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無法說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級心靈瑜伽,體驗真正的生命洪流,發現自己是什麽。
個人資料
正文

《駐在自己上,在自己這棵大樹下乘涼,無需熱情,像炎熱的夏天喝了一杯冰鎮可樂那樣,清涼安靜,談談Dispassion》

(2022-01-13 12:10:36) 下一個
 
也許你把現實看成有一個“偉光正”的目標,你希望達到這個目標。也許你希望獲得偉大的愛,或施於偉大的愛,也許你期待光明,討厭黑暗。看看那個“我要開悟”的偉大的目標吧,就是要和“不開悟”的現在劃清界限,所有這些都是熱情(英文:PASSION)。這些熱情在驅動各種欲望,讓你惶惶不可終日,沉浸在“不滿意”中。但有沒有另一個現實,根本不需要任何熱情,一切都是淡淡的清涼,好像歇息在一棵終極大樹下麵乘涼,沒有任何需要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目標,沒有任何後悔,沒有任何期待。或者說,好像你在烈日當頭的夏天在室外幹活,幹的汗流浹背的,完成了工作,躺在一棵樹下,打開冰鎮的可樂(或橘汁,隨便你喜歡什麽飲料????),一口喝下去,一股清涼的能量貫穿上下,樹蔭下徐徐微風,好一個安逸爽快,什麽都不想了,躺下來休息了。如果說有“明白“或”開悟“,它可不是任何一個目標或狀態,而是無法言說的放鬆放下,這不是物理意義上的或心理意義上達到了某一個狀態,而必須要保持這個狀態,這是無牽掛於任何狀態,完全超越了狀態或境界,因為你發現一切狀態或境界都已經無所謂了。讓我談談DISPASSION(中文:無熱情)吧。
看似DISPASSION是一個新概念,其實不是,你都已經知道了,中庸之道就是DISPASSION的另一個說法,也就是“中性”的態度。你不求好,也不求差,你對於“好”和“差”沒有分別。你不求變化,也不求靜止。你不依附於“改變”和“靜止”的任何一麵。你不求改善,也不求不改善,改善與否都是該怎樣就怎樣,你不站任何立場。你不求善,也不求惡,你沒有“善惡”的糾結。你不求安靜,你也不排斥安靜,你沒有對於安靜或不安靜的任何堅持,安靜,好啊,鬧了,也好啊。你不求經驗的完美,完美是OK的,不完美同樣OK的。你不堅持立場,但也不是沒有立場。如果有人問我對於世界上的某某事件有沒有看法,我說有啊,但我不堅持我的看法。我可以說出看法,但不會把看法當真。DISPASSION用中文白話說就是超越了熱情,好像永遠是“被動”的那樣,這個事情發生,OK,那個事件發生,OK,兩個事情產生了矛盾,同樣OK。我好像是一個完全被動的觀察者。
DISPASSION(無熱情)還不止於“被動的觀察者”,也是經驗的參與者,經驗即是我,我即是經驗,是不可分割的參與者。究竟地說根本無法說“參與”,因為我和經驗不是兩樣不同的東西,一個參與另一個,經驗和我是等同的一體。也許你會好奇地問,既然你參與了經驗,肯定是有熱情的,比如你在工作的時候會認真努力地把工作完成,不會丟三落四的,這是不是表示你有熱情(PASSION)?你指出的不錯,從經驗顯現的情況看,我的身體頭腦都是參與工作,肯定是有熱情的。但同時我是沒有熱情的,DISPASSIONATE的,為什麽?因為經驗中沒有一個分開的“我”,也沒有一件和“我”分開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有“我”和“工作”之間的邏輯關係,怎麽個熱情法呢?不但沒有熱情的出發主角,也沒有熱情的施與對象。隻有同一個能量在脈動。當你發現了這個奇跡,當然就等於發現這個能量脈動是自發自動的,不是從一個“人”相對於“工作”而作出的,是沒有熱情這個概念的。表麵看你認為“我是熱情的”,其實根本沒有“我”,也沒有施加熱情的對象,一切都類似夢幻一樣的DISPASSION。
如果你還沒有感覺出這個感覺,就回想一下昨晚做的一個看似激烈的夢故事吧。在夢故事裏麵的夢“你”熱情地追求自我救贖,他努力地去街上抗議,為弱勢群體爭取利益,在夢裏看似獲得了很多成績,突然夢境被切換掉了,你發現從來沒有夢中的“你”,也沒有屬於那個“你”的救贖,也沒有屬於那個“你”的弱勢群體,也沒有屬於那個“你”的夢世界,一切都是同一個能量在脈動,在能量脈動中看似出現了這些熱情的故事,其實就像清涼的微風一吹而去,什麽都沒有真的發生。這是什麽?這就是清涼的無熱情(DISPASSION),卻沒有妨礙無熱情的空性能量可以顯現出無窮多的熱情來,讓你當真了。
在看似的熱情流過的同時,你嚐到清涼的無熱情。在看似的激烈發生變化的同時,你嚐到了清涼的無發生無變化。DISPASSION(無熱情)不排斥顯現出來的PASSION(熱情)。而顯現出來的熱情卻並非是真熱情。當然,如果你真的相信你是一個“人”在某個“世界”裏麵討生活的話,那麽這些熱情對於相信這個故事的“你”來說肯定是真的,這就是第二現實的迷惑性。
很多人希望躲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屋子裏麵“靜思人生”,希望這樣就會讓思想停止,獲得開悟。其實,這種期望安靜環境的欲望本身就是典型的熱情(PASSION)。這種熱情討厭吵雜的環境,期望進入一個禪味濃厚的 避暑山莊裏麵去開悟。當然是可以的,但我提醒你發現這種期望本身就是熱情(PASSION)。真正的清涼冷靜是不排斥吵雜環境的,也不刻意地追求安靜環境的。真正的清涼冷靜是完全的中性,不求任何特殊的物理環境或心理環境,因為他已經明白了,真正的安靜就是自己,而物理和心理上的狀態都是幻覺,無關緊要,隨便它們是安靜的還是吵鬧的,都是永恒無熱情的自己的能量顯現而已。
現在你大概明白了“無熱情”(DISPASSION)是什麽了,這是一種可以培養的道德品行嗎?不是!這是《駐在自己上》的自然的能量態度。《駐在自己上》才是真正關鍵的瑜伽。駐在自己上常常會被誤解為自私,其實不是自私,而是一種關鍵的瑜伽竅門。通過《駐在自己上不轉移》,你會不知不覺地超越了對幻覺的當真,發現一切其實就是永恒的自己。下麵我給你一些暗示,指向如果“駐在自己上”:
1) 《駐在自己上》意味著語言說出來的或思想想到的一切情況都不是這些情況,它們不是任何情況,它們都是你自己。如果你明白了這點,就已經“駐在自己上”不轉移了。經驗中的每一點每一刻,我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麽,但我明白它們不是它們,而是我自己。我們把經驗分成醒來,無夢沉睡,有夢睡眠,三個部分。這就是思想象的或語言描述的情況,但沒有這些情況,我無法知道經驗到底是什麽,我無法確定有“醒來,無夢沉睡和有夢沉睡”三個情況,我唯一明白的就是,它即是我自己,我自己即是它。這是無條件的明白。當早上醒來,我從床上望出去,看到房間,看到窗簾,看到從窗簾外透進來的陽光,聽到屋外的鳥鳴聲,聞到某個氣味,思想上回想起“我是某某某,我還有XXX的事情要完成,我還有YYY的地方要去“,通通這些都不是這些情況,看不是看,房間不是房間,窗簾不是窗簾,陽光不是陽光,鳥鳴聲不是鳥鳴聲,“我”不是我,我的XXX不是我的XXX,我的YYY不是我的YYY,那麽它們到底是什麽?我不知道,永遠無法知道,這是一個永無解答的迷,但我明白,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絕對的我自己。這就是《駐在我自己上》不轉移了。《駐在我自己上》不等於說排斥了種種思想上解釋出來的邏輯情況,而是明白它們不是真正的現實,但可以隨時利用這些思想邏輯當工具使用,完全是方便。
2)打一個比方,有一個非常害羞的人不敢當眾發言。有一個人給他想出一個辦法,讓他把眼前的一百個人當成是自己,它們不是真的是站在眼前聽自己講話的人了,這樣他就等於自己對自己講話,沒有其它人聽了,他通過這個辦法克服了長期以來對演講的恐懼心理。同樣地,對於你來說,你無法確定你的經驗裏麵真的有其它人,你無法確定你視覺中看到的是“世界”,你無法確定有一個“你”在身體裏麵隨著時間軸線發展下去,雖然在感覺上有強烈的“空間”和“時間”的感覺,真實到難以質疑,但你無法確定真的存在空間和時間。在你的視覺中呈現出來的100米之外的房子,其實就是你自己的覺知效應,根本沒有任何距離,就像昨晚夢裏麵的100米之外的房子一樣,夢裏的空間不是真的空間,夢裏的時間不是真的時間,而僅僅是夢經驗效應而已。同樣地,當下此刻你無法確定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存在,你“看到”的一百米不是真的距離,而是類似電影一樣的距離效果,你過的“時間”不是真的時間流逝,而是類似夢一樣的經驗效果而已。如果這時有一個人出現在你的麵前,你無法確定真的有“一個人”在你的麵前,這一切都是經驗效應而已,是光線色彩變化,而並非真的有一個實體的“人”出現了。你可以不斷地品味經驗,逐漸地你會發現一切都和你沒有距離,原來在思想上非常當真的100米外的房子,突然空間沒有了,這個房子不再是房子,你不再是“你”,100米不再是100米,“看”不再是看,一切都是自己了。第一現實無時無刻就在當下從來沒有離開你,可是因為你相信了思想告訴你的邏輯情況,你認為空間就是空間,你認為時間就是時間,你相信100米就是100米,你相信了那些100米之外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東西。當你相信了這些概念中的一個概念就等於相信了所有概念情況,那麽就算第一現實是就是你自己,和你自己完全沒有距離和分離,你還是會像睜眼瞎子一樣感覺不到,牢牢地捆綁在第二現實裏麵。現實給自己開玩笑:你信什麽,什麽就是你的“現實”了。當你什麽都不信了,還能說有“現實”嗎?連說“現實”都過分了,隻有你自己(即是TA)!ALONE!
3) 當你發現一切都是自己了,就清涼冷靜了,因為一切都是自己了,還需要什麽努力?一切都是自己了,還有什麽不滿足呢?原來那種發誓達到目的不罷休的熱情已經消散無蹤了。當你發現一切都是自己了,還能有什麽需要抱怨呢?命苦?是自己的完美!命好?還是自己的完美,沒有任何價值上的不同和差別。一切都是同一個自己的能量脈動,哪能分析出“苦”和“甜”?當你發現一切都是自己了之後,就百分百地接受了自己,你不再刻意地期望經驗從這個情況改善到那個情況,因為你明白了,一切情況都不是真的情況,而是百分百的自己,即是TA 唯一是或在。
4)說說“自私”吧。如果真的有“自私”的可能,那麽必然有一個“我”和“其它人”分離開來了。如果沒有“我”和“其它”分開這個思想邏輯,那麽“自私”這個邏輯也不成立。《駐在自己上》不是自私,因為如果你相信了“自私”這個思想幻覺邏輯,就無法駐在自己上了,你落入了思想上相信的“我”和“我的世界“是分開來的,“我”要麵對“其它人”。NO,沒有這回事。一切都是自己,同一個自己,“自私”和“無私”概念都不成立。我不建議你自私,我也不建議你無私,我要告訴你的是:自私和無私都是夢幻裏麵的邏輯,兩者都不成立。很多宗教信徒無私地幫助別人,很好啊,請繼續做這樣的好事,但這些都是夢裏麵的邏輯,和“明白”無關,因為根本沒有一個“你”在做任何事情,不但沒有“你”,也沒有屬於“你”的無私,也沒有屬於“你”做的好事。一切都是THAT的能量在自發自動的脈動流動,和個人的意誌或行為無關。
5)思想的功能就是要描述,要確定,但描述和確定出來的結論都是錯的,所以無法描述無法確定,這是永遠沒有答案的迷。這就是為什麽我不企圖確定什麽,而簡單地用“它”THAT 指向這個迷。如果你覺得指向THAT太抽象了暫時方便地把一切當成無限變化閃閃發光的能
量吧,首先你問問自己,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什麽?雖然你無法確定經驗中的事事物物就是這些事事物物,但你可以說唯一確定的是光線色彩或經驗質地變化,把一切歸納於經驗能量質地的變化上就可以繞過思想解釋出來的這個事情那個情況這個東西那個存在之類的諸多概念。它不真是能量但不妨暫時把一切暫時看成能量就是一個好的瑜伽工具。當然,如果你可以一步到位,明白一切都是TA,‘它’或THAT,或SELF,不再拘泥於任何解釋了,那就更好了。
6)當你深刻地發現一切都是自己,就等於超越努力了,無熱情(Dispassion)和“無努力”其實是同義詞。但如果你相信了思想告訴你的邏輯,怎能不努力呢?隻要你相信“你是一個人”,那麽這個人“你”就算不努力了還是在努力,落入第二現實是不可能避免努力的,佛陀在金剛經中把第二現實說成是“有為界”,有為就是相信了有個體的行為,這就是努力了。佛陀說的“無為界“就是我說的”第一現實“。也許你會對我說:“我明白了,我不努力了”。這句話沒有意義,因為你還相信有一個個體的“你”可以選擇不努力。所以我不建議你放棄努力,我建議你努力做瑜伽,靜坐冥想,或所有你認為應該的事情。突然某刻,“無努力”下來了,它自己會來的,不是你可以培養追求的。不誇張的說,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發現沒有個體“你”也沒有屬於個體“你的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