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半夜醒來時,有幾分鍾的時間不知自己是誰,身在何處。(1),請問這種狀態是不是最初的意識?過了幾分鍾後,滑入"我"的狀態,知道自己是誰了,知】道自己在哪裏了。(2),請問這個"我"是不是就是由這個沒有個人定位的最初的意識下降套牢的? 反向來說,這個"我"定位是可以回溯去這個最初的意識的。(3),請問品嚐經驗(能量流)是不是就是撇棄這些表相經驗,駐足在這個沒有個人定位的最初意識?
【M】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是的,這是意識初起,類似夢初起,已經有“空間”感覺了,但還沒有具體的“我”概念出現。這時是感覺到“光”的,非常平和,故事還沒有起來。但不要因為我這樣的描述就定義成這樣,這會誤導你自己的。經驗中有太多的無限的微妙,無法言說的。但你可以體驗到。待在這個“無我”的意識中越長越好,品味它,享受它,品味那些無法說的微妙。過一段時間後,意識好像會像照相機鏡頭一樣聚焦起來,聚焦出故事和個體定位來了,這時“我”這個思想感覺出現了,好像想起了“我是A……“。
注意,這個”我“的感覺是因為意識能量聚焦起來形成的感覺,並不是THAT創造出來的獨立自主的實體。當然了,意識是THAT的顯現效應,一切意識顯現效應可以說是THAT。
不要想象成什麽東西“下降墮落”之類的概念。意識效應還是意識效應,並沒有下降,就像照相機鏡頭聚焦起來了,看出了輪廓的細節,並非照相機鏡頭“下降墮落”了。
比如說晚上入睡,一開始沒有夢,然後模模糊糊地出現夢意識流動,一開始夢意識流動是沒有具體故事情節的,無限地微妙的不得了,無法描述,然後過一會兒就好像自動地類似照相機鏡頭聚焦起來了那樣,某個看似的具體的夢幻故事就發展開來了,當然每個夢幻故事裏麵都有一個主角:夢“我”,就像白天經驗中的“我”不是實體,夢中的夢我也不是實體,而是幻覺能量聚焦出來的效果。
從昨晚的夢中“醒來”,其實這不是真的醒來,沒有一個“誰”醒來了,隻不過意識內容切換了,變成了看似的新的故事情節。每次意識能量顯現聚焦起來都會形成一個“中心”感覺效應,思想就解釋這個中心是“我”。你的任務不是改變這些意識顯現效應的切換,而是品味這些切換的神奇,品味微妙。
【A】:意識效應下,我在吃麻辣燙,又辣又熱,這時,孩子不小心,把一杯冷水灑在了我身上,我又急又氣,在這時,我反溯回當初的意識,回想起半夜的那個無我狀態,反觀這時的我,又辣又熱,又急又氣,但是,可以看到這樣的滑稽,我是怎樣從一種無我的狀態變成這樣五味雜陳的狀態。
【M】:不要刻意地去回溯原先沒有“我”的意識,如果要回溯,這個回溯者就是“我“。這種回溯沒有意義,反而加強了“我”(EGO)幻覺能量。
發生了什麽,即時即刻品味就行,當下品味就行。回溯是造作刻意了,變成了思想辯證遊戲。
你的第三個問題:(3),請問品嚐經驗(能量流)是不是就是撇棄這些表相經驗,駐足在這個沒有個人定位的最初意識?
品味就是當下即時即刻地品味,不摒棄任何經驗內容狀態,不挑選好的,不排斥差的,是什麽樣子就品味什麽樣子。當有“我”這種感覺的時候,就品味這個“我”在想東想西,品味這個“我”的一切欲念,“我”是什麽?沒有真的“我”存在,“我”就是一個思想邏輯流。品味這個思想邏輯流當真認為“我就是A”了。品味一切理智邏輯流。在品味之中你會逐漸發現:你不是這個思想邏輯流,你不是這個“我”,你不是“A”。品味就等於是“知幻“了,”知幻“了就等於離開幻覺了。
當我建議你有機會就品味初醒時還沒有聚焦起來的意識狀態,並不是要你去抓住這個狀態不放。你通過這樣的品味,可以發現意識的聚焦過程,類似照相機鏡頭開始聚焦了,隨著聚焦細節就出現了,自我定位就出現了。品味這個過程的神奇,而不是抓住某個狀態不放。
駐在”是“(BEING)中,而不是說駐在某個特殊的經驗顯現狀態之中。這個“是”是貫穿聚焦前和聚焦後的,你會發現無論有沒有“我”,無論有沒有具體的細節出現或故事展開,這個“是”(BEING)是不變的。看著夢中的“我”的那位就是“是”,這個“看”不真的是從“我”或“我的眼睛”中看出來的。看著白天中的“我”和看著晚上夢境裏麵的“我”的那位是同一個“是”(BEING)。
經驗或意識顯現內容無窮變化切換,但BEINGNESS卻不變。
看來,你好像誤解了認為我要你駐在某個平和的經驗中不轉移,不是這回事!記得我一直在好幾篇文章中提醒的嗎?真正的自己不在經驗中,換句話說真正的自己不在意識中。無論有沒有意識,無論意識聚焦成什麽幻相,都不會影響真正的自己。所以,你要駐在的就是不受意識經驗形式影響的《自己》,這就是THAT。初步地,你可以駐在“是”或BEINGNESS上,逐漸地,你會發現你超越“是”或“不是”,你超越BEINGNESS,但我們以後再深入到這個明白上,暫時不談這個,不急。
再換一個說法:能夠品味經驗意識的那位*不是經驗意識*。你中可以自由自發地升起意識或經驗,但你卻不是意識或經驗。你是什麽?無法知道,不是因為你沒有知道的能力,而是你自己是永遠不可能有“知道”概念的。否則,你隻能偏離出你自己才能知道你自己,這樣就落入了兩元對立的幻覺中去了。雖然你永無可能“知道”你自己,但你可以品味你自己的神奇。
“吃麻辣燙和小孩子的場景 “是經驗的一種顯現模式。初醒時“無我平和”的場景還是經驗的一種顯現模式。發現它們看起來雖然內容完全不同,其實沒有真正不同,它們都是意識(或說經驗)的能量顯現模式而已。不必要偏愛某個顯現模式而討厭另一個顯現模式,通過品味它們而發現它們都是一樣的經驗能量。
請發現那個微妙的在一切意識經驗顯現模式背後的你自己,這個你自己是不會受任何意識或經驗顯現模式影響的。這就是你要注意的。
【M】:一開始隻要注意經驗模式地轉換,比如,一會兒沒有故事,一會兒看似出現故事了,一會兒故事變了,一會兒主角變了,變成了另類故事另類主角了,一會兒“入睡”了,一會兒“做夢”了,一會兒“醒來”了。習慣地觀察這些,逐漸地你會品味出在這一切意識或經驗顯現形式轉換的背後有一種無法言說的《不變》,這個《不變》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也無法看見的,卻可以微妙地品味到。
【A】:主角應該不會變,在經驗中,主角永遠是"我"
【M】:主角一直在出沒,一會兒有白天的”我“,一會兒沒有了,一會兒又出現了夢裏的”我“,一會兒沒有了,”我“就是經驗顯現形式,或說“我”就是思想上的想象,一直在轉換。但有一個無法說的《不變》,這個《不變》不是“我”。注意這個不變。
”我“不超越經驗。“我”這個感覺僅僅是經驗(或意識)顯現出來的效應,等同於經驗(或意識)。
【A】:知道,這點清楚。我隻不過闡述了另外一種可能的誤解,讓你了解。
【M】:好吧就假設有這樣的誤解。恰恰相反,“我”這個感覺隻發生在經驗意識內。沒有了意識經驗,哪能有“我”?“我”僅僅是意識經驗類似照相機鏡頭聚焦起來後看似出現的“效果”。把經驗理解成為出自於“我”是誤解,這樣的誤解非常普遍,幾乎每個人都這樣理解,很微妙的。“卡住”就是卡住在這種難以解釋的地方。
【M】:不是刻意地注意,而是在不擁有意識經驗的同時,看著意識在變換花樣,看著,看著,有機會就看著,想起來就看著,這就像水果成熟的過程,當你做了許久,某一刻,你會突然發現,啊,我不是意識中的“我”,我不是經驗,我不是意識,我不是意識中的大腦,我不是意識中的思想,我不是意識中的身體,我不是意識中的五官,我是超越這一切的無法說的根本。
我不建議你去找“不變”,“不變”是找不到的。你能找到的就是《變化》。隻有當你不再找什麽什麽特殊狀態之後,在不擁有或說不定位於任何顯現效應(狀態)的同時玩耍一般地看著,看著,看著,……,初醒時想起來就看著,白天做事的時候想起來就看著,讓一個質疑的問好一直懸在空中,不作回答,一直看著這個謎,某刻就像電腦下載了某個秘密文件一樣,你就明白這一切到底是什麽的。
換一個說法做比喻,你在不斷觀察經驗或意識了以後,好像把插頭插上了總能量電纜線,總能量電纜線會自發自動地輸送隻有能量上才能體會的秘密給你,不是思想可以分析的秘密。
你就是奇跡,所以你不需要追求奇跡,你隻要看著你自己(即意識經驗),觀察自己就是讓敏感度提高。敏感度成熟之後,你就看到了你自己的奇跡了。現在你聲稱還看不到奇跡,不是因為奇跡不在,而是因為敏感度不高而敏感不到。
現在講講比較重要品味竅門,當你在品味日常經驗的時候,你看到了思想理智一直是聚焦在具體的故事上,一會兒聚焦在這個故事上,一會兒聚焦到那個故事上,比如“吃麻辣燙和孩子在一起”之類的故事。但你要注意到能量層麵就是“光,影,能量震蕩“,好像是連續的能量震蕩,ZZZZZZZZ...下去。這樣你就會品味出其實這不是思想上敘述的故事,而是能量流。
【A】:所以,注意力不是在吃麻辣燙這件事上,而是在能量震蕩上。
【M】:比如,我在電腦上打字給你,思想當然是這麽解釋的,不否認思想是這樣解釋的。但我同時看到了這其實是能量流在ZZZZZZZ……下去,當我看到了你的回複,這也是思想告訴我的解釋,其實這還是ZZZZZZZ……下去。然後早上初醒,發現沒有“我”平和狀態,這也是思想上的隱性解釋。其實,同時你注意到了這是意識能量在震蕩,看似有某種解釋,其實沒有解釋沒有故事,是ZZZZZZZ……下去,好像有一種說不出的“是”(或BEINGNESS)一直在背後震蕩,ZZZZZZ……下去,無論經驗的具體內容是什麽。
沒有什麽“上師“告訴我這些,都是我自己品味出來的。也許你會品味出不同的情況。龍樹也說他沒有“上師“,這是對的。真正的老師隻有無限的自己能量。
【A】:當我回溯沒有"我"定位的最初意識的狀態時,我才能確切理解你所說的"這都是思想訴說的故事",因為在我的經驗中,最初意識是沒有思想訴說故事的,所以,我才會一直跟你說,我會回溯那個最初意識。
【M】:我理解了,這樣可以,沒問題。這隻是一個說法。
【A】:我上上一句話,是這樣的嗎?"注意力不是在吃麻辣燙...
【M】:是的,不否認看到思想在說“吃麻辣燙……”,但你不對思想所說的故事當真,也就是不理會。
【M】:是的,思想 == “我” == 說現在有故事,但這三者都是夢幻。所以,現在其實沒有故事,但是有ZZZZZZZZZ……的終極無限能量震蕩。
ZZZZZZ的震蕩是真的,但思想解釋為“因果關係”和“我但生活”,這就是思想上的抽象概念,就像思想解釋昨晚夢境裏麵有一個“我”在奔跑一樣,不是真相。
夢裏的“我”說他看到了故事在發展,但夢是什麽?不就是ZZZZZZZZZZ……嗎
對。看似在,其實不在。連把“夢”定義為夢本身就是幻覺。
當下此刻的意識其實就是ZZZZZZZZ……,但對於思想理智來說,就看似是一個邏輯合理發展的故事了。
【M】: 能量震蕩(ZZZZZZZ)隻是我的一種形象比喻,好像是一種神聖的自己能量流,這個ZZZZZZZZZ到底是什麽,太無限了,無法定義。
比如當下此刻,你感覺到了沒有,經驗好像就是“滋滋滋滋滋滋滋滋”地流下去,同時不否認思想把經驗內容解釋為“我在做這個事情….”。經驗是“滋滋滋滋滋滋”同時也看似是“我在做這件事情….“。
注意提醒:沒有一種解釋抹殺另一種解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蕩是一種解釋,但這種解釋不抹殺“我在做一件事情”這個解釋。完全沒有一個立場去抹殺另一個立場,而是敏感度提高到看出無數的解釋並存。再比如,雖然茶杯不真的是茶杯,卻不抹殺視覺效果上看似是茶杯。隻要不偏執於某個解釋立場就行。
暫時可以理解為能量流。龍樹說他沒有老師教的,我看了他寫的感悟,就是這樣自己品味出來的感悟不需要老師教。你也可以品味。
其實,你仔細讀龍樹的《中道》,簡直就是在解釋《無法確定》,用英文就是NOT FIXATED。
【M】:對。如果你用“心”(即思想理智)去確定,非累死不可。
比如說,看上去像“我在打字”,但無法確定“我”,無法確定“打字”,隻是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蕩一樣。無法確定“我”和“打字”卻不否認看似像我在打字。這就是不確定原則。注意我沒有任何否定。如果思想上否定一個情況,確定另一個情況,這就是確定了情況了,等於落入幻覺之中。
為什麽說THAT是神奇,就是因為它可以看上去像某個情況,卻從來不是這種情況。這比魔術師還要神奇。
《無法確定》原則不等於是模糊不清。不是這樣的,一切看似的情況都是非常清晰的,如果你一直看下去,會越來越細致,直到無法確定原來那個定義是否成立了。
不要以為我在說玄學,我說的比玄還玄,我說的是神性。
但無限玄的能量效應,對於思想(也是能量效應)來說,就覺得很正常,沒有什麽玄的了。
對不起忘了回複這個問題:“我是怎樣從一種無我的狀態變成這樣五味雜陳的狀態“
不是這樣的。你沒有從一種無我的狀態變成五味雜陳的狀態。你(即THAT)怎麽可能改變呢。改變的不是你自己,改變的是意識(類似夢幻)內容。初醒時的無我平和狀態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東西,它還是意識顯現出來的類似夢幻一樣的狀態,然後意識內容轉變成“五味雜陳,油鹽醬醋“的日常生活了,這僅僅是內容不同了,意識顯現還是意識顯現,就像昨晚夢裏一會兒夢見在奔跑一會兒夢見休息,但夢還是夢,不會因為內容不同而不是夢了。
“觀“就是說在觀察萬變的同時,逐漸品味到那個ZZZZZZZZZ……的不變。
當然,逐漸地,那個ZZZZZ……也不再是ZZZZZ……了,是什麽?不急,慢慢品味。
當下此刻,注意聽聽街上的噪音,人聲,聽著,聽著,你聽出這一切聲音好像不再是“聲音”了,而是“滋滋滋滋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蕩流了。就這樣“聲音”這個思想概念就不那麽重要了,你超越了這個思想概念。
當下此刻,注意泛泛地看著遠方的人物運動,汽車移動,樹葉搖動,各種無法名狀的變動,看著,看著,它們好像也是“滋滋滋滋滋滋滋滋ZZZZZZ….”的能量震蕩了,什麽在震蕩?什麽在“滋滋滋滋”?無法言說,但這是不可否認的。
就是這樣有機會就看,你會越來越超越思想告訴你的故事情節而注意到了原先沒有敏感到的沒有故事的能量流了。
你在看似參與經驗的同時,和無限自己的能量流共振,滋滋滋滋滋滋,好像溫暖的神聖“電流”通過,有一種說不出的“福”,說不出的“甜蜜”。但我不想多渲染這個怕給你某種思想概念上的誤導,這種福是無法交流的。
【A】:所以,那個早上初醒的“無我”最初意識狀態,隻是能夠幫我理解什麽叫做“沒有思想所說的故事”,就沒有什麽作用了。平時整天都充斥著思想的時候,不是太容易理解怎樣叫做“無思想敘述”。
【M】:思想說“有思想”,但不要當真認為思想說的是事實。
很多人誤以為要消滅思想,其實,他們真的錯認為“思想”就是思想了,要消滅它。其實,“思想”不是思想,但思想上卻定義它為思想,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一個稱為思想的壞蛋。然後人們建立了宗教去消滅EGO消滅思想。哪裏可以確定出“我“和“思想“啊?這樣的確定是無法成立的。怎能消滅一個根本無法確定成立的“東西“呢?
隻有當你能夠確定它就是A,才能消滅A啊。如果你連A都無法確定是,消滅的對象都是幻覺!所以,那些“新時代“宗教的綱領就是消滅所謂的EGO,其實它們要消滅的EGO並不真存在,EGO(即“我“)是純粹的幻覺思想概念。幻覺是不需要消滅的。幻覺隻要被看清,不上當就行了,簡單的很。
高級瑜伽簡單的很,不把思想確定為思想,而是當它為無法說的“滋滋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蕩,這樣就簡單了,你不必在乎滋滋滋滋滋滋中說些什麽故事,都無所謂,反正是自己的能量震蕩而已。
【M】:這個“有我”就是一個思想,這個思想就是一種能量流
別說隻有初醒時沒思想,其實現在也沒思想。但看似地有思想解釋在流動,看似的思想在自說自話說有“故事”有“思想”,這些就是要觀察的。
你說的對。這個“有我”或“我”感覺本身就是思想。但思想不真的是“思想”,而是無法說的ZZZZZZ...
【A】:所以,是把重心放在無我上,不要把重心放在故事情節上。
【M】:所以,你知道了很多*關於*思想的故事,但你不真的可以確定有思想這個東西存在。你所知道的都是*關於*思想而已,你不真的知道什麽是“思想”。
不是,也不是把重心放在“無我”上,“無我”是一種思想上的對立立場。堅持“無我”就等於在排斥“有我”了。記得龍樹提出的問題,說“沒有東西”其實就是做實了“東西”。如果真的是沒有東西,何必多此一舉地說“沒有東西”呢?同理,如果沒有什麽“我”,何必宣稱或堅持一個“無我”的立場?
真正的無我是超越“有我”和“無我”的。既然超越了“有我”和“無我”,那麽當思想上出現了“我”的感覺,很好啊,這是一種意識效應而已,不是錯誤。當思想上不出現“我”了,還是一種意識效應而已,不是錯誤。就這樣,糾結就沒有了。
【A】:現在這個頭腦很暈,同時就知道這個思想在訴說故事“什麽都不能抓,什麽都不能做,很無奈,頭很暈。“一回溯那個最初意識,就從頭腦故事裏拔腳出來了。
舉一個例子吧,昨晚夢裏也有“無我”狀態的,和白天一樣。昨晚夢裏也有“有我”狀態的,和白天一樣,但你不會集中到昨晚夢裏的“無我“狀態上說這就是真理了。”無我“和”有我“都不是真相,而是看似不同的兩種意識顯現模式。
你不在意識之中,不要集中到任何意識中顯現出來的狀態上,這些都不值得集中。而是觀察意識狀態的不斷變換變化,慢慢地,你會發現真相不在意識之中。
【M】:別管意識說“要抓”或“不要抓”,看著它們,當它們是兒戲,當這些邏輯是胡說八道。
如果你真明白了我說的那個最大的道理,怎麽會有前麵的迷惑呢?我猜,隱蔽地,你還相信思想給你編織的套子。
【M】:當初,舍利子越來越成熟了,但還有各種各樣的邏輯套子,所以,釋迦牟尼就對舍利子說了一席話,這一席話就是現在的《般若心經》。
【A】:我當然還是相信思想編織的套子了。要不,就不會有這麽多問題了。
【M】:不是你相信了思想編織的套子,而是思想相信了它自己編織給它自己的邏輯套子。你就是你自己,沒有什麽“相信”這回事。
如果我要說的究竟的話,初醒時那個平和狀態雖然沒有“我”這個概念,但已經有了“空間”的概念了,這已經是夢幻了。但我暫時不走那麽遠。
對,隱蔽地在思想上還是相信了思想編織出來的邏輯套子,就當真了,所以你問出這些問題。現在你的敏感度提高了,可以隨時發現這些思想編織出來的邏輯套子本身都是無法確定成立的。
【A】:你提醒初醒時的無我狀態已經是夢幻了,這個提醒很及時很好呀,需要這樣的提醒,否則,我會抓住這樣的經驗不放,因為經曆過這個無我狀態,就覺得很珍貴,就感覺下餃子那樣,嘩啦啦地,從無我的狀態套到一個我身上了。
【M】:注意,隻要理智上把“空間”真當成是實際的空間,已經是一種確定了。一旦當確定出來的情況為真,就等於上當了。
我不否認初醒狀態是一個很好的瑜伽狀態,是一個提高敏感度的好機會,但它還是夢幻之中。隻要歸納它為“狀態”(STATE),就是隱蔽地在幻覺概念之中。沒關係,看著它,享受它,但不要當真把它當成是某種終極狀態。你自己從來不在任何狀態之中。如果有一個“你”會落入某個狀態之中,這就是夢幻泡影。
對,暫時把這個初醒狀態當作很有效的瑜伽體驗是有意義的。不否認這個意義。我隻是提醒你站在更高的地方看而已,不否認在這之下的體驗。
我不否定任何狀態,我提醒你的是:任何狀態都無法確定為這個狀態。我和你的談話始終是不讓你建立任何立場的。
【M】:對,一切都是習慣。品味,品味,品味習慣了,它就會自動自發地品味了,那些思想上的確定會越來越鬆動了。也是習慣成自然。
思想的確定(Fixation )鬆動了,就敏感到福了。不是說你現在沒有福,而是你錯以為當下此刻是個故事,不是福。新年快到了,與其在門口貼個“福到”,發現自己*就是*福本身,不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