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 微妙就微妙在這裏了,真是“假我”嗎?等會也許明天讓我好好說說這個吧,哈哈。高級瑜伽就是這樣微妙,思想上認為的任何情況其實都不成立的,這個“假我”到底成立不成立,那麽“真我”成立不成立?要好好品味了,
你的問題很好,讓我看到了思想邏輯是怎麽解釋的了,我會以你的問題為中心討論。
我先提出一些問題,假我會消失嗎?有必要消失嗎?真我會出現嗎?假我和真我是不是對立的兩麵?如果不是,那麽它們是什麽?你們先品味一下這些問題吧
您的問題,道理上我知道:假我沒必要消失,因為真我假我也就是一體兩麵,真實裏沒有二元對立——但問題是,沒有實證到體會到,它就還是會一想到回歸一體就聯想到被大海淹沒,從而有窒息溺亡感,畢竟還是被肉身這個堅固妄想強烈牽引嘛!去年有天半睡半醒間,看您的文字叫我們去品那個從空性中憑空感受到的風吹、陽光、溫度……品得我猛然嘩地一下惶恐眩暈似乎飛速亂七八糟旋到一個旋裏沒了,Duang地一下嚇醒來心有餘悸,之後也好久也不看您的文字了
就是這麽慫的人設
【明亮】:讓我們來談談上述觀點吧。
首先,你的理解好像是現在活著的是假我,假我消失之後就會被真我替代。你(假我)有些畏懼那個萬能的真我(一)。你用“假我”和“真我”,其他人用“小我”和“大我”,這種思維邏輯其實是相同的。可能對不起你了,我會把假我和真我這對概念雙胞胎否定了,我也會把小我和大我這對概念雙胞胎給否定了。也就是說,不但沒有假我,也沒有真我,這些概念都不成立。
你覺得當下可以說話寫字的是假我,你能確定這個概念嗎?如果有這個假我(小我),它在哪裏呢?在你的心裏?還是在你的頭腦裏?還是在你的手臂裏?雖然在感覺上有這個“你”,你卻永遠無法找到這個“你”在哪裏。如果你去頭腦裏找,找不到,如果你去心髒裏找,找不到,你尋遍身體的每個角落每個細胞,你都找不到這個“你”在哪裏。然後你去頭頂上5公尺地方找,同樣找不到。但是這個“你”感覺卻頑固地維持在哪裏,揮之不去地頑固。這個情況就詭異了,你不但無法找到“你”,你也無法甩掉“你”。
結論是什麽?結論是你永遠無法確定有沒有“你”。你可以假設這個“你”是幻覺,找不到它就是因為它是幻覺。那麽你能否找到“真我”(大我)呢?如果你空氣中找,你找不到“真我”。如果你去地心深處找,也找不到“真我”。如果你可以搭上最先進的宇宙飛船飛到億萬光年遠的宇宙邊緣,你還是找不到“真我”。
結論是什麽?你不但找不到“假我”,你也找不到“真我”。但為什麽在思想感覺上總是有那個揮之不去的“我”呢?這就是詭異的意識奇跡了。
進一步的結論是什麽呢?雖然在感覺上看似有一個“我”存在,無論思想上說這個“我”是假的還是真的,你卻永遠無法找到它。也許思想根本就是在說謊?哪裏有什麽“我”呢?
思想感覺上有一個“我”的感覺,不等於真的可以確定或找到這個“我”。思想上試圖確定“我”,這個確定是不可能完成的。
雖然在思想上你覺得“我”就是以身體皮囊為中心的那個點。但這個“中心”或“點”是無法確定的,這個“中心”或“點”就是思想解釋出來的幻覺。
現實根本沒有任何可以確定的中心,也沒有任何可以確定點。現實就是無限的無法確定。如果你去找“我”,這個“我”隨著你的尋找而無限發散掉了,你永遠無法確定它在哪裏。誰在尋找“我”呢?不就是“我”嗎?“我”去找“我”怎麽可能找得到呢?因為它已經是了,還需要找嗎。
這就是一個非常詭異的悖論了,你永遠無法確定“我”在哪裏,你也永遠甩不掉這個“我”。到底有沒有“我”?這個問題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我”將永遠無法被確定在哪裏,“到底有沒有我”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意義了。
RAMANA大師建議你從自我詢問“我是誰?”開始。但我怕這樣做的話有可能讓你落入排斥假我而去搜索真我的無限循環中去了。為什麽RAMANA大師建議你去問“我是誰?”呢?其實,問這個問題就是一種搜索,你會通過尋找“我”而最終發現“我”是一個永遠無法確定的思想概念,不但沒有“我”,也沒有“誰”。我和誰都不成立。
經過上述看似複雜的練習,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情況,現實是永恒地無限發散的,如果你試圖去確定任何一個情況,這個情況隨著你的努力確定而自動發散,最後你都不知道是什麽在確定什麽了,不但被確定的目標發散掉了,連主觀確定者本身都發散掉了。我把這個無限發散簡單地歸納為《無限地無法確定性》。其實,釋迦牟尼所說的“空”不是什麽都沒有的虛空,而是《無限地無法確定性》。當你去確定任何情況,你都會撲空,這就是他發現的“空性”。空性就是無法確定性,是同一個意思。
做高級瑜伽,不是為了消滅假我而等待真我,而是即時即刻地品味到一切都是無法確定的無限本身,這個無法確定的無限本身才是真正的你自己。這個無限的你自己不是“我”,卻可以顯現出有“我”的強烈感覺。沒問題,讓這個“我”感覺存在吧,這個“我”感覺僅僅是無限的無法確定顯現出來的某種效應而已,並沒有實性。
有什麽可以恐懼的?你沒有必要消滅“假我”,也沒有可能獲得“真我”。你可以明白當下的一切都是無法確定的神奇。你不必把“我”定性為假我,這樣的定性就會造成假我對立於真我的兩元對立幻覺中去了。你可以把“我”感覺看成是無限的能量流,你無法確定這個能量是什麽,你隻知道這個能量會不停地顯現出“我”的感覺來。晚上入睡了,睡前的“我”消散了,然後夢中出現了一個接一個的“夢我”,然後經驗切換成白天經驗,夢我消散了,又出現了“白天的我”。所有這些“我”都是無限經驗能量的顯現效應而已,不要把它們當真了,不但晚上夢裏麵的“夢我”是無法確定存在的,白天經驗中的“我”也是無法確定存在的,它們都是經驗而已,不要當真了。
不會有假我的消散,也不會有真我的到來。但某一刻你會發現一切都是經驗能量流過,這些“我”不是我,而是經驗(或意識)能量的效應(或內容)罷了。
真正的自己就是無法確定的無限能量。你說你沒有實際體會到,其實你每時每刻都在實際體驗這個無法確定的無限能量流,你連停止實際體會都不可能。
NO,NO,沒有你想象的那麽麻煩,你不需要回歸一體,你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一體,你已經自動地默認地是一體了。這個一體扮演成了“我”的感覺,你就認不出它來了。你把“我”當真了,其實“我”不真的是我,而是一體本身。
你認為回歸一體就會像落入汪洋大海會淹沒的感覺,哪裏有這回事?!這是誤解。你什麽都不必要回歸,你什麽事情都不必要做,當下此刻你已經是一體的汪洋大海了。隻不過這個“汪洋大海”扮演成了“你這個人”來了,讓你錯以為你就是“你這個人”了。NO,你永遠是汪洋大海,不要因為扮演成“你這個人”就真的錯以為自己是一個人了。
從你上麵的感歎我知道了,你錯以為需要回歸一體,然後就要和“你這個人”和“你的生活世界”說再見了,永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要大笑了,哪裏有這麽慘烈的童話故事啊!這些故事都是思想在胡說。當下,你已經是一體的汪洋大海了,哪裏都不需要去,哪裏都不需要回歸,你已經是了,你已經到達目的地了,你已經在終點了,你從來沒有離開過一體,你就是一體。“你這個人”和“你的家庭你的生活”通通都是一體本身顯現出來的影像效應,根本不需要消滅掉,“你這個人”不是人,“你的家庭”不是家庭,“你的生活”不是生活,一切都是同一個一體:‘它’或你自己!
【讀者】: 先生,道理都懂,但生活中太痛苦的時候怎麽辦,流不完的眼淚,心沒有力量,且惡性循環。不想品味、體驗這苦,想快樂,能給點世俗法嗎?誰叫我就是覺得世界太真命太苦呢。。。
【明亮】: 沒有怎麽辦,痛苦就痛苦吧,上帝要玩苦情戲是問題嗎?上帝太無聊了,要自演自導一個“悲劇”,是問題嗎?但如果上帝演戲,忘了這是一場戲,錯以為自己就是那個可憐的戲中角色,這就會產生幻覺上的痛苦。注意,這不是真的痛苦,而是幻覺中的痛苦,就像昨晚你做了一個噩夢那般,可怕的不得了,但醒來後發現一切都是空性的。流淚流流吧,不要克製,所有這一切都是‘它’的效應而已,如果你當真了,真以為有一個“自己在受苦”,那麽上帝會越來越興奮,會加強“痛苦”的幻覺,在幻覺中越陷越深。你越期望“美好”,反而帶來更深的“痛苦”,因為“美好”其實就是“痛苦”的同義詞。為什麽要“心有力量”?如果讓“心”有力量,那麽夢幻就越來越顯現出虛幻的逼真性來。這個覺得世界太真太苦的“人”和你有什麽關係?這就是我給你的“世俗法”。
什麽是“心”?心就是思想!如果讓心強大了,就是讓思想告訴你的童話故事控製你了,你相信了思想告訴你的幻覺邏輯,當然幻覺裏的痛苦就強大了。你越要掙脫幻覺裏麵的痛苦,這個幻覺痛苦就越捆綁了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尋找出路,發現這一切都僅僅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震蕩,沒有什麽好壞善惡。當你和這個能量MAKE PEACE了(和諧共處了),那麽它維持幻覺的力量就下降了。高級瑜伽不解決問題,不給你解脫途徑,而是超越問題,發現所謂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發現沒有問題,發現貌似的問題麻煩其實就是無限的大圓滿本身。這樣,你才能嚐到《無所離》或《無努力》的味道了。
意識是非常神奇的。當你不把問題麻煩看成是問題麻煩,意識會立刻感受到你對意識的看法,那麽意識就立刻不同了,會符合你對它的看法,會顯現出符合你對它的新看法的樣子來,這就是奇跡。如果你把意識當成是痛苦的,它就顯現出痛苦來回應這個看法。如果你把意識當成是敵人,它就顯現出敵人的樣子來回應你。為什麽?因為你就是意識本身,意識是你自己顯現出來的。你相信意識是什麽樣子,意識就立刻反饋成你相信的樣子來。一個非常怕死的,死亡就會來的快。一個非常恐懼的人,那麽他害怕的情況就會發生。這就是思想的反饋功能。你的“心”越強大,那麽意識就會對你“強大”了,造成更深的幻覺痛苦。
【讀者】: 先生,道理都懂,但生活中太痛苦的時候怎麽辦,流不完的眼淚,心沒有力量,且惡性循環。不想品味、體驗這苦,想快樂,能給點世俗法嗎?誰叫我就是覺得世界太真命太苦呢。。。
【明亮】:沒有怎麽辦,痛苦就痛苦吧,上帝要玩苦情戲是問題嗎?上帝太無聊了,要自演自導一個“悲劇”,是問題嗎?但如果上帝演戲,忘了這是一場戲,錯以為自己就是那個可憐的戲中角色,這就會產生幻覺上的痛苦。注意,這不是真的痛苦,而是幻覺中的痛苦,就像昨晚你做了一個噩夢那般,可怕的不得了,但醒來後發現一切都是空性的。流淚流流吧,不要克製,所有這一切都是‘它’的效應而已,如果你當真了,真以為有一個“自己在受苦”,那麽上帝會越來越興奮,會加強“痛苦”的幻覺,在幻覺中越陷越深。你越期望“美好”,反而帶來更深的“痛苦”,因為“美好”其實就是“痛苦”的同義詞。為什麽要“心有力量”?如果讓“心”有力量,那麽夢幻就越來越顯現出虛幻的逼真性來。這個覺得世界太真太苦的“人”和你有什麽關係?這就是我給你的“世俗法”。
什麽是“心”?心就是思想!如果讓心強大了,就是讓思想告訴你的童話故事控製你了,你相信了思想告訴你的幻覺邏輯,當然幻覺裏的痛苦就強大了。你越要掙脫幻覺裏麵的痛苦,這個幻覺痛苦就越捆綁了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尋找出路,發現這一切都僅僅是無限自己的能量震蕩,沒有什麽好壞善惡。當你和這個能量MAKE PEACE了(和諧共處了),那麽它維持幻覺的能力就下降了。高級瑜伽不解決問題,不給你解脫途徑,而是超越問題,發現所謂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發現沒有問題,發現貌似的問題麻煩其實就是無限的大圓滿本身。這樣,你才能嚐到《無所離》或《無努力》的味道了。
意識是非常神奇的。當你不把問題麻煩看成是問題麻煩,意識會立刻感受到你對意識的看法,那麽意識就立刻不同了,會符合你對它的看法,會顯現出符合你對它的新看法的樣子來,這就是奇跡。如果你把意識當成是痛苦的,它就顯現出痛苦來回應這個看法。如果你把意識當成是敵人,它就顯現出敵人的樣子來回應你。為什麽?因為你就是意識本身,意識是你自己顯現出來的。你相信意識是什麽樣子,意識就立刻反饋成你相信的樣子來。一個非常怕死的,死亡就會來的快。一個非常恐懼的人,那麽他害怕的情況就會發生。這就是思想的反饋功能。你的“心”越強大,那麽意識就會對你“強大”了,造成更深的幻覺痛苦。
【讀者】: 感覺是個變態受虐狂
【明亮】:別把感覺當真了。釋迦牟尼在《心經》中明確指出:一切受想行識都是“無”的,也就是說都是空性的。隨便感覺說的是什麽,去它嗎的,別當它一回事。你可以直接去品嚐這個被思想描述成“難受”或“痛苦”的感覺,看看它在能量上是什麽味道,直接品味它的能量震蕩頻率,也許你可以感覺到它“滋滋滋滋滋~~~“地震蕩流過經驗,雖然它說它自己說”難受苦痛“,其實不就是滋滋滋滋滋的能量真震蕩流過嗎,沒什麽大不了的。雖然這個感覺說:”我這個人在受苦“,但哪裏找得到”你這個人“?永遠無法找到的,所以連“接受痛苦”的對象都沒有了。
【明亮】: 是的,OSHO也說過的,最神聖的咒語就是:FUCK IT!
建議可以做這個提醒:每次不舒服或難受或苦惱的心情上來了,請立刻提醒自己:好啊,機會來了,無限能量開始享受自己了,來吧,享受起來吧,是無限的‘它’在享受‘它’自己了,這個提醒立刻讓你超越了思想述說,提升到品味能量上麵來了。提醒多了,品嚐多了,一年後的今天也許你都難以再品嚐到難受痛苦了,當然痛苦和害怕還是會有的,但不像之前那麽強烈了,它們減弱了對你的控製影響。再過一年,嘿,連最最乏味的經驗都好像是神聖的溫暖的能量洗浴,每時每刻都是這樣,你不再覺得經驗是平庸乏味的了,而是每時每刻的嶄新,每時每刻的圓滿,我無法說清了。
讓我再說說你誤解出來的開悟後有這種“生離死別”或和塵世訣別的恐懼。放心吧,沒有這種事情,覺悟完全不發生在經驗中,所以,覺悟了,經驗中的一切該怎樣還是怎樣。如果覺悟發生給一個小偷,他可能會繼續偷竊,卻已經不是“他這個人”的所作所為了,而是無限能量的意誌了。也許他會停止然後開始演講他所發現的奇跡。我告訴你,大徹大悟之後,什麽都不會立刻,沒有任何“訣別”的可能,而是看法徹底不同了,幻覺沒有了,塵世不再是以前思想上認定的塵世,而是無限的自己(‘它’),痛苦不再是以前思想上認為的痛苦,而是自己(‘它’)。再也沒有希望壞的東西變好的欲望了,因為你不再把“壞”當真地相信是壞了。你再也不希望把苦變為甜了,因為你明白了沒有“苦”也沒有“甜”,隻有自己(‘它’)。你再也不希望把不同的看法融合起來了,因為你明白了一切“看法”都不真的是看法,而是自己(‘它’)。你再也不會和‘它’分離了,因為你發現了你不可能分離,就算在經驗中你看似是一個失敗者,你還是‘它’不變。你就放下了,高興地繼續扮演那個“失敗者”,你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做夢,夢中夢見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有什麽關係呢?一切改善心,一切發展心都是虛妄的幻覺,你放下了這些,開始享受無盡的溫暖圓滿。
‘它‘的一個特點就是,徹底地包容,或說是反向包容。當’它‘明白了’它‘自己就是無限的自由,卻反向包容“不自由”的感覺。明白了的那位不會把“不自由”的感覺當真。當‘它’明白自己就是無限的圓滿,卻可以反向包容一切看似的“不完美”或“缺陷”。明白了的那位不會把“不完美”當真。在明白者眼裏,一切不完美其實就是完美的化身,一體無二的。
【讀者2】: 無我,無無我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
所謂解脫,不過是發現原來以為有的束縛形同虛設了,不在乎了。
就像那:被燒成灰燼的繩索……
連“灰燼”“繩索”“束縛”“我”“無我”“無明”全都是不同滋味的能量震蕩……
無所得無所失
除了能量震蕩就是能量震蕩,連正在品味的那個媒介也是能量震蕩本身……
就那樣了,就那樣吧
【讀者3】: 隻有一段是有點肯定奧修的成果的,依然充滿質疑:“To his credit, I surmise from certain things Rajneesh said that he himself, in clearer moments, knew that people must let go their attachments to be truly free, truly awake, which is why he often puts such a strong emphasis on witnessing whatever state is arising. And yet, and yet... Because he so often also spoke of desirable persons and sensual experiences as object-like entities to be enjoyed by "the new man," it seems he was also repeatedly and insidiously seducing his listeners right back into the limited dream of "pleasure me with goodies."
Rajneesh/Osho wasn't constrained to only express what I term the "sensual ecstatic temperament." He occasionally taught India's ancient sagely way of nondual (advaita) realizatio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deconstructive wisdom, radical witnessing and thorough self-inquiry based on top of his dubious psychotherapy of relentless catharsis or release of "layers of repression." So, at least in his emphasis on nonduality, he was certainly also of the "intuitive mystic" temperament, as I have outlined it in that 12-fold schema.
Unfortunately, it's evidently the case, at least toward the end of his teaching career in the late 1980s, Osho fell headlong into an extreme form of the Buddha's "no self" teaching (all-too-common among many "sophisticated" Buddhists who've never thoroughly studied the Buddha's own teaching), which denies any functional individuality, morality, law of karma and its rebirth consequences. The Buddha himself, the world's greatest ancient sage of deconstructive wisdom, always upheld sila or virtuous morality (it's the basic part of the Buddha's "triple training" also including meditative samadhi and prajna wisdom). And the Buddha adamantly warned that this extreme "no self" position such as taught by Rajneesh and others is none other than the heresy of nihilism (the polar opposite of the "eternalism" heresy, the belief in the permanent, eternal existence of an entity-like "soul"). The Buddha's "Middle Way" teaching is far subtler than either nihilism or eternalism. The fact that Rajneesh/Osho often did not usefully distinguish (as did the Buddha, Nagarjuna, Sankara, Ramana Maharshi, and other consummate sages) between an Absolute Truth-level teaching and a conventional or pragmatic level of instruction does not speak well for the supposed spiritual or intellectual "brilliance" that Osho's followers claim for him.”
【明亮】:上麵寫那段英文的那位不像是真明白的那位寫,基本是垃圾文,別受這些文章的邏輯影響,他僅僅是從思維的角度把OSHO和佛陀來做比較,這怎麽可以比較呢?佛陀有佛陀的說法,OSHO有OSHO的說法,可以有無限多樣的說法指向同一個‘它’。說法不同但指向是一致的。如果那位先生比較兩種不同的說法,就等於把注意力從本質轉移到表達方式上了,偏離了。比如這段話:The fact that Rajneesh/Osho often did not usefully distinguish (as did the Buddha, Nagarjuna, Sankara, Ramana Maharshi, and other consummate sages) between an Absolute Truth-level teaching and a conventional or pragmatic level of instruction does not speak well for the supposed spiritual or intellectual "brilliance" that Osho's followers claim for him.” 哪裏有什麽“絕對真理”?哪裏有什麽“實用真理“,分開成兩類真理就表明他迷惑在概念中去了。不但無絕對真理也無相對真理,因為沒有一個“理”或“法”是可以確定成立的。說法不同是因為很多人聽不懂,就采取方便的說法,但並不存在什麽“相對真理”,也不存在什麽“絕對真理“。相對和絕對都是思想編造出來的幻覺邏輯。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就是對“NO SELF”的解釋。我沒有否定SELF,也沒有否定NO SELF。我否定的是在概念上確定SELF或NO SELF。我否定的是確定任何一個立場。一切法都不可立,就是說“我”不成立,“無我”也不成立,“無無我”也不成立,“無無無我”也不成立,無法說任何概念成立,我們品味再品味,直到品味到沒有任何立場可以堅持,沒有任何支柱可以依靠。
NO SELF不等於沒有SELF的感覺,有SELF的感覺不等於可以確定SELF。最終,高級瑜伽士會深入明白最關鍵的一點:無限的無法確定。如果你要確定有SELF,你要撲空。如果你要確定NO SELF,你要撲空。如果你要確定任何邏輯概念,你都要撲空,撲空就是什麽都無法確定得了,這就是“空性”的味道。嚐到了這個味道,我就不談什麽SELF不SELF了,無法言說了。但如果你們感興趣,我是可以玩語言邏輯遊戲的,可以說的。