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超越“真”和“假”的辨別,品味無限無法確定》

(2022-01-13 13:23:46) 下一個
請聆聽朗讀音頻:
 



 
【問】:夢境裡的一切都是假的 是that製造的幻覺,可是「that」又是真的。 非常值得品味
【答】:比用“真”和“假“更有效更究竟的看法是:無法確定是真的或假的。夢裏的一切對於參與者來說就是真的。但確定嗎?不確定是真的,同時也不確定是假的,因為參與的“我”無法否認所體驗經驗的,根本沒有判斷真假的參照係統。誰在體驗?“我”嗎?如果你去找這個“我“就等於落入了無窮上升循環,我上好像還有我,一層一層上去,無窮無盡的,所以,也無法確定得了“我”,體驗到的到底是什麽?是思想告訴你的“樹,街道,人”?如果你仔細觀察它們,它們就好像在觀察的同時發散掉了,看似有明顯的輪廓,但這些輪廓就像電影投影上的輪廓一樣無法確定真是這樣。就像你無法確定夢中看到的“樹,街道,人”是真的還是假的,當下此刻你照樣無法確定體驗到的“樹,街道,人”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有一個暗示在那裏,你很清楚晚上夢裏的“樹,街道,人”都是無法確定的。這個暗示就夠明白了。明白了這個暗示,就不難明白當下此刻的一切到底是什麽也同樣是無法確定的。
你會發現什麽都無法確定。思想告訴你說:這是活著,以後會死亡。你能確定這是“活著”?也許死亡後也是這樣,就像你在夢中是絕對不知道其實你是睡著的,那麽到底是“醒著”還是“睡著”?太奇怪了,無法確定!不要去確定什麽情況就是什麽情況,這樣的確定就是我說的幻覺概念。意識顯現效應是無限超級奇怪的,奇怪到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你看,就算你睡著的時候,意識照樣升起讓你覺得你醒著。 同樣道理,就算你說死了,但意識照樣升起讓你覺得活得好好的。我是無法確定到底現在是什麽情況,活著?死了?睡著?醒著?看清這些都是思想劃定的概念,都不是真相,THAT太無限了,一丁點都無法確定。你能嗎?
記得看到過這個記載,有位死亡後被救醒的戰士說,當初完全不覺得子彈打進身體,隻覺得一直衝啊衝的,好像身體彈藥不入那樣,衝了好一會兒才發現身體躺在床上聽到醫生的呼喚,才明白剛才的“體驗”其實就是意識玩的把戲。所以,死了也可以顯現出和“活著”一樣的意識顯現效應,在效應上你是無法區分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的。有時候做白日夢也是類似的意識玩笑,坐在沙發上,突然一下子好像進入了另類世界了,好像幹了一件事情了,遇到某人了,然後突然回過神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場白日夢。但當你在體驗但時候是分不清那是夢的。隻有到了意識顯現效應自動切換了之後才吃驚地發現原來被耍了一下。
THAT是沒有“死“或“活“區分的,這些區分都是思想理智在編織謊言,然後就確定這些謊言是真實的情況。沒有任何情況是可以被確定成立的。
當敏感度逐漸提高,一切思想理智劃分出來的分界線都不再去當真了,什麽真啊,假啊,活啊,死啊,睡啊,醒啊,半夢半醒啊,發生啊,沒發生啊,是啊,不是啊,對啊,不對啊,好啊,不好啊,諸如此類的思想概念都不再去關心了,因為這一切都是無限無法確定的自己的神聖的能量流,該怎樣就怎樣,反正是自己,隨便是怎樣都OK。因為我無法確定當下是“活著“,我就不會有“要死“的要求。因為我無法確定當下此刻就是“睡著“,我就不會要求“醒來“。因為我無法確定當下此刻就是“我“這個個體,我就不會要求“我的利益“得到保護。因為我無法確定當下是“迷惑“,我就沒有要求“醒悟“。因為我無法確定當下是“發生“,我就不會要求停止“發生“。當你把一切思想理智劃分出來的概念都看清是企圖分割無法分割的THAT(自己),就不會有那麽多糾結了。
當你開始品味到《無限無法確定》,真正的修行才算開始,之前都是夢幻裏麵的思想概念上用力,是做空動作,無法破幻。下麵是一些我寫的關於《無限無法確定》的文章,你可以讀一下:
【問】:啊啊..... 謝謝先生講解。 我以前知道要用「如幻視角」來生活,但看了你的文章後更明白如何實際切入了。 就像夢境一樣,你無法確認是否現象真的發生過。一旦解釋 一旦當真 便落入了故事。 但是要維持在那個「永恆不變的覺察」真的好難。除非被吞沒了,不然站不穩,小我之手總是會來拉我,被拉住就無形中又給予了能量
【答】:別阻擋思想上的解釋。思想解釋出來“我要維持一個好的狀態否則就慘了”,這恰恰就是思想在編織讓思想害怕的故事,別理會這個邏輯。沒有好的狀態讓你維持,也沒有壞的狀態讓你受害。如果真的相信了思想理智上編織出來的“好”和“不好”,那真的就沒有明白我在說什麽,就會覺得太困難了。
【問】: 嗯 謝謝提醒..... 重要的是那個不要當真。 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看一下您的東西,就是每日最好的練習
【答】:我可沒有維持任何“狀態“,經驗中顯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能量流。我會感受到難受的,但我不排斥這種感覺,我連”痛苦“都可以享受的,所以我不需要幸福。這樣就放鬆了,我好像是一片隨自己能量漂流的樹葉那樣,TA要怎樣就怎樣,我沒有意見。如果按照你的理解,一定要維持一個特定的狀態,那就太當真了吧。
當你連“幸福”都不需要了,才能真正品味到一切包袱放下的味道了,這才是BLISS了。THAT 可不懂“幸福”和“痛苦”是什麽東西。隻有思想理智糾結這對活寶。換個說法,如果你追求一種一點點難受都沒有的“幸福”狀態,當一點點難受都消滅,那麽“幸福”也同步被消滅了。因為“幸福”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礎上的思想理智幻覺。不真有這玩意。當你不在乎“痛苦”也不在乎“幸福”,嘿嘿,整個宇宙能量就和你同在了,有一種說不出的BLISS,隻有你自己可以品味到。
【問】: 感謝感謝。我明白先生說的所有內容,隻是 思想還是在定義在解釋。 自己還是會當真了
【答】:如果我相信思想告訴我的無限多樣的“不想要”,那就會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逃避。累死都無法徹底消滅這些“不想要”或“負麵”。因為根本原因就是有一個“我”在排斥外界,把不可分割的THAT分拆成了“我“在一邊,外界在另一邊,然後這個幻覺上的“我“就開始選擇什麽是“想要“的什麽是“不想要“的,這就是無窮無盡的幻覺循環。“我“越挑選,當真越厲害,那麽反而加強了“不喜歡“的顯現形式了。我說過,真正造成痛苦的就是那顆追求“幸福“的心。你看社會上那麽多雞湯文學,篇篇在建議你如果獲得幸福,篇篇建議你如何獲得“人生的意義“。請你告訴我哪位真正沒有糾結了?連那位寫雞湯文學文章的人都消滅不了糾結。問題在哪裏?
【問】: 明白! 還是落入了分別心。 以及當真了
【答】:思想理智是非常非常非常狡猾的。這個狡猾在語言上是很難指出的。好像我一直在否定你一樣感覺。其實我是在一層一層地指出思想理智的狡猾。思想理智玩了億萬年的邏輯遊戲,它什麽遊戲沒有玩過,你能想出來的它都玩過。比如說,我會說要明白,明白了以後會有BLISS。但當思想理智來理解了以後,就劃分成《明白》和《不明白》兩個情況了,好像《不明白》就是“不想要的負麵“情況了,然後建立起一個要維持的《明白》狀態了。其實你看,思想理智多麽狡猾啊,把《明白》又劃分出好和不好的兩種狀態了,其實我非常難表達,因為《明白》不是可以劃分的2種狀態,而是同一個THAT。在用“真“和“幻“做例子吧,一旦思想理智來理解了,就理解出“我要保持真“和“我不想要落入幻“這樣的對立邏輯了。這就是思想理智的狡猾了,思想理智把同一個THAT分割成有“真“和“幻“兩種換來換去的情況。其實沒有這回事!“真“這個概念是思想理智上編織出來的概念,THAT不懂“真“,“幻“其實就是說無法確定為某個情況,而不是說你看到的東西是幻,讓我再說一下,如果你堅持說看到的東西就是這個東西,這個堅持是“幻覺“,但不等於說你沒有看見,你看見的都不是東西,而是無法定義的THAT。所以你看,思想理智是非常狡猾的,它一層一層地建立概念邏輯係統。
【答】: so tricky... 他一直在和我繞彎。我以為自己懂了,開闊了,但仍然掉入了一套邏輯思維。
我非常需要先生這樣給我指點出來。 我沒有任何佛學經驗 也沒有學過任何法門,半年前自己開始看 自學,東讀讀西聽聽。 但我一看就知道先生說的是絕對的善知識。 智者說的都差不多,我能明白,但落實不到實際操作。 不知道從何下手 如何實修,可其實好像又沒有什麼什麼好修的,其實要做的就是一層層放掉對頭腦的認同。 道理明白了 也懂,但是仍然被頭腦tricked。
【答】: 說對了,其實要做的就是一層層放掉對頭腦的認同。先察覺,察覺到了就已經不擁有這些邏輯了。圓覺經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就是上麵我說的。注意,連“頭腦”也是定義出來的,思想落入意識就是冥冥中自發落入的,而不真的是大腦想出來的。既然思想也是冥冥中自發的能量,也不是錯誤,思想不是問題,但把思想告訴的邏輯當真了,就會造成看似的糾結。不需要“學佛”,看看有幾位學佛的人真明白了?我們說的話題已經是非常深入的微妙的話題了。
【問】: 我大概理解了不知道說的對不對:當現象出現時你的思想定義為了「負麵現象」,然後你抗拒了這個現象所以就再顯化了這個情境出現了。當然思想也可以把這個定義為正麵的,所以說是幻覺啊。對於TA來說一切都是完美的,沒有好與不好。其實不解釋就跟不在乎不當真類似吧,思想念頭一直嘰嘰歪歪個不停,隻要對思想的內容漠不關心,不在乎不當真就好了?看著現象自由的來去,但一切都是TA的能量流動顯現,沒有好與不好,沒有正麵與負麵,一切都是圓滿的。所以思想就是小我非常狡猾哈哈。
【答】:理解的不錯。說的都對,隻不過提醒一句,不是阻止思想上的解釋,讓它解釋去吧,有用的時候把解釋當工具用一下,比如有人喊我的名字,肯定是回應的,當我說:“我就在這裏”,這個回應都是思想上的解釋,沒有一個字是真相,這就是暫時的作用吧,對人有基本的禮節吧。不代表我對這句話當真了。再比如,走來路上迷路了,找不到方向了,就問路人方向,這些都是需要思想理智的解釋功能的,通通當有用的工具,問路人得到了方向,到達了地方,但不真認為有“路”有“方向”有“地方”這些概念,不當真和利用思想邏輯為工具完全不矛盾。再舉一個例子,我思想上的概念是和我對話的人挑起的。如果對話不發生,我就沒有概念,如果對方和我對話了,我當然是以他的邏輯來回應他的,他的話就立刻挑起了思想上的解釋,沒關係,話說完了,概念就沒有了,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不會形成一個:“我今天和他談話很受用,對我很有幫助”這種邏輯。
【問】:這幾天看先生的文章,有時候真的什麽都無所謂了,一切沒有問題了,有問題也立刻浮出“問題也隻是個無法確定的概念”,“我”也是個概念,一片清明的空。但現在好像又卡住了,既然一切概念都是無法確定的,那麽我一直重複的,相信的“真正的自己THAT,一切都是THAT的顯現效應,是遊戲”這個概念又被視為無法確定的不成立的,那麽究竟有沒有真相?如果有沒有真相都無法確定,那麽這些所有建立在“一切都是THAT”的基礎信任的一切理論就不成立,然後就卡住了。自己也感覺是落入了概念的死循環,但真的很難出來,我也知道基礎的信任是需要的,隻是不要太把信任當真,可能這個度真的很難拿捏,但想到“對真正的自己的信任”隻是個無法確定的概念,就覺得一切都毫無意義了,這一切參悟的過程也都無意義了,您的關於信任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好多次,但好像對我的卡點還是沒有改善。請先生指點。
我先自問自答展現一下自己的思維遊戲,好像就是,從表麵來說對真正的自己的信任是對的,是正確的,是需要的,一切都無法確定不是在否定信任,隻是說這個概念也不能確定為就是現實或真相,現實是什麽是無法定義的,那麽這樣其實是在說所有的概念都是對的,本來概念升起了就說明這概念已經是被相信了,被認為是對的,一切都無法確定隻是說不要去太當真,把概念本身當真理了,是這樣嗎?
【答】:你說對了,連“真正的自己就是THAT”這句話都是無法確定的,因為其中每個字都是思想邏輯。“真正“是一種確定出來的概念。“自己“也是一種確定出來的邏輯,“THAT“也是一個沒有信息的詞。THAT不是真理,隻不過指向了那無限無法說的迷。其實這句話完全可以換一個方式說:“你自己就是迷“。關於有沒有“真相“。假設在邏輯上有一個“真相“,那麽必然有一個反麵:“不是真相“。但你如果衡量“真“和“不真“呢?昨晚夢中的一切在夢中肯定可以被確定是“真“的,但現在你已經不在夢中了,你還能說夢中但一切是“真“的嗎?無法確定了。同樣道理,現在是白天,思想理智也武斷地認定這就是“我“,這就是“世界“,這就是“我的生活“。其實,和晚上夢裏一樣,看似可以說是“真“的,但卻無法真正確定,因為沒有可以完成確定的參照物。所以,既沒有“真“也沒有“假“,這就是THAT這個迷。這個迷就是自己。好消息就是,當你發現這一切不是思想告訴你的那些簡單抽象的概念,而是無限無法定義,這就是力量了。當你一放下“確定“,整個存在的力量就是你自己了。什麽奇跡都在了,而且不需要任何努力。
這句話:“就覺得一切都毫無意義了“就是製造麻煩的根源。為什麽要有意義才行?那個要獲得“意義”的是完全的騙子。這個騙子就是思想理智(MIND)。這個騙子一直忽悠你說,我一定要有意義才活的下去。NO,無限能量是不需要意義的。去它的意義吧。當我說:“你自己就是THAT“,這句話隻不過是一句指方向的工具,不是讓思想理智抓住不放的“真理“或“真相“,你自己就是你自己,你自己不需要真相,也不需要意義,因為你自己什麽都是的完全圓滿本身。已經圓滿了,卻幻覺出自己是一個渺小的個體需要得到他存在的“意義“就是開玩笑。
市麵上充斥了“探索人生意義“的雞湯文,人們越看越痛苦,好像真以為有一個“意義”需要獲得,其實就是越來越當真了。
【問】: 我發現在看先生的回複的時候,唧唧咋咋的思想一直在"但是這個,但是那個"。然後就直接來一句,“但是什麽但是,想出來什麽都是無法確定的”,就真的是去他的意義,去他的但是。然後就一切安靜了,不可思議。思想好像是一直處於找問題的慣性模式,一旦順著"但是"走了就死循環了。先生的文字真的對左腦(思維邏輯)強大的人的一針見血,如果沒有這麽多頭腦的反複,就直接“無條件”的相信了真正的自己或者說直接的臣服,也不會有這麽多問題了。
【答】: 用英文說更爽:FUCK IT!
對。一切都無法確定隻是說不要去太當真,不要把概念本身當真理了。你上麵的糾結都是試圖把概念當真理,比如把那句指向句子:“你自己就是THAT”當成了真理了。NO,這句話不是真理,這句話指向了無法言說無法定義的“那個“。雖然我會在文章中不斷寫這句話,我自己是不需要說這句話的。我不會對自己整天說:“我就是它,我就是它“的。但如果你還認為你自己是一個局限在身體裏麵的“人“或“我“,那麽提醒自己這句話是有用的暫時的指向工具。僅此而已。
【問】:一個小觀察, 否定我的存在 好像比 否定思想的正確容易些。 雖然說我就是思想, 但是這個認知是隱性的。否定起來對“我”(指我個人)不困難。 但是,思想否定思想認定的世界的存在 就很顛覆, 會懷疑到底世界存不存在,這是為什麽呢?或者,我質疑我的存在時間久了,自然接受了,但是質疑世界的存在才開始,比較難接受?哎,不知道說明白了沒有。不過不管怎樣, 都是思想,都可以“去他的”
【答】:對思想理智看來,“世界”肯定是存在的,不需要否定這種感覺。但《不當真》不等同於“否定”,要比“否定”超越。“否定”發生在哪裏?發生在思想理智層麵,一個思想否定另一個思想。累不累啊?《不當真》其實就是超越了在思想層麵的“否定,然後再否定,然後否定了又否定”這種思維循環邏輯。你是可以看到思想理智在玩這種邏輯的,但你已經不再對這種思想理智邏輯當回事了。就超越了。你看,否定世界的是什麽?就是思想本身,那麽被否定的世界是什麽?也是思想概念,就是思想要否定它自己形成的概念,多麽循環邏輯啊,多麽勞累啊,最終還是繞不出這種死循環。但有一種可能,就是超越了任何思想理智的運作邏輯,但不必消滅思想理智運作,就是允許思想理智去否定來否定去,你完全當它們在開玩笑,暗笑。
對於初級開始瑜伽品味的,大多在思想理智層麵用一個概念來否定另一個概念,都是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對就是錯。但逐漸地發現,無法真正的確定任何概念,沒辦法徹底否定,也沒辦法徹底肯定。比如說吧,思想說當下此刻是醒著,不是夢,這些都是思想概念的建立。如果你否定這是“醒著”,那就必然形成“睡著”這個相反的概念了,從一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概念,還是在思想理智層麵兜圈子。假如這既不是“醒著”也不是“睡著”,思想理智上的“否定”就難以完成了。但這當下此刻恰恰就是無限的無法定義。所以,慢慢地你會感覺到退到了一邊,不再去否定或肯定,而是處於沒有概念的《不當真》了,管它們去肯定或否定吧,你退到一邊暗笑。
【問】:在這個所謂的世界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唯一能確定的是“無法確定”
【答】:這個“變化“不是有一個世界在變化。其實這不是世界,這就是你自己的意識能量顯現效應,就像電影投影效應一直在變化色彩一樣,是意識效應在變化,並非實體的物質或事件在變化。
【問】: 先生講的很嚴謹,並非有實體的物質在變化,是所experiencing內容的質地在變化,experiencing一直在,但內容無法確定。應該說, 意識效應的變化,也隻是看上去變化了似的
【答】:你說的 對,看來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這是非常難以表達的。因為思想理智總是要以實體物質為邏輯基礎的,但我們不講實體物質,因為‘它’不是實體的東西。根本沒有實體物體。
你也說的 對,僅僅是*看上去*變化了,其實,什麽是“變化”?還真無法定義什麽是“變化”,“變化”這個詞也是思想理智編織出來的抽象定義,別真定性出“變化”這個狀態來。
【問】:所以看到的桌上的那個“蘋果”是原本就PHYSCIALLY “不確定的”/無限可分的(好像如果有道光 就可‘照’出無限可分下去的粒子 敏感度高到一定程度 也能察覺到 不到則品味不到)?而不是我之前理解的 “你”心裏“相信”這是APPLE時它便是,你“看“到 但心裏100%“明白“不是APPLE時(隻是“能量流“時) 就不是 (所理解的“空性“)
【答】:對,原本就是無限無法確定的。“相信” == 思想定義。相信這是蘋果就是任意地定義出“蘋果”這個抽象概念了。
對,看是看到了,但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麽,它是無限就無法說它是什麽了。如果可以說它是某樣東西,就是把無限抽象成有限了。所以,蘋果不真是蘋果,“蘋果”這個概念不成立了,就是空性。
【問】:請教先生 當自己清淨時起的第一念 不是思考問題 MIND邏輯推理出來的 那個第一念是從哪裏來的?(有點像無所事事時 突然心裏一個“領悟”; 或者我本來走在馬路這一邊 “我”沒有在想什麽 突然一個“念頭”想要過馬路到那邊去
【答】: 這個“第一念”就是“它”。沒有真屬於裝在身體裏麵的“你”的念頭。第二念還是“它”,第三念還是“它”,“你”不擁有思想念頭,連“我”這個念頭也是“它”顯現出來的。當你發現連“到馬路對麵去”這個念頭是THAT,就發現了一切動作都是THAT驅動的,和“你”無關,沒有“你”在。
【問】: 為什麽總覺得第一念是‘它’, 後麵都是小我..(思維邏輯啟動了 在還沒有超越時?
【答】: “小我”是什麽?難道真有一個“小我”會想事情嗎?“小我” == 念頭,這個念頭就是“它”顯現出來的效果。沒有“你”,沒有“小我”,沒有“大我”,就是沒有“我”這回事。
【問】:字麵意思是能明白 但還是有“自我/EGO”的時間太久了 而且會無法“感受”/“分辨”出哪些是“小我”的念頭 哪些是THAT 所以有時會知道自己著相 (就幹脆先等等 事情PENDING
【答】:一切想法無論多麽高級多麽細膩多麽高尚,都是幻覺“我”。但是,念頭作為是效應,是THAT的效應。不要去分辨哪個念頭是“我“哪個念頭是THAT。不是這樣的,THAT是沒有思想的,但卻可以產生“有思想“的效應,這個效應當然是空性的,發生了等於沒有發生,當這個效應升起來了,就會貌似有“我“在思想了。所以,一切思想念頭等同於“我“,沒有例外。也許你誤以為有一個所謂的“第一念頭“是THAT的念頭,不是,“第一念頭“還是幻覺效應,和“我“同步,其實念頭和“我“是同一個同步的效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