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真的,但“美好”的光,或“冷酷”的光就落入幻覺故事了。不要相信諸如“美好,慘淡,溫柔,冷酷“這些形容,任何形容都是相信了思想解釋出來的故事。
當下是真的,但“乏味的當下“或“我的當下”就是幻覺故事了,不要相信”我的,你的,他的,好的,痛苦的,乏味的,靜好的“這類形容詞,這些形容概念就是夢幻。
當然晚上入睡之後,過了一會兒,無法言說的“光”出現了,然後思想就開始形容這個“光”了,這個“光”可以說是真的,但思想形容出來的故事就是夢。早上醒來後你可以聲稱你做過了一個夢,構成夢的“光”是什麽你無法知道,如果把“光”形容成“我在夢裏幹了這個做了那個”就是把夢幻當真了。
有人可能要反駁我說:我知道光就是光子能量投射過來,我知道你這樣的解釋來自於所謂的“現代科學”。但我要提醒你了,昨晚夢裏也有“光”,否則就不會有夢境,那麽夢裏的“光”也是光子投射出來的嗎?如果你還不明白,我再提醒你一下,昨晚夢裏也有“空間”,夢裏也有“太陽”,否則就不可能有夢世界了,那麽夢裏的“空間”和“太陽”現在在哪裏?它是真的空間嗎,夢裏的“太陽”和現在的太陽是同一個太陽嗎?你是無法解釋這個奇怪到無法言說的奇跡的。
就像昨晚夢裏你無法確定夢裏的一切到底是什麽,你也無法確定當下此刻是什麽,你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是”,英文就是BEING這個字。你不知道什麽是“是”,但不是什麽都沒有。如果你說“我是”,這個“我”就是形容詞了,相信了“是”是屬於個體“我”的就等於滑入了故事中。因為你無法確定真有“我”這個東西,怎能說“我是”呢?如果你說“現在是”,“現在”這個詞就是形容詞了,等於滑入了故事中,因為你無法確定什麽是“現在”。如果你相信“這裏是”,“這裏”這個詞就是形容詞了,因為你無法確定什麽是“這裏”。“這裏”這個概念是把沒有位置的當下粗略地簡化為地理位置上的這裏。這就等於把沒有時間空間的當下此刻形容為看似有時間有地方的當下此刻了。
如果你相信了一個“這裏”的位置概念,那麽無限多的概念就看上去成立了,“這裏”就衍生出“我在的這裏“,“城市的這裏”,“國家的這裏”,“地球的這裏”,“太陽係的這裏“,“空間的這裏”,隻要你相信一個思想概念,就等於你相信了所有的思想概念。
當下不是時間上的“現在“,也不是位置上的”這裏“,當下此刻是無法言說的”是“,你無法確定什麽”是“,但你不可否認”是“。佛陀強調的“空”到底是指什麽空?是指現實的虛空嗎?不是,現實是無限的充實圓滿。佛陀指出的“空”指的是《無法確定為任何東西或情況》,如果你無法確定TA為任何情況或東西,是不是就等於“空”了?不要把“空”等同於思想上“什麽都沒有的虛空(英文VOID)”。
品味經驗就是直接品味經驗的味道,但不要去描述它,任何描述都是幻覺。它不是你可以用思想概念來描述的,因為它遠遠遠遠大於和多於你相信的一切情況。比如說,當你看到地上有一根生鏽的釘子,思想就告訴你這是一根無價值的生鏽的釘子。其實不是,雖然視覺效應上看似是“一根無價值的釘子”,這僅僅是《看似》的情況而不是真相,其實你看到的是無限細致無限豐富無限鬱鬱蔥蔥的無限本身,你看到的就是無限偉大的你自己。你可以盯著“這根釘子”看5分鍾,10分鍾,你會發現它開始晃動起來,跳躍起來,開始邊界發散了。這不是因為你的視覺變花了,而是你發現了無限的無法確定性。現實的任何一個視覺效果都是經不起仔細觀察的,當你觀察任何一個景象後,你就發現它們無限的複雜濃鬱,一個細節裏麵包含無限多的細節,然後無限多的細節又發散出更無限多的細節,無止境。經驗中的每一點都是這樣的,視覺上的每一點都是無限發散的,比如你的手指吧,一開始看是“一根手指”,如果你一直看下去,它就開始跳舞了發散了,無法確定到底那一點是手指那一點是環境了。你說話的聲音也是無限發散的,一開始聽好像是合理的一句話,但聽著聽著,聲音好像發散成無限的能量震蕩了,你無法確定它到底是什麽了。
情緒也是這回事。一開始你可以感覺到“高興”或“悲哀”,但如果你品味它們,不必消滅它們,和它們在一起,逐漸地你會發現任何情緒都好像說不出的不確定,“高興”好像不是高興。“悲哀”好像不是悲哀,然後你就跟隨這些經驗發散出去了,好像你進入了無限的能量中,分不清到底哪裏是高興,哪裏是悲哀,分界線在哪裏?
思想也是這回事。你可以品味思想飄過,不要製止它們,隨便思想想什麽。一開始你可以辨別思想敘述的內容,如果你一直品味它們,你會逐漸嚐出所謂的“思想”也是能量震蕩,並不是一個一個的故事內容,到一定時候,你會注意到“思想來了,思想沒了,思想又來了,思想又沒了“,而不再注意思想敘述的內容故事了。當然,你還是知道思想敘述的故事內容的,超越思想內容不等於你變成了傻瓜,隻是你的敏感度提高到可以嚐到“思想”這個能量的流動,而不被捆綁在思想敘述的故事內容上。
思想是廣義的,當你看到“一個人”,這“一個人”的結論其實就是思想告訴你的,你無法確定“一個人”,你隻能說“看”,但無法確定“看到了XXX”。“看到了XXX”就是思想敘述的內容。相信了“看到”,“聽到”,“摸到”,“聞到”,“想到”這些概念就等於滑入了故事裏麵去了。現實沒有“看到”的“到”,也許隻能說“看”,“聽”,“摸“,”聞“,多一個形容詞都是故事化。
如果我們要究竟的話,可以說“看”也不真是看,“聽”也不真是聽,到底是什麽?無法確定!隻能說“是”這個字,也許連說“是”這個字還是一個概念,沒必要說什麽的。這就是為什麽所有明白了的大師都會說,真相是無法說的,說一個字都是錯的。反過來,明白了不等於不能說,你可以不當真地說任何概念,說話不妨礙你明白沒有一個說出來的概念就是說的那個情況。
在做瑜伽的時候,一步步慢慢來,不必一下子一步到位究竟到什麽概念都沒有了,“究竟”不是強迫出來的,而是逐漸的在敏感度上的深化,可以先把各種概念簡化成同一個簡單的概念,比如說把“這樣的經驗”或“那樣的體驗”簡化成簡單的“經驗”或“能量”,從故事中鬆綁出來,從複雜的概念簡化成簡單的概念,最後超越一切概念,發現一切都是無限終極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