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問答:“我愛喝茶”的啟示》

(2022-01-13 12:44:49) 下一個
 
注釋:【A】是讀者,【M】是明亮。
【A】:我想跟你仔細談談思想上的相信。
【M】:好,給我一個思想上的相信,就是現在思想上的相信。
【A】:現在我想到了:“我愛喝茶”這個思想念頭,請你分析一下。
【M】:“我愛喝茶”由三個信仰構成:“我”,“愛”,“茶”。當你說“我”的時候,你的意思到底是什麽?
【A】:我指的是“這個形體”【注釋,這時,A指著自己的身體】。
【M】:你說的“這個形體”到底是什麽意思?
【A】:我的意思就是指我這個160厘米高的身體,我是一個女人,這就是我說的“我”的意思。
【M】:好的,那麽165厘米高的地方是什麽?
【A】:165厘米高的地方是空間。
【M】:這個“空間”是什麽?這個空間不是“我”嗎?到底是什麽讓165厘米處的空間不是“我”?而讓160厘米處的地方是“我”呢?
讓我換一個問法:160厘米的地方是不是顯現在你的經驗中?165厘米的地方是不是同樣地顯現在你的經驗中?
【A】:是的,這兩個地方都顯現在我的經驗之中。
【M】:這兩個地方,哪個地方更真實?哪個地方更不真實?
【A】:它們都是我的經驗,都一樣真實。
【M】:好的,你可以體驗155厘米的地方,也可以體驗160厘米的地方,你稱它們都是“我”。然後你稱165厘米的地方不是“我”了而是空間了。到底是什麽造成了這個不同?換個問法:到底是什麽讓你確定某個地方是“我”,某個地方不是“我”?
【A】:我認為這個形體裏麵是“我”因為我通過這個形體體驗到了“我”。
【M】:不是這樣的。這個形體是經驗中的一個輪廓。你認為這是你的手臂是因為你看到了“手臂”這個輪廓形體。所以,這些形體都是你的經驗或意識中的形體。
【A】:是這樣的。
【M】:但不是形體裏麵出現了經驗或意識。也就是說,不是身體這個形體輪廓體驗出經驗或意識來了,而是經驗或意識中體驗到了“身體”,“手臂”這些形體輪廓。是不是這樣呢?
【A】:是這樣的。
【M】:OK,你的身體在你的經驗(或意識)中。那麽165厘米處的空間在哪裏?
【A】:還是在我的經驗(或意識)中。
【M】:所以,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了:一切形體都在你的經驗(或意識)中,150厘米的地方在你的經驗中,160厘米的地方在你的經驗中,165厘米的地方也在你的經驗中。它們都同等地顯現在經驗(或意識)中。是不是把某些地方定義為“我”而把某些地方定義為“非我”是很任意(隨意)的思想定義?
【A】:我想是有些任意的。
【M】:OK,我請你選一根頭發,抓住這根頭發,請問這根頭發是不是“我”?
【A】:是的。
【M】:現在我要你把這根頭發拔下來,放在桌上。這根頭發還是“我”嗎?
【A】:哈哈,這不是我了,這就是一根桌上的頭發了。
【M】:OK,當這根頭發在你的頭上的時候,你堅信這根頭發是“我”,當這根頭發離開了你的頭放到桌子上了以後,你就認為這根頭發不是“我”了。到底是什麽造成了這個變化?難道是頭發變掉了?從“我”突然變成了“非我”了?
【A】:哈哈,你搞的我有點不好意思了,哈哈。OK,我明白了,每樣東西都是“我”!
【M】:嗯,很可能!但或許不是這樣,“我”是一種思想上任意或隨意的定義。思想把某個形體輪廓或某些地方定義為“我”,把其它形體輪廓或其它地方定義為“不是我”。這個“我”到底是什麽?
【A】:這個“我”其實就是這(THIS)?
【M】:對了。這個“我”僅僅是思想上的任意隨意定義概念,而“我”不真的是“我”,而是THIS(或說THAT)。這(THIS)才是真正的自己。並不是在某個高度之內的地方是“我”而超越這個高度的地方就不是“我”了。應該說一切經驗(或意識)中的形體輪廓都是自己。
我們可以重複對“茶”這個概念進行分析。結論是同樣的,茶杯裏的“茶”是經驗或意識中顯現出來的輪廓形體,茶杯之外的一切也同樣是經驗或意識中顯現出來的輪廓形體,思想上定義出來“茶”是任意隨意的概念,不是真相。我們就談談“愛”吧。什麽是你說的“愛”的意思?
【A】:愛就是喜歡的意思。
【M】:“喜歡”是什麽意思?
【A】:喜歡就是好喝或美味的意思。是一種“正麵”的感覺。
【M】:你怎麽知道這是“正麵的感覺”?
【A】:嗯,就是感覺好的意思。
【M】:“感覺好”是什麽構成的?
【A】:OK, 我明白了,“感覺好”是由經驗或意識構成的,“感覺好”就是THIS,每樣東西都是THIS。
【M】:好,那麽“我愛喝茶”就等同於說:“這,這,這,這”了。因為每樣東西都是這(THIS)嗎。
【A】: 你的意思是否是說,無論你有任何信仰,無論是正麵的信仰還是反麵的信仰,都是這(THIS)?
【M】:還能是什麽呢?請看看吧,不是這(THIS)還能是什麽呢?
【A】:我完全同意。但對於你(指明亮先生)這樣的人已經不相信思想的解釋體係了,所以你不會受到思想邏輯概念的捆綁,但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我還是會受到思想邏輯的捆綁的。
【M】:NO,不是這樣的。你有這樣的信仰邏輯“我愛喝茶”,我不反駁這個邏輯。但我們已經做了上述分析,我們已經看清了“我愛喝茶”不真的是我愛喝茶這個邏輯,而是“這,這,這,這”。所以當你說或想“我愛喝茶”的時候,根本沒有問題,留下的是什麽?是“這,這,這,這”。我沒有說思想邏輯是犯錯了,我隻是說思想邏輯不真的是思想邏輯說的那些情況,而是“這,這,這,這”。就算你相信了“我喜歡喝茶”,你沒有偏離“這,這,這,這”。如果你不相信“我喜歡喝茶”,你沒有增加什麽,還是同一個“這,這,這,這”。哪裏有所謂的“捆綁”呢?就算思想上想“我被思想捆綁了”,“我被思想捆綁了”不真的是我被思想捆綁了,而是“這,這,這,這,這,這”。根本沒有減少什麽也沒有增加什麽!
【A】:噢,我很吃驚,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我可以想這些思想沒有問題?
【M】:對了!你不需要停止這些思想邏輯敘述,你隻要看清它們到底是什麽!它們都是不變的THIS,THIS,THIS,THIS,所以無論你想什麽思想內容,無論你做或不做什麽事情,無論你有“我”的感覺還是沒有“我”的感覺,都不是錯誤,因為它們不真的是這些情況,而是THIS本身!無增加無減少。你不會因為不思想了而增加什麽價值,也不會因為思想了或當真了而減少什麽價值,因為一切都是THIS。
【A】:OK,我明白了。
【M】:和“停止思想”無關,和“信仰”與否無關,和“當真”與否無關,和有沒有“我”無關。唯一有關係就是看清這(THIS)到底是什麽,這(THIS)就是這(THIS),沒有任何其它例外。如果不是這(THIS),它們會是什麽呢?隻要出現在你的意識(或經驗)中,就是這(THIS),還能是什麽呢?
【A】:我一直認為,有思想有未來有過去的經驗和沒有思想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的經驗是不同的。我認為“沒有思想沒有時間”比“有思想有時間”好。
【M】:這樣的“認為”就是幻覺。因為思想不真的是思想,“有思想”不真的是“有”,“沒有思想”不真的“沒有”,“過去”不真的是過去,“未來”不真的是未來,“時間”不真的是時間,所有這些概念都是同一個這(THIS)。你想的所有念頭都是“這,這,這,這”,你說的所有話都是“這,這,這,這”,所以都不是問題不是錯誤。但你要看清這個THIS,這是你唯一要注意的了。
【A】 OK,更明白一些了。
【M】好,管它們是什麽,讓它們來吧,引用一句話:“讓暴風雨來吧”!因為一切都是這(THIS),還能有什麽會來呢?還能有什麽會去呢?
【結語】:引用虛雲老和尚在臨終前赤裸裸的坦白:“到那時才知道實無一關可過,塵勞佛事,幻化法門,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無修、無證、無作、無為,任他安名立號,喚佛喚魔,皆與本分上毫無交涉。到那時徹底明白老僧不騙你們,講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兩頭,大家參看!”。虛雲老和尚到底說了什麽,讓我翻譯一下,他其實在說:這,這,這,這,這,這,這,。。。。。還能說什麽呢?哈哈哈哈!
============附加問答:
【問】:塵勞佛事!連佛事都是塵勞?!但這中間不是塵勞的是誰???哈哈哈哈!
【答】:"塵勞“是什麽?是經驗中以個體為中心的感覺,是思想上的感覺,也是各種身體感覺,不否認勞累的感覺,但你可以退回一百步觀察一下,“勞累”僅僅是感覺而已,連“身體”也是感覺而已,它們並非是可以確定獨立存在的實體。假如未來設計出一種絕對逼真感覺的虛擬電腦遊戲,在遊戲中給你近乎完美的“勞累”和“身體“感覺,那麽你就會覺得虛擬現實中的那個”角色“真的就是”我“了,這個“我”真的是非常勞累了。但你退回一百步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除了是經驗感覺效應外,什麽都不是。當然了,如果在這個虛擬現實中通過電腦信息創造出那個虛擬角色行所謂的“佛事”,比如那個虛擬角色在虛擬現實中進行深度打坐閉關或參話頭,視覺效果,聽覺效果,思維效果,乃至一切微妙的覺知效果上都是近乎完美逼真的,但請你退回一百步看看,發現它們原來都是虛擬現實中的效應。當然,我沒有說當下此刻的“現實”是虛擬現實,我強調的是思想理智解釋出來的“情況”是虛擬的。也就是說,THAT不是虛擬的,THAT是唯一的真,但思想理智把它解釋成“我”,“我的生活“,”我的世界“,”我的生死“,”我的XXX“,”我的YYY“,。。。。,所有這些思想理智上的解釋和邏輯都是虛擬的。如何退回一百步觀察它呢?就是提高敏感度發現思想理智的製幻機製,看清了,那麽就算幻覺依然存在,對你來說你已經不受它們影響了。更好的是,你可以開始暢快地享受這個虛擬遊戲了。隻有不明白的那位才會追求解脫。明白了就知道這是自己玩的遊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