能夢見身體在整個夢境中都無法變好,然後經驗邏輯就切換掉了,變成了所謂的“醒來”,剛才還感覺到的長期生病的夢生活不知道去哪裏了。但當下此刻的所謂“醒來”,還是一個經驗邏輯故事流,和晚上夢境裏麵的故事流沒有差別,隻不過看似的內容變了而已。你也可能會問昨天我生病了,然後進入夢鄉,夢見病好了,然後早上醒來又失望地發現這個病仍然沒好。為什麽? 沒有為什麽!所謂的入睡,醒來,做夢,整個這一切都是廣義的夢幻。沒可能有屬於“你”的醒來。如果真明白了就不會在乎那個“你”醒來還是不醒來呢,因為那個“你”本身就是夢幻,夢幻怎麽有“醒來”這回事?唯一要做的就是對幻覺的不當真,不在乎。怎麽不當真?就是看破那些“要求”,要求病好,就是一種思維上的要求,要求醒悟也是一種思維上的要求。為什麽會有要求?因為當真了。不當真了就等於沒有要求了,是怎樣就是怎樣。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假如得了癌症,如果你連得了癌症都不當真,還和癌細胞做朋友,和平共處,不當它是敵人,沒有害怕,那麽,奇跡就發生了。注意,我沒有建議不看醫生,而是在態度上不當真。
“為什麽不創造一個新的生活狀態?”。經驗的每時每刻都是嶄新的,從來都不重複。但思想理智就是記憶功能,老是誤以為一秒鍾之前的經驗和一秒鍾之後的經驗內容是一樣的或相似的,沒有改變,這就是典型的思想理智的抽象概括,不是事實,事實是,沒有一刻是完全相同的。其實,每一刻都在即時即刻地顯現出來嶄新的經驗顯現內容,每一刻都是嶄新。但思想卻活在“記憶”的幻覺中,看不出這樣的嶄新顯現。思想總是活在“過去”,這就是記憶功能。從思想看出來的就是一個幻覺上的從“過去”流逝到“現在”的連續故事流,其實這就是幻覺。究竟地說,記憶和時間是同一個思想幻覺。
你為什麽要問:“為什麽不創造出新生活?”。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看不出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這個問題反應了思想上的幻覺要求,思想上要求過更好的生活,討厭當下此刻的“平庸或煩惱的生活“。這個要求本身就是把經驗內容當真了,俗話說就是入夢了。要看破這個思想上的“要求”。當你不再有這些強烈的要求感了以後,你才能發現當下此刻的每一刻都是嶄新,都是完美,都是OK的,都是應該的樣子。你不再後悔過去,也不討厭當下,也不憧憬未來。就這樣,你才真正品嚐到了沒有時間的TA了。那種無需任何要求就滿足了的愉悅就品嚐到了。
其實,比上麵說的還要無窮的微妙,連思想上升起了“要求”都是可以允許的,你完全可以允許思想上出現任何要求,也可以允許身體按照思想上的要求反應。你會發現連“要求的出現和身體的反應”都是完全空性的,看似發生了等於沒有發生。你不但可以看破“要求”,也可以看破“要求”的出現和對應於要求的身體反應或衍生要求。甚至,你會發現,“沒有要求”不比“有要求”增加任何價值,因為根本沒有接受價值的那個個體“我”。有要求,OK,是TA。沒要求,OK, 也是TA。
這樣你就開始品味到那無法說的“那個”了。
【問】:每一次意識的出現和消失都是一個全新宇宙的出現和消失,但是意識上卻認為是連續呈現的,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個“連續”呈現出來的呢?是記憶嗎?但是記憶力同樣是不存在的?!
【答】:是的,記憶就是意識(思想理智)建立了連續性幻覺的基本幻覺。思想理智就是記憶功能,因為有記憶功能,就產生了一件一件事物發生發展的感覺了,產生了連續性幻覺。意識也感覺到有時間在流逝,這就是記憶功能。但記憶功能和連續性看似是“真實”的,卻是100%的幻覺,是看似的而不是可以確定獨立存在的屬性。思想理智總是隱性地暗示,昨天和今天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就是連續的一個故事。其實不然,所謂的“非常相似”僅僅是思想理智上的判斷,根本沒有昨天和今天,隻有不變的《當下》,當下的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即時即刻的顯現效應,釋迦牟尼說的《念念生滅無常》。每一個思想念頭的升起就對應完全嶄新的“宇宙”毫不費力地出現了,幾乎在同時,這個“宇宙”就消滅了,下一個念頭毫不費力地顯現出下一個“宇宙”,也一樣同時消滅了。但思想卻無法看出來,所謂連續的“宇宙”根本不連續,而是思想理智把同一個《當下》分辨出連續的“宇宙”的。請不要用思想來理解我這個說法,思想是理解不了的。我講的上述解釋也不是真相,因為真相無窮地超越一切可以解釋出來的邏輯。真相(THAT)是無法說的奇怪,這就是為什麽我用“魔術”或“奇跡”來比喻。如果有“真相”,TA就是一個謎,連“真相”這個概念本身都無法確定成立。
【問】:我昨晚發燒了,身體難受全身痛,然後就什麽都忘了,心裏想著身體不是我,可以還是難受的不行。我知道就可以品味“難受”和“痛”,告訴自己無分別去品味,但是身體的疼痛特別的“真實”,隻能熬過去,但是心裏可以放鬆的。
【答】:上麵這些說法都對,隻不過不必硬把疼痛熬過去。為什麽硬生生地把難受的體驗熬過去呢?趕快去醫院看醫生或吃止痛藥,該讓身體舒服的事情一個都不必停做。經驗中的所作所為和《明白》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說“心裏可以放鬆”,對,心裏的放鬆和具體在經驗中讓身體舒服是兩回事。如果我遇到了危險,心裏上的害怕是沒有的,隻不過我會采取必要的具體措施來逃避危險,同時同步地《明白》這一切“危險和身體的反應”都是故事流,你允許故事流按照既定的邏輯運行下去,該避免的避免,該處理的處理,該解決的解決,同時明白整個故事流都是空性的。甚至,在經驗中親人離去了你完全可以難過,但同時同步地明白,這個“親人離去和你的難過”還是完全空性的經驗體驗。《明白》不是排斥一種經驗狀態而擁抱另一種經驗狀態,《明白》就是敏感度提高到可以完全包容一切經驗形式的出現而不會不明白它們都是完全空性的。你不刻意挑選經驗體驗,但經驗體驗中出現的問題,麻煩,危險,還是可以按照普通邏輯來處理的,沒有任何壓抑經驗內容的必要。一切經驗內容,無論是思想念頭還是身體的反應或所作所為,都和《明白》無關,就像昨晚夢裏的夢思想念頭和夢身體反應和《明白》這些都是夢一樣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可以在做夢的同時明白這就是夢,一點關係都沒有。
【問】: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道理懂得越來越多,知道隻有THAT為真,其他都為幻,可活不出來 ,還未見道。過去讀和聽得多,隻是晩上打坐。從今天開始,準備轉向修,今天一天盡量保持覺知,坐下來工作也聽缽聲一呼一吸。靜候恩典,讓THAT哪天透過這個假我,自己看到自己
【答】:請參見前麵問題的答複,“誰”有活出某個樣子的要求?在找出“為什麽活不出來”的答案之前,先看看“誰”有這樣的要求?就像晚上夢裏的夢“我”也會抱怨,“為什麽我無法活出醒來的樣子?”,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夢裏的“我”把這個我當真了,有要求了,然後就追求滿足這個要求的解決方案了。但你現在忙不了,夢裏的“我”本身就是幻覺,屬於幻覺的要求也是幻覺,所以滿足幻覺要求的解決方案還是幻覺。
如果你明白了我在說什麽,那麽你就明白了連“我活不出來”這句話的每一個字眼都是幻覺邏輯,沒有那個“我”也沒有屬於那個“我的生活”。這一切都是無限的無法確定的神奇,品味這一切,但不要相信任何思想上要你相信的故事邏輯。允許身體該怎樣“活”就怎樣活,不必當真了。
你說:“讓THAT哪天透過這個假我,自己看自己”。這句話就告訴了我你還沒有真的看出這就是幻覺“我”。如果這個“我”是幻覺我,為什麽還要求有一個THAT來透過幻覺“我”呢?有這樣的要求就是在隱隱中思想認為這個“我”是實在的,有要求什麽神力來透過的必要了。
你說:“我還沒有見到THAT”。其實不用“見”THAT,你自己就是THAT了。是TA了,還需要“見到”嗎?這個“我還沒有見到THAT”的說法反應了思想上把“我”和THAT分開來的幻覺邏輯,想象成有兩樣不同的定位屬性存在,一個是“我”另一個是THAT。這就是要注意品味的思想幻覺誤解了。我在前麵幾篇文章中提到比較究竟的指向:連“看”或“見”其實已經是廣義的思想解釋了,現實不真有“看”或“見”甚至“意識”這些概念,這就是為什麽某些大師指出:意識是不識的,用英文說就是:Consciousness is not conscious,連“意識”和“覺知”都是隱性的幻覺,唯一的真實是不需要“看”或“找”的或“知”的,因為你早已經是了!反正,如果有一個要“看”,“找”,“知”的欲望,這些欲望最後都是撲空。但還沒有發現“撲空”之前,就去“看,找,知”吧,看看會發生什麽,
。
總結一下,你會發現思想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要求,為什麽我不能這樣?為什麽我不能做到那樣?好像總有一個“我”是錯誤方。這就是你要品味的地方了,不要急於為這些“為什麽”找解決方案,而是看明白那個“我”本身就是可疑的,無法確定的。當你開始看清楚這個“我”本身就是無法確定成立的,那麽屬於這個“我”的所有要求都是虛妄的了。注意,注意,看出這些屬性和要求都是虛妄的,不等於要壓製它們的出現,既然是幻覺,它們的升起或不升起根本沒有影響,隨便它們去!真正的看破不是消滅幻覺,而是不當幻覺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我也已經涵蓋了《無努力》或《無所離》的態度了。
反之,如果你看不清主觀“我”本身就是個體幻覺,那麽從這個“我”中就會升起無數的要求和目標來。隻要這個個體“我”在,就沒有停止“要求”的一刻。也許到了身體找不到的那刻,還是會有無數的要求和“我”同在。“要求”不是解決的,而是看破的。
【問】:引一段Nisargadatta Maharaj “I AM THAT" 裏的一段;提問: 請您至少顯示給我一些關於您的思想狀態的情況,您在每天的日常中,吃飯,喝水,說話,睡覺 - 您是怎麽感受的呢?(Give us at lease some insight into the content of your mind while you live your daily life. To eat, to drink, to talk, to sleep - how does it feel at your end?) 回答:對生活中的普通事情,我經驗的和你一樣。不同之處在於我不經驗的事。我不經驗恐懼和貪婪,厭惡或憤怒,我不求任何事,不拒絕任何事,不持有任何事。在這些方麵,我不妥協。也許這就是我們的不同之處。(The common things of life: I experience them just as you do. The difference lies in what I do not experience. I do not experience fear or greed, hate or anger. I ask nothing, refuse nothing, keep nothing. In these matters I do not comprise. Maybe this is the outstanding difference between us.)
【答】:NISARGADATTA回複的很好,我和你體驗到的是一樣的經驗內容,我生病了身體也會發燒嘔吐頭暈,我和你能感受到的肉體疼痛是完全一樣的,疼的厲害的時候會苦喊。但區別在於,我沒有“人“有的那種悲痛和哀歎,我不會因為經驗內容而產生那種:“我的一輩子白活了,我的一生都是失敗,我的一切完蛋了“之類的哀歎。因為我找不到那個受到損失的“我“。無論經驗內容顯現出肉體的疼痛還是愉快舒服,都是經驗內容而已,對於TA來說根本等於沒有發生,談什麽損失?如果有所謂的“損失“,必須有一個接受損失的“個體“,這我無法確定有這樣的個體在,那麽就不談損失了。上麵NISAR說的有一個重點:我不經驗。英文就是:I do not experience. 這句話就是關鍵了。什麽叫做“經驗”(experience)?就是有一個個體可以體驗什麽情況,但如果“個體”或“我”僅僅是無法確定的幻覺概念,那麽那個可以體驗的主觀都不存在,怎麽可以說有體驗呢?如果說體驗,必須有一個“我”主觀,但這個“我”主觀都無法確定,怎麽可以確定體驗到的情況呢?但微妙的是,同時,我不否認身體好像在體驗某種經驗內容。這一切好像就是總能量在流動一樣,沒有了“我”,就不定義這為“體驗”了,這是什麽?“誰”在乎呢?如果有在乎,就等於有了“誰”。這就進入了幻覺死循環了。
【問】:這本書中還有多處這樣的地方。這不就是開悟的狀態嗎? 我對這個還是有執念。時而覺得想明白了,時而又糊塗了。先生再給說說吧。
【答】:“狀態“這個概念隻適合於經驗內容。如果真有開悟這回事,不是在經驗內容中發生的,而是超越經驗內容的,那就不會有某種可以定義的狀態了。但是現在,如果你用思想邏輯去想明白到底什麽是“沒有狀態”的狀態,想破頭都不會想出來的。不要去糾結什麽叫做“開悟”,把“開悟”這個思想目標放下吧。也不要追求超越經驗的叫做“明白”的狀態,這些追求到的狀態都不是真《明白》。隻要明白無論發生或不發生什麽,你的完美是不變的,無論活著還是昏迷還是死亡,你的完美是不變的,同時品味經驗的能量流動,然後?然後就會在敏感度上不斷成熟,進入無法說的“那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