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高級的不在乎和超越的品味》

(2022-01-13 12:49:21) 下一個
 
【問】:我有問題請教,知道一切是THAT(自己、一體、是夢)
,跟親友說這存在,看表情知道他們接受不了,可能把我當神精病吧!朋友慢慢都遠離我。
【答】:一切是THAT,雖然我們常常說THAT是自己,是一體,類似夢。但注意這些都是思想上的定義,好比把無法定義的無限定義為有限的概念。沒錯,THAT會顯現出“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會顯現出空性的夢幻的感覺,但要明白THAT這個詞僅僅是指方向的工具,指向無法定義的無法言說的無限。思想理智永遠無法理解或懂得THAT,無法給THAT套任何的概念邏輯套套。THAT完全不是思想告訴我們的任何“情況”。真正的安全來自於沉浸在“無法確定”中。對於思想理智來說,”無法確定”是難以忍受的困境,因為思想理智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抓住和確定,否則難受的不得了。但通過品味無限的THAT,你會逐漸超越思想理智辯證死循環,好像漂浮在無限奇跡能量之中,什麽可能性都有,你也什麽都不在乎。在乎什麽呢?既然自己是無限,還在乎“有限的故事情節”嗎?
我理解你的苦惱:無法跟親人好友分享這個發現。我要安慰你了,就像你突然發現自己在做夢,你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在發現這一切是夢境(經驗)的時候,夢經驗不會因為你的發現而葛然而止,徹底明白的那位依然參與經驗流,但同時已經不真的在經驗流裏麵了。當你發現這一切都是空性的夢幻,為什麽要和夢幻裏麵的親朋好友分享“這一切都是夢幻”這個福音呢?完全不必!完全不必!夢幻裏麵的“別人”都是你自己無限能量流構成的“輪廓”和“色差”,你看明白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經驗流就可以了,它們看似多麽重要多麽真實,其實就像昨晚的夢幻一樣完全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讓我再總結一下,你不必跟任何人分享解釋你自己的發現,因為當你真正發現了這一切的秘密,你就明白了根本沒有“別人”也沒有“你這個人”,哪裏有什麽“分享”這回事?《無二》就是指向《無分享》,“分享”就是認為有兩個不同的個體一個要分享給另一個,這就是“二”了,因為隻有自己無限的能量,這個能量自由地顯現出無限花樣的故事來,沒有一個故事情節會留下痕跡,你自己作為無限能量是唯一的在,不空。但能量顯現出來的故事情節卻是完全空性的。換句話說,你自己是唯一的實性,但你卻可以自由無限製地“夢出來”無限多樣的空性的故事情節,這些夢出來的故事情節都是完全空性的。很多很多不真正明白的人都說:一切都是空的。這句話是曲解。
印度聖人RAMANA MAHARSHI大師說過:“當你開悟了,整個世界就開悟了”。因為當你開悟的一霎那你明白了:根本沒有什麽“世界,別人,眾生,社會,宇宙,時空“!這些都是自己給自己顯現出來的不留任何痕跡的印象秀,隻有你自己在!這就是真正的安全!
而且,如果你越來越明白這個事實了,那麽整個經驗能量會附和這個內在深刻明白,那麽,一切奇跡都是可能的了。獲得奇跡完全不重要,發現你自己到底是什麽才是重要的。
回到你的困惑。不必為親友的反應糾結,如果他們不願聽就不提這個話題,就像你看著夢裏麵的角色完全不在乎一樣道理。你可以“偽裝”出俗人的樣子,怎樣方便就做什麽,因為經驗裏麵的故事情節一點關係都沒有。就算當下此刻整個銀河係爆炸了,把太陽係摧毀了,把地球融化了,算什麽重要的事情呢?一點重要性都沒有!你自己還是你自己,頂多能量顯現形式被切換掉了,切換成另一番經驗質地情景,絲毫不會改變你自己。我把話都說絕了,就是幫助你看到你自己到底是什麽。
“方便”這個態度是很實際的,當你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能量顯現,你可以去搶銀行嗎?當然了,但這就不方便了,你會被捕判無期徒刑,何必呢?當你明白一切都是自己,根本不會有任何缺憾感覺,連“搶銀行”的念頭都不飄過。真明白的那位就是奇跡本身,缺錢的時候,錢會以某種無法預測無法解釋的方式送過來,不必搶銀行,哈哈。如果你覺得缺這個少那個,那還沒有真明白。
真正明白的那位不懂什麽叫做“孤獨”,他明白自己就是一切的一切,怎麽可能會孤獨呢?他明白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但絕對不會孤獨。就算一個朋友都沒有,絲毫不會造成任何難受孤獨的感覺。真正明白的那位不會有任何“需要分享”的欲望,一切都是自己,沒有不是自己的其它,“孤獨”這個概念已經對你不成立了。他會安心安詳,這個安心安詳不是故意做出了的樣子,而是真正的放心,自己是永恒的“是”,怎能不安詳呢?恰恰是這個安詳安心,你就像一盞明燈一樣,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什麽,朋友會來的,但沒有朋友一點差別都沒有,太陽是不需要朋友的。
如果你跟街上人說“一切都是自己”,很快會被人舉報然後政府派人把你抓進精神病院,這就不方便了。當然了,如果你一定要這樣做,也不是錯誤。大徹大悟的那位可以自由地顯現的像是淌口水的傻子,也可以自由地顯現的像一個博學多才的學者,但這些都是顯現形式而已,絲毫不改變你自己。方便不方便,身體會自發自動的操作的,完全不必你去操心。舉一個例子吧,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既然你明白了,當你看到一個人落水了會不會去救他?我回答他,我不知道,隻有到這個情況發生的時候才知道。身體會自發自動的操作,因為落水的那位是無限能量顯現,身體也是無限能量顯現,到時候會發生什麽,都是無限能量的顯現意誌,不是任何“人”的意誌,也沒有對錯概念。一切都是TA的意誌。這個“方便”不是“你這個人”的方便,是THAT的方便。
【問】:我知道一切不存在,隻有夢,我世界裏的角色包括我都是我自己(THAT), 是不是我當真了(比如我跟媽媽互動)世界都是我內心投射的,故事就一直演出,不當真,他們說我冷漠,在還沒開悟之前怎樣生活?無為而為?是自動駕駛嗎?那我的親友我不跟他們說真相是違心,我也會想(妄想)一直跟他們說,希望他們能解脫,還是像你說的去享受生活,不用跟他們提存在,世界是夢,我這角色它愛咋演就演,THAT,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本就這樣如夢幻泡影,不當真。
【答】:我說的“一切不存在”指的是經驗故事不真的是思想解釋出來的那回事,就像昨晚夢裏的故事情節並不是夢思想解釋出來的那回事一樣。但我不否認“夢經驗”發生了。隻不過夢經驗描述的故事情節是空性的,猶如電影裏放映的故事情節是虛構的故事一樣,但不否認看過了電影。所以我們不能斷言“一切不存在”,故事情節,即“你”和“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是空性的。但這個經驗能量顯現效應卻是真的。到底什麽存在?不是“你這個人”也不是屬於你這個人的“生活”也不是世界和空間,而是經驗作為一種能量體驗效應本身是存在的。品味就是繞過經驗中思想企圖描述的故事情節,直接品味經驗的能量形式和PATTERNS,也就是我說的品味經驗質地變化,別管它敘述什麽故事內容。
“我跟媽媽互動“這個情況也同樣可以在昨晚的夢中顯現出來,你現在從昨晚的夢中切換出來了就明白夢中“我跟媽媽互動”僅僅是夢能量顯現出來的效應,絕對不是真相。那麽憑什麽你可以確定當下此刻“我跟媽媽互動”不是空性的顯現效應呢?當下此刻到底在發生什麽?我們無法確定。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我跟媽媽互動”,其實這僅僅是《看上去》的情況,不是真相。真相遠遠超越一切顯現出來的看似樣子。真相是無限地無法言說,和晚上夢裏麵“和媽媽互動”一樣是無限地無法言說一樣。
當親友說你“冷漠”,思想上肯定不好受的,覺得自己被冤枉了。然後思想上會有一種要解釋給他們聽懂的衝動。請退後一百步看清這個經驗能量過程,看清先是“指責”,看清然後是“反駁”的衝動,看清楚這些能量震蕩就是思想邏輯流。你可以去反駁,也可以不理會,這兩種情況都沒有任何所謂,重要的是退後一百步看清這些思維運作,看清這些思維運作通通都是夢幻裏麵的故事情節,完全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傷害。如果你非要改變他們的指責為自己辯駁,這樣就等於把經驗內容當真了。如果你覺得方便的話,自己明白就夠了,何必跟他們提這個話題呢?記住,隻要你自己明白了,整個世界都明白了。
我問你,在淩晨半夢半醒的時候你突然發現剛才夢裏栩栩如生的“親人”都是夢幻故事,難道你還要去解脫夢幻裏麵的“親人”嗎?沒有這回事!當你明白經驗中敘述的故事通通都是經驗能量本身,完全是空性的,要解脫故事裏麵的“人”是開玩笑。思想會聲稱:“如果我明知道真相而不跟他們說就是違心”,違反了什麽“心”?其實這就是違法了“思想的心”。思想的心說的一切故事都是夢幻裏麵的邏輯故事,完全不真正的成立。如果你說你明白了真相,那就已經看清了思想(“心”)所說的一切都是謊言。“心”的同義詞就是“夢幻解釋”。所以,要小心這個“心”告訴你的一切邏輯,要質疑這個“心”,它不是你的朋友,它就是幻覺本身!
你說:“希望他們解脫”。這句話暗示了你還有隱性的當真。昨晚夢中夢見了一個可憐的“親人”被冤枉了關進籠子,夢中的“你”哭啊哭突然能量轉換了,你發現了這個故事邏輯流僅僅是一個空性的夢幻能量流,那麽,哪裏還有這個“親人”?哪裏還有那個“冤情”?哪裏還有那個“籠子”?哪裏還有“難受”?
奇妙的是,當你突然發現夢幻裏麵的“痛苦”都是空性的邏輯忽悠。夢裏的痛苦作為經驗能量的顯現形式不會因為突然明白而葛然停止。唯一的不同就是不當真了,這個時候,還是感覺到夢裏的“你”在哭泣,但同時在能量上彌漫了一種無法言說的“玩耍”感覺,隱隱感覺這就是超級自我玩耍,甚至還會類似看悲劇電影一樣享受“痛苦”了。其實我用昨晚的夢做比喻指向當下此刻,如果你不斷地品味經驗,整個能量場就像是一隻蘋果越來越成熟,到了某個時候會在“痛苦的故事”中覺得好笑,會在“哭泣中”感覺甜蜜。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BLISS,我指向的就是這個。
你自己已經回答了你自己的問題:“不用跟他們提存在,世界是夢,我這角色它愛咋演就演,THAT,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本就這樣如夢幻泡影,不當真。”
【問】:請教先生, 前麵說過“直接的無需描述的經驗體驗不是幻覺”, 就是說如果繞過或者忽略思想描述, 而是僅僅體驗經驗,這個才是真相, 對嗎?沒有了思想旁邊的體驗經驗,就沒有了好壞,想和不想。 或者說沒有了思想旁邊的一切,都沒有了二元對立, 那就一切都為所謂了。
【答】:比如說,“看到光”這個能量顯現效應不是幻覺,但思想上來了解釋說:“這就是光”,這個思想解釋是不成立的故事邏輯。思想把無法解釋的現實解釋成“光”這個概念了。同樣地,“感受到空間”這個能量顯現效應不是幻覺,但思想上來解釋說:“這是空間,解釋說那個東西離你有100米距離遠,解釋說你可以從這裏走到那裏”,這個思想解釋是不成立的故事邏輯。我們無法知道經驗的任何一點和觀察者之間有所謂的“距離”。就像你看電視,看到電視裏麵放映一輛車向遠方奔馳,如果你當真了,就真的以為你坐在這輛車上在空間中向遠方奔馳,但突然我提醒你注意一下,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你的眼前,跟你沒有距離的屏幕上的電子投影效應!如果你理解了這個比喻,就看看當下此刻吧,不否認你確實觀察到了輪廓,色差,變化,視覺效果中的那棵樹看似離開你100米遠,但這個視覺效果發生在哪裏?它發生在和你沒有任何距離的當下此刻的意識中。這個覺知效應不是幻覺,但思想上來解釋說,有一個你看到了空間,你看到了100米外的一棵樹,這個思想敘述是在編織幻覺邏輯故事。
本來就沒有好壞,就算思想上來告訴你這是好的那是壞的,不等於真的創造出好壞對立來了。為什麽要讓思想停止敘述啊?沒有必要把思想停下來,因為你無法停下思想的敘述。但你可以立刻看清思想上的敘述沒有一樣是真正成立的。這個“看清”就是佛經中所說的“觀”,看清了就不當真了,不當真了就開悟了。請注意,看清到開悟不是一個有時間發展的過程,而是0時間的不是過程的突然《明白》,好似量子飛躍那樣。
你說:“或者說沒有了思想旁邊的一切,都沒有了二元對立”,不是這樣的。並不是沒有了思想的敘述才沒有了二元對立,而是立刻《看清》無論有沒有思想敘述,從來都沒有二元對立。你根本不需要讓思想停止敘述,而是立刻地不相信思想告訴你的那些荒謬邏輯,立刻看清從來都沒有二元對立,自始自終都是永恒的自己(THAT)。
【問】:相信思想, 不相信思想的不都是思想? 這個”看清“的你, 不是思想嗎?
【答】:這在語言上難以表達。如果你要在語言上去理解,當然了,相信或不相信思想的還是思想,如果這樣去理解就等於陷入思維上的邏輯了,不就等於挖了一個無底洞鑽進去了。如果你隻通過思想邏輯來試圖理解我指向的無法理解的THAT,等於在不斷地通過思想挖洞,而無法超越思想邏輯的捆綁。但沒關係,你會自己發現這就是無底洞的,你之所以問上麵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也看出來這裏有一個思想邏輯矛盾,這個發現很好。與其說“相信”,不如說“不在乎”,甚至連“在乎”都不在乎。相信也罷,不相信也罷,都是思想的敘述,去他嗎的,WHO CARES?你會在乎昨晚夢裏的“你”相信或不相信什麽嗎?夢裏的“你”根本就是空性的夢幻,這就是“去他嗎”的無法言說的感覺了。
你問的對,對於思想來說,“看清”這個詞在語言邏輯上肯定是有主的,那就是思想。但這可不是通過思想理解的出來的。“看清”不是思想上理解出來的“某人看清什麽東西”這個邏輯。而是根本不在乎思想理解什麽或不理解什麽,徹底超越思想敘述出來的故事邏輯,全部都不在乎,說聲“去他嗎的“就圓滿了。一切都是自己,美麗醜陋都是自己,你在乎自己是什麽樣子嗎?
你問:“是什麽不相信思想的敘述?”,如果我回答你這個問題,聽的那位還是思想理智,它會不停地問下去,我會不停地解答下去,就這樣落入了思想邏輯的無底洞。我說的一切就是:放心,什麽都是OK的,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當一切都是自己,那麽就不會進入這些理智辯證循環轉圈轉下去了。好比,當你發現這一切都是夢幻,那麽你還在乎“是什麽不相信思想的敘述“這個問題嗎?夢幻裏麵的邏輯完全不成立,還有誰關心完全不成立的故事裏麵的因果關係呢?
一開始,不當真不在乎還是膚淺的不當真不在乎,膚淺的不當真不在乎總是基於主語和賓語的思維邏輯上。膚淺的不當真不在乎總是建立在主語A對賓語B的不當真不在乎。但有一種更微妙更超越的不當真不在乎,我連“主語A對賓語B不當真不在乎”這句話裏麵的每個邏輯概念都不當真不在乎了。這就等於開始品味到以前從來沒有品味到的高級不當真不在乎了。你超越了這一切邏輯概念的不當真不在乎了。當我把問題都“去他嗎”的不當真不在乎了,就不需要答案了。這是一種徹底的自由解放。連有時候卷入了故事中當真了,悲傷了,難過了,痛苦了,也可以聳聳肩地不當真不在乎了。連“悲傷痛苦難過”都當成是夢幻玩耍了。你對於“是誰不當真不在乎“問題中的”誰“已經沒有興趣了,就像當你發現了整個這故事情節都是夢幻了以後,不會對夢幻裏麵的一切邏輯概念當真在乎了。慢慢體會吧,你會明白我在說什麽的。別的“大師”告訴你的都是普通膚淺的“不在乎”,我告訴你的是連“普通的不在乎”都不必在乎。這是一種何等的放鬆啊,連“不放鬆”都不是問題了,那還有什麽問題?
【問】:"高級的不在乎"就是去明白"根本從來就沒有在乎過",因為在乎的那個人在夢裡,誰去管夢裡的那個人到底在在乎什麼?!
【答】:說的太好!
【問】:謝謝解答。好像對待不同的事情, 不在乎的難易不同。 對待有些事情,好像可以感覺到不在乎 (好像有另一個不在乎的聲音,和思想相反)。對待另外一些事情,就比較難不在乎。
【答】:高級不在乎是不在乎和思想相同還是相反的,也就是說,連上思想邏輯的當了都不在乎。這種高級的不在乎不是可以在思想邏輯上合理化的。高級不在乎是沒有方向性的沒有定位性的,左OK,右OK,上OK,下OK,內OK,外OK,因為上下左右前後內外都是同一個自己,有什麽可以在乎呢。
我建議從簡單的地方開始注意,一開始不要啃硬骨頭去試圖不在乎和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比如說普通人非常難對自己的家庭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不在乎的。我建議你平時從觀察和個人利益無關的事情開始,比如聽鳥兒唱歌的聲音,比如看海浪拍打沙灘的感覺,你會在乎鳥兒唱歌聲音的高低不平嗎?你會在乎海浪拍打到這粒沙子還是那粒沙子嗎?習慣了觀察品味這些和自己個人無關的事,然後就容易發現那些和個人看似有關的事情同樣是無所謂的。慢慢來不要急。記住,提醒自己,連“在乎了”都不必在乎。這就容易了,你進入了不存在有任何可以糾結的天國了。
連痛苦發生了,OK,THAT要體驗痛苦難道不可以嗎?你就直接去品味“痛苦”的味道,品味啊品味,會突然發現怎麽痛苦不再是原來思想告訴你的那個負麵情況了,好像痛苦不那麽痛苦,既痛苦也不痛苦,初次品味出一種無限的無法確定性,一種根本無法通過語言邏輯可以描述的奇妙。慢慢地,你會發現在經驗流的同時,在貌似的“難過”解釋的背後有一種無法言表的“甜蜜”,這不是高興,也不是不高興,而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超越和安然,這就是BLISS
【問】:痛苦的時候,深究一下痛苦到底是什麽, 痛苦這個概念就消失了, 挺奇怪的, 嗬嗬
【答】:不是“深究”,不是去分析所以然,而是簡單的品嚐。傻乎乎的,不通過思想分析。
【答】:看來還是不太明白,簡單的品嚐, 沒有思想分析, 我在試試。 感謝!
【答】:當痛苦情緒來了,思想肯定告訴你了一個負麵的故事,你繞過(不理會)這個負麵故事,直接品味那個情緒的味道,也就是說別管思想說什麽,直接品味那個自稱為“痛苦”的情緒的能量味道,不加任何分析。
【問】:好的,我試試!
【答】:好。繞過思想故事不等於是“反擊”思想故事,也不求思想流停止,是對思想想什麽完全不在乎,同時品味和思想平行的經驗能量是什麽味道?如果你不在乎思想說的故事內容,直接把思想看成是無害的經驗能量流,那麽你就會逐漸超越了故事了。
【問】:品味的時侯,思想流就停止了?或者說因為注意力轉移, 原來的思想流是什麽, 不知道了。或者說,思想從原來的糾結, 轉到了品味? 抱歉,我好像有轉回去了。
【答】:為什麽要關心品味的時候思想停止還是不停止?跟思想流停止不停止無關,跟思想告訴你什麽內容也無關。當你在做夢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是夢,夢裏的思想鬥爭依然流動,你已經沒有在乎了。就算你仍然知道思想說什麽,對於不在乎的你來說一點當真都沒有。
思想上的糾結就讓它糾結吧,何必轉變思想糾結?根本沒有任何轉變,隻是完全不在乎了。
【問】:關心品味的時候思想停止與否,是因為想確定是否自己真的在品味,或者說品味的方式是否正確。 如果以為自己在品味,其實卻掉入另外的思想,那還有用嗎? 就是說如果,以為在品味,其實完全不是,所以想弄明白到底如何是品味。或者說, 其實品味不品味,也不太重要,關鍵是不在乎。 不在乎品味與否,不在乎思想說什麽。 先生讓品味,是幫助繞開思想,如果不在乎,不關心思想的述說了, 品味與否,也無所謂了?
不是我想轉變思想流, 而是當我試著做品味的時候, 發現思想被打斷了, 似乎自己一品味 (自以為的品味)注意力從原來的思想轉到了品味,原來的思想就自動變了, 我懷疑自己從原來的思想,轉到了另外的思想,其實沒有在品味 。
【答】:"品味“隻是一個指方向的詞,不是真的有一個人去品味什麽東西。也許用這個詞不恰當,造成了諸多思想上的邏輯辯證死循環。不要刻意地確定“自己真的在品味“,如果你去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在品味,隻能確定出三種情況:第一,我在品味,第二,我不清楚我是否在品味,第三,我沒有在品味。哈哈哈哈,關鍵就在看到這三種思想上得出的結論,如果你看到了這三種思想上得出的結論的任何一種,你就看清了這些結論通通都是思想概念。並非你要在這三種情況中選擇一種然後把自己定位與這一種情況中,而是看清思想在即時即刻地編織出這些判斷來,而這些判斷就是思想編織出來的故事。看清了這些思想邏輯,就等於是“品味”思想流了。就算思想得出結論說:我不覺得我在品味或我不知道我在品味,看清了思想得出了這個結論完全是幻覺結論,這就是即時即刻的品味在發生。所以,你是不可能停止品味的,“品味”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意識存在”感,你無法停止意識存在感就無法停止品味,就算你說你不在品味,這就是品味本身。
不要在乎“品味的方法是否正確”,也不要在乎“我是否在品味“,也不要在乎“我是否掉入了思想中去了”,也不要在乎“我是否不相信思想”,上述所有這些都是思想邏輯流在流動,請立刻看清這些思想邏輯在流動,明白上述這些思想邏輯通通都是無害的能量流動,都是OK的,那麽你就不需要去確定當下是什麽情況了,你已經在看清這些思想邏輯騷動的同時,不受它們影響了。我指出的都是超越思想辯證循環的一種“明白”,不是說要你去判斷當下此刻到底有沒有思想,到底有沒有品味,到底有沒有觀察,不要管這些結論,直接進入“無所謂”或“不在乎”,連“有所謂了“也無所謂,怎麽樣都OK。你說對了,真正的”品味“可以說是絕對的無所謂,品味了?OK,沒品味?OK,品味對了?OK, 品味錯了?OK,一切OK,這是什麽味道?如果你發現一切都OK了,那就是開悟了。反正一切都是自己嘛。
你說:“或者說, 其實品味不品味,也不太重要,關鍵是不在乎。 不在乎品味與否,不在乎思想說什麽。 先生讓品味,是幫助繞開思想,如果不在乎,不關心思想的述說了, 品味與否,也無所謂了?“。你這個說法是說對了,你開始明白我的意思了。你說對了,其實“品味”並非真的一個“我”去品味什麽不是“我”的情況,而是一種幫助繞開思想邏輯捆綁的竅門而已,或說工具而已。當你可以進入徹底的高級的不在乎,那麽所有這些竅門或工具就可以丟掉了,因為你對竅門和工具也無所謂了。
如果你以為六祖惠能的那本《六祖潭經》在教育你什麽高深的道理,沒有,他其實就是在指向“高級的不在乎”,用惠能的話說就是《一切法不成立》。
你說:“不是我想轉變思想流, 而是當我試著做品味的時候, 發現思想被打斷了, 似乎自己一品味 (自以為的品味)注意力從原來的思想轉到了品味,原來的思想就自動變了, 我懷疑自己從原來的思想,轉到了另外的思想,其實沒有在品味 。“。 ,你看你看,你已經能夠自己發現了思想的奧妙了。你已經自己發現了你稱為的“品味”其實還是思想上的判斷。我說的“品味”不是你思想上理解的“注意力轉換”,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從思想上轉移到品味上,那麽這就不是我說的“品味”。真正的品味是不需要轉移注意力的,和注意力在哪裏根本無關,和有沒有思想根本無關,而是超越這些“注意力”或“思想流”,超越注意力的同時觀察到注意力在不斷移動,超越(繞開)思想流的同時觀察到思想流在此起彼伏在一個一個念頭地流下去。這種超越注意力和超越思想流的“觀察”是什麽?就是純淨意識本身,我也不知道怎麽樣描述,好像在夢外觀夢那樣。你根本不在乎注意力跳躍到哪裏去了,你也根本不在乎現在在想什麽東西或不想什麽東西,根本不在乎現在有沒有思想,你對這些完全不在乎了,但同時你觀察到了它們就像海浪撲打沙灘一樣,嘩,嘩,嘩,嘩地在意識中震蕩起伏,當你觀察到注意力跳動和思想流的起伏,不就等於觀察到無限生命力在震蕩起伏嗎?這個情況和心跳呼吸是一樣的。好的很,你在問問題的時候你自己已經解答了。
【問】:感謝先生耐心解答,還得多看幾遍這番對話,非常受益。困住思想糾結裏出不來,這番對話,感覺找到了出口。 ,其實出口不出口,可能也不重要,但是既然現在的我覺得重要,那也很好。
【答】:你觀察的對,你會看到思想被思想自己打斷了,比如思想對自己說,我要開始品味了,就在這個時候,你觀察到原來的那個念頭就此打住了,變成了“我要開始品味”這個念頭了。其實你看清了,這些可以被打斷的都是思想流,這些可以被宣稱“開始了的品味”,還是思想流,隻不過你給它取了一個名稱叫做“品味”而已。什麽是真正的品味?就是超越這一切注意力轉換超越這一切思想念頭的轉換,好像遠遠地站在一邊看戲一樣,不把它們當成是“注意力”或“思想流”,而是把它們當成是自己固有的神聖能量震蕩起伏,是無害的享受。
對,說的對。我覺得你有點開竅了,哈哈。對,“出口不出口”根本不重要,因為都是自己的能量在震蕩,連“出口”這個概念也是思想在編故事忽悠思想自己,並無真正的“出口”,也無真正的束縛捆綁。但思想上想象自己被捆綁了,就渴望有出口,隻要這種邏輯在就等於看似地落入了夢幻之中了。當然,“落入夢幻”還是一種思想上的定義結論,不是真相。就算你思想宣稱“我落入了夢幻了,我當真了“,你站在遠遠地看著這些思想判斷,無需讓它們停止,無需改變它們的結論,就當它們放屁吧,說聲“去他嗎”的。這就立刻地品味到超級的無所謂不在乎了。最後你說“既然現在的我覺得重要,那也很好”,說的太好了,就算“覺得重要”也不重要,就算“不很好”也不真是不很好。這些都是思想邏輯在判斷,遠遠地看著它們,發現它們根本都是類似晚上夢幻裏麵的故事,完全對你無害。就這樣,本來一直陷入思想上糾結,現在像享受海浪一樣的自己神聖的能量震蕩,一種說不出的安心說不出的甜蜜。
【問】:高級不在乎差不多就悟了。管他在不在乎,一切是THAT
【答】:對!這就是最神聖的咒語,比念那個你不懂意思的阿彌陀佛有效。
【問】:你說不必跟任何人分享,為什麽你開這個網頁和大家分享?
【答】:我沒有跟任何人分享,我隻看到我自己。我不確定“你們”就是“其它人“,就像我無法確定昨晚夢中的“別人”真的就是不是自己的別人一樣。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我自己的”是“或”在“,所以我沒有分享。如果你認為讀我的文字分享到了一些東西。這是你的感覺,我無法體驗你的感覺,我猜想你的感覺也許和我的感覺是一樣的吧。換句話說,我沒有刻意和世界分享什麽的欲望,如果有人來這裏一直聽了不走,那麽他就是我自己的能量。
【問】:在還沒開悟之前怎樣生活?無為而為?是自動駕駛嗎?
【答】:“開悟”和“沒開悟”是思想定義出來的兩個對立狀態。等到你明白了,就會發現根本沒有這兩個對立差別。我承認現在你的思想上想象有差別。你的問題暗示了你的思想,你認為現在沒有開悟,那麽你的所做所為都是個人意誌驅動的,是“有為”的。你認為當你達到開悟了以後,就變成“無為”(無為而為)了,就變成自動駕駛了。這些邏輯是什麽告訴你的?是思想!就是那個“心”告訴你的,它可不會告訴實話的,它可不是你的朋友。
你現在在思想上認為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你個人意誌驅使,真是這樣嗎?完全不是!你的身體的所作所為,乃至你的思想念頭升起,流過,消散,乃至思想敘述的內容,都不真出自個體的“你”,僅僅是思想內容在敘述這個荒謬的故事邏輯,雖然這個邏輯完全不成立,但非常具有逼真性和欺騙性。思想編織出看似逼真的謊言,思想自己相信了。一切經驗顯現出來的騷動變化,都和“個人”和“你,我,他”無關。一切經驗顯現出來的騷動變化都是整體無限能量的意誌,和個人個體的意誌無關。記得佛強調的《一切都無自性》嗎?這句話就是強調根本沒有屬於個體個人的意誌。
當你的手抬起來了,思想會告訴你:“這是我的思想讓我的手抬起來了”。別把這個思想邏輯當真了。讓“手抬起來”的念頭本身都不真的出自於你的腦子,而是無限整體自發自動的能量震蕩,連你認為屬於你的“身體”和“腦子”都是無限整體能量自發自動的能量震蕩顯現效應,並非是獨立的個體。但思想卻編織出一個貌似非常邏輯合理但解釋來:“是你這個人的意誌導致你身體的行為“。
當下此刻,一切都是《無為》的,無為的意思就是沒有個體意誌驅使而為,但思想卻欺騙你說:“這是你個人的意誌所為“。別上思想的當了。經驗的每時每刻都是無為而為的。為什麽經驗會呈現某種效應?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不知道!就像你不知道昨晚為什麽做這種夢而不是那種夢,這是奇跡,隻有問TA了。
請仔細觀察一下,經驗中的一切動作都是自發自動的,比如你的注意力突然從這邊轉移到那邊,在這個動作完成之後的一霎那,思想上來搶功勞了:“這是我這個人決定讓我的注意力從這邊轉移到那邊的“,思想自己就相信了這個解釋。其實,沒有“你這個人”,也沒有屬於你這個人的意誌,注意力的轉移是自發自動的。但由於思想敘述的非常快,就造成了一種貌似邏輯合理的“個人我的意誌驅使”的幻覺印象了。
再舉一個例子,你的身體走在街上,突然一輛汽車朝你衝來,身體自發自動地敏捷地躲開了汽車,避免了一場災難。飛快地,思想上來搶功勞了,思想告訴你:“你真敏捷啊及時躲避了災難“。其實,如果你退一百步觀察,汽車衝過來,是整個經驗能量場的意誌,身體的敏捷躲避,也是同一個整體經驗能量場的意誌,看起來是兩個分開來的動作,其實是同一個動作,用英文說就是:Unitary Action。這個同一動作根本沒有任何個體的意誌選擇參與,就這樣突然震蕩出來了,你仔細觀察一下,當汽車衝過來的時候,思想是來不及判斷的,也沒有思想判斷發生,身體自發自動地躲避了。就像你把手伸到火邊,立刻彈回來一回事。身體的動作是整體意識能量場的同一行為。
《明白》不是從“沒有開悟”過度到“開悟”這樣一種過程,《明白》就像一種能量飛躍,但這個能量飛躍和“你這個人”無關。所以根本沒有屬於你這個人的開悟。當你突然發現昨晚的夢就是一場夢的時候,夢裏的那個“你”一點都不會改變,他還是很當真地認為夢生活是真實的,但有一種無法描述的《明白》已經發生了,雖然夢裏的“你”依然在為夢裏的“生活”苦惱。
身體真的就是思想告訴你的獨立實體嗎?不是,身體其實就是無限能量震蕩出來的一個覺知效應而已。我隻能用全息投影來比喻。記得我們看到了有人把鄧麗君的樣子用全息投影投射出來,和費玉清對唱,就像她複活了一樣。當下此刻的經驗場比人類可以做出了的全息投影要精密無限倍。THAT(即真正的你自己)是無限的萬能的智能。注意,我沒有說個人的“智慧“。這個無限萬能的智能毫不費力地把一切場景”啪“的一下子展現出來,因為這個展現是空性的,所以根本沒有任何消耗費力。THAT展現出”身體“的同時,也展現出”空間和時間和世界“,所以,身體的動作和整個宇宙的動作是同一個動作(Unitary Action)。你不可能把身體除去,隻留下宇宙。因為這個展現是同一個同步升起的展現印象。“身體”不真的是實體的身體,而是同步展現中的一個圖像而已。這個圖像其實就是THAT本身顯現出來的,所以這個圖像具有同等的無限萬能智能。其實身體不真需要思想來控製,身體本身無限的聰明,隻要這個經驗顯現邏輯流延續下去,身體就會自發自動地“解決”任何問題。二戰期間5位轟炸機飛行員在飛機已經被炸的快支撐不了的時候,他們的身體完美合作把飛機順利的飛回基地。日後他們回憶當初的身體完美合作,連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會出現這種奇跡。他們對記者說,當時他們根本沒有思想糾結,完全好像上了自動發條一樣完美的操作,奇跡就展現出來了。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麽?說明了經驗中的動作並非需要思想的參與,身體作為經驗中的整體同步動作,會自發自動地解決問題。比思想理智聰明多了。
【問】:我看到很多身體的失敗,比如身體沒有躲過汽車被壓死了,比如身體不小心掉入河了淹死了。你說說是怎麽回事?
【答】:上麵我指出了身體(其實就是整體無限能量本身)是無限聰明的,因為這個被稱為“身體”的東西不是真的東西,而是無限能量顯現出來的效應,無限能量有多麽聰明,這個顯現出來的效應就有多聰明。但到了某個時刻,對於你來說,就像你入睡了那樣,“身體”會找不到了。這就是俗稱的“死亡”。但那位可以目睹“身體找不到”的那位肯定超越身體,否則TA怎麽可能目睹“身體的找不到“呢?就像目睹昨晚夢境的消散,目睹夢裏的“我“找不到的那位肯定是超越夢境和夢境裏麵的“我“的。道理是一樣的。身體可以無理由地無中生有出來,俗稱“出生“。身體也可以無理由地從有到無地找不到了,俗稱“死亡“。但有一個不是東西的“那個“可以目睹整個過程,這個“那個“就是THAT!即真正的你自己。
假如某一天你的身體實在不行了被人送進醫院,你會體驗到某刻“身體”找不到了,但對於你來說,你永遠不會體驗什麽“死亡”。你隻能體驗到剛才還栩栩如生的經驗故事突然找不到了,不知道去哪裏了,好像根本沒有發生一樣。THAT(即真正的你自己)永遠不會體驗出生和死亡,TA體驗的僅僅是經驗質地內容的看似的變化。
什麽叫做“存在”?存在這個詞的邏輯基礎就是指某個個體存在了。但THAT(即真正的自己)是沒有“存在“或“不存在“概念的。釋迦牟尼明確的指出,你超越存在也超越不存在。“存在“和“不存在“都是夢幻裏麵思想忽悠出來的童話故事。THAT(即真正的自己)不懂這些概念,因為你自己是《不生不滅》(請參見《般若心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