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就是簡單的一句話:NOTHING MATTERS!
我查了一下《傳道書》,是舊約的一部分,不是耶穌說的。我不是聖經專家,但我知道舊約就是比耶穌還古老的猶太古典中來的。舊約裏麵有相當多無法證實的神話故事,也包含了很多非常究竟的瑜伽士的感悟。我不清楚《傳道書》的作者是誰,我感覺舊約是以色列那塊地方好幾個大徹大悟的瑜伽士的感悟總結。雖然舊約是聖經的一部分,但遠遠早於耶穌的出現。我來探討舊約聖經不是傳播宗教信仰,而是指出超越宗教超越信仰的直接瑜伽品味。根據貝葉朋友轉載的部分來看,《傳道書》的作者用貼近生活的例子把道理都講清楚了。我挑出幾段來評論:
【明亮】:你認為的“事物”都是空性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用比較究竟的話說,一切經驗質地內容,無論思想上看起來多麽重要多麽有意義,都是不留痕跡不結晶的,看似在發生,其實就像夢幻一樣是完全空性的。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麽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明亮】:他說,人的各種努力有什麽意義呢?人的所有利益增減,都是一場空。一代人來了,走了,又來一代人,又走了,就算凱撒大帝可謂豐功偉業了吧又怎樣?多少偉大的帝國不都煙消雲散了嗎,多少偉大的曆史都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什麽都不會留下。唯一留下的就是土地。這是他的說法,我同意,但他說的不夠究竟。現在我來補充比較究竟的說法,不但一切“成就”或“失敗”都煙消雲散,不留任何痕跡,連“土地”都不留下,為什麽?因為所謂的“時間和空間”和“時空裏麵的宇宙世界或土地”都是當下此刻的經驗顯現或覺知效應。當你閉上眼睛了,頃刻之間“世界”就沒有了,經驗質地切換成說不清楚的內在顯現效應。當你睜開眼睛,經驗質地頃刻之間又顯現出所謂的“時空”或“世界”來了。連“閉上眼睛”和“睜開眼睛”都是經驗顯現效應的一種形式,並非真的有“眼睛”也並非真的有“閉上或睜開”。如果這個情況還不能說服你經驗顯現的空性,那麽就品味一下進入睡眠吧,在進入睡眠的過程中,整個所謂的“時空或世界”隨著進入睡眠一下子都沒有了,同步地,那個“我”感覺也沒有了。你無法說在進入了無夢睡眠之後還有“時空”,因為要體驗時空必須要有“觀察者”,但無夢睡眠內是無觀察者的。這就是《無法言說》的味道了。也許,夢幻升起來了,又出現一個“觀察者”和被觀察到的“夢境”,這是什麽?這就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效應自發自動地運作起來了。假如我們把經驗顯現邏輯流分成一段一段的,那麽,每段經驗邏輯流裏麵都有一個看似獨立的“觀察者”和所觀察的“世界”,那個所觀察的“世界”是真的實體世界嗎?非常可疑!那個“觀察者”是真實獨立的存在嗎?同樣非常可疑!因為所觀察的世界和觀察者都是同生同滅的經驗顯現效應。
注意,不但觀察到的“世界”是一種效應不是真相。連那個你認為真實的“觀察者”本身都是一種效應,也並非真相。
究竟地說,連“土地”都不長存。別麻煩去證明5萬年之後經驗中的“土地”是否還在,就在當下此刻,如果你現在閉上眼睛睡著了,“土地”去哪裏了?“世界”去哪裏了?“我”去哪裏了?通通找不到了!
更奇怪的是,不是什麽都沒有了,有一個“在”,這個“在”可以貫穿經驗的有和無。無論是無夢沉睡還是白天經驗還是做夢,都是同一個“在”貫穿一切。同樣,在那個寶貴的“我”出生之前,在那個寶貴的“我”死亡之後,還是同一個“在”。
到底是“誰”在體驗經驗內容的來來去去,到底“誰”在體驗“一代一代人的來來去去?“
換句話說,能夠體驗“生”的那位從來不生,能夠體驗“死”的那位從來不死。它是什麽?
再換句話說,真正體驗的那位不是經驗中的“觀察者”。經驗中的“觀察者”也是被觀察到的,就像昨晚夢中,到底是“誰”在觀察夢境?思想理智肯定說是那位夢中的“我”在觀察和參與經驗,其實不是。能夠觀察夢境的那位不是夢境。
如果你要去確定一個終極的觀察者,那麽觀察“我”的那位在我的上麵,那麽,誰在觀察那個更上麵的“我”呢?如果你去確定那個終極的“我”,一層一層上去,累死了都找不到它,觀察者之上還有觀察者,你可以無窮地推演上去沒有終結,這是不是《無限》的味道?
請記得我不止一次提到,經驗中的任何一點都是無限開放發散的,如果你要研究任何一點,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細節呈現出來,把原來的細節給開放發散掉了,最後你都忘了要找什麽東西。如果你要去找那個終極的“我”,就等於是在體驗無限開放發散的奇跡。
好消息是,有一個輕鬆簡單的態度,不必去找那位終極的觀察者,立刻明白,你自己才是終極本身,你自己可以出現一層一層無限層“觀察”的效應,注意,我強調的是《觀察的效應》並非告訴你真的有一個可以確定的觀察者在那裏。這個效應是無法確定的,但卻看似存在的,你可以享受娛樂,隻要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就可以了,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就可以放下包袱了,管它有沒有觀察,管它體驗還是不體驗,都是自己的顯現形式,都不是錯誤。RAMANA大師建議大家自我詢問“我是誰”。你可以試試看。他不是真的要你找到那個終極的“我”或確定那個終極的“我”,而是在詢問的過程中你發現這個問題本身也是空性的,你就安心了。
再換一個說法,你就是你自己,除了你自己外沒有其它。但如果你要找你自己,是不會找到的。原因就是除了你自己外無其它。如果你找到了什麽“東西”,這個東西是你自己的顯現效應而已,是完全空性的,不是真的找到了什麽。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萬事令人厭煩〔或作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明亮】:他說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經驗過程千變萬化,類似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那樣,沒有一點是重複的,如果你要享受經驗故事,將有無窮的精彩故事內容讓你享受,隻要追求的欲望在,經驗故事就同步升起來符合這樣的追求欲望,不會有止境。而且,經驗內容會像一個無限循環那樣,雖然每個內容細節不會重複,但好像都非常類似,甜酸苦辣的無盡循環,就是因為有一個“我”要認定這些情況是“甜酸苦辣“。觀察者”我“要體驗,立刻自發自動地同步升起了”要體驗的情況“了。這是一個無限的死循環。
很多人抱怨說,我能脫離出這個死循環嗎?如果有一個“我”要脫離,那麽這個“脫離”的欲望將把那個“我”牢牢的捆綁在故事中,因為那個“脫離”欲望是把顯現效應當成是真相了,上當了,那麽就會越發痛苦。有一個捷徑,這個捷徑就是立刻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對自己,不是錯誤,完全空性,完全不會對你有任何利益上的增減,發生了就好像沒有發生,完全不結晶。這個發現可以讓你無需脫離經驗體驗而放下包袱來。
更好的消息是,你會發現這一切經驗顯現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娛樂享受,根本不是什麽“苦難”。但我這樣說沒有用,你必須自己去品味,你才能明白我說的道理了。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明亮】:他上麵說的和釋迦牟尼說的有多麽相似?他的意思就是不要對經驗中顯現出來的內容太過於當真。他說人總是認為發現新東西或新情況了,其實類似的情況早就發生過了,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差不多了。他建議不要糾結於經驗故事中,不要對於自己的際遇太認真了,過得好又怎樣?過得不好又怎樣?通通都是空性的經驗顯現。你再偉大,後來的人都不會記得住你,你再失敗,也不會對你造成任何真正的損失。不必去追求什麽功名,在夢幻裏麵追求到的功名是功名嗎?他翻來覆去說的就是經驗的空性。經驗可以享受,但不要從經驗中去抓住什麽東西不放,所有經驗內容都是空性的,你要抓到的東西都是捕風捉影。
舉個例子,好像你在看電視的時候去抓電視機上的放映出來的“好吃食品”,你能抓得到它們嗎?這個例子不太恰當。因為在經驗中的角色“你”確實可以抓住“食品”享受美食的,隻不過那個“你”和“美食”都是空性的秀,而且,經驗中的“享受”也是空性。有可以享受的就享受吧,反正是空性的,為什麽不呢?隻要不當真了。如果把“享受”當真抓住不放,這就變成糾結痛苦了。
【我心裏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曆智能、和知識的事。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明亮】:這段說的非常好,他告訴你連“大智慧”都是空性的。這就是一個普通瑜伽士的坦白。他坦白說自己曾經以為自己獲得了別人沒有的“大智慧”而沾沾自喜。但後來他更深入觀察了以後發現連這些“大智慧”也是空性的思想感覺,也是捕風捉影。自認的大智慧也是思想把無法分割的現實分割成“智慧”的一部分和“愚蠢”的一部分,這種分割也是空性的幻覺遊戲。昨晚夢中的“你”獲得的智慧是真智慧嗎?現實是無限的無法確定,任何“知識”都是一種抓取或定義,沒有任何知識是可以確定成立的。如果你抓住一個原則不放,隻能帶來痛苦,當然不是真痛苦,是空性的痛苦。
【我心裏說、來罷、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
【明亮】:在這段裏他指出了享福享樂是空性的。絕大多數普通人接觸修行是為了獲得快樂或福報,隻有極少數旨在發現自己到底是什麽。絕大多數人希望獲得開悟而幸福。《傳道書》的作者說追求幸福也是空性的,有什麽功效呢?真正的福不是經驗中的“幸福”狀態。就算在經驗中獲得了暫時的幸福生活,早晚會跑掉的,身體健康會跑掉,財富會跑掉,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穩定。一個拚命維持穩定的“心”是痛苦的。真正的福不是維持經驗中的幸福,而是看破經驗待遇的好壞,明白他們都是空性的。經驗中的享福和經驗中的受難都是同樣空性的。深刻明白了一切顯現出來的故事都是空性的才是真正的福。
【因為有人用智能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
【明亮】:這句話有趣了。他似乎在說知識的傳遞也在空性(虛空)的。
【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甚麽呢。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
【明亮】:他說的夠清楚了。該幹啥幹啥,無論順境或逆境,隨緣就是了,沒什麽好糾結的。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
【明亮】:也許是翻譯的不好,我沒看懂什麽是“強如吃喝”。我認為他說的是在勞碌中享樂,以苦為樂。他坦白地說他比所有人都會享樂享福。我同意,就是這樣。不少人以為開悟了就是天天持戒念佛清淨,刻意地過清苦的日子。不是這樣的,當你明白了一切顯現出來的都是空性的,唯有自己為實,那麽一切禁忌都不會有,絕對的自由。THAT是不懂戒律的,不念經念佛的,做這些事情是開玩笑了。隻有自己在。愛幹啥就幹啥,自發自動。
【總結,到底空性的空是什麽?】:空性的空不是什麽東西都看不見的那種空。也不是什麽東西都摸不著的空,而是,雖然你可以看見東西,雖然你可以摸的著東西,這些“看到”或“摸到“以及所摸到的“東西”都是經驗印象,好像用透明的手去摸透明的東西那樣,完全是空性的,也好想在昨晚的夢中看到或摸到東西那樣,夢中的“看到”,“摸到”,和“東西”現在都不知道去哪裏了。就像夢中的“看,摸,聽,說”是完全空性的,當下此刻的“看,摸,聽,說”也是完全空性的。
空性的另一個說法是幻覺。好像你在月色中看見一個人影,走近一看才發現沒有“人”,那隻是月光投射到一個物體上投射出來的樣子,遠看像一個“人”,其實不是人。也許我們不能說經驗是幻覺,但如果你把經驗中的內容定義為“山,天,人,海,水”,這些定義出來的東西是幻覺。經驗顯現是無法通過思想來定義的,經驗顯現出來的都是謎,永遠無法解釋是什麽,但思想卻一直在試圖解釋,思想自己相信了解釋出來的故事幻覺,就像你把遠處月光的投影當成是一個人一樣是幻覺。
你不必去深度靜坐中尋找“空”,空毫不費力的就是當下此刻,一切顯現出來的景象都是空性的。你走的地板,你的身體,你的“觀察”,你的“聽”,藍天,陽光,空氣,樹葉,美食,房子,以及自我屬性“你,我,他“,所有這些都是空性的,但不妨礙你看到它們,觸摸它們,享受它們,體驗它們,吃喝它們,但不要抓住它們不放。空性的美景是供你享受娛樂的,抓住不放就不好玩了。就像電視劇是供你享受娛樂的,抓住電視劇的場景不放就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